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帝王:雍正》(连载13)

《铁血帝王:雍正》(连载13)

首页角色扮演铁血帝王更新时间:2024-04-27
第13章 无可奈何的十四阿哥

片刻都不容缓,胤禛先是下旨,命令川陕总督年羹尧统筹西北军务、粮饷以及地方要务,遏制住十四阿哥的咽喉。同时,他又手写密信给年羹尧,令他火速率领精锐之师以奉皇帝密诏的名义,接近胤祯的兵营,一旦皇十四子有反常举动,将予以搏*,能歼之则歼,不能歼则牵制其兵力,使其无法顺利回京师。

十四阿哥在西北拥兵十多万,如果他外与蒙藏、内与重臣联手,隆科多的那点兵力根本无法抵抗。做完了这些防护措施之后,胤禛又正式下达了一道圣旨:宣十四阿哥胤祯进京奔丧。胤祯如果不奔丧,就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如果奔丧,就势必要暂时卸去大将军职务,这就如同拔去了他的虎牙。

送信的几个“粘杆处”侍卫很快离开了北京城,这些人都是胤祥这些年培养出来的亲信,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在十四阿哥还没接到胤禛的圣旨之前,年羹尧就已经得到胤禛的密信和圣旨了,他立刻着手准备应变。

胤禛的圣旨只慢了一天,终于到了西北军营,胤祯接旨时,才知道康熙驾崩,胤禛继位了。圣旨上说:命令胤祯接到圣旨后即刻回京,其职务由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执掌。

胤祯大怒,他拿过圣旨反复观看,然后扔在地上,下令全军集合。相距不远的数个军营闻风而动,十余万大军苏醒过来。忙碌了一个时辰,大军渐渐集合在一处。

就在胤祯集合大军时,年羹尧来了,他大声喝问胤祯为何集合军队。

胤祯道:“皇上驾崩,奸人篡权,我要带兵勤王。年羹尧,你若是识相,便相助我;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

年羹尧一声冷笑:“大将军王,你想造反吗?”

胤祯一挥手,身边的士兵一拥而上,想要擒获年羹尧。

年羹尧的护卫也拔出剑来对峙,眼看着双方就要发生血战。

忽然,极远处的军需营浓烟滚滚,喊声震天,许多士兵在呐喊:“走火了,快救火啊!”

胤祯望去,军需大营火光冲天,那里可是粮草重地,怎么会失火,他急忙传令士兵灭火。年羹尧不动声色站在营中,脸上神情满是嘲讽。

胤祯看着他,说:“年羹尧,这是你*好事吧?你当我不敢*你吗?”

“哈哈,十四阿哥要是*了我,这谋反的罪名可就坐实了。前天新皇已经继位,满朝文武都拥立皇四子为皇上,已经昭告天下,我劝你还是识时务为俊杰吧!”年羹尧丝毫不客气。

“大将军王,不可轻动!真要是*了年羹尧,就无路可退了。”延信极力劝说胤祯。

“年羹尧,不就是一个家奴吗?*就*了,有何不敢?皇上定不会传位老四,一定是有人谋害了皇上,我要带兵勤王。延信,集合军队!”胤祯下达了命令。

年羹尧从怀中又掏出一份圣旨,大声喊道:“皇帝驾崩,新帝已经继位,掌管朝政,现命令十四阿哥胤祯回京奔丧,所有事务交于延信将军负责。三军将士须严守军营,任何私自离开军营者,斩!”

延信走过去接过圣旨,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他拿给胤祯看。胤祯直接摔在地上。

“十四阿哥如果不相信,尽可以回京看看先帝的遗旨,如果无误,你这般胡闹可是大逆不道!”年羹尧面色缓和地说道。

就在此时,有士兵来报,刚才大军集合时,有数千名前营士兵来接管军需营,进了营区后便四处纵火,大火扑灭了,但是粮草损失很大,粮食仅够大军一日之需,草料全部化为灰烬。纵火的士兵已经逃窜,庞楚将军正率兵追*他们。

胤祯一阵眩晕,最近这一年,年羹尧负责胤祯大军的粮草供应,他每次调拨粮草都只够大军十日所需,多一点都没有。一直扼制着胤祯大军的咽喉,这一把大火,让胤祯举步维艰。

延信是个聪明人,军需营这场大火为何发生的这么巧,显然是年羹尧派人放的火。没有了粮草,大军寸步难行啊,年羹尧这么做就是防止胤祯的大军进京勤王。显然,新皇帝不信任“大将军王”。此前十四阿哥对年羹尧不做防范,看来年羹尧布局已久,十四阿哥的大军几经不可能勤王了。

胤祯有苦难言,只能成全自己的孝义。他思虑了半天,咬牙切齿地说:“好,我这就启程回京,如果皇上真传位给老四,我也就认了;如果不是这个样子,我绝不会善不甘休。延信,你管好军队,我回来之前不可出现差错,否则我拿你试问。”

延信连忙领命。胤祯挥挥手,在场的士兵才放下武器,很快,军营里的十万士兵都偃旗息鼓了。胤祯顾不得收拾行囊,带上二三十个亲信,骑着马就上路了。

延信走过来和年羹尧打招呼,年羹尧面色凝重拉着他走进大帐,和他说了很多知心的话。延信当即拜倒,对年羹尧说:“年大人,延信愿意追随您,共同辅佐新帝,我这里,如果没有皇上的旨意,十四阿哥别想调走一兵一卒。”

年羹尧哈哈大笑,扶起延信,道:“延信将军,咱们做臣子的只需伺候好当今皇上就行,皇上的家事咱们就少参与吧,前车之鉴啊!”

延信点点头,道:“年大人说的对啊,先帝在位时,无论是‘皇长子党’、‘太子党’还是‘八阿哥党’,不都是秋后蚂蚱,蹦跶几日就翘辫子了。延信日后还望年大人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年羹尧十分得意地哈哈大笑,延信凑过来说:“年大人,末将这几年征战,积累了一些薄财,虽然不多,置办千亩良田不是问题,明日便派人送到府上,还望大人不要嫌弃。”

年羹尧很高兴:“延信将军如此厚爱,那我就不客气了。有酒菜吗?咱们边喝边聊。”

回过头来,年羹尧对身边的两个亲信道:“告诉他们,不要跟丢了十四阿哥,随时汇报十四阿哥的行踪,他这一路上都去了哪?见过谁?和谁联系了?都给我看清楚了。还有,他若是有任何书信送出,都给我截下来,一并送到京城,交给皇帝。明白了吗?”

亲信道:“大人放心,我俩早已布置妥当,两百多个兄弟已经跟上去了,我俩这就去追赶前队,一有消息就回报大人。”

说完,亲信离开大帐,延信紧着拍马屁,道:“久闻大人治军有方,今日一见真是佩服,大人运筹帷幄,处处抢占先机,那‘大将军王’和您一比,真是差的太多了。”

年羹尧最喜欢听奉承的话,对延信拍的马屁很是受用。不一会,酒肉端上来,两个人就在帐中对饮,不时有士兵进来报告十四阿哥的行踪。

就在十四阿哥日夜兼程,奔赴北京的途中。胤禛又昭告天下,宣布免除三年徭役和若干杂税。百姓得到实惠,无不称赞新帝爱民如子。

胤祯登基,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尤其是阿哥党的成员们,他们不甘心失败,妄图以康熙没有遗诏而反对他继位。当初隆科多口述的遗诏九阿哥开始极力否认,他到处宣说康熙死时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场,做不得数,需要满朝文物集体推选新帝,部分八旗首领也希望借此乱局为自己牟利,纷纷粉墨登场,一时间,大清上下弥漫着对胤禛极为不利的言论。

十四阿哥胤祯一路紧赶慢赶,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从西北回来的路上,他的周边始终有身份不明的壮汉紧跟,夜晚住宿时,这些人轮流监视着胤祯一行。胤祯知道这是年羹尧安排的人手,毫不在意,途中打尖的时候甚至还招呼他们一起吃饭。

监视胤祯的人不敢和他搭话,都若即若离地围在他的周边,这些人显然都是军士出身,一个个剽悍魁梧,身手不凡。

胤祯还未进城,隆科多就已经得到了信。上午十时许,胤祯带着随从出现在城门口,隆科多正在那里等候他。胤祯看都不看隆科多,纵马就要进城,被隆科多拦住。

隆科多道:“大将军王回来了,皇上请你去巡边营暂歇,待明日进殿面见皇上。”

胤祯挥舞着马鞭,威吓道:“隆科多,给我滚远点,爷要去祭奠皇上,让路,否则休怪我的马鞭不认人。”

隆科多面色一沉,道:“大将军王,你这话可说错了,皇上身体好好的,正在金銮殿问政呢!你这话可是大不敬啊!”

胤祯哈哈一笑:“爷的眼里只有一个皇上,那就是康熙帝,滚开,爷要去祭奠皇阿玛。”说完催马前行。

隆科多一把拉住缰绳,胤祯抡圆了胳膊,照着隆科多的头部就是一马鞭。隆科多反应很快,头一歪,身子一侧,让过了鞭子最刚猛的力道,但是鞭梢还是抽在他的头盔上。

头盔歪在一旁,隆科多出此大丑,极为愤怒,手中的缰绳拽的更紧。胤祯的马久经沙场,被勒的直摇头,然后前蹄抬起蹬向空中,嘴里嘶鸣,胤祯在上面稳坐如山,威武矫健的身姿和狼狈的隆科多形成鲜明的对比。

马蹄落下后,胤祯再次用马鞭抽打隆科多。隆科多咬紧牙关,脸上,手上全是血,他怒吼一声,双手贯力,将缰绳拽向地面,手腕一番,将马头紧紧压在胳膊下,双脚蹬地,腰部发力,竟然将胤祯的战马压倒在地。

胤祯从马上滚落下来,他咆哮着抽出佩剑,冲向隆科多。隆科多一闪身,手一挥,数百名军士手持兵器冲了上来,胤祯的随从纷纷跳下马,拿出兵器,双方都大吼着,兵器试探性地碰撞着,眼看就要一场大战。

“住手!”一声高喝,十三阿哥胤祥骑马冲了出来,他的身后跟着百余匹战马,马上都端坐着威风凛凛的壮汉。

胤祥手持一个翠绿色的玉扳指,高声喝道:“皇上有旨:先帝驾崩,众阿哥都星夜兼程,回京为皇阿玛守灵,朕体恤你们的辛苦,十四阿哥胤祯今日无须进宫,先到巡边营歇息,明日再拜祭先帝。”

说完,胤祥艰难地跳下马,走到胤祯身旁:“老十四,先帝去世,众位阿哥都伤心欲绝,可是和隆科多大人发生械斗实属不该,若出现伤亡,就不好办了。且随我去巡边营,明日再做计较。”

胤祯怒火未消,他尚不清楚胤祥已经是胤禛的铁杆粉丝,见他拿着康熙帝生前佩戴的玉扳指,又行动自由,觉得事情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便道:“既然我已回京,为何要去巡边营,我自回府邸吧!”

胤祥道:“十四弟不可,皇上既然已经发话,自然有他的道理,哥哥陪你一起过去,看看衣食所需有无短缺。”

胤祯疑惑地问道:“皇阿玛真的把帝位传给老四了吗?”

胤祥点了点头,道:“我们八个在京的阿哥和隆科多都在场,皇阿玛确实传位给老四了。”

胤祯把剑收回剑鞘,望着天道:“皇阿玛,既然是你的旨意传位老四,儿臣也就无话可说了。老十三,我随你去。”

胤祥将胤祯带到巡边营,安置妥当后,就以公务繁忙为由离开了。

胤祯还想再问些内幕,却没有办法了。他想去八阿哥府里一趟,巡边营的将领拒绝了。胤祯想派几个人出去,军营的人也不让去。胤祯火了,想集合他的人离开,发现战马都不见了,他的人被千余个士兵团团围在中间的三个营帐里。如果想出去,只有*出一条血路了,可是真*出去了,又能怎样呢?

“大将军王,咱们如果强行闯营,死伤了军士,必定会中了老四的圈套,他就可以以‘犯上作乱’的罪名将您查办,将军三思啊!”一个五旬开外的黑衣客说道。

“罢了,既然皇阿玛最后选择了老四,我认了,等皇阿玛下葬完毕后,我还是回西北去,远离这里的是是非非。”胤祯非常失望地对随从说,“都散了吧,”

走进军帐里,胤祯道:“老八一向聪明,怎么皇阿玛驾崩这些时日,竟然一封书信都不与我,京城有何异动我也不知情。”

黑衣客摇了摇头,道:“属下认为,八阿哥早已向你通风报信了,只是所有的信使都被四阿哥派人拦截了。”

胤祯有点纳闷:“老四平时吃斋念佛,很少结交朋党,也不豢养持械家奴,怎么会如此抢占先机,行事又滴水不漏?”

黑衣客想了一会:“也许咱们都看走眼了,显然四阿哥早有准备,他若真是暗中谋划,这可是玩手段的高手,八阿哥一直不重视他,却不防被他钻了空子。”

胤祯心里恨康熙,恼怒道:“如果皇阿玛早日让我返京,也不会让老四上位。”

黑衣客漠然点头,道:“属下也奇怪,皇上为何让你久居西北,远离皇权,是为了保护你,还是想让将军再立些战功?”

胤祯叹了口气,道:“明日看到遗诏就清楚了,睡觉!”说完,脱衣躺下,鼾声震天。

黑衣客走出军帐,望着周边虎视眈眈的士兵,再看看天,阴云密布,似乎又要下雪,寒风吹过,他束了束脖子上毛领,自言自语道:“明天会是个什么样的天呢?”

进入北京城,十四阿哥胤祯就落入了胤禛布下的罗网,失去了行动上的自由。

胤祯不知道的是,八阿哥胤禩也因为联系不上他,急的满嘴都是燎泡。所有派出的信使没有一个回音的,连秘密派出送信的人也一去不返。他们猜测一定是老四搞的鬼,但是又抱有幻想。因为康熙的灵柩已经移驾到景山,众阿哥都必须守灵,所以胤禩等人都被困在景山寿皇殿里,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轮到短暂休息的时候,胤禩、胤禟、胤礻我聚在了一起。

胤禟气的大骂:“嘿!这个老四,还真行啊!以前小看他了,这刚一上任,皇上的架子就摆的有模有样的。我就不信他能翻天,城里的三个八旗首领那我都去了,一个个都吓得和缩头乌龟似的,连大门都不让我进,生怕隆科多的人告密。前几天戒严令撤了,我的人现在估计已经把信都送到了。”

胤禩苦笑着说:“老十四那最为重要,他若能提兵前来,王公贵族中再有一两个响应的,咱们这事就能成;若是他孤身前来,老四这皇位可就坐实了。”

胤礻我道:“八哥,我有种不祥的预感,老十三忽然发力,完全倒向老四,似乎他们很早之前就谋划皇位了;老十三这十多年一直很低调,他在做什么咱们都不清楚,我前日听下人讲,老十三身边忽然出现很多身手不凡的江湖人士跟随;你们注意到没有,咱们派出去送信的人没有一个回来的,我担心都被老十三给拿下了。”

胤禟咬着牙,恶狠狠地说:“如果老十三真敢这样,我就花重金雇人取他*。嘿嘿,别说是一个老十三,就是老四又未尝不可呢?”

胤禩连忙嘘声:“嘘,当心隔墙有耳。”

胤禟和胤礻我忙走到窗口和门口查看,见外面无人,才松了一口气。

胤禟小声道:“八哥,这事你不用参与,几年前我在广东结识了一位侠客,武艺高超,虽然年近五旬,几十个侍卫还是近不了身的。”

胤礻我道:“九哥这样做,有些冒险,刺客若能全身而退还好,否则我等就要……”

胤禩手一横说:“老四身边戒备森严,息了这个想法吧!不如……”说着,胤禩把手指上的扳指撸下来扔进茶碗里。

茶水荡起一层层涟漪,过了一会,水面慢慢平静。

胤禟看着茶碗,恍然大悟,他阴险地笑着,道:“妙!神不知鬼不觉!”

“八爷!回来了,十四爷回来了。”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和喊声。

胤礻我打开门,一个奴仆正跑进院落。胤禩忙走出屋门,奴仆跪下汇报:“八爷,十四爷回来了,在城门口和隆科多发生了争执,后来十三爷来了,他们一起去了巡边营。小的跟在后面看,那军营守备的十分严密,十四爷恐怕出不来了。”

胤禩心里一阵哆嗦,气急败坏地道:“蠢货,这老十四果真一个人回来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胤禟也憋不住骂:“他这是犯什么抽风病?为什么不按我们的话去做?”

胤禩打发了奴仆,回到屋里,他端起茶碗,一口而尽,玉扳指恰好卡在他的嘴里,他狠狠地将扳指吐在地上,“啪”的一声,扳指碎了。

三个人做在椅子上,谁都不说话。

过了很久,胤禟站起来,走到门口,大喊:“你们这些奴才都死了吗?爷饿了。”

(未完待续)

《铁血帝王:雍正》于2016年11月在中国铁道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9787113222277)。本次连载全面修订、增补,全新亮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