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刘邦的成功是团队协作?其实都是人性的利用

你以为刘邦的成功是团队协作?其实都是人性的利用

首页角色扮演忘却真王与盟约天使更新时间:2024-07-29

楚汉战争结束后,汉高祖刘邦在洛阳摆酒置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君臣酒酣耳热之际,刘邦问群臣:“你们说,项羽原本兵力多,实力大,怎么就被老子夺了天下?”

大臣们趁着酒意,纷纷说了很多原因。

比如,陛下你虽然傲慢无礼,但是你大方呀,要钱给钱,要地给地;项羽就很小气了,都是口花花,实际上啥都不给,只让牛干活,不让牛吃草。

听后,刘邦得意地笑道:“你们都只说对了一半。主要还是老子会用人。出谋划策的张良、稳定后方的萧何、擅长打仗的韩信,是老子得天下的最主要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用,所以才被我打败了。”

群臣们都举酒祝贺,拍马屁夸赞陛下厉害。

刘邦的话确实很有几分道理,他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纵观刘邦争霸途中,无论是行军治军、管理城池、出谋定计,他身边都有帮手,他只做对一件事,就是知人善用,所以才有了武靠韩信,文靠萧何,定国安邦靠张良的局面。

但是,若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刘邦能笑到最后,更深的层次还是在于他善于利用人性,团队协作都是表面的原因,是他利用人性之后产生的结果。

比如,贪婪,是人性永不可消除的一个特点。所以,金钱,权力,地位,美色……只要有用,他就毫不吝啬地用来收拢人心。

比如,在楚汉战争焦灼时期,刘邦让随何去策反项羽的属下----九江王英布。

随何很直接,先是以形势分析。

项羽攻打齐国时,命九江王你前去支援,你却称病不去,只给了四千兵,这点兵够干啥的?打发叫花子呢?所以,你已经得罪项羽了,还想着善终?还不赶紧投靠汉王刘邦?他就是你的退路。

另外,项羽做人不地道(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背弃盟约,将先入关的汉王赶到巴蜀,又*害义帝,名声早就臭了;而刘邦恰好相反,他深得民心,也有与项羽决一死战、争霸天下的实力,投靠刘邦准没错。

说到这,九江王英布还有点犹豫。

随何一看,差点火候,那再下一剂猛药,他又以利益诱惑英布。

他分析说,大王你也知道,灭了秦国后,项羽他不仅只是分封给自己亲近的人,而且还小气巴拉的,将一些蝇头小利赏给属下,自己拿了大头;而刘邦就不一样了,只要你来,金钱、权势、地位、美人,但凡他有,他没有不给的。

不得不说,随何的最后一句劝,让英布动了心。他最终下定决心,还是归附了汉王。

乱世之中,每个人的性命都朝不保夕。这些将士们之所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时刻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那点利益么?难不成是为了保卫天下的和平?

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英布被项羽打败之后,连家人都没带,只身仓皇逃到刘邦那里。

当时,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人洗脚,听到九江王英布来了,也不整顿衣裳、穿好鞋,就这么姿态很随意地叫英布去见他。

英布见了刘邦这样的态度,怒火中烧,心里直后悔前来投靠刘邦,甚至想要自*。

但是,当他退出来,来到为他准备的住处,见到里面装潢富贵精美,帐幔、用器、饮食、侍从等一如刘邦的那么豪华,这时,英布又大喜过望。

英布这前后的态度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英布就是为了“利益”二字而奋斗的,谁给他利多,他就跟谁。

与英布类似的,还有大将韩信。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他是个军事天才,战必胜,攻必取,百战百胜,可以说是刘邦取胜的一大助力。

当初,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后,他心中颇为自傲。

等齐国平定之后,韩信派人向刘邦要赏赐了,他上书说:“齐国局势不稳,希望大王让我做这个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的内容,刘邦十分恼火,大骂韩信不是个东西,竟不救荥阳之急,而想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悄悄地对他说:“汉军处境不利,没办法禁止韩信称王。不如就给他这个齐王称号,使他自守一方。否则,万一他发动叛乱,那就糟了。”

刘邦恍然大悟,立即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做什么假王?”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随后征调了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一般说来,后人提起这个事例,赞赏的是刘邦的能忍。刘邦忍一时之气,得到的却是整个江山。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说明刘邦深谙人性的贪婪,韩信既然想要地位,那就给他,先以利益稳住他,以后再徐徐图之,慢慢算账。

先成人,后成己,是刘邦对待韩信封王诉求时的处理原则。

所以,刘邦太懂如何利用人性了。

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各有各的需求,他因人而异,对方需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若论起来,韩信、萧何、张良算是刘邦三大类人才的代表。

萧何不用说了,属于沾亲带故的老乡代表;张良,属于志同道合的,引为知己的一类;韩信则属于为追求裂土封王、富贵荣华而投身战局的一类。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在刘邦这里,他们都有了实现理想的机会。

比如,张良怀着自己的私心,希望借着刘邦的手,除掉项羽,为他原本的主子韩王成(被项羽所*)报仇。

再比如,像韩信、英布等人热衷权势,谁给的利益大,就跟着谁。

无论前来投奔的人才有什么苦衷和追求,对刘邦来说,都没有关系,他完全可以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

当初,刘邦大败于彭城,为挽回败局,他打算“捐关(函谷关)以东”之地,作为拉拢一切可争取的力量。张良完全赞同刘邦这一策略,并提出了可争取的具体对象:

“九江王黔布(英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果然,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在利益面前,都心动不已,最后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所以,刘邦很懂得用“利益”去网络人才,如此,他才慢慢地收拢了人心,“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也逐渐地打下了逐鹿中原的实力基础。

正因为他懂得对人性的利用,所以对己方,刘邦不吝钱财;对敌方,他亦如此。

刘邦在楚汉之争及后来的平叛活动中,多次派人用重金收买敌方阵营将领。在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期间,他利用陈平的计谋,用金钱离间楚君臣。结果,项羽还真怀疑了他的亚父范增,致使范增负气出走。

用金钱离间敌方阵营,就是刘邦基于对人性贪利的考量而作出的选择,不得不说,这很有效。

后来,项羽自刎于乌江,楚汉战争结束,刘邦成为天下之主。

但是,这个时候,他的帝王之位还不稳。

因为大家都在争功,谁的功劳大,谁该得到的赏赐多?人心浮动得厉害。

这时候,刘邦为了稳定人心,迅速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他真的想分封吗?并不想,谁愿意将自己手里的权力分出去呢?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万一这些*伐果断的将军反了呢?

但是,刘邦不得不分,因为不分封,人心不稳。

裂土分封,不仅是刘邦争取他们的手段,也是他们拥戴刘邦的前提。不分封?谁愿意白跟着你干一场?肯定要反。

所以,分封是刘邦的权宜之计。刘邦为稳定内部,所实行的策略就是,先分封,再找机会灭了这些异姓王。

他也确实这么做的。

对于西汉初期的八位异姓王,最终的结局是六人被诛灭,只有一人最后得以善终。

总之,不吝封赐而“与天下人共利”,是刘邦豁达大度的体现,亦是他善于分析人性、利用人性的表现方式。

正视部下的利益诉求,并毫不吝啬地满足他们,是刘邦一生做得最出色的事情。

若论谁才是人性大师?那还真是非汉高祖刘邦莫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