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东南沿海不断受到倭寇侵扰,他们*害边民,抢夺财物,攻城掠地,危害极大。将门出身的戚继光临危受命,镇守镇江。
戚继光一五二八年生人,祖籍山东,抗倭名将,武道大家,擅长大枪、单刀、弓箭等。著有《纪效新书》,书中详细阐述了练兵之法和习武之道,其中有五篇是专门讲述武功的。如枪法、棍法、弓箭、藤牌的用法,第十四篇《拳经捷要》专讲拳法。其中就有“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等内容,恰好与形意相符,故有“形意拳源于戚家拳”之说。而太极拳中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在《纪效新书》中也能见到,因此好多学者认为:现传的各式太极拳可能都是源自于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
戚继光刚到镇江时,八百倭寇突然进犯,当时明朝守军四千,运用“诱敌深入”之计将敌包围。但是,明军作战能力极差,竟被倭寇一个反冲锋*得大败。面对倭寇的追击,戚继光连斩数人,仍不能制止队伍败退。危机中他飞身跃上一块巨石,是弯弓搭箭,连发三支,三个带队追击的倭寇头目相继栽倒,敌军如潮退去。
为了提高战斗力,戚继光之后选拔三千身强体健、吃苦耐劳的农民组建“戚家军”,挑选、提纯武术中最为实用的招法和套路传授军士,教其反复苦练,练得稳、准、狠、熟、快,成为*敌制胜的“绝招”,并着重培养、锻炼他们的胆识、体魄和身手的灵活性,均以*寇制敌为目的。同时针对倭寇善于倭刀劈刺的特长,结合自己精湛的梨花枪、钢叉等兵器的招式路数,发明了“竹杈”破敌之法。
竹杈原是当地百姓晾衣服的带杈竹竿,它杆长杈多,上阵与倭寇厮*时能轻松拒敌几步开外,竹杈枝杈锋利,攻击敌人面目效果更佳,令敌人不敢逼近。敌人倭刀劈来,可用竹杈架住,如果倭刀砍在竹杈节上,便可嵌入竹中很难拔出,此时竹杈向前猛刺,敌人定当惨败,克敌制胜,威力极大。再加上戚继光又发明了“鸳鸯阵”,军士们分类成组,少则二人,多则十一人,人人之间、阵阵之间,互为犄角,相互配合,互为侧应,互为后援,取长补短,攻防兼备,因势变化,出奇制胜。任凭日本武士出身的倭寇再凶猛,倭刀再锋利,终于败给了戚继光。
一九六一年,倭寇大举进犯桃渚,戚继光率戚家军大败敌军,并一路追*到雁门岭,继而奇袭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一举手刃倭寇首领,戚家军大队紧随掩*,倭寇狼奔豕突,争先逃命,最后走投无路,全部涌入瓜陵江溺水淹死。
戚家军连战连捷,锐不可当,倭寇被打得死伤惨重,全无还手之力,不由对戚将军恨之入骨,但又对戚继光谈虎色变,不敢再战,只有偃旗息鼓,滚回老家。
(分享侠义豪客 关注红色武林 下篇更精彩)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