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北漂”,他们“粤北漂”

别人“北漂”,他们“粤北漂”

首页角色扮演武江梦官更新时间:2024-06-19

粤东西北广袤的山林孕育着无尽的希望与商机。

余华荣(左一)在田间为农户授课。

谭晚姣在亲手栽下的桃架下欣喜不已。

本月初,韶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发布解读韶关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最大、综合力度最优的人才政策——《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这是韶关历史上第一次以市委名义召开的高规格人才工作会议,由韶关市委主要领导谋划指导并推动人才工程的出台实施。 韶关是广东传统的工业基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茶罐子”。但相对珠三角等兄弟城市,韶关的发展曾经相对缓慢。换道超车,唯有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韶关市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完善各类山区创业机制,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粤北山区建设,形成了明显的“头羊效应”“归雁效应”。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杨长虹、李思番 她努力破解乡村振兴难点和瓶颈 行走在深秋的粤北大地,处处可见丰收的可喜景象。田间地头处,不乏像余华荣这样的农技专家型人才的身影,韶关市“三农”干部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乡村振兴。 “我有专业特长,何不投身为之?最初到韶关挂职时,我下定决心,要把科技成果留在韶关农村大地上。”余华荣自今年4月底起挂职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6个月来,余华荣围绕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瓶颈,当参谋、当智囊。同时,促进所在的省农科院及相关科研单位与韶关企业接触交流,引入高层次专家人才开展智力帮扶,并通过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等项目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在挂职之前,余华荣与韶关相识已久。“因为我从事农业领域的工作,所以对粤北还是非常熟悉的。”余华荣介绍,早在2016年,广东省农科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推进院地合作模式,通过“共建平台、人才下沉”,重点解决地方科技人才不足、信息渠道不畅的发展瓶颈。韶关正是省农科院与韶关市政府第一批共建的分院。5年来,省农科院已派出30多名科技人员常驻韶关,开展科技服务三农。“今年我作为韶关分院的主任,来到韶关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余华荣说。 作为农业科技专家,余华荣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工作,致力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熟悉国内外各类农业农村,了解粮食、水果、茶叶、蔬菜等全产业链环节。“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从农业科技专家迅速转变到政府服务角色。”到任之初,余华荣结合分管的农业产业、植保、农业推广等工作开展调研,围绕韶关市优质稻、蔬菜、特色水果、花卉、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了解各县(市、区)种植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挂职,她带了两位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常驻韶关,开展科技服务产业。同时,省农科院为其提供了一定的课题经费。“这可以说是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开展科技需求调研,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余华荣说,这次带来的博士来自蔬菜所、水稻所等具体专业。“所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发现问题,专家团队解决问题。” 挂职期间,她带领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参与了“兰花产业规划”“市域区块分类规划”等系列顶层设计,谋划“食用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等乡村振兴主要项目的实施,引进了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团队在乐昌开展“红火蚁智能监控和预警体系”试点,推动了省农科院作物所团队在乳源开展了“全国马铃薯南繁基地建设”。 此外,余华荣还主动搭建科企合作平台,组织农科院专家团队开展科技下乡、品种推广、技术培训,服务当地各类型经营主体。目前,共开展以乐昌落叶水果、曲江食用菌、武江休闲农业、仁化白毛茶等特色产业的关键种养技术和新品种栽培培训20多场,辐射带动超300位新型职业农民。 小夫妻大山实现“田园”创业梦 走入位于南雄市乌迳镇孔塘村的丰香果园,猕猴桃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从东莞返回南雄山区创业的林榕树生和谭晚姣夫妻俩终于实现了他们心目中的“田园”创业梦。返乡创业之前,林榕树生夫妻俩一直在东莞创业。长期在外漂泊的日子,让他们更加惦记家乡的发展。夫妻俩对土地和故乡有着别样的情感,重回久别的“田园梦”、带领熟悉的乡亲们致富一直是他们的梦想。2014年,他们毅然决然携妻子一起追随梦想,离开东莞返乡创业。 夫妻俩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在孔塘村的绿水青山里创办了丰香果园,种植了600亩猕猴桃。种植猕猴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抹芽、疏花、授粉、疏果、修剪、绑枝、清园,每道工序都非常重要。为了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夫妻俩四处奔波,先后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学习。种植过程中遇到难题,他们就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通过不断摸索,夫妻俩成功掌握了猕猴桃的种植技术。 从2017年起,猕猴桃开始少量挂果,随后挂果量年年成倍递增,估算今年可收获猕猴桃五六十万斤。为了让猕猴桃卖上好价钱,林榕树生摒弃了父辈守旧的销售方式,多次前往珠三角寻找销路。今年入秋后,丰香果园的猕猴桃不仅能卖出好价格,还根本不愁卖:“我的猕猴桃全部卖完了,北方的才能上市,别说全国仅仅向珠三角的客户都供不应求,销量节节攀升。” 无数“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践行者” 早在2016年,广东就推出了支持异地务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和负担、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返乡创业孵化载体、加大返乡创业金融支持力度等。如今,各地继续鼓励已经在外地成功创业的人员,顺应产业转移趋势,充分挖掘和利用输出地资源和要素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的异地务工人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顺应家乡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返乡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更多家乡群众就近就业。 “能够将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带动乡亲们致富,减少留守家庭,让孩子们天天都能有父母相伴,我觉得自己的创业之路不管成功或失败,都很有成就感。”创办果园八年来,虽然伴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苦与累,但林榕树生夫妻俩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林榕树生夫妇的乡村实践正是“村里又回来了年轻人”的生动缩影。前些年,粤东西北部分农村出现了青壮年外出打工,传统乡村变成了“空心村”现象。如今,大量离家外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务工人员敏锐地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机遇,又带着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乡村。他们发挥既熟悉输入地市场又熟悉输出地资源的优势,借力“互联网 ”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通过对乡村传统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等输出地特色产品的挖掘、升级、品牌化,实现输出地产品与输入地市场的嫁接,并为一度衰落的乡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