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刘伯温常州府化龙巷烧龙)
话说刘伯温离开了常州府,沿运河而下,不一日来到无锡地界。
他的官船刚靠吴桥码头,一艘小船悄悄的靠了过来,船头站着一个青年的儒生,朗声的喊道:青田先生在吗?我家彦瑞先生有请。
青田先生是刘伯温的江湖称号,非熟悉亲近之人不敢叫的,一般尊称国师或诚意公(封诚意伯)。
刘伯温人还未出舱,就欣喜地问:彦瑞先生?啊呀!贵客贵客,先生在哪里?
那儒生指挥船夫靠稳,低语道:请先生随我来。
刘伯温只带了一个十二三岁小道童,执拂尘羽扇上了小船。
小船拐进了一个河汊,七拐八拐向西划去。
他乡遇故知
先生到了。小船己停稳,刘伯温下了船,抬眼望去,眼前是一片粉红的花海。
只见一株株,一簇簇,一丛丛的桃花,争芳吐蕊,压满枝头。一树的粉红,一树的繁花,蓬蓬勃勃,灿若云霞。
每一朵都那么热情,那么奔放,拼足了力气,尽情绽放。含苞待放的精致,饱满展开的烂漫,小的妩媚,大的娇艳,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粉蝶在其间翩翩起舞,许多枝条探出来,给篱墙挂上了半幅红帘,随风摇曳,风情万种。
微风吹过,落花如雨,飘飘洒洒,入眼皆是花。淡淡的粉色香味幽幽然弥漫开来,这时候,迎着风中花香,刘伯温深深地吸一口,便有清凉的新鲜的精灵从口中、鼻中、眼中往里钻,润彻肺腑,通体爽洁。
他不由兴起吟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刘兄,别来无恙乎?”一阵爽朗沾笑声从桃林深处传来,夾着几声狗吠。
桃林深处,一排四五间草庐掩映其中,随意的竹篱围绕,门口站着两人,一个瘦长清朗的老先生,另一个胖胖和气的乡坤财主样的人。
刘伯温赶了几步,拉住那位老先生的手,仔细打量半天,嚅嚅道:“师兄,想煞老弟啦!”
那位老先生轻轻地拍着他的手,眼含泪水道:“一别十五年,江湖如云烟。”
又介绍道:“这位是我的东家,江阴祝塘徐骐员外,仰慕先生久矣!”
两人又打躬寒喧一番,一起进了草庐,落坐上茶。
这位祝塘的徐骐员外,史上没有什么名气,只是元末的一个富家翁,但两百年后的万历年间,他的后代却出了个名传四海的大旅行家一一徐霞客。
那位老先生却赫然有名,他就是明初三大文学家之首(另两位罗贯中,吴承恩),刘伯温的师兄一一施耐庵,那位青年儒生是他的弟子罗贯中。
施耐庵
施耐庵,子肇瑞,号子安,苏北兴化人氏。出身船家,自幼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迁至苏州,在浒墅关读书。
二十八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郓城就是及时雨宋江的老家,训导是类似教育局巡视员兼教谕一类的职员,不是官,是吏,无品无级俗称不入流)。
干了两年,回到苏州,后拜当代大儒郑复初为师,学习经世之学。
郑复初是元末江西玉山人,称得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二十多岁就考中进士,在处州担任录事。
元代处州路就是今天的丽水,刘伯温的老家青田就是处州路辖区,录事是郡主手下的三把手,掌管文史教育,也是活地狱的官。
干了几年,元代的上司是蒙古人(当时社会人分四等)根本不把汉人当人看。郑复初就辞官办书院,开馆教学。
一时江南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在众多的弟子当中,有两人最为出名,其中一个是刘基(就是刘伯温),另一个则是刘伯温的师兄施肇瑞(后改称施耐庵,为了习惯还是叫后名)。当时施耐庵32岁,刘伯温17岁。
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相当于公安局长兼治安大队长,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与一把手那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职场上的规则是:有权无责活阎王,无权有责活地狱。施耐庵在活地狱里苦了两年,愤然挂印回到了苏州,老子不侍候了!属于有个性的老愤青。
后来张士诚的农民起义队伍占据了苏州,被张士诚聘为幕僚,当了军师。(这段多年的流氓土匪似的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一些肝胆相照,血性豪放的起义军头领相处,后来都化作了梁山一百单八将)。
随着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他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
朱元璋灭张士诚后,为逃避朱元璋的追*,改肇瑞为彦瑞,别号耐庵,后世人称施耐庵。随后在常熟的河阳山和江阴祝塘大财主徐家坐馆,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
草庐内,主人端上一桌丰盛的土菜和一坛闻名遐迩的桃花酿。四人边喝边聊。
桃花酿,它是以新鲜桃花花瓣为主要原料,加入清水,糯米和饴糖,发酵加工后得到的一种粉色酒水。
这种酒水,严格地说不能称作酒,具有浓郁的桃花香,能直接饮用,它能为人体补充营养,也能美容养颜,属果酒或果汁类,但后劲绵长。
徐员外作为东家先敬酒:国师仙降草庐,这是我的一处桃园看园草庐,简陋之至,也无甚招待,唯这桃花酿尚可一饮。别处或也有此酿,但绝无此甘醇。
刘伯温品了一口,果然香气甘醇,远胜皇宫的御酒,问道:难道加了什么秘方不同?
徐员外道:酿法无什区别,只是别处无此泉水。
刘伯温问道:久闻惠山有惠山第二泉,莫不是此泉酿造?
徐员外笑道:先生果然见外识广。惠山,先以其名泉佳水著称于天下,最负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
此泉共有三处泉池,泉的下池有开凿于宋代池壁的龙头。泉水从上面暗穴流下,由龙口吐入地下。
上面是漪澜堂,也建于宋代。亭内和亭前有两个泉池,相传为唐大历末年(779),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分上池与中池。
上池八角形水质最佳;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据传,此洞隙与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寻水时发现的,故又称其为“冰泉”。
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书法大家赵孟頫题写的“天下第二泉”石刻。
自唐代茶圣陆羽遍访各地,品茶品泉,并多次赴惠山进过考察,评定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后,历来文人雅士僧侣贵胄多以此泉点茶为乐事。
古往今来,这一泓清泉,受到无数帝王将相、*客文人的青睐,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
尤以唐武宗朝的宰相李德裕为甚。
刘伯温问道:李德裕与其父李吉甫均堪称晚唐名相。武宗时,他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
徐员外:但他居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无锡府台派人用驿递方法,把三千里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
丞相常思煮茗时,
郡侯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
莫笑杨妃爱荔枝。
刘伯温呵呵一笑:果然奢侈,比杨妃过无不及。
施耐庵问道:师弟此番挂印致仕,恐怕不是真的归隐山林了吧?
刘伯温笑道:想与师兄一样,著书立说,得一两良材而教之。
施耐庵摇头道:怕不似我闲云野鹤,你在常州化龙烧棺,梁溪也为之地动。(无锡也旧称梁溪,金匮)
刘伯温见隐瞒不住:实不相瞒,此番也有代天子巡察山川龙脉之旨意。
施耐庵沉思良久道:天下大势,兴久必衰,衰久必兴,风水轮转,岂能因人而逆之,望师弟慎之!自古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在人心啊!
刘伯温点点头:此地自古是龙兴之地,文星汇骤,我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有龙脉龙气,将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多的文官和三王十八将,届时怕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战乱一起,玉石俱焚啦?
徐员外站起身,深深一躬:望国师垂恩,若能保留一方文脉,斩断一方武脉,将是造福我梁溪一方百姓,善莫大矣!
刘伯温点点头:好好!我将尽力为之。
惠山泥人传千年
第二天,刘伯温在徐骐,施耐庵,罗贯中的陪同下登上龙山(今名惠山)三茅峰主峰,举目四望,远处太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脚下,山峦起伏,东西两峰与主峰,形成如座椅一般,真是前有大明堂太湖,后有靠山龙山,左青龙,右白虎,中间吉穴天成。
吉穴处云雾缭绕,紫气蒸腾,西峰山峰峻峭,树木茂密,东峰地势平缓,街陌纵横。
这龙山的龙脉己成气候,百年内祸乱将出,这将如何计出?刘伯温沉思不语。
一行人沿东峰下得山来。
来到山脚下,刘伯温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这泥土细腻澄黄,很粘手。他看看手上的粘团,皱紧了眉头,再捏着、看看,忽然笑容浮上面孔。
刘伯温对徐员外等人道:有了。
他们一众人来到金匮县衙,县太爷见国师驾到,忙出来迎接。刘伯温对县太爷吩咐道:
今大明天子深知民间疾苦,特派我前来暗察民情,今发现龙山泥土可以让百姓捏成泥人卖钱养家度日,变泥土为乌金,无锡人也有了长期的饭碗!
刘伯温让县太爷招来民间的能工巧匠,用泥土捏成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身穿朝服、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涂绘上彩,真是栩栩如生,仿若真的一般,人人见了都喜爱。
惠山泥人
同时上奏朱元璋,说明了原由。不久,圣旨到:今改无锡龙山为惠山,每岁纳贡惠山泥人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作贡品上供,可抵捐税,多者接市价付银。
这真是皇恩浩荡,那时候,龙山脚下的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贫困,如今泥土变成金了,于是家家户户拿起锹铲,到山脚下去取泥做泥人了。
不久,惠山脚下,渐成街市,有了大小泥人店家和摊位。
回到草庐,徐员外奉上当地名吃的“太湖三白”和无锡酱排骨,喝的还是桃花酿。席间问道:“国师,为啥叫无锡老百姓做泥人呢?这有何奥妙?”
刘伯温呵呵一笑道“员外,有所不知哦,我这叫此地的龙脉尽出泥王泥相、泥臣泥将,这泥捏的王侯将相那个能成得了气候!这岂止三斗三升官吏?
徐员外又追问:如此,影响此地文脉乎?
刘伯温:此地以后文人辈出,文星璀璨,只是出相的人才很少。
徐员外喜道:能如此,也是我梁溪百姓的福气,谢国师。
施耐庵在旁道:老员外,今国师在,何不求国师帮你选一处吉壤,也能福泽后世子孙,机缘难得啊?
徐员外惶恐不安地站起:久有此意,只是不敢开口,愿出千金求国师指点。
刘伯温呵呵一笑:这是小事,喝了员外的佳酿,理当有还。千金我也要,此助师兄巨作《江湖豪客传》(后改为《水浒传》)付梓的费用,还有一物我也要。
徐员外忙道:国师但说无妨,只要我有。
刘伯温笑道:年年桃花酿十坛,阳山水蜜桃十筐。
徐员外道:此乃小事。我选了一处地穴,请国师指点。
谁曾想,经刘伯温点穴,引出徐家几百年富贵长久的后事来。
风水之妙,妙在点穴。
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