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逝去的武林

致逝去的武林

首页角色扮演武风侠仪录更新时间:2024-07-30

侠义,是一代人的精神家园。我酷爱武侠,喜欢游历。爷爷是一名拳师,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几何时,我也怀揣着“倚剑走天涯,挥笔写江湖”的侠骨豪情。

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武乡县,扼上党之咽喉,屏冀南之牖户,夙号雄区。自古以来,因地势险要,关隘重重,民俗劲悍,人尚气节,古今英雄,群星璀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钞票贬值物价飞涨,地处群山环绕之间的武乡,地富阶级趁机大肆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激烈。以李逸三、高沐鸿、史怀璧、武三友等革命青年,领导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租、抗债、抗税等五抗运动,武乡因此被阎锡山列为山西省四大赤县之一。中共武乡县委党组织经历了两次大的破坏,大部分领导同志被捕或出逃,而基层党组织能在农村地区扎根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武乡普遍存在群众性练武的有利条件。特别是以魏名扬同志为骨*东区发展最快,他们以拳房耍拳、桃园结义等名义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国术团“十人小弟兄”应势而生,党组织开始以江湖兄弟会形式出现,这一时期东部地区武林高手云仍武风鼎盛。

我的爷爷李效纲(1919-1993)又名磨云,即是国术团“十人小弟兄”之一,他出生于大有乡黎坪村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过去我们家祖上有习武的传统。相传高祖福义兄弟当中有一个人名叫福林,又称炎林老汉,自幼喜欢舞刀弄枪。原来在老宅院外有一棵小榆树,他每天清晨起来双手将榆树压弯几次,数十年如一日,功力大增。直到这棵榆树长到碗口粗,依旧能够把这棵榆树压弯,三五个人一起用劲推他,他双手一扫就能将众人推倒,可见功力深厚。

武林往事高手云仍,门派林立,金钟罩、铁布衫、铁砂掌、一指禅等硬功让人热血沸腾,穿房跃脊、飞檐走壁的轻功更是令人神往。说书先生时而眉飞色舞、时而行为夸张,总能扣人心弦、侃侃而谈。旧社会武林非常重视武德,所谓未曾习武先习德,一个拳师要想在江湖上扬名立万,那必须是功夫和武德同时兼备。武德不好的人则被称为是“*手重”,往往招招制敌于要害部位,为武林所不齿。因此一些老拳师宁可功夫失传,也绝不传无德之人,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武术精神之所在。

我的童年深受武侠文化的熏陶,深信习武之人不仅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甚至可以隔空打牛、拈花伤人,倘若功夫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可以伤人于无形。故事里行走江湖的英雄好汉都是有名号的,往往能凭借一技之长,在武林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爷爷的师傅就有大名鼎鼎的山东响马“草上飞”,相传轻功了得,丈二高的房屋,双腿一登,脚尖点地,纵身一跃,就可以跳到屋顶,穿房越脊,如履平地;有“铁臂神力”余迁,据说双膀一晃有千斤之力,可以将一个石磙子在身上盘起来上下翻飞,双臂能够夹起两个三四百斤重的石磙大步流星。他手持长鞭,站在屋顶,一鞭子打在地面的石磙上,鞭子绕磙子转数圈,用劲一拉,磙子就能挪动位置。谷场上横卧的石磙,用脚踩住磙子的一头,一发力磙子就能咕噜一下站立起来。一胳膊打在门口的石柱上,便可以嗡嗡作响;还有榆社老汉,一条盘龙棍法虎虎生威、威风八面。能耐之大,技法高超者,高手如云,不胜枚举。

提起“十人小弟兄”,知道的人并不多,它是由民间秘密结社和拳房耍拳发展而来,主要从事党领导的地下工作。当年在我们家拳窑里和院外,一起耍拳的有魏名扬、王占鳌、姜一、王炳文、王绑纣,周边还有李德盘和青草角一位武术青年等。他们这些人天性疏狂,不畏权贵,喜欢结交,重江湖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颇有几分江湖侠气。抗战前,他们大致活动在大有、蟠龙、贾壑以及榆社郝北镇、岚峪乡一带。在各地庙会期间,主要耍西洋镜、武术、杂技(民间俗称猴儿耍把戏)。作为国术团的核心人物,魏名扬是“十人小弟兄”的头头,因此民间亦称名扬国术团。据称魏名扬在搞地下工作期间,白天名义蛰伏在国民党阵营里,夜晚实际为共产党工作,打马一夜之间,可以将宣传标语贴到洪水、墨镫,天明便返回县城,名震一时。总之,“十人小弟兄”的故事,犹如天地会、义和团、大刀会一样神秘。

抗战时,名扬游击队和清河子弟兵,在武东地区吸收了大量的武术青年。而在大有周边练武者众多,且拳房林立,名家辈出,很多人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例如,在北乡沟里温家沟孟二老汉、山东武师萧应良(一说萧应灵)以及榆社白三孩就影响很大,传下不少徒弟;龙湍村郝双胜、马村魏乙卯在当地德艺双馨,名声显赫;西乡任楼楼、阳城李五孩均在这一带交下不少朋友,都是武术名家。小时候朦胧的印象中,总觉得爷爷武功高强,神秘莫测。因为他不仅结识了榆武两县众多的武术名家,而且曾是名扬游击队的连长。因身手敏捷,轻功出众,经常带领游击队转战于各个山头。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和爷爷李效纲一道每年正月里在大有、蟠龙、贾壑一带走村耍拳闹武社火的,还有周边高保锁、李福兴、王贞福等人。不同于其他村正月里搞文社火,我们村是有名的“拳窝子”,尤以闹武社火(俗称武圪榄)而远近闻名。村里家家习武,人人练拳,几乎所有人都会耍一段,什么单刀、双刀、齐眉棍、鞭杆、小梢、绳鞭,小红拳、六合拳、形意拳、通臂拳、长拳、罗汉拳、梅花拳、猴拳、太极拳、擒拿、推手、缠手等等,小铜锣一响,好不热闹。当时蟠龙管区举办的武术社火比赛名声很大,届时会吸引周边各乡镇有名的武把式参加。伴随着古朴雄壮的鼓点,武把式们手挥刀、枪、剑、棍、十八般武器,真刀真枪绝不含糊,有耍大刀的、有耍长枪的、有耍鞭杆的、有耍三节棍的,有个人献艺的,有二人对打的,有三打一的,甚至有“群狼扑虎”若干人围打一人的,整个现场热闹非凡。有一年他的徒弟还在社火大赛上夺得单刀、双刀双项冠军。当时在武乡、榆社之间,甚至流传有“双刀李磨云”的说法。当然至于这些江湖名号、武林绰号,有一部分是个人实力的体现,也有一部分是武林人夸夸奇谈。

武林人重道义,尚技击。民间藏龙卧虎,遇人遇事需谦虚恭敬,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切不可孤高自傲,仗技欺人。这是习武时老辈人反复叮嘱过的。在公社和文革期间,爷爷选择了在家归隐,既不闹社火也不授拳。因为他深知“侠以武犯禁”,年轻人血气方刚,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下拳来是祸根。学拳如同学医一样,初出茅庐便敢开药方,但越学越精,越学越谨慎,由于人身上穴位本多,稍有不慎轻者可以伤人,重者可以致命。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些性格暴躁、争强好胜、逞英雄好汉、取一时之快者,往往都是折命客。方圆有多少好的拳功手,皆命殇于点穴手之下。有道是艺高人胆大,学拳之人难免争勇斗狠,招惹是非。基于此,他严格要求父亲兄弟几个,不许招惹生事,遇事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每年收秋以后,附近郝双胜、李效义、李三虎等好友,总会到家里住上十天半个月,他们这些人从来不讲究什么繁文缛节。大家相互练习对棍、擒拿、推手、缠手、研习拳谱等等,可能相互切磋磨炼才能让他们取其所长,补我所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初我以为爷爷的推拿是一门江湖手艺,总觉得远没有打斗来的痛快。最近大哥给我讲了一件事,他说有一年,村里两个年轻人打闹,甲在乙的脖子后面,失手一拍,用力过猛,当场就将对方拍瘫在地,赶紧把爷爷请来,救下一命。这个推拿很厉害,必须要明脉络懂穴位,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就好比这鞭杆,玩好了,可以鞭鞭打在人的穴位上。习武者要既会点穴,也会放穴(解穴),才能保人性命受人尊敬。出于好奇,我向他讨教,你们原来都学点什么。他告诉我说一是学基本功,二是学拳理,若不明拳理,不知发力用劲之要,毕其终生勤学苦练,终归在门外,仅得皮毛而已。不懂拳理,那就是傻把式。不由得感慨说,拳法好学,功法难练啊。他说爷爷的形意五行拳很厉害,不仅可以用肩、胯、肘等部位打人,而且可以凭空化劲,借力打力,有一次就将他甩出一丈多远。

当我记事,便对刀光剑影的武林醉心不已,身上自然也不免有几分侠气。一心想着要练就一身硬功夫,行侠仗义,除暴安良。除了打拳、绑沙袋、翻跟头、练习鲤鱼打挺外。还要站桩,点一支香,放在屁股下面,腿不能抖,腰不能动。练到高兴处,还要当众表演一番。得意时,还不忘学着影视剧里武林人士的样子炫耀一句,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到处寻找秘籍,访听绝技。真希望那些绝技可以重出江湖,让自己变成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甚至收徒,告诉人家一个头磕在地上,一表示真诚,二是江湖规矩。便向父亲打听,爷爷有没有传下什么绝招,而他给的答复,却让我很失望。说没有绝招,没有窍门,告诉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打来打去,无招无式,行家功夫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就是靠日积月累打出来的。时间一长,你对周边的感知能力就会增强,从而达到处变不惊、从容不迫。告诉我要想成气候,必须下苦功。练功就像练习一指禅的样子,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功夫是一拳一拳打出来的,技艺也是一点一点不断切磋精进的。

我便在院外练起蜻蜓点水、踏雪无痕的轻功,在地面挖一个坑,双腿绑上沙袋,不停从坑里往上跳;同时练习百步穿杨拳,其实应该叫隔空打牛,每天清晨起来趴在井口,不停向井里击掌,真希望有朝一日,一掌下去能把井里的水拍出来,隔空一击就可以把人定住或击倒。对金钟罩、铁布衫、铁砂掌、一指禅也是如痴如醉。过去我对练武的天资、悟性、开窍,打通任督二脉这类东西似懂非懂。如今看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学文习武最重要的是明其精义,习武修的是德,练的是静气,动手为不得已而为之。诚如金庸先生所言,一个武林高手到了一定境界,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要学会独处,忍受寂寞,保持定力,不为所动,潜心修练,方可大成。所谓打通任督二脉,其实已经进入中国武术哲学的最高境界。拳法阴阳变化,虚实无常,习武者需“静心敛性,洞察虚幻,以静制动,后发致胜”,精神专一是根本,这才是致胜关键。曾经的江湖已经落幕,武林也渐渐远去,而我那颗放荡不羁、云游四方的灵魂依然存在。

回首往昔,因为爷爷的种种故事,引发我对武侠文化的热爱。如今还依稀记得打拳的几句要诀“马步扎稳,腰板挺直,气沉丹田,目视前方,眼睛睁大,大声喊眼无神,拳无魂,拳出七分力...打通任督二脉,云云”,二十年恍如隔世。爷爷一生传奇曲折,既有初入社会的激情豪迈,也有面对南下不能取舍的无奈,又有后半生对武德文化的坚守。历史是一面镜子,人也是一面镜子,我在总结爷爷人生命运时,未尝不惊叹而感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