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敌三三制?

天下无敌三三制?

首页角色扮演天下无敌天上来敌更新时间:2024-07-29

开宗明义,三三制是一种优秀的战术编组,但并非我军独创,更非天下无敌!

一提起三三制,相信不少朋友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三三制是我军独步天下的法宝!

三三制是轻步兵战术的巅峰!

诚然,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也不应忘记我军在几十年前创造的伟大战绩。

但客观的说,三三制其实并没有那么神话,这世界也不存在什么必然胜利的战术战法。

在本质上,三三制不过是一种编组方式,一方面它并不无敌,同时也并非只有步兵单位使用,甚至说也并非我军所独创。

源 起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堑壕战的扩大,传统意义上的线列步兵战术变得越发困难,而这时候小群散兵战的打法也就孕育而生了。在这之中德国的风暴突击队即算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风暴突击队Stosstruppen / Stormtrooper,是德军研究如何突破堑壕阵地的结果。在当时,战争由于机枪、铁丝网和重型火炮的存在,防御方一般来说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传统的进攻是以密集横队进行攻击,为此哪怕彼此距离不超过一公里,进攻方仍要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最典型的例子比如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伤亡 79 万 4 千人,却仅能推进 5~12 公里,可见进攻作战的困难。而德军在吸取了这一系列经验后,以小股的突击部队配备轻型火炮,机枪和自动武器,寻找敌人的薄弱地带并进行突破,而敌军残余部队则以交由后续部队清理。

客观的说,本质上这也只是一种以加强连排构成的战斗群,这在德军中颇为常见,因为德军的体制鼓励下级军官主动参与对任务的计划和思考,但这一点却是现代步兵战术上的萌芽。后来著名的隆美尔元帅在其所著《步兵进攻》中就多次讲述过类似的编组与打法。

那这与三三制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因为小群分队战术的频繁使用,各国的基层步兵战术也在慢慢开始发生变化.如查询二战中的各国编制表,你会发现大部分国家的最小战术分队单元-班,通常都围绕着机枪构成两到三个战斗小组,并执行术语fire and movement的作战样式(即火力与运动或者说掩护跃进)。

而在彼时的东亚,无论是号称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中央军,又或是其他地方军阀部队,由于总体工业基础薄弱,事实上双方大部分的战术均强调将轻重机枪集中使用,而广大的步兵集群仍常以冷兵肉搏的方式来奠定战斗胜负。直至全面抗战爆发,面对装备和技战术更上一个台阶的日本侵略军,中国军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同时也开始在思考和学习对手。

但与网上普遍流传所不同的是,客观说日军也并非是最早使用三三制的军队,这一点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太平洋战争以前,日军的对手大多武器落后,其次则是长期对白刃突击的一味崇拜。也仅仅是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由日军部分经验丰富的下级军官方开始尝试改革军中陋习,但受限于日军的体制和战争的日益激烈,这些努力并未形成普遍共识。

而就像我们上文所说,将作战部队分为三个战术单元,其实质是源于长期的战争中,人们发现3-4个单位是最符合指挥效能的。故而像网文那种随便截几张图就说是三三制,实在是想得太简单了。

很大程度上,不管是西方像苏美德那样的工业强国,亦或者东亚像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其基础的步兵班排在编制表上,大家其实相差并不大。正如1936年前后可算是中国战力首屈一指的德械88师,其基础的步兵班就与德国本土的步兵班无二。

但尽管初看起来两者好像没什么异同,可实际上仅仅一个德国本土的轻装步兵师,其各型口径火炮和辅助兵器就接近200门。而德械88师虽然表面上基层班组与德国无异,但实际上在班以上如连排方面却缺乏自身的迫击炮,至于更大口径的炮兵和后勤力量就更无从谈起。

也正因为此,即便是88师这样的精锐部队在作战中,往往也很难像同期的德国同行一样从容。而恐怖的是,88师在当时已经算是中国数一数二的战力,而其他国内部队就更不用去想了,实际上我们从著名的手枪连、大刀队这些名字就能一窥当年的战场情景。

但不管徒弟比师父有多少先天的不足吧,毕竟战争已经发生,战争中的双方可不会因为对手武器比自己落后就不打你,故而人们也只能在现有条件上去想办法。

与同期西方战场所不同的是,东方战场上往往都有把基层的武器如班机枪与所其他重型兵器集中起来使用的例子。这之中如1942年的掌史村突围战,届时我冀中军区机关在转移时不幸遭遇日军一部围攻,执掌部队指挥的恰逢是著名的抗日将领吕正操将军。

当时吕将军在观察敌情后,有意在被围初期约束隐蔽己方的轻重武器,而白天仅以少量机枪、步枪、手雷进行迎敌,等到了傍晚才集中各种火力突然在日伪军防线上的一个点全力开火,几乎瞬间就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我军也得以成功突围而去。

而此战经典之余,却也暴露出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即是,因为工业强、火力密度够,在西方并不特别需要将班内的机枪进行拆分,故而也就使得大部分同期西方的步兵战术多以两个战术小组即可完成(即掩护 突击)。但在东方,因为很多时候班内机枪常常会被集中使用,故而步兵班本身火力贫弱,所以打法上往往也就更多采用排枪集火和冷兵肉搏相结合的攻击方式。

直至时间来到二战尾声,尤其到了国共战争时期,由于双方热力兵器的进一步扩大。为了近一步减少伤亡,国共双方的有志之士都开始思谋,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好提高己方步兵的战斗效能,这一期间以果民党52军和我军林彪元帅麾下的四野最为典型,其中林元帅更是以极为朴素的语言将一系列复杂的战术条令制定成了易于学习推广的几条原则。

于是乎,什么三三制、一点两面、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也就慢慢家喻户晓起来了。

三三制在编组上的考虑

正如下图所示,三三制虽然原则上强调3人为组、3组为班、3班为排,但事实上这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网上传得最出名的三三制教材,其实人家原文也写了,并非说三三制就一定是每组3个人。

在实战中,由于缺编或扩编都是常事,故而三三制划分下的每个战斗小组其实也未必都是三的定额。

那我军究竟为什么要这么编组呢?

尤其,为什么一定是三三制,而不是四四制,五五制呢?

首先的原因在于管理,这方面《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即认为一个人最适宜指挥的通常也就1-4个编队,如果超过这一编组,不仅不会带来战斗力的提升,很多时候反而会起不良影响。

其次一点则在于方便扩军,而这点其实隐含着一个非常残酷的真相。

早在我军初创,也就是井冈山时期,工农红军的普遍战斗素养其实并不令人欣慰,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早期的我军即有旧时代军人,也有广大新加入的工农子弟。且不说前者尚且未受过多少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人教育,即使有那么几个,由于战争的不断加剧也是早就消亡殆尽了。

这一点,李德胜大大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曾说过:“普通的兵要训练半年一年才能打仗,而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能靠勇敢。长时间的休息训练是不可能的,只有设法避开一些战斗,争取时间训练,看可能否。”

在既往,这段文字被表述为李德胜大大高瞻远瞩的象征之一(虽然也没错),但实际上字里行间中所透出的何尝又不是一种无奈。

而正因为频繁战争导致的大规模消耗,使得我军无法补充长期成规模且有质量的兵员,故而我军便开始摸索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其首个措施这即是通过老兵带新兵,即通常在一个战斗小组内,由一个老兵带2个新兵构成,通过战场上的言传身教来引导两个新兵。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扩充部队而又不至于使得各部战力相差太大,同时因为老兵有管理义务,也变相培养了最基层的领导者,最终由下而上,层层递进。

但尽管这个办法有一定效果,可仍未解决部队长期缺乏正规化训练的根本问题,毕竟每个老兵的经验都带有太多个人色彩。也因而,直到国内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元帅牵头的东北*军在总结了苏联红军、日军乃至国民党方面的步兵作战经验后,方正式归纳了一套步兵战术的基本教案,而这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三三制。

三三制在战术上的考虑

事实上,如果看官们仔细,大概会记得上文中我们曾提到,在同期各国的基层战术分队中都有一个最为基本的战术原则,即five and movement(火力与运动)。

而这一点也引入到一个很少人提及的概念,即战斗线。

什么意思呢?

即其实无论敌我双方的部队如何运动,直至其双方发生接触时,他们总会形成一条战斗接触线。在这之后,双方的一切战术手段从几何的角度看,即在于如何一方面尽量扩展己方战斗线的同时,亦能压制、破坏和最终摧毁敌方的战斗线。

在这个意义上你会发现,所谓火力与运动其实恰恰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掩护压迫敌方的一翼,从而使得我方得以就敌薄弱处发起突击并最终夺占目标。

也在这个问题上,林彪元帅进一步提出了一点两面的原则,即:“凡进攻,要选择一个敌弱点作为突破点,并在进攻中至少达成两面甚至三面、多面对敌的条件,因为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胜利。”

简单来说就像两个人打架,如果你总是一条腿或一只手跟人打,那无疑对方防御起来就肯定比你四肢都用要容易得多。

当然了,现实更多的情况往往是双方都四肢健全,那这时候又该如何呢?

这时候,懂得搏击的高明拳师就会先隐蔽其真正的打击力量,而此间不断迷惑对手,直至对手露出破绽,方抓住机会一击KO。

所以事实上,三三制从战术角度来说,最大的意义即在于强调在任何一次战斗中均应把敌分成多个方向(一般为左翼、中央、右翼),并仔细的观察对手、迷惑对手、最后对其弱点发起致命一击。

什么?你说敌人没有弱点?

那就请你动下脑子,人为去创造!

要知道,充分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我军最大的优点。

另外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林帅所提的一点两面,也并不是刻板的要求在所有进攻中就只能有一个突破点、两个攻击面。其真正的精髓,是强调如何破坏对手战斗线的稳定性。在这个基础上,三个面还是两个面都仅是一个参考,最关键的在于组织对敌进攻中,如何有效的分配各处兵力,以期达到我方能集中兵力于敌弱点。

也正因为此,凡组织三三制进攻,并不是就让大家平均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展开就完事,而是要学立足于对敌情的侦查和分析,以佯攻、助攻进行辅助,以最终保证主攻方向上的胜利。

其次想澄清的一个误区是,尽管大部分的战例中西方基层战术分队很少像后来的四野那样进行三三制作战,但并非代表他们不会(至少不代表他们学不会)。大多数时候,西方基层战术分队的打法其实并不比我军差多少,他们之所以朝战折戟,更多的原因我们有机会再聊。

也从以上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三三制在战术上的考虑更多是针对于敌我战斗线充分发挥谋略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求达到破坏敌方稳定性并最终摧毁对手,至于说究竟每个小组分配多少人其实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三三制的基本战术队形要求

三三制班通常分为班长、班副和小组长,每个人各率一个战斗小组,原则上各组应是在日常驻止时就进行编成,但由于战斗任务不同也可以临时进行增减。不过接下来为方便大家理解三三制战术,故而我们还是按每组三人进行阐述。

在原则上,三三制的班长并不独立实施指挥,而是负责指挥两个战斗小组及自己所在小组的另两名战士,但这一条在实战中也并非绝对不可改变。只要对战斗指挥有利,班长亦可独立实施指挥,而以其余小组长率领组内战士进行战斗。

战斗组在日常的行动中有主要四种队形(一路纵队、横队、正三角队形、倒三角队形)

在以上四种队形中,最值得说的是后两种,即正三角和倒三角队形。

正三角队形通常适用于两翼威胁较多时,行动中一般由组长打头,后两侧队员跟随并掩护其侧翼,直至组长停留后,两侧队员分别位于组长两侧,并对两翼进行屏护。

而如果队员是新人,则通常由组长下达口令如下

组长:小组注意!(或者也可以直接呼其名)

组员A-B:收到!

组长:我正前30米,独立树,正三角队形随我运动!

组员A-B:明白!

倒三角队形通常适用于两翼威胁程度较少,且目标明确的地点进行运动时。这时候由两翼队员先行前出,组长居后,通常用该队形来对明确目标进行接近和包围。

组长:狗蛋、王二注意!

狗蛋:收到!

王二:收到!

组长:我正前50米,土坎,倒三角队形,占领位置!

狗蛋、王二:明白!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的几种队形在实战中是不断切换的,并没有刻板的按固定队形走到底的情况。其次在一个小组本身的作战中,本身也遵循三三制的战术要求,即如果打头的遭遇敌人后,其余两名队员完全可以从侧翼进行进攻。

当然,具体是从两翼还是一翼,怎么配合就完全看日常的训练和发挥了。

三三制是否采用轮换射击??

有网文说,三三制在射击时采用一人射击一人装子弹的情况,其实这个不是常态,但也并非不可。其次,不仅是轮换射击,即使集火射击也都是部队日常作战中常用的方法,并非什么稀罕事,究竟用不用,何时用,取决于临场指挥的意图和命令。

为何我军广泛采用三三制而非其他编制?

最大的原因在于武器装备条件较差,且综合考虑部队的补充、战力的维系,故而三三制在早期是很实用的。另外也有传统习惯影响,因为自三三制提出前,部队并没有特别专门针对基层分队战术的统一章程,早年不管是苏系还是日系教材在这方面论述较少,且大多并不符合我国国情。

三三制提出后因为简单、易懂、实用,故而也就慢慢成章成册,最终被我军一路继承下来了。

三三制在今天是否还实用?

严格说,只要有战争存在,战术就不会过时,只不过会按另外一种方式所延续罢了。但很大程度上,三三制在机械化分队中愈发少见,大部分国家均采用围绕着步战车 徒步步兵的机械化组织形式。

而即使传统意义上的徒步步兵分队,由于班内火器的增加,在编组上也基本采用的是双战斗组制。这一点的很大原因是战斗冗余,因为三人制小组中一旦有一人受伤,则这时为救治该人,战斗组就仅剩三分之一战力,基本等于报废。

但你要说这就意味着已经完全淘汰了三三制那也谈不上,其实在部分反恐作战单位中,三三制仍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由于我军的动员体系,可预见的超规模战争中,三三制的编组怕仍会发挥余热,毕竟这方面我们是有很多经验了。

说到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的军队编制其实很多时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早年如18世纪刚刚独立的美国,尽管彼时的仇敌英国正忙着和欧陆霸主们争夺天下,美军也在内部进行过各种改革。在当时最为直接的声音即是主张美军应该放弃建立一支职业化部队,而转而依靠民兵制度保家卫国,毕竟美国的建立不就是靠着广大民兵打下来的吗??

但很快,随着1812年美英战争的失败和印第安战争的需要,美国还是认识到建立职业化军队的必要性。

所以有句话说的好,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

(小声:不会没人看出我上面在说反话吧)

而最后,三三制尽管在我军的历史中有着浓浓的一笔,但实际上这并非意味着我军的胜利是依靠一个三三制就能完成的。事实上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是由多种原因构成,即如我军当年搞三三制,若没有充分的根据地建设,那事实上光靠三三制又能有多少用呢?

所以,今天的我们

如果都还记得马克思主义的教诲,那就应实事求是的看待三三制。

不应一味的神话,同时也不应一味的否定。

否则,即无助于继承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将无益于发展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

这里是帝林 全文完

原文写于2020年11月9日,修改于2021年10月4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