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佛教没存在感?请看各路大咖长白山下为大东北“正名”

东北佛教没存在感?请看各路大咖长白山下为大东北“正名”

首页角色扮演太虚仙游更新时间:2024-05-06

近年来,东北佛教在全国佛教界似乎很少存在感,佛事活动、国际交流、文化艺术等,这些其他省份司空见惯的影响力事件或高光时刻,很少出现在大东北的版图上。那么,东北佛教是先天不足还是隐而不发?是历史贫瘠还是内敛低调?

2021年10月19日,吉林省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吉林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安图县长白山麓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佛教院校的40余位大德法师和专家学者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专家们围绕吉林佛教、东北佛教的法脉溯源、历史特征、高僧轨迹、文化辐射、艺术造诣、发展进程等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吉林佛教、东北佛教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而且高僧辈出,宗风丕振。凤凰网佛教摘录部分论文观点,以飨网友,以正视听。

东北佛教高僧事迹非凡永载史册

杨曾文: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思今忆昔,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东北三省广大各民族人民也曾积极参与,做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在佛教文化方面,也是如此。佛教作为源于古印度的外来宗教,在中国的漫长传播过程中经过与传统文化、民间习俗的会通结合,逐渐地实现民族化、中国化,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如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都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历史和文化。

吉林省佛教协会老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各民族的人民也是有所作为的,不少佛教高僧及其非凡事迹载入史册。例如 5 世纪黄龙国(后燕)之僧昙无竭与僧猛、昙朗等 25 人到印度求法,求得《观世音授记经》;南朝梁、陈二代以摄山为中心兴起般若三论之学,黄龙人法度、弟子辽东人僧朗、再传弟子辽西人僧诠发挥了重大作用。隋唐的富于哲学思辨的三论宗的创始人就是上承僧诠——法朗法系的吉藏。辽代在 10 世纪以后佛教开始兴盛,所编制和雕印的契丹藏或称辽藏,是中国著名大藏经之一,也传入朝鲜和日本。此外,辽朝还继隋唐之后在幽州房山(今北京西南)续雕石经,直至今天仍有学术价值,石经山也成为人文旅游胜地之一。

倓虚法师

倓虚大师(1875—1963)法号隆衔,俗姓王,名福庭,河北宁河人。是佛教天台宗近世传人,当代中国佛教界著名法师之一。倓虚大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倓虚大师之一,于民国初年开始,弘法东北各省,踏遍白山黑水和南北各地,最后渡海南来,在香江讲学,缁素受益者甚众。大师中年出家,随近代天台宗高僧谛闲法师修学,在兴办佛教教育,建设佛教道场方面有突出贡献。1925年,谛闲老和尚向倓虚传天台宗第44代法卷,倓虚法师成为天台宗第44代传人。

澍培法师

澍培老法师(1897-1986)是倓虚大师的门徒,曾协助倓虚大师兴建长春般若寺,并出任首任住持,弘法利生,培育僧才。于1986年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初八)上午10点30分在长春般若寺安祥示寂。世寿91岁,僧腊75年,戒腊67年。生前为吉林省佛教协会会长,长春般若寺方丈,吉林省政协委员。

成刚法师

成刚法师(1944-2016),吉林长春人,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省暨长春市佛教协会会长,长春般若寺方丈。 于2016年7月5日(农历六月初二)早五点五十分在般若寺丈室预知时至安祥舍报,世寿七十三岁。僧腊36载,戒腊33夏。

近现代高僧倓虚(1875-1963),不仅是近现代东北佛教的开拓者,也为华北、华东佛教的恢复和振兴做出过积极贡献。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坚持以弘法、办学、建寺、安僧为使命,先后主持建造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般若寺、绥化法华寺、青岛湛山寺,并重建天津大悲院。他培养的弟子在东北和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地的佛教传播发展中,在制衡外国宗教和文化向中国社会的浸透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佛教建设中,皆发挥过重要作用。他参与建立的寺院,至今还是各地重要佛教弘法中心、传承民族文化的中心和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中心。(本文节选杨曾文贺信《祝贺“吉林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学术研讨会”召开》)

公元372 年,佛教正式传入吉林

李聪: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现在的吉林省境内,大约是在东晋时期。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 37 年),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民族在今吉林省境内建立了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王朝,曾定都于今吉林省集安市丸都山和国内城。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 年),高句丽王朝请前秦(五胡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遣派僧人入境传教,这一年被认为是今吉林省佛教传播历史的开端。

到了唐代,中国东北地区的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于 698 年在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2)称“震国王”(或“振国王”),建立地方民族政权。唐玄宗于开元元年(713 年)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从属于大唐王朝,该郡由此以“渤海”为号。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史称“渤海国”,又有“靺鞨国”“渤海靺鞨”“高丽国”等别称。据记载,大祚荣曾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 年)遣子去长安,请求入寺礼佛。此外,渤海国为了弘扬佛教,在境内还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佛教僧侣成为当时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本文节选李聪论文《吉林省佛教的历史特征》)

长白山是吉林省佛教文化的中心

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东北佛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几个地方的佛教,从教派上讲有汉传与藏传两支,除了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之外,其余三大部分地区主体都是汉传佛教,而且按照地理位置,东三省是一个大的佛教文化圈,每一省各自有自己的佛教文化圈,有的省还下属几个佛教文化圈,越靠近内地受佛教影响越大。例如辽宁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东佛教圈和以鞍山千山为中心的辽西文化圈。吉林有长春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圈与以长白山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圈,后者又与黑龙江省的佛教文化圈重合。黑龙江有哈尔滨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圈等等,而且各省之间的佛教文化圈呈现出交叉状态。

广义的长白山是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和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北起完达山脉北麓﹐南延千山山脉老铁山﹐长约 1300 余公里﹐东西宽约 400 公里﹐略呈纺锤形。由多列东北─西南向平行褶皱断层山脉和盆地﹑谷地组成。最西列为吉林省境内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龙江省境内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张广才岭﹐至吉林省境内分为两支;西支老爷岭﹑吉林哈达岭﹐东支威虎岭﹑龙岗山脉﹐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脉;东列完达山﹑老爷岭和长白山主脉,面积约 28 万平方公里。

狭义的长白山指吉林省东部与朝鲜交界的山地,为东北山地最高部分。作为佛教文化类型学上的长白山佛教文化圈,应该是广义的,但就吉林省佛教而言,则指的是狭义的。以长白山主峰为中心,延伸到受其山脉影响的佛教文化地区,构成呈幅射状的佛教文化圈,这是吉林省最大的佛教文化圈,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本文节选黄夏年论文《长白山佛教考》)

坚守中国佛教精神的东北僧侣

金易明:上海佛学院佛学导师

日本军国主义者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为殖民地。随着政治入侵和经济压迫、文化钳制与基本人权的践踏,伪满时期东北实行的宗教政策,既有奴化利诱的一面,又有严酷打击的一面。在此生死抉择面前,东北佛教各派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其中,既有奴颜婢膝、亲日卖国的僧人,亦有奋起反抗、驱逐日寇的抗日爱国僧侣。他们加入反满抗日的普济佛教会,如当时天台宗慈云和尚等。普济佛教会的抗日活动以吉林、黑龙江两省最为活跃。而大多的僧尼大众则以坚持中道、洁身自好为准则。实事求是讲,基于佛教固有的不闻国事、专务了生脱死修学的沙门思潮悠久传统,故而,面对外敌入侵,他们虽不能亲身投入抗日救亡,但也绝不与外敌同流合污,更耻与助纣为虐者为伍。他们是在以于战乱中坚持弘法不辍的行持,坚守着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家园,是在给予亡国殖民境遇中艰辛度日的东北民众以精神慰藉与信仰企盼的同时,将民族的信仰牢牢扎根于广大沦陷区民众的心田,使之永志不忘自己乃中华民族之一员;更为重要的是,倓虚大师等在以孜孜不倦的弘法讲经,抵制和防守着为军国主义者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张目、为日伪政权殖民化统治鸣锣开道的日本佛教各宗派对东北佛教信徒的信仰侵蚀和精神腐蚀。所以笔者以为,倓虚大师等广大东北佛教僧侣在日伪时期的举动,无疑证明他们并非中立派,而是“本位坚守派”,即始终不忘僧侣本位角色、坚守中国佛教精神者。(本文节选金易明论文《勇立潮头敢为先:于佛教中国化前提下繁荣吉林佛教自身建设》)

突出重围:倓虚法师在东北

王公伟: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从 1922 年倓虚法师到长春弘法,并建立般若寺,一直到 1948 年 2 月离开长春前往沈阳并最终离开东北,可以说吉林佛教的发展与倓虚法师密切联系在一起。没有倓虚法师,也就没有般若寺,也就没有传戒活动,自然也就没有了佛教的可观发展。

倓虚法师在东北传法时,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渗透也早就开始了。特别是倓虚法师在吉林长春弘法期间,日本已经开始准备扶植伪满洲国,日本侵华已经是事实了。因此,这个时期的吉林弘法活动所面临的局面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日本佛教的侵蚀。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日本在策略上是要将东北作为本土来经营的,因此,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是非常重视的。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日本的佛教也是比较发达的,净土真宗等教派与日本的军国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侵华的帮凶。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其本土的佛教力量自然就会随着而来,妄图以日本佛教取代中国佛教。

其次,对于中国传统佛教,日本也采取拉拢控制的方式,比如成立满洲国佛教会等。再次,发源于四川的同善社也与满清余孽勾结,妄图在东北占有一席之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达到其所谓的改朝换代的目的。

最后,东北地区长期流行的萨满等民间信仰形式的影响也很大,具备一定的实力。因此,任何一种外来宗教势力要进入东北,特别是伪满洲国的首府所在地长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倓虚法师作为中国传统的汉传佛教天台宗的传人要进入东北地区传教,自然也要面临这种局面。

作为近代天台宗的代表性人物,倓虚法师能够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开创局面,特别是在伪满洲国的首府长春打下一片天地,这与倓虚法师本人的宗教魅力型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倓虚法师以其人格魅力,通过讲经说法、建庙安僧、传戒授徒等方式,将吉林特别是长春地区佛教与北边的哈尔滨,南边的沈阳、营口,一直到跨过渤海到青岛连成一线,使天台宗在北方的影响蔚为大观。(本文节选王公伟论文《倓虚法师与吉林佛教的发展》)

渤海国时期东北佛教遗存知多少?

邱高兴: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

渤海国是继高句丽之后于唐时期在东北兴起的一个由靺羯人建立的地方政权,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建国,一共存在了 228 年,基本上与唐朝相始终。渤海国自建国之始,受高句丽及唐地的影响,佛教即开始流行。至文王之世,佛教发展到了高峰期。在上京、中京和东京等地出现了大量的寺庙,且产生了释仁贞、释贞素等一批高僧。

渤海古城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东至日本海,西边到吉林农安,北到第一松花江右岸,东北至黑龙江和松花江合流处,南到集安。渤海古城主要集中在五个区域:其一、渤海的上京龙泉府,即今天牡丹江市附近的宁安盆地。其二、东京龙原府,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古城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其三、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珲春附近图们江和珲春河流域。其四、南京南海府,即今天北朝鲜咸镜北道的北青郡地区。此外还有一个区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即乌苏里克及苏昌河流域。

“由于渤海时期的佛教极为兴盛,因此古城内外(附近)多见有寺院、砖塔、石灯幢及大石佛像。近些年来在古城内外经常有出土铜佛及舍利函等”,并且“渤海的大型古城中及其皇家寺院遗址等均普遍使用琉璃瓦及緑釉方砖等”(王禹浪、王宏北编著:《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

吉林省各地也还发现了不少寺院遗址和佛像。在和龙县发现有龙海寺遗址、高产庙寺院遗址、军民寺桥寺院遗址、东南沟寺院遗址等渤海国时期的寺院遗址。

安图县也发现有神仙洞寺院遗址、大东沟寺院遗址、舞鹤寺医院遗址、碱厂寺院遗址、东清寺院遗址等渤海时期的寺院遗址。

在龙井,发现有仲坪寺院遗址。该遗址位于德新乡,发现的遗物有莲花纹瓦当和一尊破损的白石佛像。

在珲春,发现有马滴达塔及寺遗址址、新生寺院遗址、五一寺院遗址、大荒沟寺院遗址、杨木林子寺院遗址等渤海遗址。

在渤海国各地还发现了大量的佛家造像。比如 1988 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出土的“小金佛”就是一个极为罕见和精美的佛教艺术品。且“根据小金佛的面相、姿势、发型、服式和持物特点, 当为观世音菩萨像, 其造型与南北朝晚期和隋唐早期佛造像接近”。

此外,相继在今天渤海镇一带发现了舍利函等佛教信仰的遗迹。1975 年,在今天渤海镇土台子村(渤海国上京遗址所在地),发现一个“舍利石函“。此次发现的石函,其形制和唐代中原地区基本相同。

1997 年,在渤海镇的白庙子村东的夯土台基中又发现了舍利函,为七层。最外一层为玄武岩石板,共有六块组成。里面一层层分别有漆函、铜函、鎏金铜函、银函、金函、翠绿色长颈琉璃瓶。琉璃瓶内有舍利子 19 颗。根据周边发掘情况看,旁边有比较大的础石,此处原来可能有一处佛寺。

2010 年,在渤海镇土台子村西南角再次发现了一个舍利石函,为玄武岩质,分为函盖和函身两部分。(本文节选邱高兴论文《渤海国时期的东北佛教》)

编者的话:2021年10月19日,由吉林省佛教协会主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佛教协会协办、安图县泰安寺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吉林省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暨吉林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此次会议对吉林佛教、乃至东北佛教都具有里程牌意义。四十年利众生初心不改,一百载同风雨直下担当,在此,热烈祝贺吉林省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祝愿东北佛教越来越好!

吉林省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吉林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安图县长白山麓举行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最后,小编用一段引文作为结尾:

两千年来中国的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这是一件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悟了!我们更老的老家——民族的兼文化的——除了中国本土之外,并在满洲、内蒙古、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现代考古学家李济(《记小屯出土之青铜器(中篇)·后记》,《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第 962 页,文物出版社,1990 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