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走镖,如果看过类似《镖行天下》、《铁血保镖》等与镖局相关的电视剧,应该会对这一行当有所了解。
镖局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快递,负责给各个阶层的人运送重要商品到指定地点,然后再向托镖人收取不等的费用。
不过鉴于古代治安和交通都不如现在发达,盗贼时常在各地出没,因此镖局想要将货品安全运送到点,对镖师和镖局来说都是一门技术活。
旧时代,社会挺不安宁。各地都有贼人铤而走险。有七八十人一伙的,有二三十人一伙的,也有三五成群的,盘踞在各地。
所以行路的人,就得找会武术的人保护。起先,有些会武术的人,住在客店里,等候客人雇用。
他们只推着一个小车子,客人雇妥了,就推着小车子上路,一天要走八十里地,这是保镖的源起。
后来买卖一天比一天发达,就自己立个字号,开一家车店,各有轿车,听候客商雇用,这就是镖局子了。到了后来,又在各地设上了分号。
在古代开镖局需要什么条件在现代的古装剧中,镖局和镖师在里面属于大众化角色,他们常有但不重要。
而且我们还会经常看到电视剧里许多镖师在看到有人劫镖之后,往往都会使出各种厉害的功法和这些歹徒扭打在一块,最后镖师往往依靠更胜一筹的武功,成功将敌人击退。
不过这种现象在古代其实很少出现,镖师比较人少,而且有固定的经营地方,不可能像强盗那样四处游动作战,因此动不动就拼个你死我活,对镖局是很吃亏的事情。
镖局的人除非没得首选,否则很少会这么做,更多时候是通过谈判解决与强盗们的抢镖问题。
并且镖局的镖师在正常情况下,其实也不具备与强盗作战的力量,因为镖局毕竟是正当行业,也受社会法律的管制。
而当时朝廷对于武器管制是非常严格的,比如清朝的《大清律例》就规定:
“凡民间私有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
可见明清时代对民间人士持有武器的限制有多大,对比强盗这种为生存无所不用其极的群体,镖局的镖师可不像电视剧那样,可以随时拿着各种精致武器与敌人对砍。
关于镖局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不少人认为是古代驿站的延伸品,就是一种围绕驿站而建立的存在,其实不然。
驿站的存在由来已久,并且是官方组织,本身就具备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完全不需要依靠民间力量去维持经营。
镖局的历史其实比较短,是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一种产物,这是商品经济出现,带动民间货物流动性加大,许多商家、官绅对买卖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镖局的诞生形成天然的环境。
不过虽然镖局的镖师或许不一定都是武林高手,但能够在古代开镖局的人,在古代民间却绝对是有头有脸的人,这些人不仅自己武术够强,同时肯定也掌握着庞大的资本力量。
而这些开镖局的老板之下,又分为总镖头、镖头和镖师,另外还有负责管账的掌柜、杂役和趟子手等,负责处理镖局的后勤问题。
开镖局首先要有的就是资本,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保的镖,能够每次安全到达目的,并且托镖的人,也得看看自己找的镖局,是否有足够的信誉度和人手,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资金去维持。
因此开镖局的人,在古代至少得是一个有钱人,或者有一个金主当后台。
不过只有过硬的功夫和庞大资本,还不足让镖师在社会上安全运镖,古代的镖局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社会经验,比较常见的就是三会一不和镖不喊沧。
古代镖局如何在复杂社会中行走其实真实的保镖生涯,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和有趣,走镖也有各种规矩和他人所不知的生存之道,危险而辛苦。 比如镖局行当中广为流传的“三会一不”。
所谓的“三会一不”,是镖师在走镖时要遵守的规矩之一,“三会”是指三种会懂的生活技巧,分别是会野外开炉灶,会自己修炼鞋子,以及会自己理发。
这种三种生活技巧虽然看来十分普通,但却异常有用,因为古代人没有飞机汽车可以使用,运送货物都是靠徒步行走,如果地方较近也就罢了。
但如果地方太远的话,这就代表这些出远门的镖师,至少要在外面风餐露营好几个月,这和在一个小岛独自生活一年半载差别不大。
如果镖师们不会自己煮饭,不会自己理发,以及不会自己修理鞋子,那镖还没有运出去,自己就先饿死了。
至于“一不”,就是不洗脸,这其实是一种行业术语,不洗脸代表自己作为镖师,还处于运镖的过程之中。
如果镖师们在互相问候时,说自己该洗脸了,就说明运镖已经成功,自己可以安全回家了。
同时古代人洗脸多用土碱,这些东西洗在脸上时,一旦被大风就会伤到自己的脸,因此在运镖时不洗脸,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皮肤。
其次走镖的人,往往都是十分小心,不会像在电视剧或电影大摇大摆在小道上随便,他们会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选择走威武镖、仁义镖还是偷镖。
比如威武镖又叫立镖威,具体方法就是把总镖头或者镖局的名字写在纛旗上,然后将其插在货物之上,希望通过这种方法震慑其他地方的山贼和强盗。
但如果遇到实力比自己强大强盗,那么镖师们就只能把货物和旗帜藏好,选择用仁义镖或者偷镖躲开这些人。
至于所谓的镖不喊沧,意思是运镖的人到了沧州地界,往往就不能再喊镖,否则就有挑人的嫌疑。
这是因为沧州在镖局发展最快的时期,一直被视为中国大地中的镖局聚集地。万籁声所写的《武术汇宗》一书就曾这么评价沧州:
“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
很明显要论当时镖局行业谁最内卷,沧州无疑是其中之一。
那么为何沧州的镖局行业会如此发展?其实这和上文提到了商品经济发展有莫大关系。
在明清时代,无论是中国的海禁或闭关锁国有多严重,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淮河之地永远是商业发展最繁华的地区,南北两地的商品流通,都得依靠这条运输线。
而沧州正是这条大运河所经过的一个重要城市之一,再加上沧州是河北地区有名的武术之乡,因此沧州之地经营镖局的人特别多。
要知道镖局需要的其中两点就是武术和资本,偏偏这两样沧州都具备了。
因此别的省市的镖师来到这里,自然不敢大声喊镖,否则便会引起当地镖局和镖师的敌视,认为这些人是来挑事的。
镖局除了运镖,还有没有其他业务在许多人的眼中,镖局的业务就是运镖,唯一的区别就是运镖的货物各有不同,不过镖局的人多少都会武功,要是常年只干一种业务,未免有些浪费自己的身手。
所以在镖局诞生的那一刻开始,镖局除了运镖,还从事保镖的工作,属于集镖局和保安公司于一身。
关于民间人士请镖局的人担任保镖,在清朝有不少书籍就有过描述,比如《清稗类钞》就记载道:
“时有巨商贸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
可见古代的镖局除了运镖以外,部分业务能力够强大的,还会承接一些保护商号、给有钱人看家护院的工作。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镖局虽然是在明清才出现,但在更久之前,就已经有和镖局差不多的职业出现,如镖客、镖兵,这些职业性质和镖局镖师很是相似的群体出现。
其中镖客是古代富商豪绅的保镖,镖兵则是古代兵部、督师等军方人士的亲兵。
因此镖师做保镖一类的工作,也只能算物尽其用,就连一些海外贸易之中,在清朝也经常能见到镖师的出现,比如《客窗闲话·难女》中记载道:
“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镖客,以御盗贼。”
可见镖客在古代的工作性质是广泛的。
总结毫无疑问,镖局的职责在于维护商旅的安全。行经强盗时常出没之处的商旅,只要给镖局交纳一定的保险金,镖局便会派出镖车护送旅客出行。
镖车上事先插有标帜,经常行劫之人见有镖局的标帜就会罢手不劫。
就此而论,正如日本学者桑原隲藏所言,与其说是忌惮镖师的武艺,“莫如说是镖局事先已和行劫之人作了妥协,双方达成一种妥协和默契。”
由此可见,保镖,更多的还是人情世故。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出现,以运镖为主的镖局也逐渐走向没落,不过在山西、河北等仍保留着一些曾经的镖局的文物和遗址。
也可让后世人了解到曾经的镖局,在历史的一刻,总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参考文献:
《大清律例》
《客窗闲话》
《武术汇宗》
《清稗类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