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亦庄地盛南街9号,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史上首枚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的运载火箭“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的诞生地,开发区企业星际荣耀在此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不远处,荣华南路上中航技广场,星河动力的团队也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谷神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刚刚实现“三合一”实验成功,将在明年3月首飞。
从地盛南街到荣华南路,像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这样的商业航天企业正密集扎根,形成了亦庄的“火箭街区”。在近日举行的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上,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开发区的商业航天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产业综合实力,并初步形成了产业生态。未来,亦庄也将重点吸引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区落地,将形成百亿规模产值的航天产业集群。
民营火箭从亦庄“起飞”
三个多月前,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历经了朱雀一号、OS-M火箭的发射失败后,中国民营火箭终于迎来了一次成功。
成功后马不停蹄。星际荣耀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双曲线二号刚刚首次发布,瞄准了2021年首飞的目标。
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在北航的同门师兄星河动力CEO刘百奇,也刚完成一个大动作,在业内颇受瞩目。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三合一”实验成功,将于明年3月首飞,灵动飞天突破了分离反推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
其实,早在1998年,开发区便迎来航天“国家队”的代表之一长征火箭落户;2012年,又迎来国内首家民营运载火箭研发企业。而今年以来,这些企业频频收获:凌空天行的“天行Ⅰ-1”火箭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试验载荷任务;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20秒试车成功;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300N双组元姿控发动机热试车取得成功;翎客航天进行第三次火箭发射及回收试验,火箭飞行高度达到300.2米,回收落地精度7厘米。
上下游产业积蓄能量
民营火箭发射成功背后,历经了133次模飞测试、285次定量分析、500次半实物仿真和150000次仿真打靶。这全过程,都不可能缺少产业上下游的支援和协助。
“亦庄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智能工业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在产业上下游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形成了完整的链条。”霍甲道出了聚集在亦庄“火箭街区”的原因。
高精尖产业集聚举足轻重。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开发区集聚了大批创新能力强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类高精尖企业,为商业航天企业实现上下游的配套合作、交叉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地理方位上看,开发区紧邻中国航天人才的“黄埔军校”——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为专业人才的有序流动提供了良好条件。2017年年初,翎客航天科技创始人胡振宇把总部搬到了开发区,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才资源。“航天是个尤其依赖人才发展的行业,技术和资金都是追着人走!”他说,很多工程师都住在亦庄,民营航天企业会在这里扎堆是必然的。
全国火箭十强前九名在亦庄
“目前,开发区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呈现产业综合实力较强的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产业生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亦庄该领域的产业涵盖运载火箭、卫星、载荷研制等各个领域。以运载火箭为例,不仅有像“长征火箭”这样的顶尖的“国家队”代表,还有不少民营火箭头部企业。
有研究机构从企业技术研发实力、资本实力、人员构成、行业影响力等维度,列出了全国民营运载火箭公司前十名,其中前九名都在开发区。“从地盛南街到荣华南路,因为商业火箭企业聚集而被称作‘火箭街区’。”这位负责人说,除了运载火箭,一批从事小卫星研制、航天测控、遥感应用企业也不断成长壮大,包括布局“灵鹊”132颗遥感小卫星的零重空间、利用航天技术在北京地铁建设“地下北斗系统”的全图通等。
记者获悉,亦庄已经初步形成了集上游研发设计、中游生产制造、下游航空航天应用和市场服务的产业链条。例如,2018年9月5日,零重空间的试验微型卫星搭载着星际荣耀的亚轨道火箭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发射;翎客航天下一代RLV—T6可回收火箭项目,将与九州云箭深入合作联合研制,因为九州云箭的“凌云”液氧甲烷发动机是支持火箭回收的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
这位负责人介绍,未来,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持。未来将重点吸引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区落地,形成百亿元规模产值的航天产业集群,搭建行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与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涵盖从总体设计研发、到关键技术部件开发、生产制造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