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荣格说过这样一句话,“最有意义的生活的原型,便是个体努力理解与觉察自己。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变成你的‘命运。’”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担忧,“孩子内向不合群,怎么适应社会?”
在很多父母眼里,似乎内向=情商低、胆小懦弱、不善交际、不易成功……这些父母认为内向是一种缺陷。
荣格在《心理类型》中指出,内向和外向都是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无优劣之分,只是获取的能量不同。
内向的孩子,同样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寡言少语,却更加专注;他们享受独处,但绝不沉溺。
在《心理类型》这本书中,荣格提到2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内倾型,通常有优柔寡断,深思熟虑、孤僻内向,常有某种提防戒备、不愿意抛头露面为特征。
第二种态度是外倾型,通常以开朗、正值、适应力强、善交际、肆无忌惮、常做毫无把握的冒险为特征。
这两种不同的态度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父母影响
在儿童时期,我们的心态和心理原本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影响发生改变。
比如父母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孩子们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强制性改变是有害的,身为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们按照内在的天性去成为。
很多时候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大部分都是由于性格的不相容导致的。
社会环境影响
与在生活实践中,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不同人格。
在《心理类型》这本书中,荣格指出:
外向型性格的人,热衷关注外部世界的人和事;
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倾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内向者更喜欢了解自己的体验,但任何外界的信息都会让内向者内心舒服感过头甚至难受矛盾煎熬,他们可能有时也愿意与人相处,但在交谈过后,就会想方设法的想要休息,停止,想要自己透透气。
过多的刺激反而会让内向者内心暂时关闭,通过休息来减少外界的刺激对自己的消耗。
但外向者如果内心缺少刺激就越会想要迫不及待的渴望自己充满能量,外向者的休息是为了接受更多的外界刺激。
荣格认为一个人处于内向-外向的连续体上的任何位置都是健康的。虽然位置不同,但人无论处于哪一个点上,都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能量,节省消耗。
内向不是问题,也是很好的,内向者应该欣赏并享受这种特质,这样就更能自我接受、理解和成长。
为什么要了解心理类型?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你只有了解了心理类型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进而改善人际关系。
比如在婚姻和恋爱中,不能绝对地说相反的性格类型比相同的性格类型更为适合或者更为不适合。
两个人是否合适,取决于双方的结合是会造成彼此性格的相互补充还是相互冲突。
《心理类型》这本书把诗歌、古代和中世纪哲学史、现代哲学,通过心理类型问题结合在了一起,因此,这本书应该不算是狭义上的心理学著作,而应该当成哲学书籍来看。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做自己的创造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