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时隔月余,回望今秋的寻路蜀道之旅,除了惊叹大自然“天开陈仓道”的鬼斧神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运筹帷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壮美之外,路上的三张笑脸也不时浮上心头,让人感动。
10月18日,秋雨的最后一天,我们到达了陕西省宝鸡市,以这里为起点,一路向南,与当地的专家学者、历史爱好者、遗迹保护者和文物管理员一道,探寻千年蜀道——陈仓道。
大散关。陈光旭 摄
我们期待着在这里遇见刘邦暗度陈仓时留下的马蹄印,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饮马的泉水,陆游写“铁马秋风大散关”时滴落的墨渍。
现实也正如我们预料,无论是宝鸡还是凤县,抑或是汉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将好故事信手拈来。在他们的陪同下,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被誉为成都(古称益州)门户的益门镇旧址。
益门桥。陈光旭 摄
在这里,研究陈仓道15年的“田野专家”刘希平和我们分享了益门桥的前世今生、宝鸡市名称的由来、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的地理方位。在聊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明修栈道”的真实性时,刘希平脸上露出了从容的微笑,告诉我们“明修栈道”的确存疑。
这种从容,让我们看到一个陕西人,对家乡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正如在采访最后,他所说的:这里遍地秦砖汉瓦,不论说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刘希平在益门桥上介绍陈仓道。陈光旭 摄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陆游留下“铁马秋风大散关”诗句的古大散关遗址。看到了刻在崖壁上的诗句,马蹄形的宝成铁路和古人防御外敌的军事遗址。也是在这里,我遇到了让我感怀许久的第二张笑脸。
那是一种自豪的情绪,来自古大散关风景名胜区的工作人员韩雪梅。当时她正站在大散关遗址上,聊到自己已经退休多年,放弃了家里安逸的生活,参与到大散关遗址的保护和传播工作中,向来往游客讲解大散关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宋朝抗金时的贡献,以及这里涌现出来的历史人物。
韩雪梅站在大散关遗址上。陈光旭 摄
第三张笑脸来自凤县一个学龄儿童。作为秦岭山麓里的一个城市,这里除了有陈仓道干道遗址,还留下了四通八达的连接小道,我们也是在这里探访了一条小道上的驿站遗址,聆听风中传来的那一声:“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
遗址淹没在秦岭深处,道路曲折,地势险要,崇山峻岭间散落着古代文人留下的题字。行走中,该儿童突然从路旁树丛中穿出来,笑着对我说:“快来,这里有字。”
崇山峻岭间散落着古代文人留下的题字。陈光旭 摄
刻在崖壁上的诗句。杜卓滨 摄
笑容里包含着很多情绪,其中最明显的便是惊奇,犹如一个探险者无意间发现了历史遗留的宝藏。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一路走来,我不停地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不停地为蜀道两旁今人的生活状态而感动,那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对当前生活的自豪和对生活的惊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