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武术

书法与武术

首页角色扮演文武书剑缘更新时间:2024-07-29

余宪文/文

书法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姐妹关系是人所共知的。其实,书法与武术也同样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唐代诗人李白,不仅是书法家,而且还精剑术;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不仅武艺超群,还能写出如《前出师表》那般气势磅礴的草书作品;近代武术名家、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也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当代著名书家杨萱庭,如果不是经常坚持练剑,也很难写出气魄宏大的作品;即使书圣王羲之,为了增强臂力和手腕的灵活性,也曾操剑起舞;至于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大进,则更是脍炙人口了。那么,书法与武术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至诚之道 可以前知》 孙禄堂 选自《孙禄堂文武集》

最初的武术是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搏击能力,模仿动物的一些动作特征,经过提炼加工而演练出的一种运动形式。姜容樵所著《写真形意母拳》中,“鹰熊竞志,取法为拳,阴阳暗合,形意之源”的描述可作证明。至今,武术中还保留着许多如猴拳、蛇拳、鹰爪拳、象形拳等拳法招式。而作为书法基本要素的文字,当初也同样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窥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源于大自然。

其次,从书法与武术的练习过程和各自的要求来看,二者也是非常接近的。一般说来,书法是先点画,再结构,后布局。武术是先腰腿,再式架,后套路。如同书法不能忽视基本功练习一样,武术也必须时刻不忘站桩等基本功的练习。若把字的点画、线条、结构、章法,依次理解为练武术时人体的四肢、身段、式架、套路,那么点画、线条的练习作为书法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如若点画练习不扎实,就不可能写出合于法度的上乘作品。同样,腰腿、身段基本功的练习在武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忽略了这一点就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动作,所以拳谚有云“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书法中的点画要求,如“高空坠石”“百钧弩发”等。而练拳时的四肢,讲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等。二者皆强调力量、线条和气势。

字的结构关系组成作品的神采,更关系着全篇作品的优劣,楷书尤为讲究。武术的功架也很重要,式架不合规矩不仅不美,而且关系着锻炼身体的效果。字的结构讲究“坚正匀净、长短合一、伸缩有度”,拳的式架要求“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二者的落点皆是一个“稳”字。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亦至关重要,它不但要求书家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而且讲究轻重、争让、伸缩、向背、顾盼、疏密等。武术的套路演练也要求“以意引气、以气发力”,讲究起伏、动静、敛放、缓急、虚实、呼应等。二者都强调“意”,都以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个人情感。一个成功的武术套路表演,可以给人以或迅猛、明快、刚烈,或深沉、含蓄、绵柔之感;一件臻于完美的书法作品,也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于行草书和一些名拳表现尤为突出,如果违背了上述法则,字的结构再美观,拳的动作再高级,也达不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只能是一盘散沙或状如算子。

《老当益壮》齐白石

《百年四季》联 孙墨佛

在各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书法和武术都遵循各自的规律形成了众多流派,而两者之间又几乎都能在对方中找到各自的影子。书法史有“北碑南帖”论,武术中有“南拳北腿”说;书法里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一路流美的今草书,武术中有行云流水的太极拳……甚至书法里有张旭、怀素乘酒兴作书的“醉字”,武术中也有放纵不羁的“醉拳”。

更有意思的是,书法和武术在延年益寿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刘志清100岁,著名武术家;吴图南101岁,北京市武术家协会副主席;海灯法师,80多岁还能在梅花桩上翻、滚、跳、跃,如履平地。书画界的老寿星更是不胜枚举了,齐白石活了95岁,孙墨佛104岁,苏局仙110岁……

既然书法和武术关系如此密切,又有许多相通之理,那么,二者能否相互促进呢?答案是肯定的。武术需要观摩,书法讲究读帖。如果书法家和武术家二者换一下位,一定可以获得启发甚至意外的收获。当然,这需要心有灵犀才能一点即通。

(孟云飞转自《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8年第10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