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卦辞“元(N)亨(X)利(N)贞(Y)”范式(1)

论《周易》卦辞“元(N)亨(X)利(N)贞(Y)”范式(1)

首页角色扮演五行御天更新时间:2024-06-23

【提要】

《周易》卦辞范式以“元亨利贞”为枢纽,卦辞结构函数为:卦辞=有孚 元(N)亨(X)利(N)贞(Y) 吉凶悔吝 无咎。亨(X)是天人感通的能量,贞(Y)是天人感通的质量,元、利是亨、贞的量度,用N表示。有孚为主体神性,元亨利贞为群体神性,吉凶悔吝为世俗种性,无咎为人性。

“元亨利贞”四德范式源于河图四象,四德在三易的演变,《连山》四时,《归藏》四象,《周易》则升华为“元亨利贞”四德。孔子法四德作《春秋》,《周易》是公理象数演绎逻辑,《春秋》是历史归纳逻辑。《周易》四德范式失传于王弼。

“元亨”重在亨,“利贞”重在贞。“亨”是群体之神性,表示人天的畅通性,卦辞“贞”是“亨”的凝结,即禀性;爻辞“贞”是经验的总结,即习性,故“贞”代表人与物的各自属性。元,是和谐度,亨的广度,起始与大小。利,是稳定度,贞的区间,适宜与范围。

孚即《中庸》“诚”,无咎即《中庸》“诚之”。有孚,在卦辞可以开启元亨利贞。有孚又分为能孚、所孚、所所孚。元亨利贞可以下化为吉凶悔吝。无咎主要作用是补救“凶吝”。无咎也有可能开启有孚。

文章最后研究了“元亨利贞”的分布规律。自咸恒遯以后11卦不言“亨”,为无亨区,自夬姤之后的萃卦恢复常态。无亨,与人文脱离神文有关。然后以《尚书·洪范》贞悔之道研究“贞”的分布规律。

1.《周易》卦辞范式“元亨利贞”

《周易》卦辞范式以“元亨利贞”为枢纽,卦辞结构函数为:

卦辞=有孚 元亨利贞 吉凶悔吝

或为:

卦辞=有孚(主体神性) 元(N)亨(X)利(N)贞(Y)(群体神性) 吉凶悔吝(世间情伪) 无咎(人性)

亨(X)是天人感通的能量,贞(Y)是天人感通的质量,元、利是亨、贞的量度,用N表示。三千年前文王就有了类似数理学函数的公理化思维。

有孚为主体神性(诚意、转第七意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元亨利贞为群体神性(正心、转第八意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吉凶悔吝为世俗种性、世间情伪(格物致知、转眼耳鼻舌身五识为成所作智),无咎为人性、继之者善(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

有孚,是主体之神性,是以阳化阴、心能转物之德,《大学》《中庸》谓之“诚”,诚者,信也,“信为道源功德母”。有孚为修德。

元亨利贞,是群体之神性,亨是心性之德,贞是心性之质,而元是德之量度,利是质之广度。元亨利贞为功德。卦辞“贞”是“亨”之固化。元,是和谐度,亨的广度,起始与大小。利,是稳定度,贞的区间,适宜与范围。

吉凶悔吝,是世俗种性、世间情伪,世俗社会的运行状态。无咎为人性、继之者善。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上六才弱不足以济,故凶;然于义为*身成仁,不可咎也。

有孚修德开启亨,亨之正固为贞,亨贞功德可化出吉凶悔吝之福德。无咎则是吉凶悔吝之补救。有孚为“诚者”,无咎为“诚之者”。有孚为君子成圣人之阶梯,无咎为小人成君子之路径。

有孚是君子,元亨利贞是圣人,吉凶悔吝是百姓。有孚是罗汉,元亨利贞是佛菩萨,吉凶悔吝是凡夫。

凡卦爻辞言“孚”或“亨”者,属神性、神文之卦爻。言“贞”者,属物性、成器之卦爻。言吉凶悔吝无咎者,属人性、人文之卦爻。神性、物性、人性三者,有纯用之,多杂用之。

亨与吉有天壤之别,人天通为亨,人通人为吉。由于易道荒废,后世对亨与吉的认识趋同,“亨”译为亨通,“吉”为顺利,遂不懂困“亨”之理。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穷之时,似乎是不好的,而君子依然保持人天交感,守持正固,这是大人的吉祥,没有咎害。但是普通人认为困穷是不吉的,所以他们不会相信处于困境中君子的言论。

(1)“元亨利贞”四德范式源于河图四象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故“元亨利贞”谓之四德。

彖象决定于卦序,卦序决定于河洛。(详见《周易诠释》第1-1节 《周易》的公理化体系)故“元亨利贞”四德范式源于河图。

《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又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河图即四象五行,四象即四季,五行即五季。四象取两两相耦,五行则立坐标中心与四方相对。四象是相对法,五行是主客一体。“元亨利贞”四德是四象在心性的体现,故谓之四德。四德是主体之性德,而主体则以卦主表示。

河图为天道,洛书为地道,三易为人道。河图始于北方一六水,而《周易》四德则始于东方元春,终于北方贞冬。

《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则是河图初变洛书,火金不易位,以河洛一六水、三八木、二七火、四九金,配后天八卦安置48卦,然后以河图五十土与先天八卦共同安置最后16卦。(详见《周易诠释》第6-2节 《周易》卦序的河洛法则)

(2)四德在三易的演变

人不离三极,故有三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夏历寅正,《连山》主命,法于四时;商历丑正,《归藏》主生,法于阴阳;周历子正,《周易》主性,法于刚柔。

《易传》和《老子》中的“阴阳”一词是阴先阳后,而不是阳先阴后,这是《归藏》的习惯。阴阳,即坤乾。阴阳一词源于观象,是古人观察昼夜、阴晴、山南山北自然之象的抽象。《周易》则把阴阳之象升华为刚柔之德,“刚柔”,即乾坤。

四象,在《连山》时期为春夏秋冬“四时”;在《归藏》时期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周易》则把四时四象升华为“元亨利贞”四德。“元亨利贞”四德不是八卦之卦德,而是四象之象德。

《连山》《归藏》主要是观象,到《周易》则由卦象升华为卦德,四象也升华为四德。

帛书《易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薄,八卦相错。”《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地山泽雷风水火,这是八卦的卦象。

《说卦传》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xuǎn]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雷风雨日,是卦象;艮兑乾坤,是卦德。殷商时期卦象向卦德转化。

《说卦传》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说卦传》第七章:“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这是《周易》八卦之卦德。(详见《周易诠释》第5-1节:《说卦传》第一至六章)

(3)孔子法四德作《春秋》

《汉书·五行志上》:“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这是说孔子依据《周易》与《洪范》述《春秋》之义。

《春秋经·隐公六年》:

春,郑人来渝平。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秋七月。

冬,宋人取长葛。

《公羊传·隐公六年》:

“秋七月”,此无事何以书?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首时过则何以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

《公羊传》自问自答,“秋七月”,这里无事记载,为什么书写时间?《春秋经》即使无事,一个季节过去了,就要记录。一个季节过去了为何要记录?《春秋经》是按纪年顺序编排的,四季齐备,然后才成为一年。

《春秋经》纪年共有鲁国十二君主,效法十二辰,《彖传》十二叹时之卦也。孔子作《春秋经》,效法文王64卦卦辞之范式,经文的“春夏秋冬”效法《周易》卦辞的“元亨利贞”。

《春秋经》义理依据在《周易》坤卦初六。《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引子夏曰:“《春秋》之记臣*君,子*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曰《春秋》,而不曰《夏冬》,春为少阳,秋为少阴,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春秋微言大义在其中矣。

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严复《天演论》自序云:“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周易》是公理象数演绎逻辑,《春秋》是历史归纳逻辑。《周易》以天地人三极之道,演绎出心性数理方程式,《春秋》以二百四十二年史实见证心性之现行,从而“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以求“拨乱世反之正”。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故马一浮说: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因“易”明天道,凡研究自然界一切现象者,皆属之。“春秋”明人事,凡研究人类社会一切组织形态者,皆属之。董生曰:“不明乎《易》,不能明《春秋》。”如今治社会科学者,亦需明自然科学,其理一也。(详见《周易诠释》第8-5节:《易》与《春秋》为孔子晚年最高成就)

(4)《周易》四德范式失传于王弼

现存于日本奈良兴福寺的六朝旧钞本残卷《讲周易疏论家义记》引王弼云:“彖言二象之材,而论四德之意。”彖即卦辞与《彖传》,“二象之材”言下卦与上卦之卦德,“四德之意”即元亨利贞,说的正是卦辞四德范式。这句话应该是王弼从先儒经师所得。

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著《周易义海》一百卷,李衡因其芜杂重复,乃删掇精要,以成《周易义海撮要》。《撮要》卷十二引王弼《易论节》:“夫彖者何也?统其二象之材,以言乎卦断者也。”“四德之意”已遗失。

传世的王弼《周易注》与《周易略例》更无此语,《略例》云:“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也。”韩康伯注《系辞》云:“彖总一卦之义也。”“二象之材”部分亦然遗失!

2.《周易》“元亨利贞”本义

《文言传》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系辞传》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说文》:“示,神事也。”七九八六四象,蓍之德也;元亨利贞四德,神之事也。吉凶悔吝,与民同患也。

有四时故有四象,有四象故有四德。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阳升阴降。春为少阳七,夏为太阳九,秋为少阴八,冬为太阴六。阳,乾之气也;阴,坤之气也。《系辞传》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主管太初创始,坤为之养育万物。乾以无心之易而主宰,坤以无为之简而做功。乾知大始,元也;乾以易知,亨也。坤以简能,利也;坤作成物,贞也。

有此天地之四象,故有人之四德也。故《系辞传》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中庸》第22章:“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即《说卦传》“穷理尽性”者也。

亨(X)是天人感通的能量,贞(Y)是天人感通的质量,元、利是亨、贞的量度,用N表示。“元亨”重在亨,“利贞”重在贞。“亨”是群体之神性。卦辞“贞”是“亨”的凝结,即禀性;爻辞“贞”是经验的总结,即习性,故“贞”代表人与物的各自属性。

亨是天人感通的能量,始于烹,通过享,达到亨;贞是天人感通的质量,是本卦的信息承载(爻辞之贞则是本爻的信息承载),最初始于鼎亨,通过筹算,得出法则,而守持正固,各正性命亨,通神明之德;贞,类万物之情。《文言》“亨者,嘉之会也”,“利贞者,性情也”。亨表示人天的畅通性贞表示事物的稳固性元,是和谐度,亨的广度,起始与大小。利,是稳定度,贞的区间,适宜与范围。

元(N)亨(X)有:元亨、大亨、光亨、亨,原筮,小亨,亨小,窒等。

利(N)贞(Y)有:利贞、利牝马之贞、利建侯、利涉大川、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贞丈人、不利君子贞、利君子贞、利建侯行师、利用狱、小利有攸往、不利有攸往、利有攸往、小利贞、利艰贞、利女贞、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大人、无不利、无攸利、不可贞等。

文王以大同之道演卦辞,周公以小康之德演爻辞。卦体是群体属性(群通君,君,群也);爻体是个体属性。“元亨利贞”之四德,大同之德业,故多见于卦辞而鲜见于爻辞。卦体既有畅通又有稳固,故亨贞并用。爻体作为卦体单元,重在个体的稳固性,故爻体多言“贞”而鲜言“亨”。亨表示人天的畅通性,故常见于卦体;贞表示事物的稳固性,故卦体爻体都可以使用。

任何一个事物,其功能作用是“亨”,其保质期限是“贞”。亨属阳,贞属阴。生命运动与畅通,这是“亨”之阳,生命的安养与寿命,这是“贞”之阴。

(1)释亨(X)

亨、享、烹三字皆源自“亯”[xiǎng]字,《说文》:“亯,献也。《孝经》曰:“祭则鬼亯之。”

殷商甲骨文亯字,宗庙建在方台上,是祭地之所,《归藏》法坤也。西周的金文亯字,宗庙建在圆台上,是祭天之所,《周易》尊乾也。

烹煮食物曰“烹”,烹饪;献以祭神曰“享”,享献;祭祀可通于神明曰“亨”,亨通。

亨是天人之间的能量交通,始于烹,通过享,达到亨。

鼎卦彖曰:“以木巽火,亨(烹)饪也。圣人亨()以上帝……是以元。”

——是以始于烹,通过享,达到亨。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利贞。

彖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是以通过享,达到亨,利贞。

《左传·昭公四年》曰:“先王务脩德音,以亨神人”,神人相通谓之亨。《文言》曰:“亨者,嘉之会也。……嘉会,足以合礼。”《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嘉会合礼,人君率民以事神,使人与神通,神福祐于人,故云“以亨神人”也。

西周时期,享与亨的意义刚刚分离,故偶尔存在混用现象。

“亨”字在《周易》凡47见,卦辞40见(1处本义是享),爻辞7见(3处本义是享)。故“元亨利贞”之“亨”在卦辞凡39卦,“亨”在爻辞仅有4处。

萃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按:

卦辞文王作,萃卦第一个“亨”本义是享,故夫子《彖》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其他爻辞“亨”通“享”(祭享)皆为“亨于”句式,有3处: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随卦上六“王用亨于西山”,升卦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大有、随卦、升卦的卦辞皆有“元亨”,于是爻辞的“享”本字被同化为“亨”字。(益卦卦辞无“亨”,六二爻辞“王用享于帝”,“享”用本字,没有同化。详见《周易密钥》第3-7节:论《周易》古经“享”本字被同化为“亨”)

“亨”多出现于卦辞,在爻辞极少见,只有四处:否卦初六、六二,大畜卦上九,节卦六四。知几其神乎!夫子知微知彰,“亨”之密意于斯可见:

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否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节卦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以上四爻解释“亨”,多言君、群、道,可知亨往往是合乎群体与天道的结果。

否卦“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大畜卦“止健”,卦体封固故无亨,需借爻变以求体通,故爻辞言“亨”。

节卦,卦主九五“刚得中”而能节,故卦辞言“亨”;上六柔失中而过节,故卦辞告诫“苦节不可贞”。节卦六四上承九五之道,故曰“安节,亨”。

卦辞出现“亨”39卦,只有10卦的《彖传》对“亨”有明确解释:

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升: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以上可知,亨往往是卦体合乎天道天时与群体神性的结果。

卦辞不出现“亨”者25卦,以不出现“亨”的25个卦为“靶子”,更能发现“亨”的义例。从《周易》卦序研究卦辞“亨”的分布规律发现,无亨是人文脱离神文的结果。详见下文。

(2)释贞(Y)

《彖传》曰:“贞,正也。”

《说文》:“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

《周礼·春官·大卜》贾公彦疏:“先郑(郑众)云“贞,问也”者,谓正意问龟,非谓训贞为问也。”

饶宗颐《“贞”的哲学》认为,殷墟卜辞几乎每一片都出现“贞”字,凡数万见。“贞”的意义,不单单是卜问,而是“问事之正曰贞”。郑玄曰:“贞之为问,问于正者,必先正之,乃从问焉。”贞字应该训为“正”。

《说文》引京房的观点是正确的,殷商时期贞鼎为一字。“鼎”字分方鼎与圆鼎,殷商时期甲骨文鼎以四足方形为主,西周时期金文鼎以三足圆形为主。“贞”(鼑)字也出现有“卜”字置于鼎上,“鼑”字见证了《史记》所言“黄帝得宝鼎神蓍”之事。鼎,定也,正也。殷商时期贞鼎一字,故《周易》“贞”字训为正。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尸子》曰:

子贡问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也。”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战国佚书四种,其中《十六经·立命》明确记载着黄帝的奇特面貌:“昔者黄宗(帝)质始好信,作自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是以能为天下宗。”

《国语·楚语》曰:

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黄帝是兼王与巫于一身,“巫”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象“方四面,傅一心”,正定之义。1959年湖南宁乡县黄材出土的商朝后期人面方鼎应该是“黄帝四面”的传承。《释名》:“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贞鼎一字,故训正定。“方四面”,即“齐肃衷正”,正也;“傅一心”即“精爽不携贰”,定也。贞正为贞之性也,贞问为贞之用也。故经典“贞”字多训正,而卜筮兼训问事之正。(详见《周易密钥》第3-19节:论“元亨利贞”近人之歧见)

《大象传》曰:“鼎,君子以正位凝命。”贞是天人感通的质量,是本卦的信息凝结,最初始于鼎亨,通过筹算(宝鼎神蓍),得出法则(

,籒文则从鼎),守持正固,各正性命。亨者道也,贞者器也。道器合一,道器不二,无贞,则亨之道无以固守,故贞为道之种性。

饶宗颐《“贞”的哲学》认为,“贞”字应该训为“正”,殷代以“贞”作为人神沟通的共理,从贞的原则建立人神之间遵守的规范,贞的抽象观念遂成为殷、周人的中心思想。

物物一太极,故人与物各具其贞,卦与爻各具其贞。如坤卦利牝马之贞,否卦不利君子贞,师卦贞丈人吉,同人卦利君子贞,家人利女贞,困卦贞大人吉;恒卦六五贞妇人吉,履卦与归妹九二幽人贞,巽卦初六利武人之贞。

言“利(N)”者皆为贞之范围。故利(N)贞(Y)有:“利涉大川”,大同天下之贞也;“利建侯”,小康封建之贞也;“利西南”,众人之贞也;“不利东北”,径路之贞也。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帛书《二三子》子曰“圣人君子之贞也”;鼎卦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帛书《二三子》子曰“大人之贞也”;未济卦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帛书《二三子》子曰“小人之贞也”。

“贞”在《周易》凡111见,卦辞35见,爻辞76见。《周易》“贞”字使用频率最多,可知“贞”为《周易》之本。而《系辞传》之贞,统“元亨利贞”四德也。《系辞下传》:“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韩非·解老》:“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可以发明贞固之说。” 周正建子,以子月为年首正月,冬至为周代一年之始,贞为冬。天一生水,即太一生水,太一即太极,礼本于太一,天地之本也,人道之本也。贞在植物为种子(冬藏),在动物为胎卵(肾水),在人道为心性之固守(果位)。

(3)“元亨利贞”与“吉凶悔吝”

卦辞的主体是“元亨利贞”,属于群体神性;爻辞的主体是“吉凶悔吝”,属于世俗种性、世间情伪。

《系辞下传》第三章:“彖者,材也。”《讲周易疏论家义记》引王弼云:“彖言二象之材,而论四德之意。”故卦辞主体是“元亨利贞”四德。

《系辞下传》第一章:“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系辞下传》第三章:“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故爻辞主体是“吉凶悔吝”。

卦辞之《彖》言卦材、四德统称“德”,爻辞“吉凶悔吝”统称为“义”。《易传》的“德义”是卦德、爻义的特指。

《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说卦传》第一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帛书《要》子曰:“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 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

《说文》“福,祐也。”《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元亨利贞功德可以下化出吉凶悔吝之福德,卦辞彖象以“元亨利贞”为枢纽,爻辞爻象以“吉凶悔吝”为核心。王充《论衡卷二十八·正说篇》“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此即因彖象定爻象也。《彖》十八章,二分即《周易》卦序三十六宫也。

“元亨利贞”一般针对群体(群通君,君,群也);“吉凶悔吝”针对个体,而“吉凶”同时可以是针对群体。亨(亨通)与吉(吉祥)迥然有别:亨通神,是道,出世间法;吉言人,是器,世间法。亨是性,吉是情。亨是功德,吉是福德。

亨的和谐度有大小,故元(N)亨(X)有:元亨、大亨、光亨、亨,原筮,小亨,亨小,窒等。亨与“吉凶悔吝”不能连接。而贞则与“吉凶悔吝”存在连接,所以有贞吉、贞凶、贞吝之类。贞之固守有适宜的区间,适宜固守者,曰利贞;适宜不同的人,有大人、君子、丈人、小人、女人之贞;宜止而止,固守则吉者,曰贞吉(宜止而动曰征凶;宜动而动曰征吉);宜动而止,固守则凶者,曰贞凶;不适宜固守者,曰不可贞;略有不宜者,曰贞厉;微有不宜者,曰贞吝。

“吉凶悔吝”在卦辞与爻辞分布不同。卦辞针对群体,因亨贞而有得失,故言“吉凶”。爻辞针对个体,个体易变而有“吉凶悔吝”,“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也。“悔”几乎皆见于爻辞,有35例,卦辞占断辞有“吉凶”而极少有“悔”“吝”,64卦中唯有革卦卦辞言“悔亡”1例。革卦卦义变革,卦体类似于爻辞特性,故有“悔亡”之占。

《系辞上传》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系辞下传》第一章: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系辞上传》第二章言“吉凶悔吝”法则,《系辞下传》第一章出现四个“贞”,是在强调《周易》趋吉避凶,乃至超越吉凶,其根本之道在于“贞”。《系辞传》之贞,是“元亨利贞”四德之总称,也就是天人合一之德。证得天人合一,则可以超越吉凶善恶之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贞夫一,超越阴阳之累,归于太极之体。

(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