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神剧”名号,抗战剧该何去何从

摆脱“神剧”名号,抗战剧该何去何从

首页角色扮演特工穿山甲自制游戏更新时间:2024-10-26

14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血泪史,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三省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14年中华大地历尽磨难,面对禽兽般的侵略者,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这段惨痛的历史是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肉里,永不磨灭的记忆。

所以有大量的影视剧是以抗战为背景而创作的,通过影视剧来反映抗战这段历史,既可以让人们时时刻刻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增强爱国情怀,同时也让更多的新一代青少年了解抗战,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但是,随着资本至上,娱乐至上风气的蔓延,产生了大量的“抗日神剧”,歪曲历史,颠倒黑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荼毒青少年。


与时代结合的精神力量

在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涌现了大量的经典战争片,如《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等,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此后的《大决战》、《血战台儿庄》、《太行山上》等,也都在战争场面、历史重现、细节刻画上可圈可点。时至今日,这些影片在豆瓣APP上还有着不错的口碑

在以年轻用户为主的“B站”上,《小兵张嘎》就有235万次的播放量。

这些传统国产战争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毕竟对于五六十年代刚刚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的国家和观众来说,这类侧重表现主旋律价值观的战争片,更能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更具激励意义。

因而对于当时急需重建意识形态的国家和精神支撑的群众来说,传统主旋律战争片都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从宏观视角展现战争的大场面、大胜利,也成为国家宣扬国威、军威,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场景。于是战火硝烟、战机坦克大轰炸、人海战术,都成为传统战争片的标准场面。

而具体到影片的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传统国产片一方面侧重描写大人物的战争决策,另一方面从宏观层面着重展现战争进程,整体偏纪录片的写实风格,容易忽略对片中人物的塑造,导致角色的脸谱化符号化,缺乏血肉和个性,文艺创作就有“三突出”方针: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这当然也和当时的个人崇拜之风盛行,以及观众“非黑即白”的观影习惯有关。观众如今回忆起老片里的英雄士兵,像是雷锋、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这类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无不是服从组织、冲锋陷阵、以牺牲奉献为荣、视死如归的形象。

这些经典的战争片在那个缺少娱乐,思想相对固化的年代,即使唯一的娱乐消遣同时也是支撑信仰的精神力量。


信仰流失,资本甚嚣尘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意识形态至上的创作模式在中国大陆的影视剧中已经被边缘化,而娱乐化的影视思想与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则借助香港和台湾的电影、流行歌曲影响着大陆,过往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影视剧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这个时候,诞生了许多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而《鬼子来了》、《举起手来》这样带有丑化与戏谑成分的抗日影片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在2003年至2012年间,电视剧实现了升级与高速发展,以资本和新媒体为代表的各种力量涌入电视剧行业,全方位推动了电视剧的产业升级,同时伴有强烈的“泛娱乐化”倾向。

2005年上映的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便出现了抗日英雄可以“飞檐走壁”“骑自行车上火车”等荒诞的情节。此时,抗日题材电视剧被“神化”的现象已初见端倪。

据中国广电总局统计,从1949年到2004年,国产抗战电视剧一共有150部,平均每年仅出产三部。2005年,抗战类电视作品数量开始增加,有二十多部作品完成并播出。从2010年开始,有关部门对涉案剧、古装剧、穿越剧等片种的监管力度进行调整,但对抗战剧则一直整体上支持,导致部分影视资本扎堆于抗日剧中,并在2011年前后出现了抗日影视剧井喷的现象。

据统计,在2011—2013年中,我国抗战题材电视剧在战争剧中的比例分别高达52%、65%和76%,尤其是2012年,受钓鱼岛争端的影响,在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的200多部电视剧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在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里,2012年共接待剧组150个,其中涉及抗战的剧组多达48个,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在2012年使用群众演员共计30万,其中60%演过鬼子。

在此大背景下以《抗日奇侠》、《向着炮火前进》、《一个鬼子都不留》、《一起打鬼子》这样的“抗日神剧”混匿其中,享受着政策的红利,污染着观众的眼睛。


“我是特工穿山甲”

2021年末,一条关于“高级特工穿山甲”的梗爆红网络,一时之间,各种鬼畜视频如病毒般传播,洗脑着网友。其起源是2021年11月12号,B站up主“快乐阿依”发布了自制的鬼畜视频《高 级 特 工》

视频中的卧底八路的国民党和日本双料间谍“穿山甲”鸡汤投毒失败后雷人的台词和表演让人们大跌眼镜,而这条视频目前有751.9万次播放量,也是该up主播放量最多的视频。经网友查找,终于找到该片段出自2011年播出的抗日剧《决战江南》

豆瓣评分仅为3.7分,是名副其实的“谍战神剧”。目前在B站的鬼畜视频区中,排行榜TOP10中,有7条是关于该片段的创作。

“特工穿山甲”的雷人不由的让人想起了抗日神剧的天花板——《抗日奇侠》这部“手撕鬼子”的神剧。

该剧反映的是抗战时期,齐鲁大地上四位身怀绝技的奇侠,他们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利用自身高超的武技对日军痛下*手,之后还组建了“神风特遣队”,他们能够轻松的手刃鬼子,用绣花针刺穿鬼子的钢盔

就是这样一部胡扯的电视剧竟先后在太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多个地方电视台创下收视奇迹。在太原影视频道,其最高收视率为10.52%,超越了包括CCTV综合频道在内的所有电视频道;在江苏影视频道,其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6.8%。而收视率高涨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抗日奇侠》在第二轮播出时,版权费达到200万元/集。

而另一部神剧《向着炮火前进》在2012年11月,曾以9.07亿的点击率高居当月播放量的榜首。

江苏卫视2012年年度最高收视的剧集,到斩获2012湖南广播电视台地面频道电视剧年度收视银奖。而该剧还获得了江苏卫视2012年年度最高收视的剧集和2012湖南广播电视台地面频道电视剧年度收视银奖。

2018年,日本作家岩田宇伯在其出版的《中国抗日神剧读本:出乎意料的反日·爱国喜剧》一书中,汇总了21部抗日神剧,合计678集、30180分钟,附带剧集简介、演员采访、梳理复杂的故事梗概、图解庞大的人物关系,以及对某些拍摄画面的神吐槽。可以说这些抗日神剧不仅荼毒着中国的观众,还损害着中国的形象。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爱调研和民意中国网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6.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的“抗战神剧”歪曲历史,缺乏基本的历史观。45.6%受访者担心“抗战神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出现粗制滥造的“抗战神剧”,75.0%受访者认为审片部门最应该被追责。

而在中国文明网上转载着一篇光明日报署名的《《抗日奇侠>为何收视夺冠》的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甚至认为《抗日奇侠》“充分展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强敌入侵,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英雄气概”“这些功夫...极大的拉近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令观众乐此不疲”“豪气义薄云天,令人荡气回肠”,如今真是思之令人发笑 。


真实是战争片的命脉

虽然现在人们一提起“抗日剧”脑海中就会自动出现“神剧”二字,但是我们需要清楚,“抗日剧”和“抗日神剧”是两个概念。

《亮剑》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抗战片,其改编于都梁的同名小说,于2005年9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在当年,《亮剑》以7.883%的收视率获得第二届电视剧风云榜第二名,

同时以8.4%的平均收视率获得2005年央卫视电视剧收视率第一名。

时至今日,《亮剑》已在上星频道轮播了339次,偶尔还能进入收视率TOP5。

正是《亮剑》用非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八路军农民团长形象,通过符合身份特征的话语和动作,以及符合时代背景的服化道,诠释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让《亮剑》这部电视剧经久不衰。

除过类似《亮剑》这样的以正面战场为创作的抗日剧,也有像《伪装者》这样的以谍战为主题的抗日剧同样广受好评。

《伪装者》于2015年8月31日在湖南卫视首播,首播当日,《伪装者》就取得了收视破一、微博热议度排名前三的好成绩。随着剧情的逐步深入与角色关系间的剑拔弩张,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自发为本剧贡献收视和口碑话题。

《伪装者》收视率一路看涨,播出第六日收视率成功破二,播出第十一日更是逼近3%达到2.91%,市场份额占到8.89%。

网络上也同样成绩惊人,开播后第五天网络播放量轻松破亿,而且之后的每天都以不少于5000万的速度递增,在9月13日24点日播放量突破一亿人次,达到10976万人次,网络播放总量突破八亿人次。

时至今日,《伪装者》已开播6年多,为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而在豆瓣APP上,《伪装者》的评分也在不断的上升

出演《伪装者》的演员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演员,而剧组人员对于角色的服化道也是相当的用心,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观众对于剧中的人物相当的满意。剧中明台的衣着包括了各种西装、毛衣、风衣、皮衣、礼服以及长袍马褂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帽子和手表,这些都令观众目不暇接。

而女性角色——程锦云、于曼丽和汪曼春等的出场更是令人惊艳。仅仅服装上所呈现的数十种旗袍、晚礼服、婚纱、皮衣、中山装和披肩等种类。

这些就使得整部电视剧在既没有脱离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又嵌入了符合时代审美的时尚元素。

除过颜值高,剧中对人物的刻画及演员出色的演技也是《伪装者》受欢迎的关键。

剧中的人物各具特色,胡歌饰演的明台,时而狡黠如狐敏捷似剑,时而干净如水温暖似光,宋轶塑造的于曼丽可冷可怜可娇可萌,王鸥的曼春妩媚又可憎。其次,《伪装者》将爱情、亲情、师生情、家国情等巧妙融入剧情中,对人物关系塑造进行补足,使得人物形象更具有鲜明个性,同时表现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戏剧冲突显得精彩纷呈。

美国的抗日主旋律电影《血战钢锯岭》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该片于2016年12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累计票房4.26亿,豆瓣APP评分8.7分,位列“豆瓣电影Top250”中第147位。

专业影视媒体《好莱坞报道者》盛赞《血战钢锯岭》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是将“成功地将优雅与恐怖融合在一起”。

《血战钢锯岭》将战场上的暴力血腥展现地淋漓尽致。为了真实还原冲绳岛战役的战争场景,美术设计团队放弃使用3D构图等现代特效技术,而通过人工雕塑等比模型,模拟搭建高仿真度的战场地貌。

更夸张的是为拍摄电影炸毁了澳洲悉尼郊区一个大农场,营造出最贴近人间炼狱的战争场景。并且在角色动作场面上使用原生态的镜头语言,最大限度减少后期CG的使用,甚至让真人演员被火点着然后用威亚吊飞模拟爆炸。电影呈现出喷火器烧死的日军,死尸遍地的战场,被子弹打碎的士兵,炸飞的肢体的画面使该片在北美的分级达到了R级。

正是这样真实的还原了战争的惨烈,在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血战钢锯岭》获得了4个提名,并荣获了最佳音响,最佳剪辑和最佳混音。

正视战争,尊重历史

优秀的战争片不会美化战场,不会粉饰死亡,不会矮化敌人,不会无视常识,最重要的,不会宣扬战争,更不会戏谑战争,战争片的内核永远都是反战。

《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模糊,《亮剑》的真实还原都是以尊重历史,正视战争为起点,反映的是战争的残酷,宣扬的是和平的珍贵和人性的光辉,而“抗日神剧”则是一种自我高潮的“阿Q精神”,表面上谈的是主义,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爱国的深处,不仅是尊重每一个血肉同胞,更是尊重对手和异族,尊重人类的共性。只有真实的反映战争,才能让观众深刻的了解战争的残酷,厌恶战争,珍惜现在,到达战争片该有的意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