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人在历史中名声不佳,常常被描述成好战的蛮族,对文化、艺术之类的东西毫不感兴趣,然而这种对维京人的看法恐怕是偏见。我们对于维京人的印象,基本上来自中世纪基督教拉丁文手稿的记载,由于维京人喜爱掠夺教堂,所以他们不受基督教僧侣喜爱也就顺理成章了。跳出拉丁文手稿的宣传效果,事实上维京人不是蛮族,他们的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只是被遗忘和忽视了。
维京人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还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卢恩字母系统。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地的大石块上都能看到卢恩字母。以卢恩字母书写的手稿、碑石和器物是现代人得以一窥维京人文化奥秘的珍贵文献资料。
经过复原的维京战士
在历史上,随着维京时代的落幕,拉丁字母取代了卢恩字母,维京人的文字遗产受到冷落和忽视,但幸好除了冰冷的碑石之外,还有一些维京史诗流传在民间,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维京文化。吟游诗人就是保证维京文化“活下去”的最大功臣,他们所传唱的故事中处处体现着维京的历史、宗教的信仰,歌颂着维京战士的英勇事迹。卢恩字母与吟游诗人就是维京文化的两大支柱,幸而有了他们,我们才能进入维京人的精神世界。
史海遗珍:卢恩字母在卢恩字母发明之前,原始维京人是否还有别的文字,目前已经不得而知,我们目前知道最早的维京文字就是卢恩字母,这些被镌刻在石块上的文字,线条铁画银钩如刀剑,就像维京人的性格一样,极富力量感。
写在牛皮纸上的卢恩文字,记录了早期北欧的法律
在维京神话传说中,卢恩字母是战神奥丁创造的,他倒吊在世界树尤克特拉希尔的枝干上,凝视着树下的井水九天九夜,终于获得智慧启迪,发明了文字。经历史学家考证,卢恩字母很早之前就在欧洲北部流传,大约在公元二世纪左右传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由于罗马帝国的影响,拉丁字母在西欧快速普及,逐渐取代了卢恩字母,但是因为斯堪的纳维亚一直是罗马势力未曾染指的“异域”,反而没有受到拉丁语的影响,维京人一直使用这套字母直到公元十一世纪左右。
已知最早的卢恩文字(公元150年左右)刻在梳子上
卢恩字母中的“卢恩”(Runes)来自古英语“rūn”,本意是“秘密”,因为它每一个字母都有对应的咒语。卢恩字母是以简单直线构成的书写系统,原本是书写在木头上的符文,为了避开木头的纹理,字母的结构也经过特意的设计,不管笔画是横、竖还是斜,都能维持字迹清晰易读。卢恩字母每一个符号兼具两种用途,它既是拼写的字母,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咒语。比如说,卢恩字母中第一个字母,用在拼写的场合中等同于拉丁字母“F”,单独出现时它的字义则变成了“小牛犊”。作为咒语的字母,其意义会随着时间和地点改变,有点像汉语中的“一词多义”,从这些演变之中可以追溯、重建出卢恩字母的传播轨迹。
瑞典的卢恩文字石碑
许多雕刻在木头上的卢恩字母会随着木料的腐朽而散佚,维京人发现了木刻文献的这个缺点,所以他们后来把文字刻写在石板、骨头和金属器皿上。目前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地的石碑、骨制器具、铁制兵器,或者墙壁上,都能看到维京人的文字。放弃了木刻,卢恩字母的线条就不用考虑避开木纹了,于是写作者可以划出优美的曲线,雕刻的速度也更快了。因此在石、铁、骨头材质上所发现的字母,常常有比较圆润的字体结构,甚至有些文字为了效率,等同于涂鸦,有点像中文中的草书。
瑞典的卢恩文字石碑
时至今日,在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内,还能看到维京卢恩字母的痕迹,上面的内容可能表示“奥拉夫到此一游”之类的意义。卢恩字母留存下来的文献大多不长,无法记录长篇大论,所以维京文化中的精华,只能靠活着的传奇——吟游诗人传颂了。
活着的传奇:吟游诗人吟游诗人,最早是古凯尔特人社会中的特殊职业,在英语中表示为“bard”,他们记录历史,吟诵英雄事迹,是文明的保管员和宣传员,后来维京文化中也出现了吟游诗人。在北欧语言中,“skald”的字义是诗人,代指吟游诗人。在北欧的漫长冬季,吟游诗人徘徊于各个维京领主的土地上,足迹遍及国王的宫殿、领主的会客厅,以及战士们的大宅。
吟游诗人吟诵雷神与蛇神的战斗
吟游诗人主要演唱情节丰富的诗歌,有些诗歌还会加上竖琴或七弦琴的伴奏。这些诗歌紧扣维京日常生活,内容包括家庭亲情、英雄气概、荣誉战斗。有一些吟游诗人的诗歌被记录了下来,后来被改编为英雄史诗流传至今,著名史诗《贝奥武夫》,就极具维京色彩。
《贝奥武夫》文稿
从目前收集到的吟游诗人的诗文来看,最常见的短文是墓志铭,主要怀念逝者,赞扬他们生前的事迹,而长篇的诗歌一般来说辞藻华丽,篇幅大到要连唱好几个小时才能结束。长篇诗歌最后演变成带有韵律的长篇诗体记叙文,也就是如今人们所知晓的,北欧特有的英雄传奇史诗。冰岛是北欧传奇史诗的发源地,许多吟游诗人就出生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小岛,他们从小在诗歌环境中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本领,长大后便离开家乡四处游历,以歌声慰藉各处的维京人。
邮票上维京人的生活
就像商人分“行商”和“坐贾”一样,吟游诗人也分四处云游的“行吟”,以及追随固定目标的“坐吟”。有些吟游诗人厌倦了漂泊的生活,便会追随着一个家族,记述他们的事迹与功业,每到冬天,他们会在巡回演出中吟诵主人的事迹,以宣扬主人家族的名声。当然,吟游诗人并不“嫌贫爱富”,除了颂唱世家大族,他们也会吟唱凡夫俗子,甚至表扬一件好人好事等等。
被某位国王俘虏的吟游诗人,负责创作新主人的诗歌
吟游诗人们虽然并没有“职业行会”,也没有明文记载的“行规”,但他们也不是信口开河之徒,维京吟游诗人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文学“套路”:以固定的典故来表达某种意向,有点像中国的成语。比如当唱到“女武神之树”时,就是形容维京勇士在战场上像树根稳固的神树,表达一种顶天立地、睥睨众生的姿态。这种语言用法的好处显而易见,即使整段诗文的隐喻十分晦涩,只要熟知这个典故,听众们还是能一下就心神领会。
除了用典,吟游诗人的诗歌也有格律,就像中文的绝句和律诗一样,维京吟游诗人有一种名为“dróttkvætt”的诗体,全诗八句为一段落,每句长六字。制定格律抬高了创作的门槛,对于诗人有了更高的技巧要求,不过一旦熟练掌握了格律,诗人们对于创作和背诵诗歌会更加得心应手,有如鱼得水之感。
吟游诗人
吟游诗人是维京时代的“大明星”,他们并非身无分文的“穷秀才”,相反,他们的诗歌总能为他们赢得丰厚的奖赏与报酬。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漫漫冬日里,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场宴会上令人回味无穷的诗篇更让维京人快乐的了,吟游诗人余音绕梁的歌喉以及惊心动魄的史诗,是抚慰饱受寒冬之苦的维京人最好的“良药”。吟游诗人的诗词不仅对古代维京人不可或缺,对于现代人也是无价之宝,我们得以从中领略到当时维京人的全部文化。
迷失在历史中的维京文化文字是证明一个文明发达程度的最好证据,维京人有一套独具特色的文字系统,同时,他们还有吟游诗人包罗万象的史诗,这足以证明他们曾经的文明足够辉煌,任何一种认为维京人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蔑视他们文明程度的“惯性思维”,恐怕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偏见。至少,从卢恩字母和吟游诗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维京人不输于其他文明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让维京人有资格戴上“文明”的礼帽,接受后人的敬仰。
参考资料:
《北方以北:维京人的航海与萨迦中的北欧历史》埃莉诺·巴勒克拉夫
《北欧卢恩字母渊源探讨》吴寰辰
《试论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的早期社会及其基督教化》余雄飞
《孤独、和谐与颠覆——论欧洲中世纪吟游诗人对远古精神的传承》申铉顺
《从宗教祭祀到吟游诗人——舞蹈戏剧在中世纪》张羽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