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与阴阳五行的相得与相合

河图与阴阳五行的相得与相合

首页角色扮演天九至极更新时间:2024-05-09

河图与阴阳五行

作者:贾耿

河图“天数五,地数五”以五为基数的天地分类法奠定了阳五行与阴五行的框架,河图“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数理变化产生了天地万物。河图数理变化的核心是阳五行与阴五行的相得与相合,而只有以天数地数为生成数才能阐释河图阳五行与阴五行的相得与相合。

一、河图天数地数的相得与相合

易理是原始于河图洛书的。

《易传·系辞》在阐释河图的数理结构和变化方式及其结果时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数五,地数五”是河图天地的结构方式。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河图五行的变化方式。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是河图的生数和成数。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是河图数理变化的最终结果。

生为神,死为鬼,有了鬼神之变化,也就说明有了生命万物的死生之变化。

鬼神,死生也,生命万物变化之迹也,河图数理变化果实也。

宋·程颐说:“鬼神,谓造化之迹也。”鬼神变化之迹就是万物造化之迹。死生变化,终始往复,五运轮回,乃万物造化之迹也。

生命万物“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的五运轮回过程,就是出生入死、终始往复的造化过程,就是此所以成生死变化而行鬼神之道的过程。

河图奇偶之数有天数地数之区分, 因此生数成数也应当以天数地数为区分, 不应把天数地数的奇偶混合数分为生数成数, 如所谓的一、二、三、四、五为生数, 六、七、八、九、十为成数。

“天数五”是指奇数一、三、五、七、九“五位”阳数,“五位”阳数相得之和是“二十有五”,“二十有五”是天之大数,而成天。

“地数五”是指偶数二、四、六、八、十“五位”阴数,“五位”阴数相得之和为“三十”,“三十”是地之大数,而成地。

天生地成,生数成数应以天数地数为区分,不可混而言之。

《黄帝内经》在讲述天数地数时说:“太过者其数成, 不及者其数生。” 天数三、七、五、九、一“五位相得”之和“二十有五”, 为“不及”, 应该是生数;地数八、二、十、四、六“五位相得”之和是“三十”, 为“太过”, 应该是成数。

从“天主生,地主成”来看, 天数应是生数, 地数应是成数。

从“阳生阴长”来看,作为阳数的奇数就是生数,作为阴数的偶数就是成数。

奇数偶数、天数地数、生数成数黑白分明

所谓的生数一、二、三、四、五阴阳混合数的“五位相得”则是阳数三( 1-2 3-4 5= 3),所谓的成数六、七、八、九、十阴阳混合数的“五位相得”则是阴数八(-6 7-8 9-10=-8),皆不是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的天地之大数。

《黄帝内经》开篇就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术,算术;和,和数,是算术加法运算的得数。

奇数阳数 1 3 5 7 9= 25,积阳为天,25才能称之为“天数”,不相加不相得不能称之为天数,仅仅是五位奇数。

偶数阴数-2-4-6-8-10=-30,积阴为地,-30才能称之为“地数”,不相加不相得不能称之为地数,仅仅是五位偶数。

“和”,家和万事兴,数和天地成。

《黄帝内经》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阳数一、三、五、七、九相得相聚二十有五,阳气轻清至清至阳者升为天。

阴数二、四、六、八、十相得相聚三十,阴气重浊至浊至阴者降为地。

只有“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才能形成天和地,奇数五位相得积阳量变为天,偶数五位相得积阴量变为地。

阳数阴数只有同性聚集方可成天地之极数,极则变,量至大至极则变。

阳数一、三、五、七、九“五位相得”之和“二十有五”,乃是河图最大的天数,也是天阳之极数,所以“积阳为天”,是量变到质变,是阳数积阳至大至极而量变为天。

阴数二、四、六、八、十“五位相得”之和“三十”,此乃是地数之极,是阴数积阴至大至极量变而为地。

数和天地成,是奇数的“相得”之和产生了天,是偶数的“相得”之和产生了地。

同性相得,异性相合。

阴数之间或阳数之间是同性相得之和的关系。

“五位相得”是指奇数 1 3 5 7 9相得之和等于 25为天数,偶数-2-4-6-8-10相得之和等于-30为地数,从而“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阳数和阴数之间是异性相感相合之和的关系。

“而各有合”是指天数一、三、五、七、九与地数二、四、六、八、十的各有合。三与八相合于东方则生,七与二相合于南方则长,五与十相合于中央则化,九与四相合于西方则收,一与六相合于北方则藏,从而才有了生命万物生、长、壮、老、已或生、长、化、收、藏的鬼神之变化。

“得”与“合”是有区别的,天和地是天数五地数五“各自相得”的结果,生命万物是天数五地数五“而各有合”的结果。

先有“相得”,后有“相合”,阴阳和五行,天地和万物是有层次之分的。

相得的数理变化把阳数一、三、五、七、九相得益彰的积聚为一体形成天,把阴数二、四、六、八、十相得益彰的聚集为一体形成地。

相合的数理变化则把天和地联合成一体,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

相得是天数地数各自“相得”从而“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所以河图是天地生成图。

相合是天数地数相互“相合”从而“天地气交,万物化生”,所以河图是万物生成图。

河图数理变化的核心是“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相得与相合,是河图的相得与相合产生了天地与万物。

《易传·系辞》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参伍以变:天数一、三、五、七、九和地数二、四、六、八、十“两五”奇偶之数相得又相合“错综其数”组成了“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大衍之数,而此所以成天地万物鬼神之变化,故“参伍以变”。

通其变:通相得相合参伍之变,遂成天地万物鬼神变化之文迹。

极其数:积阳数五位相得之和“二十有五”为天之极数而量变为天;积阴数五位相得之和“三十”为地数之极而量变为地。极天地之数,遂定天地之象。

积极,积和极也,积天阳地阴之极数而成天地之大器,所以清·毛西河欲把河图改名为“天地生成图”。

《易传·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奇偶相合就是天地相感、阴阳相合,天地相感相合的结果是生命万物的化生,而生命万物化生的标志是生、长、壮、老、已或生、长、化、收、藏五运轮回的生死鬼神之变化。

北宋邵雍的《观物外篇》说:“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数之全也。”《周易》以此奇偶阴阳天地两五的十个自然之数,相得相合错综其数参伍以变,演变出天地间无穷之万象,故《观物外篇》说“数生象”,数生万象也,是河图的十个自然之数的数理变化产生了天地万物之象。

天奇地偶虽然只有十个数,但这十个自然数却是衍变天地万物的基本数,这个基数一分为二,天奇地偶,待达到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数之全也”的衍化之数时,再经过几十亿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数理变化和氤氲衍化,从无到有,从虚到实,才渐渐地产生了天地和万物,并使得所有的生命万物都被刻上了五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五运的生命节律,生物有了生、长、壮、老、已五运的生命过程,以及五方、五季、五气、五色、五味、五脏、五体、五志、五音等以与天地五行同频共振,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层层效法出来的。

二、 河图是形气相感图

《黄帝内经》曰:“阳化气,阴成形”“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先化气后成形,气聚而有形,作为生数的阳数化气为风、热、湿、燥、寒五气,作为成数的阴数成形为木、火、土、金、水五形,故在天为风、热、湿、燥、寒五气,在地为木、火、土、金、水五形,这就是“数生象”而“天垂象,地成形”之象。

“阳化气”“在天为气”,作为阳数的天三生“风”于东、天七生“热”于南、天五生“湿”于中、天九生“燥”于西、天一生“寒”于北,为阳生五气,所以在天为气,是数生天象也。

缘何天三生风、天七生热、天五生湿、天九生燥、天一生寒?

因为从五方来看,“东方生风”“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素问·五运行大论篇》);再从五季来看,东方为春,南方为夏,中央为长夏,西方为秋,北方为冬,而春生风,夏生热,长夏生湿,秋生燥,冬生寒。天三在东方,在春时,故生风;天七在南方,在夏时,故生热;天五在中央,在长夏,故生湿;天九在西方,在秋时,故生燥;天一在北方,在冬时,故生寒。天数三、七、五、九、一临御五方,顺应五时,产生在天的风热湿燥寒五气,理应如此。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明确指出:“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是五方生天之五气,五气生地之五形,先有气故天数生,后有形故地数成。是在天的风热湿燥寒五气化生了在地的木火土金水五形,所以天数应是生数。

由于“阳化气,阴成形”“在天为气,在地成形”,所以作为相感相合的阴数地八相应于天三成“木”于东,地二相应于天七成“火”于南,地十相应于天五成“土”于中,地四相应于天九成“金”于西,地六相应于天一成“水”于北,是阴成五形,故在地成形,所以地数应是成数。

缘何地八成木、地二成火、地十成土、地四成金、地六成水呢?

因为“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即《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所曰:“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

地八与天三相应于东方,东方生风必然是天三生风,地八就必然成木,是“风生木”,即三生八成;地二与天七相对应于南方,南方生热是天七生热,地二就应成火,是“热生火”,为七生二成;地十与天五相对应于中央,中央生湿应是天五生湿,地十就应该成土,即“湿生土”,为五生十成;地四与天九相对应西方,西方生燥应是天九生燥,地四就应该成金,即“燥生金”,为九生四成;地六与天一相对应于北方,北方生寒应该是天一生寒,地六就应该成水,即“寒生水”,为一生六成。

作为生数的阳数产生在天的风热湿燥寒五气,作为成数的阴数就应成在地的木火土金水五形,这是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气聚而有形”的结果,这是“阳化气,阴成形”“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的理论。

五方生天之五气,五气生地之五形,是临御五方合应五时的天数产生了风热湿燥寒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气聚而为物,木火土金水五形才随之应声落地,所以天数一、三、五、七、九应是生数,地数二、四、六、八、十应是成数。

如果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就是说一至五为生数,六至十为成数,如此生数和成数的相合只是产生了水火木金土,但是《黄帝内经》的“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明明白白的是在讲木火土金水五形是由风热湿燥寒五气化生的,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生成数违反了“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的理论。

气聚而为物,先有气后有形。如果说木火土金水五形是由一、二、三、四、五所谓的生数产生的,那么风热湿燥寒五气是由木火土金水化生的吗?没有气,如何突兀出木火土金水五形来?有形无气,不符合“阳化气,阴成形”和“形气相感,万物化生”的演化规律。

如果说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即奇偶相合产生的仅仅是水火木金土,那就有失“形气相感,万物化生”之义了,因为河图“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结果就是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奇偶阴阳相感相合产生的是具有生死变化的生命万物,并非仅仅是有形无气的水火木金土。

如果按照天数是生数,地数是成数的观点,那么“天一生寒,地六成水;天三生风,地八成木;天五生湿,地十成土;天七生热,地二成火;天九生燥,地四成金”更合乎《黄帝内经》“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的理论。

气聚而成形:风气聚而成木,热气聚而成火,湿气聚而成土,燥气聚而成金,寒气聚而成水。木火土金水五形为风热湿燥寒五气所生,然后形气相感,万物化生。

从发生学上来看,如果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即一、二、三、四、五为生数,此其生数发生的顺序应该是:水→火→木→金→土,按此顺序五位乃是水克火,火克木,木侮金,金乘土,即水不能生火反克火,火不能生木反克木,木不能生金反侮金,金不能生土反乘土,不能相生且又无以相合,这是“怪胎”“死胎”,一发生就无法运动而胎死腹中,五位不能相生也就没有五行生克乘侮之说,所以“五位相得”相生是五行学说之始。

白虎通在《五行》中说: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所谓五行,亦即五气运行之义,除了五种物质外,还必须秉承其生克制化的运行规律,方具有五行的意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产生的“水土”不能遵循生克制化的五行运行之义,就不具备五行的意义,所以一、二、三、四、五不能是生数。

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按此生成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其五位相生形成了地之五行的良性循环,具备了“地”的意义,且又有天之五气与之各有相合,而能产生显示生命万物化生的“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过程,这就是“五运”,这就是“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数理变化的本质。

《黄帝内经》说:“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相得,或不相得。”王冰注说:“制胜为不相得,相生为相得。”

所谓生数“一、二、三、四、五”产生的“水、火、木、金、土”顺序是相克制胜的关系,为不相得,所以“一、二、三、四、五”不能是生数,也不具有“五运”的意义。

“三、七、五、九、一”产生的“风→热→湿→燥→寒”顺序是相生相得的关系,“八、二、十、四、六”产生的“木→火→土→金→水”顺序是相生相得的关系,所以“三风、七热、五湿、九燥、一寒”和“八木、二火、十土、四金、六水”才是生数和成数,其“两五”是五位相生相得的关系。

“五位相得”的数理变化就是要把风热湿燥寒五气积聚为一体形成天之气,把木火土金水五形聚积为一体形成地之形。

“而各有合”的数理变化就是要把风、热、湿、燥、寒五气与木、火、土、金、水五形而各有相合以产生生命万物“生、长、化、收、藏”的五个生化过程,最终彰显奇偶相合“形气相感,万物化生”的造化运动。

奇偶相合、形气相感如何化生万物?

在东方,三八风木相合,才能有“生”;在南方,七二热火相合,才能有“长”;在中央,五十湿土相合,才能有“化”;在西方,九四燥金相合,才能有“收”;在北方,一六寒水相合,才能有“藏”,这就是“天数五,地数五”“而各有合”的理论。

只有奇偶相合、形气相感,才能有生命万物“生长壮老已”或“生长化收藏”五运之变化。

汉·杨雄说:“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成道,五与十相守。”只有天数五与地数五的“而各有合”,才会产生“生、长、化、收、藏”的五个生化过程。

河图“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数理变化就是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有了神与鬼的生死之变化,也就说明有了生命万物的产生与变化,而显示生与死的全过程应当是“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之变化,即天之五与地之五奇偶之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成“生、长、化、收、藏”之变化,而有生命万物的生死之变化。

“五位相得”则终始嗣续,其生克制化的出入运动形成了天和地,“而各有合”则天地相感相应,而产生了生、长、化、收、藏的五个生化过程,如此五行出入相生相得,天地因之而生成,阳五行与阴五行上下相感而各有合,生长化收藏因之而有规律,生命因之而有变化,生*因之而有往复,以至生生化化,无穷无尽。

《黄帝内经》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非徒一阴一阳也。”所以“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只有五行与阴阳的共同作用才是天地之道,才能产生天地和万物,这也是《黄帝内经》对《周易》“天数五,地数五”以五为建构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其“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则是对“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五行相生相得的出入运动和阴阳相感相合的升降运动的高度概括。

《周易》对河图数理结构、变化方式及其结果的阐述,精辟的概括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方式和变化方式,及其天地万物产生的渊源。

三、 河图阳五行与阴五行

从河图来看,五气和五形是生成于五方五季的天数地数之变化。天是由五类事物所组成,地也是由五类事物所组成,五行也就产生了,因为“风热湿燥寒”五气之间和“木火土金水”五形之间的相互关系都遵循着生克制化的运行程序,而五行学说就是以“五”为基数来阐述五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说,所以“风热湿燥寒”五气为天之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形为地之五行,即五行应有阳五行与阴五行之分,这是符合“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对立统一宇宙观的。

河图“天数五,地数五”,以“五”为基数的天地分类法奠定了阳五行与阴五行的基本框架,所以用五行学说来分析世界,那么五行则“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万物只有在阳五行与阴五行的五与五的相互作用下,才会产生“生长化收藏”的五种基本程序,称之为“五运”。

虽说五行来自木火土金水,是对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特性的抽象概括,但木火土金水五形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一旦推衍成为一切事物的分类方法时,就远远地超出了原来的涵义,成为一种以“五”为基数,并用以说明五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概括,这才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指出:“五行的观念,并不是五种基本物质,而是五种基本的程序。”如五行在天为风生热、热生湿、湿生燥、燥生寒、寒生风,在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种基本相生程序(或是相克、相乘、相侮的五种程序);在生物则是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的五种基本生长程序,这就是“天数五,地数五”,以“五”为基数的“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的结构方式和变化程序!

天和地虽然分别是由五气和五形构成,但五气和五形只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进一步展开,其构成和生克制化的关系只是具体分析和说明对立统一体的某一方,阴(地)或阳(天)的内部结构关系和活动规律,并使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在五行学说的帮助下才能更为具体地显示其“生长化收藏”的五个生物程序,所以五行只是阴阳的细化。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非徒一阴一阳也”是对河图奇偶相合、五方布阵最好的注说,它指明了天地间除了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外,还必须有五的结构关系及其行为方式,这不仅是因为五气之间和五形之间是由相生相得的关系统一起来,分别组成了天和地的两个方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五气和五形的“而各有合”,才有了生命万物生长化收藏的五种变化过程,所以《黄帝内经》把阴阳和五行并列,认为“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之本始。”即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按照阴阳五行的法则运动变化的,只有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和五行的生克制化运动的共同作用,才会有生命万物的“生长化收藏”。

朱熹《河洛原理》说 :“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随含万物。”太极化为阴阳,阴阳化为五行,五行而生万物。

但从河图来看,生命万物最终是在阳五行与阴五行相感相合的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天地(阴阳)万物(五行)的演化过程应当是:

从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演化过程来看,太极是阴阳的根源,阴阳是五行的基础,五行是由阴阳的变化产生出来的,那么五行关系就必然要受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决定和制约,所以阴阳分析是五行分析的基础。

而从逻辑结构上来看,五行的结构关系及其行为方式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进一步展开,它只是局限于具体分析和说明对立统一体的某一方、阴(地)或阳(天)内部事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活动程序,所以五行分析只是阴阳分析的具体化。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正如清·戴震《孟子字义疏正·天道》所说:“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有阴阳也。”

“阴阳各具五行”,如天有风、热 、湿、燥 、寒五气,地有木、火 、土 、金、水五形,天和地各由五种事物组成,其相互关系也各遵循着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所以说“阴阳各具五行”;风、热、湿 、燥 、寒为天之阴阳,木、火 、土 、金、水为地之阴阳,所以说“五行各有阴阳”。

“阴阳各具五行”,说明五行有阳五行和阴五行之分;“五行各有阴阳”,说明五行也是一分为二的,所以阳五行与阴五行合之则一,分之则二。

由于天和地分别是由阳五行和阴五行所组成,所以“举阴阳则赅五行”。由于风、热、湿、燥、寒是阳五行,木、火、土、金、水是阴五行,所以“举五行即赅阴阳”。但五行之阴阳则是另一层次的认识了。

明代大医张景岳对阴阳与五行的关系做了进一步说明,他在《类经图翼·五行统论》中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

在天地形成之后,风热湿燥寒阳五行便是天阳之质,木火土金水阴五行便是地阴之质,所以说“五行即阴阳之质”。

天阳实质上是“风热湿燥寒”阳五行之气,地阴实质上是“木火土金水”阴五行之气,所以说“阴阳即五行之气”。

非风热湿燥寒阳五行之质则天阳不立,非木火土金水阴五行之质则地阴不立,所以说“气非质不立”。

由于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推动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源,所以只有天地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才会推动风热湿燥寒阳五行和木火土金水阴五行的生克制化运动,所以说“质非气不行”。

“五位相得”的出入运动把风热湿燥寒五气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天,把木火土金水五形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地。

而各有合”的升降运动把五气和五形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地一体,并在各有合的升降运动过程中产生了“生、长、化、收、藏” 的五个生化过程。

《黄帝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只有五行相生相得的出入运动和阴阳相感相合的升降运动的共同作用,才会产生出“生长化收藏”五运轮回的生命运动。

文章源自:《脑心命门说与临床应用》 贾耿 周德生 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22.08. 于2023年6月修改

作者简介:贾 耿,男,1954年12月出生,山西代县人。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5年后,在包头市青山区振华社区医院从事全科医疗工作20余年。发表了《命门脑元神与心识神》《从人体发生学审视脑和命门先生为主的实质》《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等以命门理论研究为主体的学术论文37篇,形成了脑心命门说学术思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