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黑不捧,项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如何性格影响事业成败

不黑不捧,项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如何性格影响事业成败

首页角色扮演西楚霸业单职业更新时间:2024-05-11


本 文 约 7200 字

阅 读 需 要 21分 钟

作者: 郭海林

项羽这一曾灭秦国,纵横天下,建都彭城的西楚霸王,楚汉以降,对他就一直褒贬不一。虽然经过四年楚汉战争,最终败于汉王,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但是,客观上项羽在灭秦兴汉中起到了不能低估的重大作用。当然,“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作为一个性格鲜明且复杂的历史人物,其特殊的性格,不仅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决定了他悲剧人生,也决定了西楚王朝的命运。

因此,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项羽的性格及其性格的形成,探索西楚霸业成败的原因,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性格的特征说起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人的性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正所谓“百人百性”。

综合各种典籍来看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性格是鲜明而复杂的。

他既自信又自负,既果敢又武断,既开拓创新又墨守陈规,既爱国爱民又自暴自弃,勇猛而暴烈,机敏而多变,冷静而冲动,有时柔情似水,有时专横跋扈。

首先,项羽对社会态度方面的性格是爱楚国、爱楚国子民。世代楚将之后的项梁、项羽抗秦兴楚起义后,即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起义第二年(公元前210年6月)“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

由爱国到复兴楚国,因为在封建宗法社会,立起王就代表立国。楚汉连年战争,“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羽不忍生灵涂炭,对刘邦讲“天下匈匈数岁矣,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体现项羽爱民。

其次,项羽在对集体态度方面,维护楚国集体利益。他主政分封时,“长史司马欣(楚国人)有德于项梁,封为塞王,有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栋阳为都。”;

“黥布为楚将,常冠军。”封为九江王以六为都。“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他自己“领九郡”都彭城占西楚。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地,重要地区都分封给楚国故臣和项羽的亲信诸将。

再次,项羽在对他人态度方面,为人率直,重情义。鸿门宴中樊哙带剑和盾牌闯军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跪曰:客何为者?”

张良庙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又赐猪腿,又赐酒,樊哙边喝边吃边赞扬刘邦功劳,历数项羽不是,项羽不仅没恼怒,反而赐座,项羽为人率直宽容跃然纸上。

鸿门宴上范增数次示意项羽*刘邦,项羽都不动,范增讲“君主为人不忍。”

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深夜项羽帐中饮酒慷慨悲歌,虞姬和歌,项羽潸然泪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演绎了霸王别姬情深意长,生离死别的历史悲剧;被刘邦追赶至乌江,亭长劝项羽回江东卷土重来,项羽讲:“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我,我何面目见之。”

樊哙

项羽因伤情而羞愧,自刎前项羽将坐骑送与亭长时讲“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

足见项羽爱人及物。死前一刻还把值千金封万户侯的首级奉送故人吕马童。

后来刘邦在朝廷上总结楚汉战争时,汉臣高起和王陵还讲“项羽仁而爱人”。

项羽在事业、生活、学习态度方面

第一就是勇猛

项羽先立楚怀王又改为义帝,然后分封十八个诸侯王,瓜分天下,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河;项羽为救赵国“破釜沉舟”向秦军进攻,九战九胜,创勇猛进攻置死地而后生的战例;

公元前205年夏刘邦乘项羽攻齐率56万人占彭城,项羽以三万精兵打败刘邦收回彭城,*死汉军二十余万,创以少胜多的战例;项羽起兵八年,百战百胜(大战七十余场,小战三十余场)。

直到垓下被围,尚能在重围之中以28骑,*汉将突重围,其勇猛无人可敌。

第二项羽对生活态度方面追求奢侈,崇尚浮华。

项羽虽然戎马一生,但是骨子里追求奢侈浮华。

因为一方面他是楚国贵族出身,从儿童到少年都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之中,耳濡目染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另一方面,取得西楚霸王的王位后万人之上,有条件奢华。

正如项羽占咸阳取秦宫财宝,掠秦宫妇女回彭城时所讲:“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第三,项羽对学习态度方面学而不精。文不成,武不就,从兴趣出发学习兵法“万人敌”,但不求甚解,不能钻研到底,也是项羽粗直性格的表现。

从项羽的意志来看

项羽性格的意志特征是在他行为活动的习惯方式中表现出来的。项羽的性格在意志方面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具有鲜明的独立性,不易为人所左右。

如不听宋义所言*宋义救赵国;不听游说者之词,不以咸阳为都而建都彭城;鸿门宴不依范增计谋不*刘邦等;目的很明确。

从项羽初见秦始皇出巡讲:“彼可取而代之”到兴兵抗秦,立楚怀王,做西楚霸王,复兴楚国以一贯之目的性;

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号召力。在诸侯军作壁上观时,他组织楚国军队渡漳水击秦军。灭秦后,分封天下,他果断、勇敢。其果断有斩殷通,*宋义,诛子婴。身经百战,直到四面楚歌垓下被围,见其意志勇敢坚强从不怯懦。

梁启超曾指出,“非有绝大之气魄,绝大之胆量,岂能于此四面楚歌之中打开一条血路。”

项羽情绪如何?

从史料上看,,在情绪特征方面项羽情绪活动的强度明显,即情绪受外界的影响起伏波动大。尤其是项羽的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明显。

在项羽身上,一方面表现为易激动。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项羽被围,四面楚歌,面对美人骏马,悲歌慷慨,感伤哭泣“泣数行下”;另一方面表现为冲动、易怒甚至暴虐的性格。

据笔者统计,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九千五百余字,其中写项羽怒、大怒、甚怒、怒目的竟达十二处之多。

项羽发怒之后往往是残暴的*人。

如发怒后烹游说者,烧纪信,烹周苛,*枞公,进攻、坑*等。

史记

再者,项羽当受到外界影响,心境变换,情绪激变,采取刚烈决绝手段。如被围乌江边不是韬光养晦,伺机东山再起,而是怒气冲天,自暴自弃,自刎乌江了之。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就把人分作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性格。

当然很少有一种气质性格的人,多数是多种气质相结合的混合型性格。从项羽性格特征不难看出,项羽属于胆汁质为主与多血质相结合的外向型气质性格。

即他具有胆汁质的直率、精力旺盛,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外倾性明显;也具有多血质好动,反映迅速,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的特征。

有一个问题,项羽性格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性格的形成是复杂的,首先,人是生物的人。每个人的性格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基因(DNA)这一先天基本因素;其次,人还是社会的人。

从唯物史观出发,人性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不是遗传基因,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后天而非先天。因为性格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历史,是在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然周围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

并且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因为缺乏生理科学检测,抛开项羽的遗传基因研究,项羽性格最终形成的决定因素不外乎以下两大因素:

我们可以说,项羽性格的形成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首先,项羽性格的形成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成长和性格形成的摇篮。项羽出生于楚国世代为将的名门望族,是项家的长子长孙。

出生后度过十年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实践表明大凡生活优越家庭的孩子性格多为任性,长成明显固执,项羽概莫能外。所以进入学习阶段既不愿学文也不愿学武,学兵法还不求甚解的浮躁性格逐渐显露。

另外,项羽从小在封建宗法关系中生活,经历封建等级制,幼小心灵受到封建礼教的洗礼和熏陶,有墨守陈规封建等级观念的潜意识,在后来有条件时表现出生活上追求虚荣、虚名、浮华的性格。

其次,项羽性格的形成受其学习的影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从这,我们能看出项羽受武将出身的家庭影响,兴趣出发喜欢兵法。

一方面,“学万人敌”学习兵法,为项羽志存高远,成为著名军事家,成就灭秦复楚、兴汉的关键人物作铺垫;另一方面,不肯竟学,只能粗知行军布阵,两军对垒,攻守作战,缺乏对“兵者,诡道也”的深刻理解、深入研究和灵活运用,因而项羽虽有政治谋略,如借楚怀王之名兴兵抗秦;假传楚怀王圣旨*宋义;

为遏制刘邦,封他到地偏远险阻的汉中;改楚王为义帝等。

但是总带有随机性和近视性,表现出项羽的政治幼稚病,也为以后因军事、政治谋略不够而兵败埋下伏笔。

足见项羽少年时代的学习对其粗直、勇猛、磊落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2、项羽性格的形成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但我们也要看到项羽性格的形成,受社会背景的制约

项羽十岁秦亡楚,祖父兵败被围在兰陵自*,从此家道中落。

国恨家仇,在项羽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项羽青年时代生活在秦暴政之下,由叔父项梁一手带大。其叔父先因罪入狱,从下相(江苏宿迁)到陕西栎阳(今西安临潼),出狱后又因*人避仇逃到吴(今江苏苏州附近)。

项羽随叔父颠沛流离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经历的是血腥和*人,在复仇兴国中成长并形成勇敢、勇猛乃至残暴的性格,以至后来在新安城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坑*襄城守军,坑*齐降卒,灭秦攻占咸阳,烧*抢掠。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坑*降卒就曾有过。

秦将军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国降卒四十万,血染杨谷水为丹水,砍赵卒头垒成头颅山,秦始皇曾在咸阳坑儒生四百六十余人。

项羽的举动也逃不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血淋淋的灭秦复国的战争中,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项羽性格的形成,还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

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一,项羽在与吴中子弟相处中培育性格。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以惮籍矣。”

楚汉时一尺约合现在二十三点一厘米。

项羽八尺在1.84米左右,读过书,学过剑,学过兵法,才能和气力都超过常人。

一荆楚大汉,在吴中弟子中脱颖而出,肯定惧怕他。项羽自信、自负的性格就自然产生。

其二,项羽在与叔父相处中形成性格。项羽和叔父一起生活,他经历过叔父*人及叔父以兵法主持丧事。叔父的勇敢、睿智影响了项羽,所以项羽二十四岁起事就以*会稽郡守殷通开始。项梁示意,项羽即把殷通的头砍下,性格机敏,显而易见,对不服者*,“数十百人,众皆慑服”就已经看到项羽勇敢、勇猛性格的端倪。

而后“破釜沉舟“攻秦,楚汉相争三万人对五十万人收回彭城,被围垓下突围,重围中连胜汉军三次,都彰显项羽勇猛过人的刚烈性格。

从宏观来说,项羽性格的形成受楚国地域文化的熏陶

第一,楚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时疆域最大。曾攻郑、宋,占陈、鲁,吞吴、越,整个东南一带均属楚;

第二,楚国人才济济。道家代表老子、春秋霸主楚庄王芈侣、战国纵长楚考烈王、,政治家申包胥、春 申 君黄歇、名相孙叔敖、爱国诗人屈原、诗人宋玉、军事家伍举、伍子胥、大将军项燕等,正所谓“唯楚有才于斯有盛”;

第三,楚地形成区域性亚文化。楚国处荆蛮之地,曾受周王朝和中原诸侯国的歧视和打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地灵人杰的楚国地域文化中就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独立自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刚健尚武精神,屈原“虽九死犹未悔”的以身殉国,锲而不舍精神,卞和的坚韧不拔精神。

伍子胥父兄被*后十六年积蓄力量的复仇精神。基于上者,尤其是楚亡之后,项羽作为世代楚国将军后裔,在他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秉承了楚国地域传统文化中的独立自主、刚健尚武、锲而不舍、以身殉国的精神。

项羽的性格对西楚霸业的影响有哪些?

性格勇猛自尊,自信自负,而刚愎自用,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项羽对西楚霸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正如司马迁所讲“秦失其政,陈胜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敌。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项羽性格在灭秦复楚兴汉中起到关键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肯定个人之历史上的作用,尤其是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的关节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杰出历史人物项羽本来是秦末陈胜农民大起义中的一支起义队伍的领导者之一。

项梁被陈胜张楚王朝封为上柱国,项羽一直是项梁的副手。在抗秦战斗中陈胜战死,项梁、项羽又推举楚王后裔复兴楚国继续抗秦。项梁死后,抗秦的主力军是项羽领导的楚军。

因此项羽曾站在历史的潮头,是完成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王朝的这一历史人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灭秦斗争中曾起到核心作用,并由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尔后才由汉王到汉帝。

这都体现了项羽勇猛*敌,敢为天下先的性格。正是项羽摧枯拉朽的勇敢性格才形成灭秦复楚兴汉的局面。

项羽的性格决定了西楚霸业的建立

反秦中项羽立楚怀王的目的是师出有名,借楚王号召力灭秦。但是事物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楚怀王做大而揽权。在约定先入咸阳(即灭秦)为王后,楚怀王利用宋义压制项羽,并收回项羽兵权;反而授刘邦兵权抑制项羽。在进攻咸阳的路线上,让项羽从北迂回攻秦主力,刘邦径直向西攻咸阳。但是项羽的勇猛刚烈和自信不服输的性格,*宋义、九战九胜灭秦主力。但是由于战事,晚刘邦近两个月入咸阳。

按军功,自负的项羽心理不平衡,鸿门宴范增设计*刘邦,张良的好友项羽的叔父项伯,提前通知张良和刘邦后又对项羽说;“击之不义也。”

一方面出于项羽封建伦理中重义的性格;另一方面由于刘邦通过张良等反复示弱,反而增强了项羽的自负;加之刘邦军事实力不强。

项羽过于自信而轻敌就许诺“不*”而放走刘邦。可是项羽仍想做关中王,征求楚怀王意见,楚怀王讲:“如约。”

可见楚怀王仍想辖制项羽。项羽果断、勇敢的性格,冒天下之大不韪,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楚怀王改为义帝,决定分封天下,封十八个王,自立西楚霸王,然后使人*义帝以绝后患,公元前206年西楚王朝建立,立国都在彭城(今徐州)。

最后更悲剧的是,项羽的性格把西楚霸业引向灭亡

西楚霸业虽然建立,但是由于项羽性格的缺失而危机四伏。

西楚霸业建立前项羽就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埋下隐患

公元前207年鸿门宴上由于项羽性格中的重义、自信、自负、骄傲轻敌而犹豫不决,放刘邦生路,又封刘邦为汉王。

虽然封在汉中想通过地理环境辖制刘邦。可是刘邦在项羽攻齐王田荣时,采用陈平计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吞三秦占咸阳,真正坐起关中王,开始了楚汉之战。

楚汉战争中刘邦又用计谋分化收买项羽部下,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先划鸿沟为界对峙,又联合诸王进攻项羽,致使项羽节节败退,隐患变为争夺天下的实际对手。

西楚霸业建立后,项羽刚愎自用,人才流失,政权不稳

项羽刚愎自用,自信、自负,自以为“力拔山兮气盖世”,只信武力讨伐,不善于信人用人,更不知用人之所长。听不进他人意见,由独立性发展为独断专行。

原本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英布都离楚归汉,谋士范增告老还乡。贤士不附,将帅背离,政权虽建立,但是守无良相,谋无贤臣,战无猛将,只有项羽孤家寡人,其政权虽建立但岌岌可危。

战争失败项羽自负自馁,乌江自刎,人亡政息

战争胜负乃兵家常事,垓下被围,性格自负、刚烈、勇猛的项羽突破重围,本能渡过江东积累力量再战。正如唐代诗人杜牧所题“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但是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坚信天命论,从东城到乌江三次讲“天之亡我”,两次讲“非战之罪”,在灌婴以五千骑兵包围项羽二十八骑,重围中项羽有一段精彩的独白“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 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 诸君决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项王瞋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具惊,辟易数里。”项王“乃谓其骑曰:‘何如?’

骑皆服曰:‘如大王言’”

项羽虽败却有胜利的感觉 , 西楚霸王不能被打败,不能被*,更不能被俘渡江即意味着失败,自我了断是上天所为,不是懦弱屈服。

项羽从自信、自负、自尊到自馁而选择了自刎,项羽自刎前的最后时刻送亭长千里马,送吕马童千金头,更显项羽性格磊落大度,“只有与命运观念相连结才会产生悲剧;但纯粹的宿命论并不能产生悲剧, 悲剧的宿命不能消除我们的人类尊严感。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的伟大崇高。”

项羽的人格是高大的,他保留了尊严。

然而项羽悲剧的性格决定了他悲剧的人生,人亡政息,也断送了西楚霸业。

正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从项羽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在军事上他骁勇善战,马上打天下,建立西楚王朝,是成功的。

但是在政治上他缺乏政治谋略和政治远见,西楚王朝顷刻瓦解,是失败的。

不过即使项羽性格完美,建立的西楚王朝也不会长命。

因为实体式的分封制已不再是历史的潮流,统一的封建制才是当时的大趋势。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逆历史潮流总是短命的。当然西楚王朝的灭亡,其重要原因在于性格缺失的项羽,一方面他身上有明显的楚国贵族遗民印记,西楚王朝的政权带有复辟性;另一方面西楚王朝的国体具有战国时期封疆裂土的承袭性。

其根本原因在于,项羽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社会制度形式,应当适应于他们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起初没有这种适应,那么社会制度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而发生变化。”(

所以刘邦为打败项羽从政治谋略出发搞分封,建立汉王朝后,仅用七年(公元前202年到前195年)时间,就剪灭异姓王。

在分封同姓王后,又采取收回兵权,缩小封地、中央委派官员等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全文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