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代行上天的意旨。谓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业。
“替”,普通话读音为t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替”的基本含义为代,代理,如代替、更替;引申含义为为,给,如替他送行、替古人担忧。
在日常使用中,“替”也常做动词,表示停止,如替手。
释义:1.代行上天的意旨。谓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业。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涧水潺潺遶寨门,野花斜插渗青巾,杏黄旗上七箇字:替天行道救生民。”
《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吾替天行道,安忍*戮人民!”
姚雪垠《长夜》三七:“老白狼,白狼老。打富济贫,替天行道。”
2.借指代行人民群众的意愿。
邓子恢《红军入漳前后》:“当时我向县委传达了省委指示。指出了单纯军事观点的害处,指出光靠游击队替天行道是行不通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运动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