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千古奇相诸葛亮,雄才谋略,智机多谋,无人能及,他能通过观测天象来预知战事以及人的命运。
但据说他在死之前的一段时间曾观测天象,早已预知了自己的死亡。
正如明代作家冯梦龙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很难相信命运的,总认为自己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一定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然而,人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人间的是是非非,渐渐才懂得,原来,从你出生开始,命运就已经被安排好了,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或者健康还是生病,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
无论你如何不甘,如何抗争,都改变不了注定的结局。
犹如曾国藩说过:“四十岁以前信命,是懦弱;四十岁以后还不信命,是愚蠢。”
命运无常,又有定数,如著名教授王立群说的:“再精心的人生规划,也抵不过一次命运的安排。”
01、吃什么饭,命好命坏,出生时就决定了。汉高祖刘邦传奇的一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是会被人们敬佩不已。
他出身于市井之家,三十几岁了才当上了一个小小的亭长。
在众人眼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无名之辈,然而,他的岳父吕公却独具慧眼,认为他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于是,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吕后。
因为亭长的身份,刘邦有一次需要负责押送徒役去骊山。但是在途中,很多人受不了秦王朝的严苛虐待,为了存活纷纷逃走。
秦朝律令有规定,如果徒役逃走了,负责押送的亭长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一起被*头。
刘邦看到大部分人都已经逃走了,索性把剩下的人也都放了,并说:“大家都赶紧逃走吧,我也要逃命去了。”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这个善良的举动,让一批人自愿留下来跟随他。
而且在回去的路上,还发生了“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的故事,就是,路上遇到一条白蛇拦路,刘邦霸气将其斩*。
回到沛县后,刘邦带领众人联合百姓,诛*无良的县令,成为了沛公,自称赤帝之子,自此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开启了命运的大门。
直到后来,他的天命之门开启,尽显雄才伟略,他不懂兵法不会打仗,但是他善用会打仗的人,人尽其才,不计前嫌,赏罚分明,低调虔诚,步步为营,夺得天下,开创汉朝。
据说,关于刘邦的出生,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他的母亲刘媪当时在农田中劳作,劳累时在树下小憩休息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位仙人与之交谈。
忽然,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时,刘邦的父亲出来寻找妻子,目睹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一条巨龙正缠绕在沉睡的刘媪身上。
不久后,刘媪就怀上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刘邦。
虽然,这个传说多少带有一点传奇色彩,但是,还是从侧面暗示了刘邦的英雄本色和天命所归。
刘邦的命运,其实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秦末乱世,暴政横行,所谓乱世出英雄,而且同时期的其他人都没有他的雄才伟略与用人之道,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试想,刘邦要是早出生或者晚出生十年,就不一定有后来的汉高祖。
想到我的父亲,即使饱读诗书,拥有学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是被人看不起的,连穷苦人家的女儿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的成分不好。
一个人的命运,不仅受到自身资质的影响,而是会先受到出生的时代、家庭条件、父母格局的影响,这是一个人刻在生命里的底色,永远抹不掉。
就好比,如今,就是世上有诸葛亮,也不能“三分天下”;有刘伯温,也不能定都南京。
如此,而已。
02、钱多钱少,都在人的认知界限之内。八十年代,老家的村子里,当时人们都同样是靠种地赚辛苦钱,大多种的都是小麦、玉米、花生,地瓜。
种的小麦主要用来自给自足,玉米可以磨成饲料喂养两头猪养肥了卖钱,花生和地瓜除了留下自己吃的一点点外,都会卖掉,但一亩地也就换个五六百元钱。
这就是大多数庄稼人,一年的收入来源,所以,日子自然过的清贫,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在另一个村子里,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却是另一种景象,家家户户不再单一的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地瓜,而是引进了冬暖大棚种植西瓜、甜瓜。
人们忙一个冬天,刚过完年,大棚里的西瓜、甜瓜就可以上市开卖了,每斤瓜批发价就好几元钱,一个大棚就能收益好几万元钱。
而这个时候,老家村子里的人们都窝在热炕头上聊家常,田地都闲着,因为正值冬季。
赚钱的好事往往很快就传遍四邻八村,老家村子的村民自然也很快知晓了。
这时候,有几户人家号召大家一起也去学习种植大棚西瓜、甜瓜,但是,很多人都只观望不行动。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那是不靠谱的,是很难弄成的,一旦失败就会亏掉好几年的存款。
然而,认知高的那一小部分人大胆迈了出去,最后赚的盆满钵满。
后来,人们亲眼看见有人成功了,就一窝蜂的跟了上去,而这个时候,那几户人家却退了出来,改种大棚姜了。
因为,他们的高度的敏锐和认知提醒他们:这个时候,大棚西瓜和甜瓜已经接近饱和了,再不退出就会亏本。
果然,后来涌入的那些人都没有赚到钱,而他们提前转到大棚姜又赚的盆满钵满。
母亲也曾经劝说父亲,跟着一起搞个大棚,但是,在父亲的骨子里,他最不愿意承认的就是自己农民的身份。
他有学识、有思想、有理想,但是无奈于现实的束缚,当了一辈子的基层教师,最后,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枷锁。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赚的钱,超不出自己的认知范围。”
有的人,忙碌一辈子也只能赚个温饱,而有的人,抓住机会,也就个三五年就发财了。
这既是,站在吃饱的角度看人生,那就只能吃饱而已;站在百年树人的角度看,就有了百年大计;站在高峰立在前卫,就有了长久之计。
人,不改变自己的认知,很多时候,一切都是徒劳。
03、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管努力,享多少福,交给老天。有两个发小,他们出生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虽然生活艰苦,但幸运的是,都有幸读完了高中。
他们经历了特殊的年代,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就是少有的高知识分子。
后来,他们又分别当了小学教师,一个在本镇上,另一个去了另一个临近的镇上。
但是,工作几年后,其中一个认为被人们看不起的教师没有什么前途,就辞职下海经商去了。
而另一个人,则一直工作在一线教师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干就是8年。
八年后,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了一校之长,后来就以校长的职位直到退休。
他这一辈子,桃李满天下,自己的儿女也个个都有出息,儿子从政,女儿从教,他很知足。
退休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今80岁的他,身体依然康健,每个月还有八千多元的退休金。
而反观,另一个发小,下海经商,在商海里几经沉浮,折腾了大半辈子,也没有折腾出个名堂来。
最后,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就回了老家开了个小卖部,勉强维持生计。
人到老年,还要活一天干一天,花一天赚一天,因为,他没有养老金。
其中那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他一生命运坎坷,正是心中的那份坚持,让他的人生得以圆融。
周轶君曾说:“人经常怀疑自己做的事情的原因,是因为你对那件事情的结果期望太大,做就是了,做就是一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没意义,做就是意义,你蓦然回首,木已成林。”
正如,古语有云:“顺其自然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穷天理、尽性,以至于命。”
人生,很多时候,所有事情不是我们努力就能获得,享受多少与付出多少也没有绝对的对等。
所以,我们唯有摆正心态,把你所有努力都用完,然后顺其自然。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管努力,享多少福,交给老天。
宋代宰相吕蒙正说:“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
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无数的苦难,挫折,坎坷,才能自我成长,自我蜕变。
在精神世界的最深处,在人生的苦难里,自我摆渡。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
正如余华《活着》中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有的人,一开始没有拿到命运的好牌却后来居上,有的人,一开始摸到一把好牌,最后却打的稀巴烂。
所谓,好命的人,或许在波折无数,苦难加身的淬炼中,和常人不同的是他们跨越了这道道修炼的关卡。
人,纵有超世之才,有坚韧不拔之志,也是努力过后,强求不得,唯有顺其自然,顺应天道。
所以,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过后,明白:吃多少饭,赚多少钱,享多少福,都是注定好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不可强求,不可执拗。
这既是,人生真谛,亦是天道真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