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圣帝君降临日、关帝磨刀日。关帝即三国大将关羽,道教尊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
民间传说宋真宗的时候,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张天师(第三十代张继先天师),天师则请关帝降妖伏魔。关帝应天师之召请,降魔伏怪,苦战七天,降伏了妖魔,天降甘霖,因此,后人称五月十三为“雨节”,俗谚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五月十三必降雨”,否则求之关帝,最为灵验,真宗感其神力,封为“义勇武安王”。
后来民间多于是日举办关帝庙会,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关帝遂于每年五月十三日亲自在南天门外磨刀示威并降雨霖。由此可见,关帝在民间信仰之浓厚。
关帝因德乃刚乃正乃忠乃义,由将而侯而王而帝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数千年来以武圣人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倍受海内外炎黄子孙顶礼膜拜。
关圣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神威。英武雄武。精忠大义。高洁清廉。协运皇图。德崇演正。掌道释儒教之权。管天地人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持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神。高证妙果。无量度人。至灵至胜。至上至尊。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真元显应昭明翊汉灵佑天尊。
志心皈命礼。
关圣大天尊。伏魔真上帝。灵着玉泉山。英风常震世。至大与至刚。浩然成正气。砥柱立纲常。日月揭心事。头戴九旒冠。衣穿龙衮袍。足摄紫云履。腰悬白玉绦。人间察善恶。雷部与天曹。生*惟所令。青龙偃月刃。一念自灵通。不从修证入。非亥亦非牡。太极本无极。元始肇天尊。救苦同太乙。真君古来传。崇窗推至德。
至心称念,南天主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
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即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五虎上将之首,字云长,美须髯,武勇绝伦,与刘备、张飞结义于桃园,即所谓桃园三结义。平定西蜀,督师荆州,曾经大破曹军,他的忠义大节,永垂青史。
道教则奉关公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武安尊王」。
《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云:“(关帝)掌儒释道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丰。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死罪过夺命里籍。考察诸神、诸佛,监制群仙群职”。
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卫圣帝」,或称「山西夫子」,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说:「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关帝是一位上至帝王下至士庶尊奉的神明。这是因为民众以其信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甲以其助(曹操)请战却敌,必是上马金、下马银,奉之为招财进宝的财神。从明至清,都列入国家祀典,加以祭祀。
民间宗教信仰自汉朝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如妈祖属于道教,孔子属于儒教,如来佛祖属于佛教,神明的界限相当清楚。
但是,关帝圣君乃儒、释、道三教均尊其为神灵者,在儒家中称为关圣帝君,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称,佛教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因此,尊他为护法伽蓝神、盖天古佛,於道家中,由于历代封号不同,有协天大帝、翔汉天神、武圣帝君、关帝爷、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爷、关壮缪、文衡圣帝、崇富兵君等,民间则俗称恩主公。
关公因德乃刚乃正乃忠乃义,由将而侯而王而帝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数千年来以武圣人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倍受海内外炎黄子孙顶礼膜拜。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
因为商人认为有三,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 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
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
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圣帝君降神日
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圣帝君降神日。
民间便在关帝降神日或五月十一到十三日举行规模不等的庙会活动。庙会内容丰富多彩,大体是进香、礼拜、祷祝、演戏、谢神、进刀马等,其中进刀马最为有趣。关帝生前既为“天下第一武将”,降神日这天给他进大刀、骏马当最为适宜。
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宝刀(誉称“青龙偃月宝刀”)赴会,故称这一天也叫“磨刀期”、“关公磨刀日”。关帝磨刀,老天爷要降雨作磨刀水,这雨便叫“磨刀雨”,这一天也便叫“雨节”。
民间传说宋真宗的时候,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张天师(第三十代张继先天师)。
关帝应天师之召请,降魔伏怪,苦战七天,天降甘霖,因此,后人称五月十三为“雨节”,俗谚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五月十三必降雨”,否则求之关帝,最为灵验。由此可见,关帝在民间信仰之浓厚。
凝聚在关帝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关圣帝君被历代加封二十三次之多
自清以来,百姓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义的关公保护。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的屠*时,曾抬出关公的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民众在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帝求雨、求药 ,求他驱灾阵魔、求他正直决断,皇室求关公保国安民,地方求关公除暴安良。
近世自于内忧外患,一些民众在逃往台湾时,将关公这一信仰也带到了台湾,并流传了下来。当代商贾兴盛,关帝又被尊为武财神,保护工商业的兴隆。
关公的忠义勇武仁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来得到了世人的拥戴, 被历代加封。
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圣」。
汉后主(260年)追谥关公为「壮缪侯」;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公为「忠惠公」;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进封关公为「崇宁真君」;
大观二年(1108年)复封关公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并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关公庙;
明宪宗敕令重建关公庙;
明神宗万历十年(1528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
後敕赐解州关帝庙为「英烈庙」;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阳关帝庙为关公金身加衣饰,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灵佑」;
清康熙时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亲临关公故乡解州拜灵题匾;
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 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年)前后、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题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显」二字,咸丰年间,再加封「精诚」二字,旋又加上「绥靖」二字,亚御书「万世人极」匾额,同治加封「翊赞」二字,光绪加封「宣德」二字。
直至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关公全部长达26字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并勒全国府县建庙,春秋虔诚致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