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是哪里人?”浙江联考的这道题你会解吗

“葫芦娃是哪里人?”浙江联考的这道题你会解吗

首页角色扮演太古蛮荒记更新时间:2024-06-18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小小树藤是我家,啦啦啦啦……”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正是童年经典动画《葫芦娃》的主题曲。而动画片《葫芦娃》无疑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近日,一位抖音博主推测葫芦娃来自云南,这一新奇的观点引发大众热议,也使这部童年经典之作重回我们的视野。

那么,葫芦娃究竟是不是来自云南?云南又与葫芦有什么关系?

《葫芦娃》动画中的细节

葫芦娃来自云南这个观点最早出自一道高中地理试题。在浙江省某次高中联考的地理试卷中,出题人以《葫芦娃》动画为题干,要求考生根据图中的建筑、地形、生物分析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这也成为我们研究葫芦娃出身地的重要线索。

首先是建筑。动画片中,老爷爷居住的房屋为人字形尖顶茅草屋。一个地区的房屋建筑,特别是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气候、地形、地质等条件后的结果,也是人类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这种人字形尖顶房屋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特殊气候。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特别是每年夏季雨季来临时,降水更是丰富。所以当地民居的屋顶普遍设计成人字形斜坡,利于降水时雨水快速排出。此外,由于纬度较低,我国南方地区在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人字形屋顶增加了房间上部的空间,形成隔热层,使得屋内能够相对凉爽。

动画片中老爷爷居住的人字形尖顶茅草屋(上)。来源/动画片《葫芦兄弟》截图

云南人居住的房屋(下)。来源/pixabay

其次是地形、地貌。《葫芦娃》动画中,妖精所住的山洞里有许多吊垂下来的钟乳石。地面上也石峰林立、峰丛矗拥、崎岖不平,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奇异诡谲的特点,完美契合了妖精洞府的氛围,导致其“出镜率”颇高。

动画片中妖精洞府周围的地貌(上)。来源/动画片《葫芦兄弟》截图

现实中云南昆明的喀斯特地貌(下)。来源/pixabay

另外,动画中出现的蛇、蝎子、穿山甲等动物也可作为凭据。云南省被誉为“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根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的最新统计数据,云南省拥有35581种生物,在我国省份中位列第一名。云南省内因横断山脉穿过,形成了高山峡谷密布、江河湖泊纵横的地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例如,穿山甲通常生活在山区森林、灌丛或林灌的各种环境,云南境内因海拔不同而形成的各种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竹丛和草灌丛等都是穿山甲喜爱的活动地。《葫芦娃》如果以云南为背景,出现穿山甲也就不足为奇了。

动画片中的穿山甲(上)。来源/动画片《葫芦兄弟》截图

现实中的穿山甲(下)。来源/pixabay

云南的葫芦崇拜

葫芦分布广、生存能力强、用途多,既可食用,又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容器。因此,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社会,葫芦理所当然地与人们结下不解之缘,甚至成为一种灵物,受到人们的崇信。如《诗经·大雅》中有“緜(mián)緜瓜瓞(dié),民之初生”之语,是我国将人类起源与葫芦结合起来的最早记载,可见中华民族的葫芦崇拜历史之悠久。

象牙镂雕双喜字“大吉”葫芦,清中期。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物产丰饶的云南,人们长期靠采集丰富的瓜果为生,葫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包括食用葫芦的果实、叶子,用葫芦制作成水瓢、酒葫芦乃至药壶,谚语“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映。

黄釉葫芦式执壶,辽。来源/故宫博物院

葫芦还能被制成武器。云南彝族先民很早就以飞石索投掷石球作为狩猎工具。传入火药后,彝族人将火药、铅砂装入葫芦内,点燃后用飞石索掷往敌方,称为“火药飞雷”。

正因为葫芦与云南先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云南各民族在探寻“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葫芦视为最早的祖先,形成了多种关于人类起源的葫芦神话。

金葫芦,清。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傣族的创世神话中,人类是从葫芦里诞生的。蛮荒的太古时代,大地上毫无生机,一片死寂,于是天神派一头母牛和一只鹞(yào)子来到地上。母牛生下三个蛋,鹞子孵化这三个蛋,其中一个蛋孵出一个葫芦,人类就是从这个葫芦中生出来的。

佤族的创世神话也声称人类是从“司岗”里出来的, “司岗”即佤语“葫芦”之意。

而在阿昌族的创世神话中,天公与地母相爱,怀胎九年,生下一颗葫芦籽,种下后结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从中诞生了九个小孩,这便是人类的祖先。

最典型的葫芦神话来自拉祜族。葫芦是拉祜族的图腾物,拉祜族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该民族中还流传着一句民谚:“说千来了说万来,打开葫芦人类来。”据拉祜族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记载,至上神厄莎创造了天地日月后,在一棵大树下种了一粒金色的葫芦籽,并精心培育。当葫芦成熟时,麂子受惊踩断了葫芦藤,葫芦不知去向。厄莎神历尽千辛万苦找寻葫芦,到了“七山七水汇合处”,看见葫芦在水里漂来漂去,于是先命鱼、马鹿去打捞,但未成功,后命螃蟹将葫芦拖到岸。这时,厄莎听到葫芦里人的声音,便命小米雀和老鼠啄开葫芦,始祖扎迪和娜迪从葫芦里出来,繁衍了人类,从此有了拉祜族。

立牛曲管铜葫芦笙,西汉。来源/云南省博物馆

除此之外,葫芦又与东西方神话中普遍出现的大洪水存在联系。彝族创世古歌《梅葛》记载:上古时期,一场大洪水使人类灭绝。洪水退去后,一对幸存的兄妹奉天神旨意成亲, 生下一个葫芦, 从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基诺族的创世神话则稍有不同,声称这对在洪水中幸存的兄妹结婚后收到了神仙的葫芦籽,种出了一个大葫芦。他们打破了大葫芦,走出了基诺、汉、傣等各族人民。傈僳族的创世神话也与之大同小异,称人类毁灭之后,天神发出长啸使天空掉下两个大葫芦,从中生出两个人祖,男的叫西沙,女的叫勒沙,他们结合生下九子九女,互相结为夫妇,生下了汉、彝、傣、藏、景颇、缅、纳西族等各族人民。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传说与希腊神话中丢卡利翁的故事颇为相似。丢卡利翁夫妇在宙斯发起的大洪水中幸存,受到女神忒弥斯的指引,将石头扔到自己身后来创造新人类,夫妇二人所丢的石头分别形成了男人和女人。对比之下,二者何其相似,区别只在于故事的核心分别是石头和葫芦。

五彩缠枝莲纹葫芦瓶,明嘉靖。来源/云南省博物馆

综上所述,云南各民族的创世神话都出现了葫芦,可见各族人民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葫芦崇拜文化。因此,《葫芦娃》中七个葫芦娃从七彩葫芦中诞生这一情节,灵感来源应该就是云南地区流传的葫芦创世神话,这也成为葫芦娃来自云南的又一有力证据。

结语

《葫芦娃》动画在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其实隐喻了一个关于信念、救赎与牺牲的寓言故事。作家马伯庸甚至还将七色的葫芦娃对应了人类的七种情感:红色是热情奔放之色,象征着理想主义精神;橙色是温柔宽容之色,象征着人文主义精神;黄色是刚强坚韧之色,象征着奋进与勇气;绿色是和平慈悲之色,象征着悲天悯人的情怀;青色是愤怒不平之色,象征着嫉恶如仇的正义感;蓝色是开朗活泼之色,象征着自由奔放的意志;紫色是阴郁思辩之色,象征着理性与情感的彷徨矛盾。这七种情感是世界的希望和基石,但单一的情感并不能构成完整的人格,唯有将它们聚合在一起才算是完整的。

老爷爷、穿山甲与七彩葫芦。来源/动画片《葫芦兄弟》截图

多年之后,已经长大的我们也许失去了童年时那份纯粹的美好,但在历经沧桑后却也获得了许多童年时不曾了解到的知识和阅历,对曾经的美好事物也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葫芦娃来自云南”这一观点,乍看之下似乎毫无道理,甚至不免被讥笑为异想天开,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其中确实存在合理之处。如今再回顾《葫芦娃》动画,我们虽然很难再找回童年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却也能发掘出许多新的有趣之处,找寻葫芦娃们的出生地,无疑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参考文献:

马伯庸:《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葫芦兄弟>人物赏析》

陈静、唐曹:《葫芦与人类起源神话——云南少数民族葫芦崇拜的文化解读》,《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杨哲、张建国:《云南拉祜族“葫芦”符号语义与文化研究》,《汉字文化》2021年第20期

李丹:《云南多民族葫芦笙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现代商贸工业》2023年第12期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韩靖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