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育堂语录卷一(1-18段)

乐育堂语录卷一(1-18段)

首页角色扮演万劫归真录更新时间:2024-05-07

乐育堂语录卷一(二十九段)

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根,一眼看

定,一手拿定, 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

一件事,纵不能造其巔,亦不至半途而废,为不足轻重

之人。凡事有然,又何况性命之学哉!言及神仙,世上

人人俱爱,而教 之学习此道,百中难得一二。呜呼!红

尘滚滚,孽海茫茫,有何乐处?有何美处?独奈何人不

及察,反因此而丧厥良心,不惟不能超凡入圣,且宛转

生灭,愈趋愈 下,其受尽诸苦,更不堪言。吾师是以代

为之悲也。今又为尔生幸焉,历年辛苦,一生真诚,故

有今日之遇。如精神不振,淡漠相将,今日如故,明日

依然,吾恐法 收之后,缘了之余,悔亦晚矣。论自古神

仙,那一个是天生就的?都由匪伊朝夕,由少而多,自微而著,积而至于铺天匝地、亘古及今得来。故曰:

“释迦不从地 涌,太上不自天生。”即满空真宰,无一

不几经折磨、几遭屈辱,而始修成正等正觉如来金身者,

又何况尔中等根器哉!又莫说年华已迈,岁月无多,恐

有心学道而 无成道之期,不如听其自然,一任造化为转

移,随其意之所之,全不收拾精神,整顿心力,则如无

缰之马、无索之猿,势必狂奔妄踯而不已,是又自消前

福,以贻后 殃,奚可哉?吾想一失人身,万劫难得;又

况生居中国,有礼义文教之光华;又逢法会,得闻道德

性命之真谛:此种因缘,即历代仙师亦少有如此之便易

者。何也? 生等但尽其诚,不待出门一步,自获真传。

试思古来仙子,虽今日成道,神住大罗天宫,而当日遨

游九州,受尽多般苦恼,历尽无数风霜,至于货财之糜

费更无论 焉,旁门之拐骗且不言矣,待至积诚久而结念

深,居心苦而行道难,然后仙真深怜困穷,切念劳苦,

然后感而下降,始将大道玄机一步一步传出,俟功圆行

满,始为 一洞真仙焉。生等较前贤之遇师闻道,其难易

为何如也?且自古仙师,多有因时会不良,星辰不偶,

深处艰难,无可如何,然后看破红尘,出而访道。如吕祖四十而 遇钟离,五十而得闻至道;张祖六十而始抛家

访道,七十而得火龙授诀。以此观之,只怕不肯一心向

道,那怕年纪之已老耶!吾道有云:“凡人不怕不年轻,

只怕向 道不心诚。”纵至九十、一百岁,果能如法修炼,

无论男子妇人,都有移星转斗之权,起死回生之妙也。

自古学道最年轻者,除文佛观音外不多闻。非少年入道

之难 也,由少年奉道多有游移两可,二意三心,更有仗

恃时光,怠于从事,不甚迫切,是以学者多而成者少也。

惟尔等中年老迈之人,凡尘色相已曾历试其艰,世上名

利 都是屡经其苦,非但世界声华视同嚼蜡,了无意味,

且知诸般苦趣皆藏于其中,所以道心生而人心死,人心

隐而道心彰,始可了悟前因、深彻命宝。虽曰苦尽甘来,

而当其矢志靡他,杳不知有修炼之苦,是以一劫造成,

不待另起炉灶焉。生等果能尝得世味苦否?道味甘否?

这边重一分,那边轻一分,切莫似少年人尘缘未了,凡

心未空,且功修未积,孽障难消,是以徒思得道而不能

成丹也。生等具挺挺志气,浩浩天衷,自然丹成,指顾

云腾足下矣。

二 诸子谈及阳生之道,已非一端,总不外无思无虑而

来。即如贞女烈 妇,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宁舍生

而取义。又如忠臣烈士,惟义是从,设有祸起非常,愿

捐躯以殉难。此真正阳生也,不然,何以百折不回若是

耶?由是推之, 举凡日用常行,或尽伦常孝友,或怜孤

寡困穷,一切善事义举,做到恰好至当,不无欢欣鼓舞

之情,此皆阳生之候。只怕自家忽焉见得,忽焉又为气

阻。又怕自家知 道,因而趾高气扬,喜发于言,形动于

色,洋洋诩诩,不知自收自敛,视有如无,因被气习牵

引而散矣。又或读书诵诗,忽焉私欲尽去,一灵独存,

此亦阳生之一端 也。又或朋友聚谈,相契开怀,忽然阳

气飞腾,真机勃发,此亦阳生之一道也。更于琴棋书画,

渔樵耕读,果能顺其自然,本乎天性,无所求亦无所欲,

未有不优游 自得、消遣忘情者,此皆阳生之象也。总要

一动即觉,一觉即收,庶几神无外慕,气有余妍,而丹

药不难于生长,胎婴何愁不壮旺?即或不至成仙,果能

持守不失, 神常返干穴中,气时归于炉内,久久真阳自

发生矣。尤要知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以此思之,纵

自家鲜有功德,不能上大罗而参太虚,亦可迈俗延龄,为世间地仙 人仙焉。诸子从此悟得,方知阳即道,道即

虚无自然。子思子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其即

此收敛阳光、不许一毫渗漏之说欤?诸子卓有见地,吾

故以铺天匝 地、亘古历今之真正元阳无时无处而不有者

示之;若以此教初学人,反使无路入门,将他本来色相

一片欢欣鼓舞之机亦窒塞焉。

人生天地之间,除却金丹大道、返还工夫以外,形

形色色享不尽之 荣华富贵,无非一幻化之具。在不知道

之凡夫,第以声色货利为务,谓家有赢余,皆前世修积

得好,今生受用甚隆。谁知享用多则精神消散,到头来,

不惟空手归 去,而且天地与我之真亦消归无有。此即太

上谓“天地万物盗我之元气”者是。是知荣华美景,即

到帝王将相,不知修性立命,还不是日积日深,惟耗散

其真元而 已,而真身毫无益焉。故富贵之劳人,不如贫

贱之适志者,此也。古云:“在世若不修道德,如入宝

山空手回。”斯言洵不诬矣。吾师往来蜀郡,见世人非

役志于富 贵功名,即驰情于酒色财气,吾心甚是怜悯。独奈何有心拔度,而彼竟不知返也。且不惟不肯受度,

反啧有烦言,谓吾道为奇怪。噫!如此其人,吾虽有十

分哀怜之 意,而亦未如之何也矣!诸子思之,当今之世,

人心汩没,不大抵如斯耶?独不思一劫人身,能有几何?

转眼光阴,就是迟暮。焉知今日富贵,转世不贫贱乎?

又焉 知今日为人,转世不畜类乎?古云“人身难得,中

国难生,大道难逢。”既得人身,幸生中国,又闻正法,

此即无上因缘也,较诸帝王将相忽焉而享、忽焉而灭、

转 世即不堪零落者,此其境遇不高出万万倍耶?苟能由

此潜修,即使不成仙作圣,而转世再生犹为有根之人,

斯亦幸矣。况乎合兹法会,天上格外加恩,直准一劫修

成。诸子际此良缘,一个个努力前进,不怕难,不辞苦,

惟有矢志于道德之场,潜心于功行之地,难道天上神仙

尽属痴聋而不见不闻者乎?只怕人不肯用心耳,莫患 天

神之不默护提携也。诸子当此世道纷纷、人心昏愦,在

凡人以为时处其艰,而在有道高人则又以为大幸。何也?

若使境遇平常,不经磨折,不历坎坷,还不是平平 度去,

又孰肯回心向道,著意求玄?惟此千磨万难,事不遂意,

人不我与,方知尘世境况都是劳人草草,无有一件好处,于是淡于名利而潜心为我,厌于人世而矢志 清修。纵今

日不得为仙,然仙道已历其阶;若使转世为人,难道天

神岂肯舍尔而他求哉?所以古人云:“神仙还是神仙种,

哪有凡夫能作仙”者,此也。吾再论今日 之遇。如今学

道人不下千万,能得真常妙道全体大用无一不与之讲明

者谁乎?惟诸子从吾讲学,无有一丝半点遗漏而堕于一

边之学者,此其遇为何如也!足见神天之 爱道,独于生

不吝焉。且生自入道来,屡遭磨励,历受风波。在旁观

看来,学道人还不荷天之庥,反遭许多惊恐。殊不知遭

一番谗谤,即进一分道德,经一番磨炼, 即长一分精神,

且也夙根习气为之一消,前冤后孽由此一除。此正如人

之染污泥,经一番洗涤,而身躯爽泰矣;又如金玉藏于

石中,经一番煅炼,而光华始出矣。此 福慧双臻之道,

不在于安常处顺,而在于历险经艰。生莫因人言肆起,

而稍有退缩之志也。吾观诸子,的是神仙真品,不似拖

泥带水者又想神仙、又思富贵、两念交 杂于一心者比。

吾再谕,修炼之道,莫要于水火,须要水清火白,方为先天水火。 火何在?心中之性,性即火也。然性有

二:有气性,有真性。气性不除,则真性不见,仍不免

事物之应酬,一时烦恼心起,化为凡火,热灼一身,而

真性为之消灭 焉。故炼丹者,第一在凝神。凝神无他,

只是除却凡火,纯是一团无思无虑、安然自在之火,方

可化凡气而为真气也。诸子打坐,务将那凡火一一消停

下去,然后慢 慢的凝神。如此神为真神,火为真火,然

后神有方所。不知其地,漫无归宿,不知其法,何以下

手?此气穴一处,所以为归根复命之窍也。其间一开一

合,顺其自 然,我之神只有主宰之而已,绝不随其长短

消息,此即凝神之法也。凝神于此,息自然调,日变月

化,仙胎成就,犹赤子初得父精母血,有此一团胎息,

不疾不徐, 不寒不热,而十月出胎成人矣。至于水何在?

肾中之情,情即水也。然有妄情、有真情,二者不明,

丹必不就。苟妄情不除,则水经滥行,势必流荡而为淫

欲。学者 欲制妄情,离不得元神返观内照,时时检点,

自然淫心邪念一丝不起,始是真情。倘有动时,即为真

气之累,我于此摄念归真,采取而上升下降,收回中宫

土釜,煅 炼一番,则大药易得,大丹必成。此水火二者,为人生身之本,成仙作圣之根,切勿混淆而用,不分清

浊也。诸子勉之,此近时急务也。

吾示明心见性之真谛。夫先天之心即性,先天之性

即虚无元气,要 之,一虚而已矣。人自有生后,气质之

拘,情欲之蔽,恩爱之缠,此心之不虚者久矣。气为心

使,精为神役,驰逐妄游,消耗殆尽。此学人下手兴工,

所以贵凝神调 息也。盖神不凝则散,散则游思妄想迭出,

安能团聚一区以为炼丹之主帅?惟能凝则一,一则虚。

我心之虚,即本来天赋之性;外来太空之虚,即未生虚

无之性。息 不调则放,放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肤,无非

一团躁急之气运行,欲其凝聚一团而为我造命之本,盖

亦难矣。惟能调则平,平则和。我身之和,即我生以后

受天地之 命;太和一气,即未生以前悬于天地之命。此

即真性真命,与天地人物合而不分之性命,亦即神仙造

而为神仙之性命也。生等欲复命归根,以臻神化之域,

亦无他 修,只是凝神令静,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

不徐,使心神气息皆入于虚极静笃而已矣。但非造作之虚,乃自然之虚。故天地鬼神人物,同一源也。然亦非

虚而无 实也。惟我之神既虚,则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

人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者,即

此神息之虚得感清空之虚之气入来。此虚中所以有实也。

久 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有刚健中正、纯粹以精之景。

如此见性,方是真性发见。心何以明?惟虚则灵,灵则

明,明则众理俱备,万事兼赅。未动则浩浩荡荡,无识

无 知,所谓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但觉光明洞达,一理

中涵,万象咸包,斯得之矣。及触物而动,随感而通,

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不拘,似游龙之莫测。又云:

“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神与意一也,不过动静

之分焉耳。又闻古云:“心无性无主,性无心无依。”

心所以载性,性所以统心,是知心之高明广大、神妙无

穷者,即性之量也。明得这个真心,即明性矣。但此性

未在人身,盘旋清空为元气,既落人身为元神,要皆虚

而不有。学者下手之初,必要先将此心放得活活泼泼,

托诸于穆之天,游于太虚之表,始能内伏一身之铅汞,

外盗天地之元阳。久之神自凝而息自调,只觉丹田一点

神息,浑浩流转,似有如无。我于此守之照之,犹如猫之捕鼠,兔之逢鹰,一心顾諟,不许外游,自然内感外

应,觉天地之元气流行于一身内外,而无有休息也。性

功到此,命工自易焉。彼世之山精水怪,能化人形,命

功亦云极矣,但出而观玩,见可欲则贪,见可畏则惧,

甚至做出不仁不义、无廉无耻事来,所以终遭诛戮而莫

能逃者,皆由少炼性之工耳。吾师教人必以明心见性为

先务者,正谓此也。诸子知之否乎?

炼心二字,是千真万圣总总一个法门。除此而外,

皆非大道。须知 生生死死轮回种子,皆由一念之不自持、

妄情幻想,做出百般怪诞出来。所以古人用工,必先牢

拴意马,紧锁心猿。何也?盖一念之动,即一念之生死

所关;一念之 息,即一念之涅槃所在。是则道之成也,

岂在多乎?只须一念把持,自可造于浑浑沦沦、无思无

虑之天。纵有时念起心动,亦是物感而动,非无故自动。

如此动心, 心无其心,虽日应万端,亦真心也。否则,

心有其心,虽静坐寂照,亦妄心也。学人造到此境,夫

岂易易?要不过由一念之操存,以至于如如自如,了了自了,神通 造化,德配乾坤而已矣。只怕玄关一动,而

漫不经心耳。果能常操常存,毋稍放逸,遇魔不退,受

辱不辞,惟一心一德,将此虚灵妙体涵养久久,自然日

充月盛,而 玄关现矣。夫玄关一窍,是吾人炼道丹头,

勿区区于大定大静中求。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

矣。”若必待大定大静然后才有,孔子又不如是便易指

点。可见学人 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所觉,突

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即乾元

一气之本来面目也。从此一念修持,采取烹炼,封固温

养,久久自成 不测之仙。然而小定小静,亦见天心之来

复。若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如葛之缘蔓,

树之引藤,愈起愈纷,愈纷愈乱,无有止息,为之奈何?

但能一念回 光,一心了照,如酒醉之夫迷睡路傍,忽地

一碗凉水从头面喷去,猛然一惊而醒,始知昏昏迷迷一

场空梦,此即玄关窍也。昔南极仙翁示鹤臞子,真元心

体实自玄关 一窍寻来,动静与俱,随时皆有,但非感动,

无以觉耳。试有人呼子之名,子必应之曰“有。”此一

应是谁?虽曰是口,然主宰其应者,是真元心体也。是

一应间, 直将真元心体凭空提出与人看,真善于指点者也。是知知觉不起时,万境皆灭,即呼即应,真元显露,

方知此心不与境俱灭;知觉纷起时,万境皆生,一呼一

应,真 元剖露,方知此心不与境俱生。以此思之,知觉

不起时,心自若也,知觉纷起时,心亦自若也,以其为

虚而灵也,虚则有何生灭哉?只怕杂妄萦扰,恩爱牵缠,

看之 不空,割之不断,斯无以为造道之本耳。总之,此

窍只此息之顷,以前不是,以后不是。如人当閟寂之时,

忽有人呼其名,猛然一应,即玄关矣。一应之后,阴阳

判 为两仪,又非玄关也。玄关者,太极将分、两仪将判

之时也。动不是,静亦不是,其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

之间乎!所谓动静无端,玄关亦无端,学者须善会之。

近来所传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须从静定中细心体

贴,方有会悟。 不然,恐信手翻阅,无大滋味。不知吾

单词只字,都从心坎中抉出,无半句诳汝也。下工之始,

神游太虚,洞观本窍,则以虚合虚,而心明性见,随时

俱在,不待真 阳生也。可惜人只知养虚,不知去间虚之

物。亦第知心驰于欲为不虚,不知力绝夫欲亦为不虚。夫以多欲令人神伤,绝欲亦令人心劳,二者虽有不同,

其为心之障则 一而已。顾不曰虚而曰阳生,盖以虚言,

则恐人堕于无一边;曰阳者,即示人虚中得实,含有圆

明洞达、无限神通在内。惟能虚之极,阳乃从中而生,

我即以真意采 取之,烹炼之,沐浴温养之,一如天地初

开,烟云障蔽,真阳一到,而融融春意,无非是一团太

和,酝之酿之,以外悉化为乌有矣。有者既化,而无者

又从此生。盖 实者虚而虚者实,要皆一阳之气自然造化

于其中,而初无容心焉。《定光经》云:“得道之验,

第一宿疾齐消,身心爽快,行步如飞,颜色光耀”,皆

一阳之化化生 生者也。但愿生具一坚固耐苦心,不造其

极不止。平日用工,亦要识虚字之妙,方有进步。此处

得力,才算真得力,真实受用。他如一切荣显,皆春花

在目、浮云障 天,毫无意趣也。若不得此般至乐,断无

有不倾于势利场者。学人造到此境,才不枉一番心志。

再示生炼心之道。夫人之心,本自虚灵洞达,只因有心

无心二字著 之,所以不明而昏,不虚而窒也。人能存诚

以立其体,随缘以应其机,即程子所谓“心普万物而无

心,情顺万物而无情”是也。生能如此,即一刻中万事应酬,俱如 山中习静一般。若不如此,即闭门静坐,亦

如万马营中扰攘不休。故庄子云:“不制其心,心不得

其正;强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惟有存其心而不使

之纵,宽其 心而不使之忘,如此动静惟一,隐显无分矣。

是岂易得者哉?生须从此审定玄关一窍,常常采取,不

失其时,进退火符,不违其制,沐浴封固,不愆于度,

则神气打 成一片,真机常在目前,自然天然,一任外缘

纷集,此心直与太虚同体,毫不动心焉。

吾言玄关一窍,是虚而灵者之一物,才能了生死、

脱轮回,为亿万 年不朽之法身。从此体会出来,务令干

干净净,精莹如玉,不使纤芥微尘染而坏之,即是仙家。

若有一毫杂著,算不得自在无为、逍遥快乐仙子。自此

一想,不但酒 色财气与一切富贵骄淫,一毫染著不得,

即功满人寰、德周沙界,亦须一空所有,名立而退,功

成不居,才得“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夫以本来物事

无形无影,不 可捉摸,是色是空,难于拟议,惟养以虚

无之气,宰以虚无之神,斯虚与虚合,而大丹可成矣。他如才知聪明,所有一切文章技艺,极奇尽变,皆是身

外之物,挡不 得生死,抵不倒轮回。不惟于我无干,且

心系于此物之中,神牵于此物之内,适为我害道种子。

就是立功立德立言,功参造化,德并乾坤,只算一点仁

心慈悲济世, 可以为民父母,若欲卓越成仙,则犹未也。

盖以德事在外,而非关乎己之修炼、尽性立命、堪为后

世规模也。尔等得闻此诀,亦是人间第一稀有之缘。孔

子曰:“朝 闻道,夕死可矣。”明道之得闻,亦大幸事,

大快事也。何况尔等得闻诀后,吾师更加十分提撕,十

分校正,其成真作圣有可必者。总之,此诀均由天授,

必其人功 德有加,心性不改,遇魔不退,受谤不辞,一

任处之维艰,总是心心在道,方许传诀,使之闻正法眼

藏。否则,且却且前,私心自用,莫说神天不许、吾师

不传,即 使传授亲切,有时不免魔鬼阻滞心灵。故古仙

云:“此道至神至妙,忧君分薄难消”,足见能消受得

此诀者,皆是有道德仙根者也。尔等既闻此诀,莫看容

易,皆由 十余年辛苦,历试诸艰,在在无辞,然后得闻,

且以其为载道法器,异日可成,然后得语。尔等要想十

余年日夜系怀,都为此道,今日幸闻正法,不加工,不前进, 不惟无以对我,扪心自问,其何心哉?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岂不可惜!尔等从此加工,不过百日之久即

可筑基,而我命由我,不由神与天也。否则,难矣。就

说阴 骘可以延年,然亦主之在天,非我可必。又况自古

神圣断无不死,以气数之命尚且难傲,何况凡民哉!尔

等既闻此诀,莫大宏福,赶紧将基筑成,长生可必矣。

太空之所以生生不已,直至亿万年而不灭者,非果

空而不实也,中 有至诚之神主宰其中,复有流行之气运

用于外,而太空浑浑沦沦,初不知有神,亦不知有气,

并不知为空,只自顺其气化流行、盈虚消长、与时偕行

之常。故曰“其 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夫所谓物

者何?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惟其如此,所以生

化不测,变化无穷,悠久无疆也。又曰:一个太空,浩

浩荡荡,团团栾 栾,分之无可分,合之无可合;寂然不

动之神,具感而遂通之妙;感而遂通之际,寓寂然不动

之神。故无物无感,觉性不灭,有物有感,觉性不生。

夫以其生灭在 物,而太空无生灭也。若太空有生灭,亦太空有断续时也。且太空之为空,无声无臭,又从何而

生灭哉?人亦太空之所生,何以独有生死,而不得上同

于太空乎?盖 受生之初,其主宰之神、流行之气,原自

浑沦磅礴,不识不知,婴孩之所以日长也。迨至成人而

后,知识日开,私欲日起,又以物欲之乘,情伪之感,

憧憧往来,朋 从尔思,是以人心之空直为物欲所塞,而

与太空之空不相似焉。人欲成不生不灭之神,与太空同

无终始,可不虚其心、恬其神,而仍恃血气流行之气可

乎?吾前云玄 关一窍,实在神冥气合,恍恍乎入于无何

有之乡、清虚玄朗之境。此时心空似水,意冷于冰,神

静如岳,气行如泉,而初不自知也。惟其不知有神,不

知有气,并不 知有空,所以与太空之空同。功修至此,

动静同夫造化,呼吸本夫气机,皆由吾身真阴真阳合而

为一之气,所以与天地灵阳之气,一出一入,往来不停,

以彼此混 合,团成一区,空而不有,实而不著也。若使

沾滞昏愦,乌能感之而通,如此灵妙哉?诸子必须神凝

气中,气包神外,两者混融,了无分合,忽焉混混沌沌,

入于杳 冥之地。斯真虚真灵两相和合,不啻人呼而谷传

声,风鸣而窍作响,自然之理也。此正静合地体之凝,动合天行之健。其呼也,我之气通乎天之气,其吸也,

天之气 入于我之气。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岂有他

妙?亦求诸己而已。

生问进火采药,在后天原是两项,不是一事。吾今

细细言之。夫进 火者,凝神一志不分也。采药是用外呼

吸之气,一升一降,一出一入,顺其自然是也。若阳动

药生之时,即将内之精神,一意凝于丹鼎,即是进火;

将外之呼吸出入 升降以包裹之,即是采药。进火是进火,

采药是采药,不可混而为一也。若但用外呼吸升降往还,

而神不凝于丹鼎,则虽真机勃发,必散漫一身,而无归

宿之处。若 但见阳气勃发,以意凝注,而不用后天呼吸

以包裹之,则药气止于其所,惟以壮旺下元,冲举肾气

而已。生等若未了然,吾再喻之:夫进火犹铁匠之炉而

加以柴炭 也,采药犹铁匠之风箱而抽动之也。若但抽其

风箱,而炉中不加以炭火,则火不雄而金不化。若但加

以炭火,而手中不抽其风箱,纵有柴有炭,亦只温温炉

内而已, 安望炼成有用之物哉?生等思之,火是火,药是药,进是进,采是采,后天法工原是如此。他如采大

药于无为之内,行火候于不动之中,此是火药合一,进

采无分。 生等此时工夫,尚未到此。以后阳生之时,还

要自家审得归真地步,方是有为无为、有作无作的实际。

吾教生等用数息之法以收敛其心志,平居无阳之时,有

此法 工,可以把持自家的心不至乱走。一到阳生药产,

须采之归炉,神火温养,尤须要用火无火、采药无药,

方合天地氤氲元气可以生生不已、化化无穷者焉。至于

一阳 初动,用提摄之法,此是生等迩时之工,亦不外内

之神思聚而不散,外之气息调其自然已耳。生们打坐时,

觉有躁气冲动不安之意,此不是意思打紧,即是自己色

身 上阴气凝滞,法当用呼吸之凡火、真人之元火以温养

之,使之自化而后可。何谓真人元火?古云:“耳目口

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即

真 人元火,用而不用、不用而用者也。生等其向自家身

心上,体认到恰好处,行持到极当时,自无此躁气焉。

不然,或阳气大旺,将用河车之际,亦有此气息冲冲之

状,然其神气自若,而心无他也。若是心安气和,又当

运用河车,行小周天之法工,生其自审度可也。 十一

人生天地间,不将自家性命修成,终为阴阳鼓铸、

天地陶熔。莫说 旋转乾坤、挽回造化,势有不能,即此

一身一心俱被鬼神拘滞,无以潇洒自如。夫人得天地之

气,为万物之灵,堂堂七尺躯,不能做一主张,常为气

化所移,岂不大 可恸哉!吾是以大声疾呼,唤斯人梦中

之梦,俾之自修性命,独辟乾坤,以立天外之天,不受

苦中之苦,岂不乐乎?无如世道日非,人心日下,各皆

安于尘垢之污, 以苦为乐,以死为生,而不肯打破愁城、

跳出孽海者,随在皆然,真可忧也。更有以吾提撕之言、

唤醒之意,为惑世诬民之说。噫!是诚愚也。夫天地古

今,只此身 心性命一理气之所维持耳,独奈何迷而不悟

者多也,良可慨矣!近日诸子用工修炼,第一要调得外

呼吸均匀,无过不及,一任出玄入牝,如如自如,可开

则开,可闭 刚闭,为粗为细,略加收敛调协之意足矣。

切勿气粗而按之至细,气浮而按之使敛,致令有形凡火

烧灼一身精血可也。生须认真此火,或文或武,或沐浴,

或温养, 虽火有不同,要无不是先天神火,断无有后天

凡息一出一入、往来迭运而可以成丹也。故曰:“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无息之息,方为真息,

不神之 神,斯为至神。学者调息凝神之际,务要寻得真

息,认得真神,斯可混合为一。否则,有形之息,皆凡

火也。真火生神,凡火伤身,真神可作主张,凡神*扰

不宁。 何谓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不已者是。

何谓真神?即无思无虑之中,忽焉而有知觉,此为真神。

修炼家欲采元气以化凡精,欲升真铅以制阴汞,使之返

还乾 性,仍成不思不虑之元神,非采先天元息不能。夫

元息在丹田,若有若无,不寒不暖,如火种者然,外不

见有焰,内不知有火,只觉暖气融融,薰蒸在抱,斯无

形之 神火自能变化无穷,神妙莫测。否则,有形之火气

势炎炎,未有不忽焉而起,忽焉而灭,其为身心性命之

害,不可胜言。修行人以无形之真火为用,而外面呼吸

有形 之火非谓全然不用,不过如铁匠之风扇吹嘘于外,

周遭包裹,以卫中间神息而已。吾恐诸子未明用火之道,

故将呼吸有形之凡火,与先天无形之真火,相提并论,

以 免妄采妄炼。然外边呼吸凡火,与丹田中悠扬活泼神

火,未必划然二物,犹烛照之火,无非成形后天之火,

丹田外之呼吸是也。烛未燃之时,油中亦自有火,此即先 天之神火,未经燃点者。采此神火,可以千万年不朽。

若采凡火,顷刻而即消灭。此可观其微矣。愿诸子闲时

打坐,用此有形之火祛逐一身之风寒暑湿,复用此无形

之火煅炼此身之渣滓阴霾,而金丹可成矣。

十二

诸子近日静养,无非从色身上寻出真身出来。第一

要做一次见一次 之功效、长一番之精神。法身涵养久久,

始足昭高明广大之天。若真机初到,遽行下榻,则真气

未充,真神未壮,安能荡开云雾,独见青天?从今后不

坐则已,一坐 必要将真神元气收得十分完足,自然真机

在抱,不须守而自存,不费力而自在。俗云:“久坐必

有禅”,洵不诬也。又三丰云:“大凡打坐,去欲存理,

务令一枪下 马,免得另来打战。”此等语非过来人不能

知也。吾师教诸子静坐,始虽有思有为,终归大静大定。

如此打坐,可以三五日不散。否则,忽焉而得,忽焉又

失,如此 行持,一任千百次坐,有何益哉?望诸子耐心

久坐,不起一烦恼心,庶几深造以道。此为近日切要,

不似初入门时但教之寻真机焉。顾人不肯耐烦就榻者,其故有 二。一由于未坐之时,未曾将日间所当应酬之事

如何区处、如何分付后人一一想透,故上榻时,此心即

为尘情牵挂,坐不终局也。非惟不能终局,且一段真机

反为思 虑识神牵引而去者多矣。诸子打坐之初,务于当

行之事一一想过,安顿妥贴,然后就坐,庶一心一德,

不致于中搅扰焉。一则由于知升而不知降,知进而不知

退,知 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是以摄提坎宫真气

上冲泥丸,神因之而外越,不知低头下盼、收敛神光于

丹鼎,是以忙了又忙,慌了又慌,未到如如自如、了了

自了, 而即欲下榻也。且道本无物,修原无为。忽见真

气冲冲,元神跃跃,不知此气机自然运动,于本来物事

无相关涉,却死死执著这个消息,常存不放,因之惹动

后天凡 息不能平静,扰乱先天元神无以主持,是以坐未

十分如意,而遽行下榻也。究之未上榻时,觉得吾身事

忙犹如救火追亡,一刻难缓,及至下榻,却又无一急切

之事, 皆由识神为主,而元神不能坐镇故耳。吾劝诸子,

须于不关紧要之事一概丢开,先行自劝自勉,看这些尘

情都是虚假文章,不堪留恋,惟此先天大道乃是我终身

所依 靠者,生与之来,死与之俱,真有不容一刻稍宽者。况桑榆已晚,日月无多,若再因循,后悔其何及乎?趁

兹法会宏开,心传有自,敢不争著祖鞭,寸阴是惜?如

此 看破,无挂无虑,于是安心就坐,向水府求玄,升提

阳气,将眼耳口鼻一切神光会萃中宫,不令一丝内入外

出,蕴蓄久久,自焕发焉。尤要知道本无物,至此跃跃

欲 出,皆是气机发泄于外,吾道贵收敛,不贵发泄,此

处尤须防闲,毋许后天识神扰动,庶可安坐榻上。切记,

切记。

十三

今之称道学先生者,莫不记得先贤语录、古圣经文,

遂高谈性命, 群推理学之儒,而问性命之在身心究是如

何光景、如何模样,未有不咋舌而不能道者;又况既无

下学,则基址无本,到头来,书是书,人是人,所述皆

其唾余,而微 言大义一毫不能有于身心,虽高谈阔论,

一若博大通儒,而施之于日用事为,无有半点如人意者,

此无本之学,不足道也。吾师望诸子为吾传道,最深切

矣。至于命 工虽不一等,顾其要领,总不外一双眼目。

夫人一身之中,虽是神气为之运用,要不若两目之神光,炯炯不昧,惺惺长存。故昔人谓“一身皆是阴,惟有目

光独属 阳。”须常常收摄,微微下照,则精气神自会合

一家。到得丹田气壮,直上泥丸,遍九宫,注黄庭,自

然阴气消尽,而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雾自消归

无有。 诸子近时用工,不可专顾下田。虽下田气壮,自

能升至泥丸,销铄上田渣滓;若神气犹懦,未至圆明,

须久久顾諟,不妨以真心发真意,回顾上田,则泥丸阴

气被阳 气一照,自当悉化,而头目不至昏晕也。故古人

谓“顶上圆光”者,此也。又观绘画之工,塑一泥木神

像,必画一圆光于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谓“毫光照

彻世 界,照开地狱”者,就是此元神之光。若单守下田,

则神光一时不能自整,未免多昏沉散乱。其昏沉散乱者,

即真阳不上升,真阴不下降之故。今欲升降得宜,不可

过急,亦不可太缓。比如半夜忽然阳生,此是一派寒冬,

忽有阳气生于地下深深之处,若不知提摄神气,转眼之

间又昏睡不知矣。尔等此时起,即依吾前法修持,尤 要

知稍用意思将神气摄之至上,庶几天清地朗,霎时间即

三阳开泰,乐不可及矣。不但此也,平日守中,若神气

沉于海底,头目昏晕,亦不妨提摄而上。夫玄工别无 妙法,只在升降上下、往来运度而已。亦非教诸子专将神

气升散于外,而不收敛也。夫以神气不运于周身,则周

身阴气不化,无非死肉一团,终是无用,且日积一 日,

不免疾病纠缠。故吾教修命,是教人以水火周身运动,

使血肉之躯化为活活泼泼,随人所用,无有阻碍,到得

一身毛窍晶莹、肌肤细腻得矣。又不可贪神气之周 于一

身、苏软快乐,流荡忘返,还要收之回宫,不准外泄,

却不要死死执著一个穴道,认为黄庭。须知收之至极处,

无非与太虚同体,浑不知其所在;时而动也,亦 与电光

同用,一动即觉,一觉即灭,前无所来,后无所去,仍

是一杳冥光景,还于无极焉耳。工夫至此,身外有身。

若未到此,不过有相之灵神,不可以云仙也。我 喜生自

幼至老皆知从日用事积功累行修起,但以前省察存养似

稍疏虞,未能十分著紧,今兹工用已深,吾师特来指点,

自下等初迹寻出上上妙谛出来,庶几近道矣。

十四

诸子闻吾道之真,须切切提撕,时时唤醒,俾此心

常在,此性常 存,于以造之深深,习之熟熟,以几乎天然自然之境,然后无歉于为人,亦随在可对乎天,才算

大丈夫功成道立之候。不然,一念不持,遂成堕落,不

知不觉堕入六 道三途,欲出苦海颓波,斯亦难矣。吾示

诸子,欲求色身久固,离不得保精裕气,筑固基址,然

后可得人世天年;欲求法身悠远,又离不得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然 后可证神仙之果,二者不容或缺也。若未

能了道,须固色身以明道。既已明道,须炼法身以承道。

近时吾不责以炼虚合道之工,但责以保精裕气之学,果

能久久积 累,而法身自可成焉。诸子起初,吾每教之积

功累行者,非谓功自功而道自道也,盖以功行广积,阴

骘多修,无非保其固有天良,仁慈本面,不使有丝毫尘

垢夹杂于 中,庶杂念邪私消溶尽净,而一元清净之气常

在我矣。不然,杂妄未除,即使成仙,亦是顽仙,参不

得大罗天阙,上不得逍遥宫中。孔子曰:“修身以道,

修道以 仁。”子思子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是

知人有一分德,即有一分道,有十分德,即有十分道。

若无其德,至道不凝也。是炼道者,炼此仁慈而已矣。

至于货 财,实属身外之物,毫无补于性天。然而当今之

世,因有其身,不可无财,因为其财,遂坏其心,于此而能割得爱,则凡事之能割得爱可知矣。人果能割得一

切爱, 此心已寂然无声,浑然无物,于此炼之,则基可

以筑,道可以成,而不至另起炉灶也。又况人生旷劫,

谁无怨尤?能积功行,则断障消魔,怨尤自化,而大丹

可成 矣。且财也者,不但庸众借以肥身家,即鬼神亦借

以定赏罚。我能广布金钱,大施拯济,或为超度,或为

拯提,又或扶持大道,救正人心,则天地鬼神亦必爱之

慕 之,窃羡其心之至仁,而于是助之成仙,以为鬼神之

羽翼、天地之参赞焉。由是观之,天地鬼神亦赖有我矣,

宁不百般保护者乎?若尘根未除,私恩难割,在世只知

名利,不能拔俗超群,及其为仙,享不尽清闲之福,受

不尽明禋之享,一旦大劫濒临,还肯舍身以救世,下界

以为民哉?无是理也。此神天鉴察,所以必于货财上验

操修、分真伪耳。语云:“宝道德如金玉,视钱财若粪

土”,斯难其人矣。要之,天无心,以人之心为心,神

无念,以人之念为念。人能事事在公道上做,则神天亦

必以公道报之。否则,私心必无好报也,生等切勿厌听

焉。

十五 生学玄道已经数十余年,然而基犹未筑者,其故何

也?良由修炼无 序,作为不真,以行火采药不得实实把

柄耳。若知吾道之真,采取有时,配合有候,烹炼温养

如法,何迟至于今而不成耶?今虽年华已老,而精神还

健,堪为吾门嗣 道之人。第念生家务零落,不能以财作

善。须知自古仙师收取人才,第一以财字试他,看他能

把这迷途打得破否?于此能看得穿,则嗜好之私不难一

一扫除。且人非 圣贤,孰无冤怨?能于财上施舍,广积

勤修,则天魔地魔人魔鬼魔,亦不难回嗔作喜,释怨成

祥。此财上消魔断障之一法。若以责之于生,势有不能。

夫视听言动、 日用百端之感,其为善事尤多,只怕不细

心检点,真实奉行。苟能一心皈命,则在在处处善举之

大而且久者,较此人天小果高出万万倍也。学道人要知,

不用财、不 费力之善举,无论行往坐卧,到处俱有。总

要时时省察,不许一念游移,不令一事轻过,如此善事

多而良心现,大道斯有其基矣。否则,徒修命宝,不先

从心地上打 扫,是犹炊沙而欲成饭,其可得耶?所以古

仙云:“玉液炼己以了性,然后金液炼形以了命。”何

谓玉炼?即修性是也。学道人必先从事事物物细微上做工夫,由此 外身既修,然后言意诚心正之学。到得私欲

尽净,天理流行,则炼己熟而丹基可成。不然,炼丹无

本,其将何以为药耶?悟真云:“鼎内若无真种子,犹

将水火煮空 铛。”生属知道之士,吾言然耶否耶?既将

心地养得圆明自在,然后行一时半刻之工、临炉采药之

事,于是抽铅则铅有可抽,添汞则汞实可添,行周天火

候,用沐浴 温养,则基可筑成,永作人仙。再加面壁之

工,而天仙神仙不难从此渐造矣。吾看生学道有年,其

所以丹基未固,一由心地上未能扫却尘氛,不免和沙拌

土,难成一 道金光;一由只知采取外丹,不知烹炼神丹,

故一日一夜间断时多,不能常常封固炉鼎,是以有散失

之患。吾今示生一步。古云:“凝神于虚,合气于

漠。”此个虚 无窟子,古人谓“不在身中,却又离不得

身中”,此即太上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此个

玄牝门,不先修炼则不见象,必要呼吸息断,元息始行。

久久温养, 则玄牝出入,外接天根,内接地轴,绵绵密

密于脐腹之间,一窍开时,而周身毛窍无处不开,此即

所谓胎息,如赤子未离母腹,与母同呼吸之气一般。生

能会得此 窍,较从前炼口鼻之气大有不同。生自今后,须从口鼻之气微微收敛,敛而至于气息若无,然后玄牝

门开,元息见焉。此点元息,即人生身之本,能从此采

取,庶得 真精真气真神。生年华已老,得闻妙谛,须日

夜行工,如佛祖之不见如来不肯起身,直于座下立见青

天,斯用工猛烈,而功可成矣。非生有一片诚心,吾亦

不敢私 授,尚其改图焉可。

十六

此时秋气初到,而炎阳天气仍无殊于三伏之期。其

故何也?良由阳 气未能尽泄,至于夏秋交际,不得不泄

其余烈,而后秋凉可入矣。至人有傲天之学,于残暑将

退时,一心收敛,毫无一物介于胸怀,任他烧天灼地之

烈气,我自为 我,彼焉能入而动我之心哉!盖静阴也,

动阳也,人能静如止水、如澄潭,又何畏暑气之侵也?

其侵之者,非暑之能侵也,亦由我心之动,因之气动神

随,而与造化 为转移焉。以是思之,则知人之生死,非

天之能生死乎人,由人之自生自死于其间也。诸子知得

此理,惟一心内守,独观虚无之窍,静听于穆之天,则

心常存,气常 定,犹如太虚之虚,自不与万物同腐朽焉。总之,此个工夫无非一个玄牝而已。古云:“玄牝之门

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

搦兔儿?” 是知玄牝之门,非如今之时师传人以出气为

玄、入气为牝之谓也,又非在离宫、在坎宫、水火二气

之谓也,盖在有无之间,不内不外之地,父母媾精时一

点灵光堕入 胞胎内,是为玄牝之的旨。尔学人细心自辨。

若说是出玄入牝,是浑浑沦沦,毫无踪迹,又堕于顽空。

在他初学之徒,吾亦不过于形色间指出一个实迹。若诸

子工夫 已有进步,可以抉破其微。吾闻昔人云:“念有

一毫之不止,息不能定。息有一毫之未定,命不我

有。”是知玄牝者,从有息以炼至无息,至于大定大静

之候,然后 见其真也。近日用工,虽气息能调,究未归

于虚极静笃,则玄牝之门犹不能现象。惟于日夜之际,

不论有事无事,处变处常,时时以神光直注下田,将神

气二者收敛 于玄玄一窍之中,始则一呼一吸犹觉粗壮,

久则觉其微细,则少静矣。又久则觉其若有若无,则更

定矣。迨至气息纯返于神,全无气息之可窥,斯时方为

大定大静, 炼丹则有药可采,此可悟玄牝之门,此可见

生身受气之初,是即真正玄牝之消息,以之修炼,可以得药成丹也。不然,有一息之未止,则神随气动,气与

神迁,有何 玄牝之可言哉!不知定息静神,徒于有息有

虑之神气上用工,莫说丹不能成,即药亦不可得;莫说

命不我立,即病亦有难除。此玄牝所以为炼丹之本也。

知此,道不 远矣。

十七

道家以虚无之神,养虚无之丹。不是无形而有象,

亦不是有象而无 形。此中真窍,非可以语言文字解得。

学道人须从蒲团上,自家一步一步的依法行持,细细向

自家身上勘验,方识得其中消息。吾前言玄牝之门,其

实玄即离门,牝 即坎户。惟将离中真阴下降,坎宫真阳

上升,两两相会于中黄正位,久久凝成一气,则离之中

自喷玉蕊,坎之中自吐金英。玉蕊金英亦非实有其物,

不过言坎离交 媾,身心两泰,眼中有智珠之光,心内有

无穷之趣,如金玉之清润缜密,无可测其罅漏者。然非

以外之呼吸时时调停,周遍温养,则内之神气难以交合。

古云:“玄 黄若也无交媾,怎得阳从坎下飞?”是知天

地无功,以日月为功;人身无用,以水火为用。天地无日月,天地一死物而已。人身无水火,人身一尸壳而已。

日月者, 天地之精神。水火者,人身之元气。惟能交会

于中,则内之元气假外之呼吸以为收敛,始而觉其各别,

久则会萃一团,而真阳自此生矣。倘阴阳不交,则氤氲

元气不 合,而欲阳之生也,其可得乎?可笑世之凡夫,

以全未煅炼之神气,突然打坐,忽见外阳勃举,便以为

阳生药产。岂知此是后天之知觉为之、凡火激之而动者,

何可 入药?生须知真阳之动,不止一个精生,气与神皆

有焉。必先澄神汰虑,寡欲清心,将口鼻之呼吸一齐屏

息,然后真息见焉,胎息生焉,元神出焉,元气融焉。

由此 再加进火退符、沐浴温养之工法,自有先天一点真

阳发生,灵光现象,以之为药,可以驱除一身之邪私,

以之为丹,可以成就如来之法相。古云:“勿忘勿助妙

呼 吸,须从此处用工夫。调停二气生胎息,始向中间设

鼎炉。”是知安炉立鼎以煅炼真药。未到凡息停而胎息

见之时,则空安炉鼎,枉用火符,终不能成丹。即说有

丹,亦幻丹耳,不但无以通灵,以之却病延年亦有不能

者。总之,玄牝相交,玄黄相会,无非扫尽阴气,独露

阳光,犹如青天白日,方是坎离交,真阳现。有一毫昏怠之心,则阴气未消,有一点散乱之心,则阳神未老,

犹不可谓为纯阳。吾闻古云:“人有一分阴未化,则不

可以成仙。”故吕祖道号纯阳也。足见阴阳相半者,凡

夫也。阴气充盛者,恶鬼也。阳气壮满者,天仙也。

《易》所以抑阴扶阳,去阴存阳也。然此步工夫,岂易

得哉?必由平日积精累气,去欲存诚,炼而至于无思无

虑 之候,惺惺不昧,了了常明,天然一念现前,为我一

身主宰,内不见有物,外不随物转,即是金液大还之景

象。稍有一念未除,尚不免有凡尘之累。生等要知修成

大 觉金仙,离不得慢慢的去欲存诚,学君子慎独之工可

矣。

十八

修炼之术,别无他妙,但调其火候而已。夫炼丹有

文火,有武火, 有沐浴温养之火,有归炉封固之火。此

其大较也。夫武火何以用、何时用哉?当其初下手时,

神未凝,息未调,神气二者不交,此当稍著意念略打紧

些,即数息以起 刻漏者,是即武火也。迨至神稍凝,气

稍调,神气二者略略相交,但未至于纯熟,此当有文火以固济之,意念略略放轻,不似前此之死死执著数息,

是即文火也。古 云:“*用武火,守城用文火。”野

战者何?如兵戈扰攘之秋,贼氛四起,不可不用兵以战

退魔寇,即是武火之谓。迨至干戈宁静,烽烟无警,又

当安置人民,各 理职业,虽不用兵威,然亦不可不提防

之耳,此为文火,有意无意者也。若民安物阜,雨顺风

调,野无鸡犬之惊,人鲜雀鼠之讼,斯可以文武火不用,

而专用温养沐 浴之火。至于沐浴有二。卯沐浴,是进火

进之至极,恐其升而再升,为害不小,因之停符不用,

稍为温养足矣。此时虽然停工,而气机之上行者,犹然

如故。上至泥 丸,煅炼泥丸之阴气,此其时也。况阳气

上升,正生气至盛,故卯为生之门也。酉沐浴,是退符

退之至极,恐其著意于退,反将阴气收于中宫,使阳丹

不就。学人至 此,又当停工不用,专气致柔,温之养之,

以俟天然自然。此即为酉沐浴也,昔人谓之死之门是,

是即吾所谓收敛神光,落于绛宫,不似卯门之敛神于泥

丸也。然此 不过言其象耳,学者切勿泥象执文,徒为兀

坐死守之工夫焉。至归炉封固,此时用火无火,采药无

药,全然出于无心无意,其实心意无不在也。此即玄牝之门现其真 景。然而此个工夫,非造到火候纯熟之境,

不能见其微也。尔等从此勤修不怠,不过一月之久,可

以息凡气而见胎息,到得真意生时,胎息见时,自然阴

阳纽成一 团,气畅神融,药熟火化,有不期然而然者。

生等勉之,勿谓吾师之诀易得闻也。若非尔等有此真心,

又知行善为宝,亦不轻易道及。还望生等一肩大任,不

稍推 诿,不辞劳瘁,冥冥中自不负汝也,尔生亦不虚此

志愿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