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畜不用微信生存指南

当代社畜不用微信生存指南

首页角色扮演外乡人幻想生存更新时间:2024-04-23

也许你可能在哪里听过,现在的“00后”已经回归到被“80后”、“90后” 抛弃的 QQ 中,在这个最年轻的世代,微信的使用率是极低的;也许你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要甩掉手中的手机,只是因为各种微信群中无休无止的信息;也许你也曾听闻过社会中那些不使用微信的“另类”人物,除了深深地羡慕,更多地好奇他们如何生活;也许你也曾幻想自己也能一横心卸载了这个扰人的 APP,但事后的“真香”铁律,让你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打自己的脸。微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你今天被微信绑架了吗?

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APP

微信的10年编年史

从二〇一〇年十月立项开始,微信已经走过了接近十年。这十年微信深深地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冲击了许多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更多新型商业形态。十年时光,微信都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革?我们用一道时间轴,为大家简单整理微信十年的编年史。

2010.10

微信于2010年10月筹划启 动,由张小龙所带领的团队打造,这个团队曾成功开发过 Foxmail、QQ 邮箱等项目,马化腾确定了这款产品的名称叫做“微信”。

2011.01

微信发布针对 iPhone 用户的1.0测试版。该版本支持通过 QQ 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

2011.05

微信发布了2.0版本,该版本新增了语音对讲功能,使得微信的用户群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2011年8月,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 。到 2011年底,微信用户已超过5000万。

2011.10

微信发布3.0版本,该版本加入了“摇一摇”和 漂流瓶功能,增加了对繁体中文语言界面的支持,并增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美国、日本的用户绑定手机号。

2012.03

这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而后4月19日,微信发布4.0版本。这一版本增加了相册功能,并且可以把相册朋友圈。

2013.01

当月15日深夜,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影响力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海外华人聚集地。

2013.08

2013.10

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

2014.03

开放微信支付功能。

2015.01

微信在 App Store 率先上线了6.1版,新版增加了“附件栏发微信红包”、“更换手机时,自定义表情不会丢失”、“可以搜索朋友圈的内容和附近的餐馆”三大功能。

2016.03

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日起,对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

2017.09

微信启动页面显示的地球图片也将从以前的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更换为风云四号的成像图。

2018.02

微信全球用户月活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同年8月微信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 APP 有10亿 DAU(日活跃用户)的数量级。

2019.10

微信封号规则公布,对于多次违规的用户,微信将采取史上最大的惩戒措施。

2020.01

在2020微信公开课 PRO 上,张小龙宣布了微信的新规,就是能够添加的好友数量可以超过5000人。

张小龙其人

张小龙是谁?这个名字放在茫茫人海中似乎并不出众,但只要你随便问一个懂计算机或者互联网的人,他们会大概率地告诉你他早已登上了互联网的“神坛”。因为单单只是“微信”这一个产品就足以傲视99%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了,更何况他还打造了 Foxmail 和 QQ 邮箱这两个腾讯的重头项目。2020年1月9日在微信公开课PRO上, 张小龙更新了月活账户的新数字——11.51亿。

是你在使用微信

还是微信绑架了你

微信在办公方面的功能表现几乎可以用糟糕来形容,文件和群文件七天失效,聊天记录在 PC 端不能全部共享等问题,让被迫使用微信进行工作沟通的职场人叫苦不迭。在职场交互中,微信不仅无法与钉钉等专业的办公通讯平台相比,甚至比起同样不是办公通讯软件的 QQ 都大有不如。

作为一款民用社交软件的微信,在如今的职场,却被默认成了常规的办公软件。在原本应该讲规程的职场,需要电话确认的流程、需要发公函的流程都被微信取代;如果出了问题,也总会有一句统一的说辞,“微信群里通知了”。手机里一大堆的工作微信群把首页都排得满满当当,随便点进一个,一整列长长的“收到”,还得硬着头皮往上使劲划拉,看看到底是收到了什么玩意儿。或许微信的开发团队都不曾想到,这样一款功能完全不适配办公环境的产品,却几乎垄断了当下的办公通讯市场。原因在于,微信的易用性和便捷性适应了中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而这帮中老年人偏偏又在职场掌握着权力,上行下效之下,微信竟然在职场代替了电话甚至公函,真是匪夷所思。由此可见,我们的职场文化,并不是为工作服务的,也不是为人服务的,权力理所当然地高于工作,也理所当然地高于“人”。关于这一点,又何止职场滥用微信这一个例子呢。

微信在办公领域的弱点如此明显,可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创业环境里,竟然一直没有涌现出一两款好用的办公通讯平台。上文所述的“上行下效”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市场对办公软件的真实需求,已经从软件的功能本身,异变为对员工私人时间的控制。某个企业使用什么通讯方式沟通工作,往往是由上游决定的。这里的上游既包括上司,也包括甲方等,总之是占据这条流水线主导权的人。上游选择通讯方式的第一需求,并不是高效精准地把工作本身传达清楚(这或许也是需求,但并非第一需求),而是——如何最尽可能多地占用包括私生活在内的下游员工的时间,为自己服务。

为什么上司或者上游对占用员工的私人时间如此热衷呢?原因有三。其一,有的管理者的确是为了更高效更及时地传达工作,并随时接收反馈。但此举明显会导致普遍的情绪内耗,事实上未必高效。其二,压榨出员工更多的私人时间,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员工下班后依然遭到工作指令的*扰,不得不在家或者在其他地方随时工作,这部分的劳动由于无法被打卡系统等考勤机制统计,是无法获得加班费的回报的;即便老板良心发现支付了加班费(笔者个人还从未见过员工在家加班还能获取加班费的公司),但考虑到员工的医社保成本的因素,压榨一个员工依然比雇佣两个员工要省钱得多。如果说上一个原因还算是资本光明正大地露出獠牙,第三个原因就是完完全全的人性糟粕:强迫员工在工作中使用私生活中的社交工具,是为了享受用权力操纵他人的快感。职场内的权力固然也是权力,但那是本就理所应当的;只有当本属于职场的权力可以延伸到职场之外的时候,这快感才会让他们更加欲罢不能。

在这一点上,职场的劝酒文化和强制的微信办公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虽然有些岗位工作的确有需要喝酒应酬的情况(这也不合理,但此处暂不讨论),但我们很容易发现,被劝酒的对象很多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文秘、设计师、程序员等,共同点是,他们的工作内容都和应酬无关。但这并不影响上司们在酒桌上的劝酒热情,劝酒词也是五花八门,仿佛你不喝酒就是看不起公司、看不起上司,不准备在职场继续发展了。他们看着年轻人被逼着喝了酒身体不舒服,他们就会非常愉快地哈哈大笑,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还是要锻炼啊!”原本这权力只是干涉你的个人选择,但现在可以强行剥夺你的健康,如此,才更能证明自己手中权力的价值。

是否喝酒属于个人选择,和工作无关。身体健康是个人最重要的财富,同样和工作无关,甚至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职场上的管理者们之所以热衷劝酒,是因为渴望证明自己的权力不仅限于合理的范围内,而是有权掌控你的私生活,有权摧毁你的健康,并且不允许听到一个不字。能够突破规则的权力,才能带给他们真正的快感。

这时我们再回头看办公通讯平台的问题,答案就一目了然了。理论上说,办公通讯平台的市场需求是“满足办公环境的功能”,但事实上,它真实的市场需求是“让决策者更方便地掌控员工的私人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最常用于私人社交的通讯软件,就必然会“事实上”成为上司们最喜欢的“办公软件”。因为这个软件绑定了员工的私生活,在下班时间员工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滞留,那么上司们顺藤摸瓜,就能让权力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私生活里。这一点,包括企业微信和钉钉在内的办公专用通讯工具,都做不到。我们没有优秀的办公软件,问题并不出在产品设计上。问题在于,对办公软件的真实需求已经异变了。决策者的真实需求是掌控员工的私人时间,那么私人社交体验最友好的软件,必然会事实上成为最常用的“工作软件”。只要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没有成为职场共识,那么无论有多好用的专业办公软件,都不可能取代微信的。

这件事归根结底,是当下的职场,都缺乏对“人”的尊重。个人时间不被尊重,个人健康不被尊重,个人尊严不被尊重,个人价值不被尊重。每年都有过劳死的案例,可是职场的压榨依然变本加厉,连个人的生命都不被尊重。微信办公的泛滥,只是职场对“人”肆无忌惮侵犯的冰山一角罢了。私生活的边界本该是每个职场人都能拥有的屏障,本该是天经地义的规则,在今天的职场却成了奢望。

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到达彼岸的一天。

一个固执地坚持

不使用手机的人

歌手信不止一次地在综艺节目或者采访中透露过自己不使用手机这件事,没有手机自然也就不会去下载类似微信这种通讯软 件。他说自己不喜欢别人可以随时都能找到他,没有了手机的桎梏,他也省去了很多交际应酬的精力,有了更多的时间沉淀 自己去创作更好的作品。

信 歌手、演员

信,除了他那具有穿透力的嗓音外,也一直给人一种充满神 秘气息的印象。他不太热衷在网络上和大家做分享,但却并 不排斥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捷。荧屏外的生活,他经常做的 事就是游历世界,在旅行的过程中回归最自我的时光。

没有手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我觉得大家可能对我是有误会的,我不用手机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突然之间不想用了,虽然我不用手机但我还是会使用网络,而且我也很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性。我随身带着 iPad,我会用它浏览网页,学习英语,获取资讯,也用它观看了大量的电影和戏剧,获得音乐创作的灵感。我很爱旅行,我已经去了很多个国家,包括像古巴这种一般觉得不那么热门的地方。在旅行前和旅途中,我也会用 iPad 做好详细的功课查询大量的资料,比如去体验当地特色的美食,选择一家极富特点的酒店或民宿入住,这些信息都是我通过网络获得的。不使用手机不意味着我是“上古人士”,相反没有了手机的干扰,我 可以更加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如果你是一位普通人,你觉得还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吗?

当然。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我自己的身份没有关系,它只和我个人的生活态度相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你是明星也好,素人也罢,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相反,我觉得也许普通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实现会更加容易。

没有手机会不会带来一些不方便?这种时候会焦虑吗?

确实也会有,比如因为没有手机,我在自驾时就没有办法导航,所以在开车前我会先提前计划好行车路线;没有手机也没有办法在APP中预约出租车,所以通常我都是自己去马路边拦车;再比如说现在大家最常使用的外卖服务,这对我来说也比较难实现。但有得必有失,因此我也有自己在家烹饪的机会,或者亲自去餐厅用餐,即使有时候因为没有事先订位需要排队。一次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是,有一年我和家里人去逛元宵灯会,结果人太多我和家人走散了。因为没有手机我也联系不到他们,所以我只能摘下口罩去找路人借手机联络家人。当时路人还很惊讶于我真的没有手机,但也很开心地把手机借给我用。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不会影响我生活的正轨,反而我倒乐在其中把自己留在上个世纪。

你的粉丝会学习你这种生活方式吗?你会鼓励他们去这样生活吗?

现在应该很难有人办得到完全脱离手机去生活吧,毕竟手机功能的扩展和应用也是现代人的一个标志。你的工作、生活已经被手机应用覆盖了,没了手机可能带给人们的焦虑感会更大。我当然不会鼓励他们去这样生活,当然也不会阻止他们这样去生活,就像之前说过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其他人无权干涉。无论是我的粉丝还是其他人,选择怎样生活全凭自己的喜好就好,不必学习谁也不必受制于谁,但我希望大家能多花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陪陪自己爱的人,不要在手机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你还认识其他不使用手机的人吗?你觉得他们生活和你有什么不同?

这个我不敢说,因为现在这样的人真的很少。不过我可以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故事是,我在古巴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我在去往古巴时,那里的通讯设施很不完善,更别说网络的覆盖了。但是我发现那里的人们因为没有手机的干扰(当然可能并不是他们不想拥有,只是因为硬件设施不允许),他们在吃饭时都没有各顾各地刷着屏幕,而是愉快地进行着交谈,时不时地都能听到餐厅里传来爽朗的笑声。人们在街头跳舞、喝酒、交谈,那种氛围让我这样的外乡人都很想融入其中。很难想象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发达的社会中,因为手机的存在,即使大家在聚会也不免被时而震动的手机所打扰,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断绝了手机的干扰,也许起初会很难适应,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获得的资讯不再碎片化,也会拥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整地思考一件事情。

如果有一个人让你选择改变你原来的生活方式,你觉得那个人是谁?

我觉得应该是我的女儿吧,担心她可能在需要我的时候找不到我,但这么多年她也习惯了,我们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相处模式。

有识之士不应

被微信左右

丁之向是活跃在腕表圈的一位资深收藏家、鉴赏家,几乎圈内的人都知道他是不使用微信的。除了不想自己的私人生活被过多地打扰,他认为微信传递的价值观是廉 价的、众口一词的,在微信中陷得越深,越会失去作为 一个独立个体的创造力。

丁之向 钟表收藏家、鉴赏家

国内知名的钟表收藏家、 鉴赏家,当过10年心脏外科医生,却因对钟表的热爱而投身其中。因渊博的钟表知识和钟表收藏领域的专业度,成为钟表界的知名人物,也是中国钟表市场发展的最好见证者。

你对微信抱有什么样的看法?

我觉得微信诞生的目的是作为一种通讯和社交工具,这个定位和电话、短信一样,以至于微信所有其他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基于这样的视角来看,你会发现它提供的服务,和电话、短信过去这种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的通讯模式相比,并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已经习惯了使用电话、短信来通讯,微信对我来说就是多余的。微信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但这些好处并不是必要的。比如朋友圈,看似可以拓展你的人脉资源,但实际上它只是一 个虚拟的圈子,我有那么多真实真正的朋友,我为什么需要一个朋友圈呢?此外,过多的通讯平台、通讯模式会增加对自己私生活的干扰。有这些无效社交的时间,我不如自己看看书、听听音乐、欣赏艺术作品。

你周围的人是否表达过对你不使用微信的不满?

开始多少有些不理解,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等到大家都接受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对你的生活没有什么大影响,甚至生活当中还会带来很多便利的地方。比如我经常出差,在差旅过程中很多工作信息都是在微信群里通知,知道我不使用微信的人会单独发一个短信给我确认行程,不知道我不使用微信的人就会把我漏掉,我倒乐得被忽略,这样我就有更多自己独处的时间,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你曾说最讨厌微信,你讨厌它什么?

如果类似停车费事件的事情一而再地发生,你会妥协吗?

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我会暴躁、会据理力争、会堵塞车道制造麻烦,只要是不违法的事情我都会尝试,因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没有尊重社会的基本准则。这个社会的基本准则就是,并不是人人都使用微信,我们要保证不使用微信人的权利。

你会和周围的人推广这种生活方式吗?

我不推广,但确实有一些人受到了我的影响。曾经就有一个朋友因为见我不使用微信他就把微信卸载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装了回来。他和我说他也是实在没办法,最大的困扰就是来自小孩的学校,老师们发布的消息都是通过微信群告知家长,为了孩子他不能被边缘化。现在想起来,暂时还没有完全成功的例子。

你曾说微信的价值观是廉价的,慎用。为什么这么说?

微信只是一种廉价的通讯手段,和生活品质毫无关联。如果你觉得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你还是有一定社会生活要求的,你就要避免用这种没有门槛的平台。这种平台会抹*社会精英阶层的独特性,所有人都变得人云亦云起来。每个人都变成一个样子,你觉得这个社会还会有创造力吗?

很多年轻人说因为私人生活已经被微信绑架,你怎么看?

个别企业做的社会性通讯平台不应该作为通讯标准。我年纪比较大了,我可以举一个过去的例子。在电子邮件刚刚兴起的时候,绝大部分西方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承认电子邮件的法律地位的。所有订单、所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都必须通过传真来达成。虽然现在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工作场景一种正式的通讯方式,但曾经的这种意识还是值得再学习。业余的就是业余的,公众的就是公众的,不应该和职业的通讯手段联合在一起。被绑架的也不一定是年轻人,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和我说,他们才是被绑架的一群人。莫名其妙地被员工拉进一个个不同群,让这些经营者也很苦恼。

2020年决定改变先从

使用微信开始

在时尚圈有一位资深的发型“大 佬”,这个人就是贺志国。对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号,即使普通人你也能在大街小巷看过他的作品。曾经的贺志国也是一位出名的不使用微信者,但今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他决定下载微信,这个过程用他的话说是“充满了仪式感”。

贺志国 资深发型师

和众多一线艺人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的宣传、广告、MTV 或出席活动设计发型,也是所有一线杂志首选合作的发型师。

之前为什么没有使用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必需品”的微信?

我是一个不喜欢改变原本生活节奏的人,对于科技产品来说更是如此。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很快,但我一直使用的都是诸如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和黑莓这类手机,我不太需要手机提供的娱乐方式,所以也一直没有入手智能手机,没有智能手机自然不用装载微信啦。

为什么从今年开始又入了微信的“坑”?

其实之前身边很多的好朋友,包括我的父母也都让我下载微信。之前一直没有“动作”,是因为我觉得我需要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在今年跨年时我突然有一个想法,2020年我39周岁,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3字头的生日。人生走了一半应该要有一些变化,那怎么样改变呢?就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吧,所以在今年新年钟声敲响时,我下载了微信,整个过程还挺充满仪式感的。

使用微信后有没有哪些不习惯的事发生?

比如我的父母。从前和父母的联络主要是靠电话,但常年在外生活的孩子和父母多少还是有一些隔阂的,日常的电话问候也大多止于“最近身体好不好”“工作顺不顺利”这类无关痛痒的话题。但有了微信以后,我的父母会频繁地给我发语音,没有了“面对面”时的尴尬,他们会把他们一天的生活不时地分享给我。开始时的确有一些不习惯,因为改变了和父母的沟通方式,但是他们将内心许多之前我不了解的想法告诉我时,我有一种一半惭愧、一半温暖的复杂心情。我觉得这不算是困扰,现在倒是很享受这个过程。

在没有微信时当别人问起想加你微信时,你会觉得尴尬吗?

这种情况我倒是没有遇到过,因为我在时尚行业已经工作了许多年,周围的人都是自己熟识的或者长期合作的朋友,他们对我的习惯都有所了解。即使工作中遇到了新的合作方,想要加微信做进一步沟通,我也会坦诚地告知我没有微信这件事,并把我的手机号和邮箱都告知对方。我觉得只要你够坦诚,即使对方会惊讶现在还有不用微信的人,也还是乐意接受你的这种生活方式的。

有微信之后工作中免不了要保持随时在线的状态,你排斥这种状态吗?

首先我是有选择地回复,其次正如之前所说我希望从今年开始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改变,所以“即时通讯”的状态多少会让我不适应,但我也在努力克服。

周围的人得知你下载微信后有什么反应?

父母当然是很开心,周围的朋友倒是拿我开涮,比如开“你终于下海了?”、“终于扛不住了?”这样的玩笑。我挺开心朋友们这么“损” 我的,因为证明他们都很喜欢。现在许多人都在给自己加人设,还是要跳出人设、跳出舒适圈,出圈以后也许你能收获的更多。

有观点认为微信对生活的侵占,是因为工作中的决策层对下属过强的把控欲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作为个人来说,我不贬低自己,也不高看别人,只要把自己擅长的事 情做好,礼貌待人,有敬业精神就好。就比如我现在也带着自己的徒弟,对现在的年轻人的一些表现我也是不满意的,比如明明是自己睡过了却推脱是交通堵塞。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工作完成了,上司其实也不会在私人时间“呲儿”你。

躲也躲不掉的

“真香”定律

“真香”定律可能是二〇一九年最火的一条铁律,纵使我们每个人都表达着对于微信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但是迫于这样或那样的无奈我们中绝大部分人还是在手机中的醒目位置为微信这个 APP 留下了一席之地,并贡献了许多的手机存储空间。每个人都有不喜爱微信的理由,我们随机采访了九位路人,看着他们极度厌恶又深陷其中的样子竟然有一丝快意。

路人甲 建筑设计师

微信上全是生意关系的人和上司、同事,24小时绑架着我,我的上司是个熬夜熬到几点就几点布置工作的人,还要在工作群里抒发个人情感,希望我们回应她,还时不时私聊你说一些指桑骂槐的事情,我真希望回到那个只能用电话和邮件联系的时代,解放我的私生活。

路人乙 大学在校生

在大学的环境里,感觉 QQ 群用处更大,微信有的功能 QQ 都有。微信朋友圈“鸡汤”“养生”“炫富”,不厌其烦,QQ 空间反而比较真实。

路人丙 互联网工程师

最讨厌微信。朋友圈秀吃秀玩秀加班,秀自己多阳光健康爱工作。然后老板给员工点赞,乙方给甲方点赞。朋友圈才是最阴暗、最势利、最泯灭人性的存在。

路人丁 B站UP主

微信,著名的毒瘤应用,获取你手机的全部权限,将近1G 的占用空间,现在很多手机都是强制后台运行微信且无法关闭除非卸载。但在中国,你不用微信可能会面临失业及找不到工作的危险。

路人戊 公务员

我不能像原来的 QQ 一样,假装我不在线。

路人己 不愿透露自己的职业

微信的特点是较随意、即时、零成本。这就意味着,由于微信的零成本,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或者仅仅是无意义的闲聊),而理所应当地希望得到我的即时回复,这是我非常不喜欢的。

路人庚 幼儿读物编辑

微信里太多陌生人以及太多熟人了,在朋友圈里想发私人生活的时候怕被陌生人看到,想发点“高级货”时怕被熟人鄙视。

路人辛 留学生

微信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微信本身,而在于人们是怎么使用微信的,现在的微信是一个社交的大杂烩。亲戚、朋友、同学、工作,一个人的几乎所有社会关系都被囊括在了一个 APP 里面。但是明明不同的圈子有完全不同的规则,硬生生地一定要把它全部放在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无法分开、亲密社交与陌生人社交无法分开,所有东西全部杂糅在一起。

路人壬 程序员

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我不喜欢微信的原因是因为微信的数据不属于我。作为一个聊天软件,用户的聊天数据是软件的核心数据,也是用户最重要的数据。然而像微信这样的软件,竟然不提聊天数据的导出和云备份,如果手机丢失那么你将有可能失去所有的聊天数据。

编辑/高若谷、陈希

撰文&采访/苏见祈、徐进、欧阳毅

插画&图片/张睿

版式设计/孙艳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