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荷蟹摆件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正”了。所谓“持螯赏菊”,吃蟹对古人而言,是件风雅之事。因此在文物里,常常能见到螃蟹的形象。
螃蟹味美,虽然目前无法考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人吃蟹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资料显示,距今7000多年的马家浜遗址、距今6000多年的崧泽遗址、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遗址中,都曾发现陶釜内的蟹骨、食用后弃掷的蟹壳。
野生大闸蟹是黄河口的“土著居民”,资格比水稻还要老。《周礼》中记载,准备祭祀时用的珍贵菜肴,包括一道“蟹胥”,指的便是蟹酱。东汉郑玄曾说“青州之蟹胥”,这种产自今山东地区的蟹酱专门用于祭祀。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东晋文人毕卓把吃蟹当作人生理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后来又有农学家陆龟蒙的《蟹志》等有关蟹的专著,中国人对蟹的知识更丰富了。
吃螃蟹,也是历代文人的“心头好”。李白在《月下独酌》组诗中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欧阳修躺在病床上仍惦记螃蟹的美味,“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大文豪苏东坡为解馋,以诗换蟹,开心地自嘲“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这里的“尖团”就是螃蟹。
秋日将尽,“不食螃蟹辜负腹”,应时之物进补最佳。不妨学学古人,吃几只蟹去。当然,品蟹不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螃蟹在古代也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比如,象征科举及第。古代科举殿试的成绩分为三甲,螃蟹背着“铠甲”寓意“一甲”。螃蟹簇拥在一起,则称“满堂甲第”。邹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鎏金铜螃蟹,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邹平一窖藏中出土,长约19厘米、宽约9厘米、高约8厘米,铜质,背部鎏金。
据《明史·选举志》记载:“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昔时金殿唱名曰“传胪”,二甲传胪亦是祝愿考生在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螃蟹有甲壳,芦苇谐音“胪”,故两只螃蟹加上芦苇,或者一只螃蟹的蟹钳夹着芦苇,都有“二甲传胪”之寓意。
明代竹雕荷蟹摆件,现收藏于孔子博物馆,长13.5厘米,通高7厘米。竹质,镂雕一片翻卷欲枯的荷叶,包裹着一只螃蟹、一朵荷花、一束水草、一片小荷叶、两只青蛙,靠近荷花的一侧还栖着两只小鸟。底座木质,髹黑漆,镂雕成荷叶、荷花、莲蓬、水花等形状,宛如一洼池塘。摆件精致小巧,细节丰富,气质内敛,是明代文人的雅好之物。
荷花与螃蟹是工艺品中的常见组合,荷、蟹分别与“和”“谐”谐音,所以荷与蟹组合在一起蕴含着“和谐”的美好祈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