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朱元璋为传奇皇帝?

为什么称朱元璋为传奇皇帝?

首页角色扮演天子传奇少年皇帝更新时间:2024-07-02

朱元璋,一个从草根阶层发迹的皇帝,身上有着平民化的传奇色彩,而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治国手段。

清康熙帝曾为朱元璋手书四个大字“治隆唐宋”,刻在南京明孝陵——也就是朱元璋的陵墓里的一大块石碑上。这四个字是说,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宋朝还要好,明朝比唐朝、宋朝还要兴隆。这说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富于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那么他到底“奇”在哪里呢?

一、逆境中崛起 发愤读书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发生灾荒和瘟疫,父母、哥哥和姐姐都先后相继饿死,朱元璋悲痛万分。最让他感到揪心的是,他们兄弟几个竟然没有能力埋葬死去的家人。家里的土地是租来的,不允许他们埋葬死人。后来,田主的哥哥发了善心,给了他们一块地,让他们埋葬了亲人。埋葬的条件极其简陋,没有棺木盛殓亲人,只用破烂衣被裹尸“软埋”,当然更谈不上用任何东西来祭奠了。

埋葬了亲人,朱元璋走投无路,经好心邻居介绍来到于觉寺(后称皇觉寺)当和尚,混碗饭吃,图个温饱。可在那年月,要想当个有饭吃的和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灾荒同样威胁着寺庙时,和尚们也没饭吃了。朱元璋在寺里做了不到两个月的“行童”,就为生计所迫而离开寺庙,云游四方了。

荒山古寺成了他的栖身之地,他只得靠别人的施舍勉强度日。作为一个游方僧,朱元璋形同乞丐,历尽艰辛。他走遍了淮西、豫南的山山水水,饱尝着人间的酸甜苦辣,就这样过了三年多。这时,朱元璋已经20出头了。

也许是“天降大任于斯(这)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语),对于有棱有角、倔强的朱元璋来说,青少年时代的苦难,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这三年多的和尚生涯,使他开拓了视野,读懂了社会生活这部“大部头”书,更增加了人生阅历和经验,磨砺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他决心重返家乡皇觉寺“立志勤学”,发愤读书,以期能有出头之日。他在苦难中崛起,伴随着青灯黄卷,早功晚课,读书诵佛,并广泛涉猎各类书籍,用知识武装头脑。几年的寺庙生活,成了他获取书本知识的主要来源。

二、乱世发迹 强力惩贪

季羡林称朱元璋为“马上皇帝”,意思是说他是靠武力征战而发迹称帝的,此话一点不假。

正当朱元璋走投无路来到皇觉寺当和尚时,不久,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积极响应,腐朽的元朝政权摇摇欲坠。这时,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的队伍,1352年他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凭着他的精明强干,朱元璋屡立战功,受到郭子兴的赞赏和信任。郭子兴把自己收养的马公之女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朱元璋在战争中通过招纳义旅和收编元军败兵等手段,起兵三万,执掌兵柄,他从一个士兵逐步升至军中主帅。郭子兴死后,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今南京),建立了政权。此后,他采纳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在集庆(今南京)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又听取谋士刘基的建议,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1368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极端的治国手段。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宰相制,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作为皇帝侍从的军事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惩办“谋逆、妖言、大奸恶者”。以此恐吓人民,镇压人民反抗,要人民安分守己。锦衣卫和东厂的出现使封建君主专制达到登峰造极。

军队调遣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不统兵。每逢战事,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率卫所部队出征。

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强力惩贪。

朱元璋少年生活贫困,要过饭,当过和尚。每当想起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他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这些人统统该*!

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银子60两以上者,立*!这个命令显示了朱元璋肃贪的决心。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还制定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政策:在府州县衙门设置一个土地祠,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朱元璋命令将贪污官员处死后,要在土地祠内把皮剥下来,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供众人参观,用以震慑贪官。

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是明朝开国大将,被封为侯爵,位高权重。因倚仗权势,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朱元璋发现后,命令将其处死,将他的皮剥下来,做成稻草人,悬挂在闹市,供众人参观,以为官吏警戒。

朱元璋为了推动反贪运动的深入,竟然搞“大民主”,给予天下百姓对贪官造反的权力,允许百姓直接到京师告发贪官,甚至可以把贪官扭送到京城;百姓有权闯入官府捉拿有劣迹的官员,如有胆敢阻挡者,则诛灭全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尽管朱元璋反贪决心大、力度猛、出招奇,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因为封建的专制制度,必然滋生腐败。

三、“马上皇帝” 颇富文才

前文我们已谈及“马上皇帝”话题,它源于汉代谋士陆贾对刘邦说的两句话。陆贾曾告诫刘邦说:“汉家天下可以通过‘马上’(指武力)得之,但不能依靠‘马上’来治理。”意思是说,刘邦通过武力,征战天下,横扫诸侯,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成功的,但治理汉家天下,就不能单靠武力镇压,还要注重文治,即讲究文韬武略才能治理国家。

季羡林先生认为,在中国古代,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

拿朱元璋来说,他对于儒家的经典著作就曾有过大砍大*之举,传为历史上的一大笑柄。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它是不能篡改的。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胆大妄为,不怕事,干过篡改孔孟经典的事。朱元璋看不惯孟子书中的一些话,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朱元璋觉得孟子的这些话对他很不利,便充分动用他手中的皇权,加以大砍大删,不能禁绝之,乃以《孟子节文》行世,妄图用他主持编订的《孟子节文》取代经典《孟子》一书,这当然是枉费心机。他一心向往的是征战天下,当上皇帝,对于经典之类,他不懂,也不感兴趣。

但朱元璋还有他富于文才的一面,他毕竟在寺庙里苦读了三年,事实上也是把文韬武略一套玩得比较活比较好的。朱元璋有“对联天子”之称,史料记载:“春联自明太祖(朱元璋)始,帝都金陵(南京),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以示其升平盛事。朱元璋的一道圣旨,就把“题桃符”变成贴春联,在“微服出观”中,他还为一家屠猪户写行业联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横批:祖传技艺。对联诙谐幽默,既是户主生计的写照,又似太祖出生入死创业的万千感慨,俗中见雅,寓意深刻。他还御题一联赠文臣陶安:“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谁说朱元璋是大老粗,你看他笼络文臣谋士做得多到家!

朱元璋出身贫贱,本不通文墨,但随着地位的改变,他非常重视文化学习,到后来所作诗文常有精彩之笔。有一次,几个大臣聚在一起观赏一幅《金鸡报晓图》,并相约为此画作诗,选好的题于画上,结果大家作的诗都不理想,难以出手。朱元璋得知后,兴致勃勃地加入他们的行列,也要作一首咏金鸡报晓的诗。只见他提起笔,饱蘸浓墨写下第一句:“鸡叫一声撅一撅(juē,翘起)”,众大臣见了,无不掩口而笑,这也叫诗吗?朱元璋顿了顿,又写下第二句:“鸡叫两声撅两撅”。大臣们拼命装作和平时一样的一本正经,其实都心知肚明,照这样写下去,不知会写成什么东西。朱元璋对大臣们的心思似乎也心领神会,他微微一笑,迅速写下最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在笨拙粗俗的前两句的铺垫和映衬下,最后两句如同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突兀而来,境界全出,胸襟豪迈,俨然帝王气象!众大臣到此时方睹全诗真貌,无不倾倒,自愧不如。

四、“雄精好*” 诛灭功臣

明朝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的时代,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大肆诛*文臣武将,制造的冤案伴随他的一生,全国的政治氛围恐怖而凝重。

朱元璋作为一位由社会最底层升到社会最高层的开国皇帝,既有高度的自尊,又有强烈的自卑。越是自卑感强的人,越要极力维护自尊,因而这种人具有极端的猜忌心理。朱元璋正是这样,他对功臣们怀有深刻的猜忌心理,将他们视为皇权的最大威胁,不除之不能心安。历史给他归纳了四个字:“雄猜好*!”

公元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因胡惟庸谋反案,兴明党大狱。到公元1390年,十年间被*3万余人。胡惟庸是中书省左丞相,是明初的高级行政长官,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洪武十三年,有人告发胡惟庸阴谋暗*朱元璋,企图谋反,被指控为“胡党”而被*戮3万余人,其中有很多公侯。宰相胡惟庸被*后,朱元璋取消了中书省,废除了中国古代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一切大权皆置于皇帝手中。《明史·胡惟庸》里清楚记载着:“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意思是说,胡惟庸被处死后,他谋反的证据还没有完全暴露,这完全是一个赤裸裸的“莫须有”。

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借口大将军蓝玉谋反,又*了15000人。朱元璋还亲手写诏书布告天下,并将蓝玉谋反的事实编为《逆臣录》。然而,仅列入《逆臣录》的高官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经过这一次*戮之后,明初的功臣宿将差不多都被*完了,各军府卫所被株连诛*的军官达几万人。

下面,我们再看两例朱元璋搞的文字狱。

元末明初大诗人高启,有一次写了一首宫怨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本意是描写幽居深宫中的妇女的孤寂悲凉,宫女虽然听到了狗叫声,但在这夜深人静的深宫,又有谁会来呢。这本是一首很平常的传统题材的宫怨诗,根本没有什么影射之意。但这首诗被朱元璋看见了,硬说诗中的“小犬”是骂他的,又恰逢高启不肯奉诏出来做官,于是就将高启腰斩于南京。

又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所作《贺万寿表》有“作则垂宪”之语,常州府学训导蒋镇所作《贺正旦表》中有“睿性生智”之语,朱元璋节外生枝,均以“则”为“贼”,以“生”为“僧”,认为是讥讽他参加过红巾军,当过和尚,从而大开*戒。真个是雄猜好*,冠盖古今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