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是所有动物中唯一穿衣服的生物。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几百万年前,人和动物一样,身上也拥有厚厚的毛发,在后来进化的过程中,受气候、环境、遗传因素等的影响,人类体表的毛发开始变得稀少。
赤裸的原始先民,基于保暖、遮羞、防护等的需求,开始在身上披挂一些外物,于是产生了最早的“衣服”。古代文献《白虎通义》中说:“太古之时,衣皮韦,能覆前而不能覆后。”直到今天,在民族学材料中,依然可以看到某些原始部落居民,还只是在胯间悬挂一块兽皮、叶子或织物,遮盖下体前部,但臀部则全部裸露在外。
在旧石器时代,继石器制造、火的使用之后,绳索的发明,无疑是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工具,比如狩猎时用的抛石索,而且,更是人类发明缝纫的先决条件。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来看,我国先民,早在一万八千年前,就已经开始通过缝制兽皮等来制作最简单的衣服。
中国纺织品的产生随着原始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对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的认识更加深入,而利用这些动植物的纤维,是人类发明纺织业的基础。
虽然中国纺织技术的具体起源时间,目前还难以考证精确,但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家蚕养殖和丝织技艺的国家!
1926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来到山西夏县,在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半个人工切割的蚕茧。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炭化丝织品,这被视为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蚕丝类织物。
商代玉蚕蛹·四库全叔拍摄
丝绸是最富有中国特色,也最为世人看中的纺织品,其原料是蚕吐的丝。蚕有野生蚕、桑蚕、蓖麻蚕、柳蚕等多个品种,但丝产量最大的是桑蚕,被国人称为“家蚕”、“天虫”。
战国铜鎏金蚕·四库全叔拍摄
家蚕是一种寡食性昆虫,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它的食物就是桑叶。其一生只有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此,又被称为完全变态昆虫。吐丝结茧是它留给这个世间最宝贵也最完美的作品。
战国铜鎏金蚕·四库全叔拍
中国的纺织工具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织物不易保存,东周以前的实物极少被发现,但在一些陶器、青铜器上还可以看到织物留下的痕迹。考古出土的纺轮在各地均有发现,从工具的角度证明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纺织技术在中国的普及。这些略成圆饼形或凸圆形,中有孔的纺轮是做什么用的呢?简单的说,就是可以用于捻线。
西周陶纺轮·四库全叔拍
使用时,在圆心孔上插入一支木柄、骨柄或细竹棒,组合成纺锤。利用物体自身的重量和它旋转时产生的惯力作用,使乱麻似的纤维被牵伸加捻,撮合成纱线。
战国加沙粗红陶纺轮·四库全叔摄影
纺轮的外径和厚重,是决定成纱细度的关键。外径和重量较大,转动惯力也比较大,纺成的纱较粗;外径适中,重量较小,厚度较薄的,转动惯力虽小,可转动延续时间较长,因而成纱较细且比较均匀。
汉代陶纺轮·四库全叔摄影
这一套纺织工具,出土于江西省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墓,靖安县从古到今都有种麻养蚕的传统,离此200公里的分宜县麻田村,是著名的夏布之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织布。他们木织机上的小零件,就和此墓出土的纺织工具十分相似。
东周纺织工具·四库全叔 拍摄
这件两头分叉的器物,是卷布轴。
东周纺织工具·四库全叔 拍摄
这件刀形器物,是把纬线打紧的纬刀。
东周纺织工具·四库全叔 拍摄
这件工字形器物,疑似绕纱棒。
东周纺织工具·四库全叔 拍摄
这件刀形器,疑似分线所用的机刀。
东周纺织工具·四库全叔 拍摄
这件木梳形器,是梳理经线用的木齿分经木。这些纺织工具,反映出那时的先民们,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对提高纺织技术进行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东周纺织工具·四库全叔 拍摄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除了桑蚕丝之外,毛纤维也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新疆等地的先民们,曾大量利用羊毛、骆毛及其他动物的毛纤维来进行纺织,如这件白棕条纹毛布短袖上衣,出土于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其时代相当于西周时期。
西周白棕条纹毛布短袖上衣·四库全叔 拍
由于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蓄养牲畜为主业,毛纺织的技术相当发达,我们来看一张上面那件短袖上衣的细节图。
西周白棕条纹毛布短袖上衣·四库全叔 拍
同墓还出土了一件距今2800年的涡纹刻花木纺轮,看着也很精致。
涡纹刻花木纺轮·四库全叔拍
古代中国的衣裳之制“古者深衣,盖有制度“,深衣指将上装和下装缝在一起,深藏身体的服饰。《礼记·深衣》记述深衣的尺度为短不可暴露肌肤,长不能拖地,下裳用十二幅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衣袖圆形与规相应,衣领交叉与矩相应,背后缝线至脚踝垂直于地面,与正直的标准相符,衣裳下端齐整与权衡公正相应。整套衣服在规矩方圆、正直公正的人生礼数与修为上规范穿着者的行为举止。深衣与冠冕制度相配,形成中国传统礼服的基本规范,而历史上各时期的袍服也多从深衣演变而来。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和人物龙凤帛画,是除去原始岩画外,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以中国绘画手法表现人物题材的作品,不过,展出的都是复制品。战国以及更早时代的服饰难以保存至今,我们可以通过两幅绘画作品想象深衣的模样。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来自网络
沈从文先生的研究中多次提到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衣作绣,锦为缘”,即如图中所示衣为刺绣,用织锦做领口袖口等边缘。此图中女性服饰底部有裾可能属于袿(guī)衣。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来自网络
现在我们来看实物,下面介绍的这两件衣物都来自湖北省荆州市马山一号楚墓。这个墓的规模不大,只有一棺一椁,但是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出土了大批保存完好的战国时期的丝织、绣花珍品。其品种之多、制作之精、纹样之繁、色泽之艳,在以往发掘的同类古墓中是罕见的,几乎涵盖了战国已知的所有织物类型。
这件“䋺衣”,出土时放在一个竹笥中,上面系了一个竹签,墨书写明“䋺衣”,虽然属于陪葬明器,没有实际的穿着功能,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对襟服装。
战国䋺衣·四库全叔 摄影
衣服的样式比较简单,为一整块面料对折缝成,再接上两个衣襟,直领对襟,背部领口凹下,形制犹如长褂,衣面绢地呈绛紫色。
战国䋺衣·四库全叔 摄影
衣服两肩及背后刺绣凤鸟践蛇纹样,两襟和下摆缘部用红棕绢绣,袖缘为条纹锦,领缘是大菱形纹锦。衣服裁剪既用料充分,又不失细节。虽然是非实用的模型,但仍然有“衣作绣,锦为缘”的基本特征。
战国䋺衣·四库全叔 摄影
这件战国凤鸟花卉纹锦袍,展出的是复原件。锦袍交领右衽,直裾,古称“襜(chān)褕(yú)”。它长袖,上下分裁,腋下有“裆”,领口、衣襟和下摆处有缘饰。
战国凤鸟花卉纹锦袍·四 库 全 叔 拍 摄
锦袍上的鸟形纹样具有楚国典型的图案分割打散,然后重新组合成新图案的特征。也就是以鸟的侧面形象与正面形象重新组合,形成正面的头、身,侧面的双爪,并将两个侧面鸟头组合在翅膀两端,形成神秘奇幻的图形。
战国凤鸟花卉纹锦袍·四 库 全 叔 拍 摄
将自然形态分割打散后,重新组合起来便形成了超出自然形态的新图像,使图像本身既具有可辨认性,又异于常态,带有神秘的色彩。
战国凤鸟花卉纹锦袍·四 库 全 叔 拍 摄
墓主为女性,死亡年龄约在五十岁左右,据随葬品推断,墓葬的年代约为公元前三世纪,墓主与屈原大体是同时代的楚国人。此墓被沈从文先生誉为“丝绸宝库”,墓主随葬的衣物是我国迄今为止先秦时期丝织品中最早的一批实物,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
战国凤鸟花卉纹锦袍·四 库 全 叔 拍 摄
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来看,对自己国家的颂扬,无不冠以最华美的辞藻,而以实物相喻传誉千年,莫如中华民族赞美华夏所冠以的“锦绣”二字!如果您喜欢这些古老的丝织品,欢迎来首博参观重量级大展《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