读李白的诗,发现描写剑的诗句不少,如: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六首•其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北风行》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塞下曲六首•其五》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塞下曲六首•其六》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胡无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
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郢门秋怀》
斩、提、拔、拂、按、出、弹、抚、抽、倚,单是写剑的动作就这么多,可见李白对剑法的谙熟,不,应该说精通,毫不亚于一个唐朝的剑客。且,还看《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起首的四句就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上刻画了侠客的形象,第二个四句又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傲骨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这首诗写到了马和酒,闯荡江湖的两把刷子,写到“十步*一人”的高强武功,写到了“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侠客情怀。金庸、梁羽生、古龙笔下的侠客形象,哪一个不是来源于此?!
为何李白写得如何形象、生动、具体,难道他真会剑法,也是一个练家子?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历史上可知,唐文宗李昂也是超级“文青”,痴迷诗词歌赋和书画金石,他下诏御封了唐朝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大家都知道,李白与张旭、贺知章、崔宗之等誉为“酒中八仙”。张旭的草书也不用说了。现在要说的是裴旻,他是唐朝开元间人,曾镇守北平郡(今河北卢龙),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官至“左金吾大将军”。据《独异志》载,开元年间,裴旻因母亲去世,想请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亡魂。吴道子说:好久没作画了,如果裴将军一定要我画的话,只好先请将军舞一曲“剑舞”好启发一下我的画思。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突然间,又“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竟然能用手持的剑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剑技绝招。当时,围观者为之震惊,赞叹不已。吴道子也被那猛厉的剑舞气势感动,画思敏捷,若有神助,于是挥毫图壁,飒然风起,很快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绘成了。
据考,李白自幼习武练剑,武艺超群,年纪轻轻已是武林高手。后来,他专门前往山东拜裴旻为师。名师出高徒,李白作为裴旻的徒弟,剑法登峰造极。有人说,裴旻是大唐第一剑客,李白是大唐第二剑客,这并非全是夸张。
中国历代文人普遍尚武,都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持刀而行匡扶正义”的侠客情结。李白一生曾两次投军,一次是安史之乱,为了平叛保国,他投了永王李璘,结果李璘被肃宗以有扩兵叛乱的野心而收*,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另一次是他六十一岁时,太尉李光弼率兵攻打史朝义(史思明之子),李白又去投军,结果半路上病重而回,次年就去世了。这也是李白尚武的明证。
说了这么多,李白的样子究竟怎样?李白自称身高未满七尺,换成当今的尺寸,他差点不到1米7,应该是1米68,在唐朝的男子当中,个子是算高了。李白神采奕奕,眼睛炯炯有神,崔宗之说他“双眸光照人”。试想,在1300年前,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故乡青莲,乘舟而出,寻山觅水,足迹遍布大半个唐朝的版图。他一路走来,风度翩翩,衣袂飘飘,佩剑而行。这般模样,气宇轩昂,玉树临风,在今天也是男神。
李白,一世都想做官,却屡遭排挤;李白,一生仗剑走天涯,却以诗传世。或许,这就是李白的大幸,朝廷的不幸。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