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学成归来,不受韩国重用,他只得退居家中,耗尽心血写下了《韩非子》一书,在书中,韩非子认为: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在他看来,在他所处的年代(战国后期),只有儒家和墨家才称得上是“显学”,所谓“显学”,是指当时处在热点上的学说。
可见,即使在战国后期,墨家学派的影响力仍然不输给同时期的其他学说。奇怪的是,十余年后,秦始皇统一七国,儒家、法家、道家仍然存在,为何墨家突然绝迹了呢?
一、太史公的头疼之处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是中国哲学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说,是因为当时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周天子原来的那一套不管用了,许多士人谋求建立新的社会规则,进而形成了诸多学说。在“百家”学说中,最出名、影响最大的学说有四个,即儒墨道法。
太史公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为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都立了传,唯独没有给墨子立传,不是司马迁看不上墨子,而是因为秦国统一后,墨家思想几乎绝迹,司马迁头疼的是,他找不到相关的资料,无从下笔,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能用25个字来写墨子: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司马迁搞不清楚墨子的出身,也很难说清楚墨子所处的时代,只知道墨子有两个特点:擅长防守、生活节俭。
根据《广韵》等诸多资料记载,墨子的出生时间大概在公元前476年,而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说,墨子和孔子这两位“大佬”,注定无缘相见。墨子是平民出身,年幼时曾学过木工,他在制造器械方面的本领,甚至超出了公输班。《史记》认为墨子曾做过宋国的大夫。
《淮南子》记载,墨子原本是儒家弟子,后来他觉得儒家思想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于是自创一派,开辟墨家思想,并且广收弟子,墨家学派和其他学派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他们实在太简朴,类似于“苦行僧”。
《庄子·天下篇》记载: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
众所周知,孔子、孟子以贵族自居,他们出门,后面车马排成排,而墨子四处游学,身穿布衣草鞋,和儒家截然不同。
二、正反两极的碰撞兼爱,非攻,这是墨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四个字,墨子刚创建墨家学派的时候,或许并不起眼,在庞大的儒家学派面前,墨家学派最初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随着墨家的弟子越来越多,儒家开始紧张了。孟子在详细研究过墨家思想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则归墨(墨家)。
孟子的意思是说,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的言论太可怕,如果不加以制止,将来天下就是他们的了。孟子说这话时的这个态度是很愤怒的,就差骂人了,可见墨家学派的崛起,对儒家的威胁之大。
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墨子则创建了墨家学派,儒墨之间的碰撞,才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碰撞,是正负两极的碰撞。
孔子自诩贵族,拥护传统的等级制度;而墨子自诩平民,追求兼爱的新社会秩序。孔子养尊处优,随从数百人;墨子粗茶淡饭,甘愿做个苦行僧。
孔子主张动口不动手;墨子则是一名防守的战士。孔子不谈天道,墨子则有“天志”。孔子认为一切手工都是奇巧淫技,而墨子则是一位机械大师。
孔子和墨子,是价值观的两极,注定不能和解。儒家学派一向注重理论,而墨家则注重埋头苦干。
在遥远的先秦时代,君王贵族等级森严,所有平民都想成为士人,所有的士人都想成为贵族,就连孔子这样的落拓贵族整日还保留着对贵族的向往,但墨子不同,他以底层平民自居,不求显贵,整日节衣缩食,粗茶淡饭,步履草鞋,整日埋头苦干,以万民之利而奔波。笔者没有否定孔子之意,但像墨子这样的先秦思想家,其实是最难得的。
孟子曾人认为,即使把墨子粉身碎骨,他还会甘心为天下人做有利的事情,这样的墨子,焉能不伟大?
或许,墨子的这种思想太过超前,导致他曲高和寡,生前的伟大,掩盖不了他死后的寂寞。
三、神秘的组织墨家不仅仅是一个学派,还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学说,还有一帮忠实的信徒,从而形成一个神秘的防御武装。
以中学课本中的《公输》为例,约在公元前445年,公输班帮楚国造云梯,打算攻打宋国,墨子听闻后,一方面徒步十天十夜赶往楚国,另一方面让自己的徒弟禽滑釐等人手持自己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墙上布防,最终软硬兼施,避免了这场战争。这个故事把墨家的“非攻”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思考,那就是墨家弟子手持防守器械,真的有能力挡住楚国的大军吗?如果挡不住,楚惠王怕什么?说明能挡住!这足以证明,墨家,不仅理论厉害,而且手里还有“枪杆子”。
根据后世的零星记载,墨家的内部结构十分严密,他们的领袖叫做“矩子”,而且是终身制,墨家弟子以“兴万民之利”为原则,坚决执行“矩子”的命令,纵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后退半步。
笔者认为,非要用两个词来形容墨家,不是“兼爱”和“非攻”,而是“埋头苦干”和“一切为民”。
四、生前伟大,死后寂寞蔡元培曾认为,墨子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他的很多哲学理念,放到今天,同样很先进。笔者认为,墨子仿佛是一个穿越者,他的许多精神品质,放到今天,也同样高尚。
墨家学派见义勇为,急人所难的精神是值得弘扬的;
墨家学派勤俭节约,埋头苦干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墨家学派言行一致,不说空话的精神是社会所需的;
墨家学派赤子之心、一切为民的精神是万世不朽的。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如此伟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突然消失了呢?笔者认为,有四大原因,导致了墨家的绝迹:
第一,为民不为君。墨家主张平等与博爱,以保护百姓为己任,说白了,墨家本质上是为了百姓,并不是为了统治者,这种为民不为君的学说,在封建社会很难吃香。
第二,曲高和寡。墨子的思想实在太过超前,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弟子只能领悟到基本层面,导致到了后期无法深度传承和开发。纵观墨家代表人物,除了墨子,几乎很难再找到第二个,这也是墨家衰落的原因之一。
第三,组织的“可怕”之处。上文分析过,墨家不仅仅是一个学派,他还有一个非常强悍的武装组织,这些墨家之地以领袖的命令是从,在战乱年代,他们有“市场”,但到了天下一统后,这种组织对统治者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墨家必然遭到打压。
第四,精神要求太高。墨家学派要求弟子严以律己,衣如囚,食如丐,刚兴起时或许能吸引许多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主义的光芒退去,许多弟子被物欲横流所引诱,传承人则越来越少。不是墨子要求太高,而是社会发展没有到那一步,墨子太超前了。
第五,老对手的侵蚀。在先秦时期,墨家思想特立独行,和儒家、法家格格不入,因此,无论是以法家治国的秦国,还是独尊儒术的汉朝,墨家势必遭到排挤。尤其在汉武帝之后,儒家被确定为天下正统,外儒内法成为统治者普遍采用的工具,墨家这个老对手就更没有生存空间了。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曾写道: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不正是民主的脊梁吗?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