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五零后(8)太学生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五零后(8)太学生

首页角色扮演五零传奇更新时间:2024-07-28

  您知道什么是太学生吗?他们不是为人父便是为人母的学生。宋健告别了北京,来到天府之国四川的成都。交大研究院离火车北站不远,步行不过十几二十分钟。

报到的第一天,他被惊到了。全校研究生不过50几人。而自己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比自己大一轮。他们多是68届的老大学生,恢复高考后,他们考取了“回炉班”,补齐了被耽误的两年大学学业,从而获得了考研资格。

实话说他们考研比插队的知青更有动力。学业被迫中断,他们最终被派往阿坝自治州等各类苦寒之地、偏远地区。考验给了他们回家的希望。

他们去偏远地区同样并非真正的自愿,不一样的是他们已经成家,应该说他们是四零后,占比接近六分之五。只有五个工农兵学员,不到六分之一。工农兵学员都是五零后,最小的也比宋健大五岁。

  这种读研经历空前绝后,每个“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算得上是“传奇经历”。只有一人非常特别,他叫魏建业,没有任何高等学历,是北京四中的老三届,可岁数与68届的老大学生并无两样,也大我整整一轮。他们的老师有的都比这帮“太学生”岁数小。

研究生人数少,是今天的百分之一。所以待遇优厚,两人一间房,每月补贴37元。要知道本科毕业工作后的薪资不过区区56元。宋健感觉发了财,三天两头吃“小炒”。沉默寡言的魏建业问宋健是否愿意与他做同屋。宋健很高兴能有一个北京老乡做伴儿。

  第一学期,开了八门课,绝大多数都是各类工程数学,多数宋健在清华就“串过课”。所以对宋健来说还好。但他发现真正的学霸就是自己的同屋魏建业,门门都不下90。太厉害了吧,而且轻轻松松。他俩从不熬夜。几个工农兵学员就惨了,经常熬夜,好在他们比太学生们年轻,都没嫁娶。

魏建业还真有故事,66年考大学,他是名校四中的尖子。父母都是学界泰斗,有好几个高干美女追他。运动一开始,知识份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女朋友也选择了去当识时务的“俊杰”。大学梦破灭,失恋,遭到背叛的愤怒…,大醉一场之后,他选择了发奋,而不是沉沦。

一个不错的机会他选择了去西安的一汽当工人。他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更强。没几年,一个有500多大学生的陕汽,他就在11人的技术科占有了重要一席。

没说的,他英、日、德三门外语的技术资料都能看,还给厂子翻译了不少。什么疑难技术问题都难不倒他,车间里带他的美女师傅不仅成了他的粉丝,还嫁给了他。政治成分也完成了“酸碱中和”。

在读期间,那个高干前女友来学校找他。痛哭流涕,还要以身相许。不过他没有背叛那位工人妻子,直到后来做了清华博导也没有。雪中碳远胜景上花,除了弟弟,他是宋健第一个从内心佩服的人。

既然写50后,就不能不说说工农兵学员。从艰苦无望的农村回到大学读书,毕业又由国家给你一份工作。要知道这成为工农兵学员的人,无疑是一次涅槃重生。高考的恢复却彻底摧毁了他们的美梦,甚至让不少学员有种屈辱感。

同样是上大学,偏偏就有“白卷英雄张铁生”这样的无知肤浅之人被政治集团所利用,使这些本就基础参差不齐的学员,由诚惶诚恐的教师来辅导。确实没学到太多东西,工农兵学员甚至再不好意思再提这一身份。可这不是他们的错,那些好学进取的学员便开始考研。动力就是“洗白”。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尽管考上的不多,学习也必然更加吃力。但对工农兵学员的刻板印象,伤害了太多的人。两个北京的工农兵学员人都挺厚道,一定没有“左倾时代”的后遗症。他俩很有先见之明,早早知道研究生都不足以洗白身份。他俩都选择了继续出国留学。这样的50后也有不少,只因为快了“一个身位”,他们就成功登陆了大洋彼岸。

  宋健得出的人生体验是:可以失败,但要尽快,人生有阶段性,但“唯快不赢”。蓄力只是为了下一次“抢跑”。

那时的老师和学生都有校徽。学生是白色的,教师是红色的。但太学生(研究生)也是红色的。借阅图书等待遇和老师一样, 直接进书库。用餐也在教师食堂。可很多时候宋健也去学生食堂。

  曹教授(院士)的课很有自己的风格和范式,总是以一两个例子开头,甚至基本概念还都没有交代。肾上腺素早早就被调动起来,对!第一阶段就是提出问题,你有问题很正常,但问题却又不同的提法,不同的视角、路径,所建立的模型是有差别的。第一个要把握的是正确地描述,进而定义问题。接下来大家都熟悉,概念、定义、定理…,自洽、他恰的逻辑脉络。

最后回到之前的例子或更具说服力的关联例子,回到直观层面,想把具象的问题域与理论用“拉链”轻轻松松拉在一起。他在麻省理工教过五年,说话幽默,从不站在固定的位置。边讲边溜达,计步器怕是还没有发明。但注意力却被他的走台深深吸引了。

  读研和读本科有何区别?宋健到了第二年才有所体会。一是理论创新,另一个是实验支持。宋健发明了一种新的信道编码,把待发送的信息,排列为二维阵列。宽度是素数的幂。二进制的字节、字也是符合的,如何生成监督位呢?

宋健那自己的羽毛球桶做了一个示范模型,同上套着一些代表信息载荷的圈圈。机械地自上到下,以等差数列旋转载荷,再自上而下进异或求和。本质上就是在一个“拉丁方”上,形成不同方向的奇偶效验。通过算法可以用“有限几何”求得误码位置。

几年后宋健的一位评审老师,带领他的研究生完善了这种编码,并在数学上以复数加以表示。优化了编解码方法,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宋健很高兴是自己播下了最初的种子。提供了最初的实验算法。宋健跟太学生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桥牌、围棋、龙门阵… ,最大的收获还是挫折教育,这些人都是打不死的“小强”。总能从苦中找到乐,太学生是最有幽默感的,也最懂得自嘲的一届学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