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机甲与外骨骼,谁才是未来战争的王者?或者都不是

巨型机甲与外骨骼,谁才是未来战争的王者?或者都不是

首页角色扮演未来机甲决战游戏更新时间:2024-05-07

庞大的巨型战斗机甲、灵活的单兵外骨骼,这二位可以说是现代科幻作品的‘明星’,极受现代人的喜爱,但我们的未来真的会发展到使用它们的那一天吗?

目前民用外骨骼已经形成了生产力

实际上,外骨骼技术已经成为今天的热门科研方向,而且已经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应用,如果讲发展价值的话,当然是外骨骼技术价值更大,而“机甲”这种玩意儿在动画片里体验体验也就行了,它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实战的发展,毫无实战价值。

环太平洋里的巨大机甲

“机甲”源于上世纪战后兴起的动画产业,是依附在“机器人”文化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次生文化。机甲有个相当鲜明的特点——它很符合人类的形象,但又充满科技与钢铁的魅力;如果我们将机甲文化引申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还符合人们对“巨人”威能的遐想。

看过六神合体的来暴露年龄吧,其实这都不算老

总而言之,机甲们巨大、高科技、充满力量感,如山般的身躯形成了一种近乎神灵崇拜的遐想,很容易就经由文化现象渗透进人们的思维。这是机甲文化始终能够流行的原因,它们不缺崇拜着,且美术作品们最善于制作这种具备现实印象观,但又过分高于现实的东西。

所以,尽管你在观赏机甲战斗时会产生不可遏制的快感,但偶尔回过神的时候还是需要搞明白,这些东西可能永远也不能成为人类的战斗兵器,它是反现实逻辑的。

超时空要塞MACROSS里的VF机甲

机甲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合理性,人形机甲如何在保持结构强度的条件下,还能兼顾能源供给、机动性能、火力强度和可靠性?实际上,许多成功武器只需要占据其中两点就够了,1.可靠性 2.随便什么属性。

大炮才是战争之神,仅火力一项就无可取代

譬如牵引火炮,这东西完全没有机动性,沉得像头死牛,需要七八上十个人伺候,一场仗打下来,又是挖地又是供弹,能活生生把人累趴。但正是这种武器被誉为“战争之神”,它直到今天仍然是战场的主宰者。

坦克是陆地最顽强的自动化平台,三项合一的代表

人类目前做到的最好的性能融合兵器是“坦克”,它集合了机动性、防护性、强大火力于一身,是人类地面自动化车辆和武器平台技术的最高成就,这也是为什么坦克虽然一直被各种导弹、炸弹所克制,却依然存在于战场的原因,实在是没有东西能替代这种自动钢铁堡垒,没有坦克,那些反坦克导弹就会变成对付步兵的机枪、大炮,战争又会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模式。

机甲倘若要出现的话,也需要首先出现一种适合它们作战的战场条件,否则人们没有道理去制造这种不符合常理的东西。仅就工程力学方面来说,机甲的设计就相当不合理,因为无论是静力还是材料上它们都是犯忌的。

环太平洋的机甲根本无法制造,有这么坚固的材料不如造坦克装甲

以《环太平洋》里的机甲来为例,搭建那种巨型机甲最大的问题就是工程力学,机甲的各种结构连接、活动关节都将挑战人类的材料工艺。我们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将东西造大那么简单,在地心引力面前,已知的材料强度连做轴承的资格都不够,更别提还要这种东西连蹦带跳的与怪兽肉搏。真要打那种怪兽,人类用动能弹头的导弹就行了,*伤力还大。

机动战士高达不少设定纯靠爱好者脑补

《高达》这种作品亦聪明的回避了材料和设计强度问题,但他们绕不过另一个坎——机甲战斗的合理性。高达中的机甲们已经走向了一种类神学的伪科学领域,总之米洛夫斯基粒子一扩散,什么制导武器都抓瞎,驾驶员“滴溜溜”一声爆了种,单机狂虐一支宇宙舰队都不奇怪。

不过这毕竟是《机动战士高达》而非《宇宙战舰大和》,所以出现机甲虐舰队还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作品从不敢告诉我们,制造1艘比高达大百倍的战舰与制造1架高达的成本是怎样的,机甲那么好用,何必造成百上千被虐成背景板的舰队呢?

一骑当千不过是属于故事的浪漫而已

更尴尬的是,与其说是机甲好用,不如说是高达主角们手上的那门剧情炮好用,比如阿姆罗那杆大枪,干嘛不配备全军呢?说白了,这些机甲的故事不过是借用未来战争做背景,抒发着《三国演义》这类一骑当千的传奇故事。

显而易见,​坦克这类东西在概念上其实远比机甲要先进,它们并不需要作出多余的动作,电控炮塔可以360度的进行高速旋转,依靠俯仰角打击身周的大部分目标,而厚重的装甲则能最大限度的承受敌方的打击;当坦克需要机动时,它可以在野外飚出越野车都追不上的高速,带着五六十吨的重量横冲直撞。

很简单的对应逻辑:

“高达”材料高端,那么坦克用上高达一样的材料如何?

“高达”系统先进,那么给坦克也装一套它的计算机如何?

“高达”威力强大,那么给坦克也挂一门高达的炮如何?

机甲无法在同等条件下做到坦克那样的能耐,何况它们火力不如炮兵,机动不如空军,且成本高昂。而且现实中的人类并不需要一款精细到用手指抠枪和进行标准的据枪瞄准动作的武器,更不用这些东西搞什么战术翻滚避弹。

真正的战争中,许多火力都是猝不及防或超出人类反应能力的。而战争也是门讲究搭配的科学,有突击单位负责冲击,有支援单位负责火力,有远程单位负责超视距攻击,还有电子战、侦察、信息支援、后勤、指挥等多种部门协同,这样才能发挥威力。同时人们还得考虑武器作为工业产品的生产性能、成本和泛用性,所谓“决战兵器”只是二战时日本人在薅救命稻草罢了。

明日之后里的外骨骼,很显然,没外骨骼人类端不起这么大的枪

所以单兵外骨骼反倒更有前景,成为人类未来的新型装备,尤其是战争更深入的进入信息化、自动化、AI化之后,单兵必然需要一种既能强化自身,又能深入契合作战体系的高技术装备。

星河战队-火星叛国者里的机甲比较贴近原著,电影则反倒写歪了

目前对未来战争模式的看法是“精兵化”、“信息化”、“高智能化”,士兵的入场规模会大幅度减少,但无人机、战斗机器人、智能化自动装置的出场率却会越来越高,大规模的机械士兵将成为人类的左膀右臂,届时普通单兵的作用将更近似于基层指挥官,即一个人指挥一定规模的机械部署进行作战对抗。

在这种模式下,作战的核心是智能化的机械装备,不需要人类进行过多的管控自我即可按指令要求完成作战(现有的一些无人机已经能完成这种任务),所以人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临场指挥上,他无需深度参与战斗,先进的“外骨骼”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类的平台指挥能力,还能让人类跟得上机械装备的性能,灵活的穿梭在一线,或者躲避对方机械单位的侦察和猎*。

攻壳里的塔奇马克,既是AI,又是武器,还是信息化平台,这个最贴近现实科学

某种程度上《攻壳机动队》里的小型蜘蛛机甲反倒比轻型的外骨骼更适合上述的作战,它们能单独作为AI作战,还能载人后作为信息化平台使用,它的设计也更倾向于正常的现代机器人研究,而非那种无用的巨大人形机甲。

现代汽车工厂里的外骨骼

可以预见,“外骨骼”的作用在未来并非仅仅是军用,它同样是潜力巨大的民用生产力,像货运、极端环境作业、工程建造、工业生产等许多行业都十分欢迎这种工具,当今的某些汽车企业也已经在尝试使用外骨骼了,比军队激进的多。未来随着外骨骼在全行业的兴起,军用产品也不过是“汽车--坦克”这样的对应衍生物罢了。

星际争霸的机枪兵已经属于外骨骼与小型机甲的结合了,也许是发展的必然

游戏《星际争霸》和《战锤》在这方面就很有开拓性,已经近似于小型机甲的外骨骼,完全成为了人类身体机能的延伸,全方位的扩展了人类的能力,使人类能应对宇宙和自然条件下的多种问题,比起《高达》中的卖帅的巨型机甲,也许《战锤》和《星际》才是人类的明天。

终结者里的AI大军更符合现代人类武器的发展,但人形就算了,人们设想的是“蜂群”

不过,毕竟那些都是娱乐作品中的遐想,如果战争真的进入AI模式的话,信息化连接能力可能已经突破我们这个时代的认知,也许根本无需真正的人类参与前线,在到处都是“终结者”的大场面里,无论是“外骨骼”还是“机甲”都会被淘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