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靖草书临习指导之《月仪帖》以及全图文欣赏

索靖草书临习指导之《月仪帖》以及全图文欣赏

首页角色扮演五龙传世更新时间:2024-05-09

《月仪帖》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是章草名帖。我们今天见到的是《邻苏园法帖》拓本(左图为拓本局部),纵32厘米。《月仪帖》为书信文例,按月令书写。但传至今日,该拓本已缺四至六月,计18页。

索靖(239-303),字幼安,张芝之姊孙,敦煌(今属甘肃)人,官历尚书郎、酒泉太守等。因曾为征西司马,故人称“索征西”。年轻时就洛阳太学,为“敦煌五龙”之一,博通经史。与潘岳、顾荣等同僚一道,为时人所尊敬。迎讨河间王颐安之乱时受伤而卒,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索靖擅章草书,传张芝法,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曰“银钩趸尾”。时人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传索靖有《出师颂》、《载妖》、《七月》等帖,并著有书论《草书状》—篇传世。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唐代张怀瓘评其书曰:“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若云楷法则过于瑾,然穷兵极势,扬威耀武,观其雄勇欲陵于张,何但于卫。”东晋王隐云:“靖草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皆自然,劝不用赏。”由此足见索靖章草之成就和艺术魅力。因此,凡习章草者必学索靖。

章草,起源于汉代的军事文牍之中。军事文件,十万火急,不便于在行伍中运用工整华丽的隶书书写传递,于是便出现了这种既简又便的章草。其实,章草就是隶书的一种快写,它是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也是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它解散了隶书的体势,“简”与“便”就是其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其最重要的审美要素。它比隶书更趋于自由和简便,冲破了隶书严谨的法度,但又保留了隶书波磔的特点。从其技巧的角度来理解,简便即是最见功力的地方。在《月仪帖》中,“简”、“便”二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通览此帖,很难找出一个臃杂之字或一处烦琐之笔,既简洁又易辨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一、《月仪帖》的结体特征

《月仪帖》的总体特征是字字独立,却字字活跃。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该帖的结体特征:

1.左右开张,字势舒展

《月仪帖》是章草,而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因此大量保留了隶书的遗韵。结体呈扁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于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月仪帖》保留了许多隶书固有的特征。

①独体字:帖中有很多带有捺画的独体字,最能体现章草特点。它重捺出笔,字势开张,如图中“发”、“良”、“之”三字。

②半包围结体:这里讲半包围结体的字,主要指“走之底”部的字。“走之底”部在帖中运用较多,收笔上挑,形成半弧状,包围另外一部分,如图中“过”、“遇”、“遥”三字。

③左右结构的组合:左右结构的字,在行书中一般保持一种平稳的势态。《月仪帖》中,有些左右结构的字,可以明显地看出行书的渊源。如图中“翻”、“融”、“钟”三字。

④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在《月仪帖》中没有刻意写扁,而是或方、或长,虽个个独立,但字字飞动,显现出点画之间顾盼相生的感觉,并且粗细交错,上下的开合收放、相互承接、伸缩争让都十分精彩,因此给人一种开张、爽利之感,如图中“翼”、“英”、“紫”三字。

⑤全包围结构:全包围的字在这里主要指带有“口”的字。凡是这一类型的字都比较难写——写得方方正正,显得呆板;与其他字同等大小,就在整个章法中显得过大而不协调。而在《月仪帖》中,此类字处理得却很恰当,如下图中的“因”字。另外,如下图中“白”、“面”两字,下部的“口”由两笔写成,并稍取扁势,且向内紧紧抱住,而里面的笔画则比较舒展,于是就显得整个字仍然有开张之势。

2.笔画简洁,爽利自如

《月仪帖》虽然是隶书的速写,但有很多地方已形成今草的结体符号,在构字中,大量地运用了省略笔画的结体,产生了快捷、简便的效果。

《月仪帖》中,有很多字特征非常明显,笔画较少,结构也极易掌握,但是由于有些字笔画简略过多,只是一个草书符号,因此极难辨认,这就需要我们多写、多看、多记,如下图中“发”字写得像“友”字,“幸”字写得像“才”字等。但有些字在今草中保留下来,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3.大小匀称,灵动自然

《月仪帖》字字之间不相连带,且大小均匀,运笔速度平稳而有节奏,因此,与今草的大小错落、行笔的迟疾有一定区别。

从整个章法上看,由于帖中之字大小匀称,故使人感到章法的静穆虚和;但是,从用笔和气韵上看,又显出一种灵动潇洒、自然流畅的感觉,并且有些字大胆运用了欹侧眨势,如下图中“群”、“严”、“龙”三字,更增加了生动之趣。

4.开合聚散,收放得体

此帖字虽以匀称为主,但其结体的取势变化较多,充分体现了汉隶外展内敛的效果。点画之间和结构的处理上,此帖根据字的结构特征表现出了开合聚散的效果,收放自然得体,因此,虽字字匀称,却显现出章法的灵活多变。如下图中“情”、“物”二字,其结体取势以向内聚而表现,中宫紧缩,收放有度;而有些字则明显外展,如下图中“企”、“及”、“无”、“昔”四字,写得舒展外露,且疏密关系处理得当,显得非常轻。

二、《月仪帖》的点画特征

1.点

《月仪帖》中的点可谓变化多端,其取势、用笔都各有特征。有的点粗壮有力,有的点灵动自然,这主要与所处位置有关。凡点为第一笔时,入笔较重。如右图中“二”、“白”、“育”三字,以点切入,字的重心上移。点在字的内侧时,依字的需要而变化,有的下弧,有的上挑,有的重按,有的灵动。如右图中“书”字的一点显得果断;“将”字的最后一笔点画作波折状,又显出几分期逸。

总之,此帖中的点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下弧点。这种点在本帖中出现较多,首先入笔较轻,然后稍重,下弧取势,意到笔收,如右图中“余”字的最后一笔。

②上挑点。这里所谈上挑点的写法,只是笔意上挑,保留了隶意,体现了隶书一波三折的个性特征。这种点也是章草中最具代表性的点画,写出后有极强的感染力,如右图中“龙”字的上挑点。

2.横

横画在汉字中是—个字的主笔,在《月仪帖》中有两种不同的写法:

一种是按正常的横势取向,在整个字中起到主要的平衡作用,使字的整体效果平稳,气韵相生。如右图中“天”、“裘”二字,横画作为主笔出现,使字呈现出刚挺、雄浑、大气、爽目、自然的美感。

另一种横画的写法,虽没有隶书“蚕头燕尾”的大起伏,但其笔意仍呈波折状或点状,这是因为章草是隶书的速写,仍然保留隶意的缘故,如右图中“子”字的横画。

3.撇

撇画在《月仪帖》中有几种写法,这也是依据所处的位置而定,有竖撇、短撇、以点代撇等几种。

①竖撇。其写法是人笔直竖,然后大胆用笔向左外展,总的取势有弧状,形成强烈的张力。帖中“君”字(见右图)出现较多,其中的竖长撇,写得圆浑有力,并且十分舒展,保留着隶书的笔意。

②短撇。这一笔画明显体现了行书的基本特征,起笔稍重,果断收笔,用力送之。短撇做字头时用平撇,如右图中“话”、“托”、“看”三字。

③以点代撇的写法在此帖中也是很常见的,并且有许多保留了隶意的笔法。“白”字在帖中出现较多,第一笔撇画变化无穷,除表现行书笔意之外,另外还有很多是横向取势的以点代撇,并且呈波状,如右图中“白”字的第一笔,写出来显得古朴厚重,既表现了汉隶的凝重,又显出行草的灵动。

4.捺

捺画在章草中表现特征是非常突出的,其形态大多长而厚重,笔锋露出,表现波折。《月仪帖》中捺画的写法一般是平出,大致可分为三种。

①长捺。其特点是呈波折状,且露锋。其入笔稍轻,然后重捺长拖,向外拓展,露锋而出,如右图中“限”、“变”、“良”三字。捺画也是章草中最跳跃、最夺目的笔画,在整个章法中有丰富的表现力。

②短捺。在《月仪帖》中,短捺既厚重又利落,用笔极富变化。如右图中“表”、“分”、“改”三字,斩

钉截铁,轻入重出,起笔稍稍驻笔,收笔戛然而止。捺画的这种笔法沿习了隶书的写法,也只有在章草中可以看到,其虽重而不失法度,虽长而不失平衡,虽短而不失开张之效果。

③还有一种捺画,写法已类似后来的行书。如右图中“企”、“长”、“骧”、“来”四字的捺画,其实也就是后来行书的写法,显得自然、流畅。

5.折

《月仪帖》中折的写法很有特点,如右图中“思”、“待”、“陶”、“自”四字。综览此帖,其转折处圆转自如,自然流畅,少棱角,圆厚飘逸,这也是章草的最大特点。孙过庭《书谱》云:“篆贵婉而通,隶欲精而密,章务简而便,草贵流而畅。”此帖的转折,既体现了简而便,又体现了流而畅,中锋行笔,用笔含蓄。

6.钩

钩的写法在《月仪帖》中有大小、长短及角度的变化,但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圭角,转折自然,无论是向左钩还是向右钩,都很流畅,如右图中

“时”、“气”、“光”、“于”四字。依据字形,左钩时有的与撇画相近似,右钩时向上挑起,总之都把握一定的斜度和弧度,这是书写《月仪帖》章草比较关键的用笔特点。

三、《月仪帖》部首的书写特征

中国书法发展到草书时,有很多部首及笔画,其实是用了约定俗成的符号来代替,并且有很多近似或类似的部首,在草书中的写法基本相同,只有在特定的字中才能说明它到底对应的是什么部首。章草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次革新,它解散了隶体,使之书写更为简便、自由,虽然保留隶书的笔意,但已冲破了隶书的严谨法度,到后来发展到今草,有很多取势、结体、部首的变化依然沿习,因此说,章草已是较为成熟的草书。张怀瓘《书断》中说:“(章草)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者是也。”姜夔《续书谱》也称章草“下笔有源”。所以,我们研究和学习《月仪帖》章草,对学习今草也有很大帮助。

就《月仪帖》部首写法划分,捌何从如下几个方面归纳学习:

1.“走之底”、“建字底”的书写

这两个部首的书写,在章草中没有什么区别,如图中“走之底”部的“遐”和“建字底”部的两个“延”字。另外,此帖中的竖弯钩和横折的写法与“走之底”的写法从取势到用笔都极为相近。如图中“见”、“陋”、“绝”三字的这两种笔画,中锋入笔,左下走势,自然向右转,然后上挑,形成自然的下部半包围状,可谓使转自然,不露圭角,线条灵动,并且质感强烈,收放开合有度,且体现了隶书的笔意及取势,很有特色。

这些部首、笔画在书写时,乍看相似,但仍有细微的区别,如入笔的轻重、行笔的疾涩、转笔的取势、收笔的含蓄与外露,都有不同的变化。

2.”四点底”与“心”字底的写法

索靖《月仪帖》中,“四点底”与“心”做字底时,有相同的,也有相异的。相同时,都用一直横或一波折状代替,如图中“应”、“想”二字。不相同时,“…、”表现为用气连贯的四小点,“心”字则用三小点,或以一笔连贯的波折状代替,如图中“庶”字。

部首不同,写法相同,这在草书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这已经程式化的笔画部首,虽写法相近或相同,但在不同位置使用,也不会被误解。

3.“皿”字底

这个部首笔画虽多,然在索靖《月仪帖》中写起来却非常爽利简便、婉转自如,如图中“盛”、“益”、“溢”三字。其写法是先写出一点,然后写出竖弯钩,与“走之底”部很相似,简化了笔画,增强了跳动感,字势因而显得活泼灵动。另外“皿”字底由于笔画较均匀,而经过简化后的这种写法,又显得空灵,取势上既体现了收又体现了放的特点和疏与密的关系,因而构成了看似外展,实则向心收敛的艺术效果,且上下呼应,圆浑遒劲。

4.“门”、“门”、“冖”

这几种部首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在书写时细微处有一些变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图中“门”、“闼”、“运”、“问”四字,书写时,转折自如,笔画简略,有时一笔书写完成,有时入笔后凌空再入笔,形成笔断意连之势,最后回锋转折,收笔的笔势又与下面的笔画进行呼应。从总势来看,笔笔着意,意态完美,洒脱飘逸,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另外“宝”部有时也有类似的写法,如图中“宜”字,用三点凌空书写,笔驰难羁,筋骨相连,颇有气势。

这几种写法,总览之后,可以看出其笔、意、势、力,或运实为虚,或运虚为实,天真奇妙,玲珑自然,确实增加了字的活力。

四、同字异形,灵活多变

草书与篆隶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其灵活可变性极强。索靖《月仪帖》改变了隶书用笔及结体特征,但其总的取势依然保留了左右开张的横向取势和波折燕尾的特点。比较而言,它更强调点画间的承接呼应和线条书写的流畅性,借用了曲线、弧线、波状线并同时省略了笔画,或互代,或省略,但不是随心所欲。由于行草书的多变性,在《月仪帖》中,出现了很多同字异形的情况。这里谈的同字异形,是就点画的特征变化而言。

1. 在该帖中,“君”、“白”、“之”、“月”、“具”、“书”等字出现得较频繁,其中“君”、“白”二字出现近四十次,“之”字出现了近三十次。它们形态各异,虽字字相同,但笔画及用笔却没有重复现象。这种多变的特征,避免了字的雷同与单调,使通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图中五个“君”字,都具有一个主撇,总的取势外展,但变化依然较大。有的入笔后直竖然后外展,有的入笔时即体现外弧的笔意,有的干脆以直竖为撇,有的作撇时顿笔重压然后外展、锋芒毕露,有的含蓄自然。另外是以点代“口”。此点在“君”字当中尤为重要,有的果断,有的含蓄,有重有轻,也有的写成下弧状,变化极大,灵活生动。

2.图中三个“白”字,就第一笔撇而言,其变化有很大差异:有平撇,有直撇,也有以点代撇者。《月仪帖》中有很多时候都把它写成波折状,大量保留了隶意,强调了个性,增强了活力,表现了章草的多变性。

3.“之”字在此帖中出现也较多。人们在谈到行草书时,对“之”字的变化大多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而《月仪帖》中的“之”字,也同样变化多端,绝无雷同。如图中三个“之”字,各有姿态,各具意趣。《月仪帖》中这个“之”字虽然只有点、挑、撇、捺四笔,但我们在临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这四笔之间所存在的呼应关系。行草书的呼应,往往是以连贯的笔势和流动的牵丝为媒体,通过牵丝映带,形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之”字最后一笔捺画变化最多,临写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4.“月”字在此帖中出现10次,然字字各异(如图中三个“月”字),总的取势稍向左下方倾斜,且向内收敛,第二笔横折自然成弧状,下钩也成弧状,没有圭角,外形流畅,里面两横处理得较为自然,以点代横,或两点独立,或两点连笔,有笔断意连,有牵丝映带,有直接两笔相连,形成了虽在同篇,而变化异殊的特征。

5.“具”字(见图后三字),用笔连带,转折果断,笔画有粗有细,特别是收笔处,用竖弯钩的方式处理,并上挑,表现一种隶意,充分体现了章草笔意的特点,并且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疏密得当,对比鲜明。

五、以点代画(或部首),妙有余姿

《月仪帖》(图为拓本局部)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简化笔画、简化用笔,这在字体和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从隶书到今草,是从章草过渡的;后来的小草、大草、狂草、行草等,其演变的渊源也是从章草而来。由此可以看出,章草是后牢一切草书的母体。《月仪帖》中的“简便”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综观此帖,毫无矫揉造作的炫耀点画。其“点”画用得很多,以点代替其他笔画或部首,把原来隶书的雍容浑圆与草书的流畅简洁相融合。该帖看上去无一笔不含隶意,而无一字是隶书,这与发挥“点”的万能作用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点代画(或部首)的灵活运用,是《月仪帖》的主要特征。

1.灵动自然,顾盼有姿

“点”本来是一个很小的笔画,但在运用上变化极大,有偃、仰、向、背、飞、伏、立、侧等不同。陈绎曾

《翰林要诀》中云:“点之变化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由此可以看出点的变化在书法中是非常重要的。李阳冰《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点”运用得怎么样,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笔画的效果。蔡邕云:“点如山颓,滴如雨骤。”它虽是—个在汉字笔画中最小的一个符号,然在书法艺术中,却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月仪帖》中,如若把“点”换成其他的写法,则失其精神。在临习中,如果只注重线条的流畅、姿态的优美、形式的灵动,而忽视了“点”的作用,那么临作也会黯然失色。孙过庭《书谱》云:“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可见“点”是表情达意的根本。

就“达其性情”而言,《月仪帖》中的“点”表现得多姿多彩,或似眉开,或似苦闷……已充分地把不同的感情色彩表露出来。

2.以点代画(部),统一和谐

点画代替其他笔画或偏旁部首,在《月仪帖》中是极为常见的,如左图中“明”、“想”、“子”、“疏”、“身”、“不”、“下”、“不”、“足”、“白”各字。也即是说,在《月仪帖》中,点既可代表它自己本身,又可代替其他的笔画部首,这样做既可增加灵动效果,又可突出简洁的特点。在临习该帖时,一定要先读懂此帖,方可人手临习,否则对以点代画(部)不理解,写出后势必不知所写是何字。

《月仪帖》中的点并不是孤立、静止的,它与每字、每画、每个部首都紧密相连,或豪放,或连绵,如雪窗孤松,似冰河危石,情趣无穷。

以点代画(部),突出隶意,也是《月仪帖》的重要特征。纵观此帖,形体稍向右上角倾斜,行笔流畅,高雅从容,以圆笔为主,迟涩相间,古典气息浓郁。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点画点缀其中,更有一种神奇变幻的美感。

以点代替偏旁部首,可着重体现隶书捺笔一波三折的厚重特征,使作品显得古趣盎然、舒缓自然、巧中寓拙,正如孙过庭《书谱》所云:“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点的替代功能在《月仪帖》中运用得极其娴熟,点画之间,洋溢着空灵、清虚的美感。

《月仪帖》中出现以点代画(部)的情形很多,不但没有生涩造作之感,反而感到与其他笔画部首的紧密配合已达到完美和谐的境地,这也许正是《月仪帖》的独到之处。

六、《月仪帖》的整体特征

相传魏晋时期的墨迹并没有像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堂、条幅等形式,而大都是书信、手札、文稿之类的具有实用意义的手稿。《月仪帖》相传即为晋人索靖所书的书信文稿。

在临习此帖时,字不宜过大,每字寸余左右;尽量按照原帖的形式去临,这样能够较好地把握《月仪帖》的行气及章法特征。

另外,在临习此帖时,要尽量体会当时人们的心境、作者的思想和意图。此帖作为书信,因为不是刻意追求书法的一种形式,因此,临习时应把握其浓郁的自然气息。

1.形式

《月仪帖》(右图为拓本局部)因为属于书信文稿类,因此,总体感觉自然。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月仪帖》拓本总共为18页,除首页和尾页外,其余全部是每页6行。可以看出,作者在书写时有一种非常愉悦的心情,并且十分平和,这也是晋时多数文人的共有心态——不愠不火。

此帖首先按月份划分,每月份成一个章节,在每月又按段落划分,显现出书信文稿的特点,挥写自如,没有造作的成分。这种章法形式是—种自然心境的流露,不刻意又不随意。

这种书信式的章法形式,在当前创作中多有采纳,依然显得新颖别致。临写《月仪帖》,可以按原帖一页页地临写,也可临写成长卷。特别是写成长卷,展开观瞻,更容易给人以畅若流水、古意盎然的感觉。

2.用笔

《月仪帖》用笔特征,我们在前面对点画的解析中已初步涉及到。肺胃用笔,也就是笔法问题。书写之笔法,须达到“心手双畅”。《月仪帖》的用笔虽没有大的起伏,然果敢中带有波折;轻撇重捺,节奏鲜明;人笔或果断,或含蓄;捺画收笔外露出锋,张扬个性;笔笔中实到位,点画之中富含提按起伏;笔法蕴涵温雅,体现出潇洒古淡的晋韵风流。

综观此帖,笔在法中,锋在笔中,秀中寓拙,笔法耐人寻味。看此帖,临此帖,都予人以悠然的联想。临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点画的连接呼应关系,路线要交待清晰。在用笔上,《月仪帖》给人总的印象是内敛、含蓄,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因此,临习者需要格外用心去比较与领会。

3.行气

关于行气问题,《月仪帖》(右图为拓本局部)纵成行,字的大小没有大的悬殊,且字字独立,在字的排列上显得较匀称,行有间距,但不呆板,依然表现出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连带、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呼应。

一般地讲,草书是纵无行,横无列,而章草则纵有行,字字独立却又变化多端。它虽没有草书的避让穿插,但单字组合成行后,依然显得气脉相连,神采飞扬,隐含妙趣。

《月仪帖》中,虽字字不相连贯,但字内常有连笔。通篇之中,字的大小较均匀,运笔速度平稳,线条婉转,左右开张,极尽舒展之态,有些笔画极尽枯笔之能,而无焦渴、滞涩之感。故而可以说,《月仪帖》的行气通篇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七、临习《月仪帖》需掌握的要领

就《月仪帖》来说,总观其形是比较活跃的,既有隶书的情趣,又充分发挥了草书的气势,把隶书巧妙地融合于快捷的行笔过程当中,显得风流婉约,甚为妍美。然而,要想临习好此帖,除掌握点画特点和章法特征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①圆笔中锋

因为章草是直接继承篆隶体制的,因此,基本笔画仍然带有浓郁的篆情隶意,点画之间,时常有萦带笔势出现,既有圆转,又稍有方折,多以圆转的笔势替代方折的隶体痕迹,圆笔中锋是它表现的最大特征。在临写此帖时,运笔须藏锋护尾,沉着厚实,筋骨内含,气不外露,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古拙、敦厚、典雅、圆润的审美趣味。

②横势舒展

章草的最大特征就是横势舒展。因为它是从隶书过渡而来,大量保留了隶书的取势,横势舒展开阔、挥洒自如。《月仪帖》(图为拓本局部)把含蓄静态的横画笔势与富有动态的萦带笔势统一在一起,又把古朴的意趣与流美的风姿糅合为一体,取隶的挑式,保留隶书捺画部位的波磔,使整个字血脉相连、气韵贯通、左右开张、伸缩有度,极富有节奏感。

③大小匀称

大小匀称并非状若算子。总观其帖,行气流畅,每行有一中轴线,字的大小没有太大的悬殊,却表现出跌宕之姿。从单字看,结体宽绰,字态中宫收紧;整体看,爽逸舒放,匀称自然,顾盼相生。

④浓淡干湿

浓淡干湿,主要指墨色、用笔的变化。浓则丰映重拙,淡则清虚隽逸;干似老树枯藤,湿则媚润相生。浓重之处,翰气淋漓;干淡之处,爽逸劲健。《月仪帖》虽是刻本,但仍表现出笔墨浓淡湿涩的错综变幻。

⑤笔断意连

笔断意连在章草中是最常见的。章草是字字独立,而草书的意趣主要是通过点画的呼应来表现。就笔画而言,此按彼提,笔断意连;就单字而言,依然存在着这种特点,断笔之处,形离神合,神不夕馓,浑然—体。

⑥巧用符号

其实,草书中的许多字是—些规定符号的组合。前面我们所讲的以点代画(部)的内容即属此类。有很多偏旁部首差异很大,但在章草的书写运用中,大体相近,删繁就简,笔省意存,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规律,找出共同点。符号的构成,是按省、简的原理设置,因此,其偏旁、部首、字底等,都按一定规则合理搭配。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强记,以便临写时挥运自如。

八、章草的传承与发展

章草在书法学史上随着汉隶于魏晋以后逐渐衰落而趋于湮没。在唐宋之间,已很少有人涉猎章草。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至唐绝罕为之,近世遂窈然无闻。”元代赵孟頫及明代宋克、祝允明,偶作章草。

赵孟頫章草较前人所书古意大减,但能于近千年后重振章草,并且开拓一代写章草的风气,使章草这种被人遗忘的书体又重新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并焕发新的光彩,也是功不可没的。

赵孟颊的章草虽少古意,却融人了自己的笔意,更加强调了波磔,增加了跳动感。而邓文原则挟小草的牵丝笔法作章草,得其婉畅;又以锐利的笔芒刻金画玉,得其涩逆。其作品线条任笔放纵,往返来去,字字放射出郁勃放畅的青春活力。

到了明代宋克,章草书风又增加了古意。宋克书《急就章》(附图左者为作品局部),行笔劲健,章法严密,首尾相顾,气势相连,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巧妙结合,相映成趣,给人以醇美之感。宋克的章草较多地保留了隶书的规范,并且在行楷书的基础上,夸大了章草波脚的固有特征,给人以轻巧、险劲之感。他的章草以师法古章草为根基,并加以变化,力求笔势瘦劲,既有淳雅之趣,又有豪迈之风。另外,他把直追魏晋行楷的笔法和气息运用其间,从而塑造出了气象浑穆的艺术境界。

到了清末民初的沈曾植,章草变得更加苍老而古拙。当代王蘧常的章草更是别具一格(附图右者为其所书章草《干字文》局部)。他习草法始于《十七帖》,由此直溯索靖《月仪帖》、《出师颂》,其中《月仪帖》对王蘧常影响是非常大的。

九、结语

章草作为草书的一种,有自己的独特结体方法,初学者在学习时,首先要识字,然后才能逐字临写。临写时,除了要了解章草的构字原理外,还要看清笔画之间笔势的运动趋向。

《月仪帖》中锋用笔,转折以使转为主,不露圭角,疾涩相间,线条凝重古拙,笔断意连,因此,在临写时要细心揣摩,体会越深,进步越快。

在临习过程的后期,还要适当参阅其他章草名家的作品,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和把握该帖的独到之处。

附加参考:索靖草书《月仪帖》及译文

《月仪帖》释文:

正月具书君白大蔟布气景风微发顺变绥宁无恙幸甚隔限遐涂莫因良话引领托怀情过采葛企伫难将故及表问信李麃俱蒙告音音君白四表清通俊乂濯景山无由皓之隐朝有二八之盛斯诚明珠耀光之高会鸾皇翻翥之良秋也吾子怀英伟之才而遇清升之祚想已天飞奋翼紫闼使亲者有迩契也君白。

二月具书君白侠钟应气融风扇物遥愿高宇与时赞宜山川悠远限以成隔自我不见俯仰(数)年看涂驰思言存所亲裁及告怀怅焉不具君白王路熙的皇化洋溢采英儒以恢时佐辇无叩角之怨门有缙绅之盛斯乃潜龙逢九五之运宝玉值卞氏之明已委蓬室之陋以安金紫之荣使亲契有拂冠之庆也君白。

三月具书君白姑洗育物磬无不宜延想吾子随运是康机度推疏不面逾纪分逼长涂乌因良展驰心投情庶能感应(具)书修同罔然不具君白洪化遐布率土咸宁秉卞壮之勇者匿武而精道抱管鲍之才者弹冠而待显怪以高迈之姿而怀迷时之志违明明之来谄不识之响机运稍移人生若寄愿速龙跃耀于云汉也君白。

七月具书君白夷则布气暑运西流遥想足下动静顺宜川涂悠远乖我谈宴心存明瑰精爽驰想登高长伫涕以陨之之不胜劳叹裁及书问君白君白吾子少旧契阔在昔情款好合如彼琴瑟何图高别历载十余年往⊙⊙⊙天地之悠长⊙人生之险绝悼言多感怅然伤怀唯足下宝德育素以熙万福叙此故旧君白。

八月具书君白南吕应化中秋告凉敬想令问福履多宜山川缅邈信理希寡谈而既阔音问又疏倾首延怀无日不劳想笃分好不孤其⊙亦见信忆旧裁因数字行人彭彭俱数相闻君白君白世清道治圣化光洽明于博采唯圣贤是务足下以神龙之贾应景风之求足陟天阁而德闻四海允彼具蟾副此群望窃从草泽慷慨增愿君白。

九月具书君白无射改卦广莫布气气度凉和宜时顺节路乖人隔邈若天逾翘首延思远莫致之君子笃好想齐往分不胜伫企饥渴之怀故遣表问不能畅想情君白君白昔忝同门滥攀君子子以逸群之才当贯三千之首登堂入室研道之奥虽明响殊品每亦希颜至以乖隔孤陋遐外旷道高友益以墙面先因之积以书所敬君白。

十月具书君白应钟导运严霜稍隆时变物移感候增怀驰心投系想言存所亲山川路限不能翻飞登彼崇丘逍遥长望延伫莫及思积情疲不胜郁陶眷然之感裁复白书不悉君白君白往春执手刻会来秋迎期待面慊然迟想知以逸骥之迹聘于云汉之路龙骧天府忘此友信飞沈壹殊何缘言燕厚为时节宝爱光仪君白。

十一月具书君白黄钟吐气凝寒雰降温室重裘和气养神烋宜甚岁月飞驰逝不我待阔自别后始忽然逾载望涂延思精诚所感无物不应果为来况德音弥满耽玩良翰悟熹慰增慨不胜抱对裁因⊙答言不具尽君白君白昔誓秋归而奄经年载匪我愆期时违书信⊙⊙之隆况旨沓密蚩以逸逾约以驰鹜亲爱分隔⊙⊙⊙宁足下复⊙⊙⊙⊙支望耶停卒不具君白。

十二月具书君白大吕⊙度末寒懔烈明德宜时梦想无恙分隔逾年良会乖违感咏萧艾言存宿好翘翘延领不胜思积裁及白书不能具悉君白不图壹别便成永隔瞻彼修路顾此乖限情经运候思兴感物发方存信涕以流坠足下⊙严度同此怀信使知问君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