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华夏五千年孕育出的文明精华。我们都知道道教以成仙得道,返璞归真为宗旨,认为高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于是他们上山采药炼丹,以求羽化成仙。《释名释长幼》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所以像王屋山这样白云缭绕、幽深僻静的深山,自然成了人们修道成仙的理想环境。
上古时代:说到王屋山的道教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前轩辕皇帝在王屋山祭天的故事。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在《天坛王屋圣迹记》曾记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战蚩尤最初是从王座山下开始的,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莅临王屋山。有了这段黄帝祭天王母授策的传说 ,黄帝很自然的被道教尊为始祖,从此开启了祭天的先河,而王屋山也被认为是道教的神山。
春秋:道家把王屋山尊为道教的发源地,王屋山道教活动日益兴盛,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情况。当时老子,庄子、列子都是道派中人物。老子,本是周朝的收藏吏,也就是现在的图书馆馆长,博览群书非常有才华。看到周王室日渐衰微,就隐居到了王屋山,修自养性以求治国之道。据说王屋山上的老君池就是当年老子隐居悟道的地方。老子在这里悟道多年以后,为使大道远播,西游到了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请他著书立说,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道德经》。老子也被公认为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之后就是春秋时期的王子晋。本是周灵王的太子,名姬晋,在王屋山上修道后改名为王子晋。有*载这是王姓的发源地,应该是王姓朋友寻根问祖的地方。列子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是郑国莆田人。经常云游四海,拜访名山,曾经40年闭门不出40年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经常来往于郑州济源之间,并写出了。享誉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秦汉:在战国时期萌芽的方士学派,到秦汉时期日益兴盛起来。他们在吸取黄帝、老子为始祖,继承老子以道为万物本源的同时,吸收阴阳家思想,解释道生天地万物的过程。 被后世尊称为黄老道学派或黄老道家。
西汉: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较偏重于探讨安邦治国的道理,到汉武帝刘彻时倡导以孔子的儒学经典治国,黄老道不再时兴。但汉武帝迷信神仙方士。追求长生之术,促进了黄老学派中养生学与神仙方术结合了起来。黄老派人物中与王屋山有关的还有秦汉之际的商山四皓。所谓商山四皓并非一人,顾名思义是四位白发皓首的高士。《四库全书》记载,四人都是河内人即黄河以北的人。为避开秦朝暴政,隐居于王屋山修道。汉高祖仰慕其名,曾请他们出山辅政但遭拒绝。后来,汉高祖欲废太子,吕后听取张良的计谋,邀请四人出山辅佐太子平定了这场风波,史称“太子风波”。
东汉:东汉的魏伯阳道术高深是古代著名的炼丹家,曾在王屋山炼丹修身,并著有《周易参同契》三卷为后世道家所宗。东汉顺帝刘保(公元115年——144年)道教正式形成,是当时广泛流行的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鬼神迷信相结合的产物。道教形成的主要标志是道教组织的形成。具体来说,就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行成。而太平道供奉的重要经典《太平经》就出自于王屋山下的曲阳泉上。太平经内容繁杂,假托神人降世,提出了许多改良社会的主张。这些主张既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也反映了农民阶段的某些愿望和要求。还有许多关于养生成仙使皇帝多有子嗣的方术以及用符咒治病的巫术。东汉末年《太平经》被巨鹿人张角利用,建立“太平道”教团。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张角发动农民起义,起义者头上都带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
魏晋:魏武帝(曹操)迷信仙术,擅长气功方术的甘始,曾被曹操召为近待,后辞官入王屋山修炼,百余岁仙去!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入王屋山抱扑坪炼丹,著有《抱扑子.内篇》一书,在书中极力推崇王屋山,称王屋山“正神在其中,有道者登之则山神必助之”,“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难”。这个时期著名的女道士魏华存也曾在王屋山修道,后写出道教经典《黄庭经》被后世尊称为上清派的创始人。由于她长期住在阳落山(古代王屋山以东至沁阳市以北的太行山统称阳落山)修炼,在济源沁阳一代百姓心中,至今影响深远,被称为二仙奶奶,羽化后受封“魏夫人”她晚年转居南岳衡山修道升仙,被称为“南岳夫人”。
唐代:隋唐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南方和北方道派的交流与发展,道教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王室对道教的推崇是有政治目的的,就是利用道教为李氏皇族的统治制造合法依据。唐朝皇族原本出生于北朝鲜卑军户,并非名门望族。当时李渊李世民争夺天下,为了抬高门第争取上层贵族的支持,便利用道教始祖老子与自己同性的巧合。尊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称自己为神仙后裔,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唐朝建立后把《道德经》列为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科目。道教不仅是唐朝的国家宗教,也是王室家族的宗教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于皇上崇道,不但道士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许多公主嫔妃也纷纷入道。其中唐明皇有两个妹妹入道,号金仙、玉真公主。杨贵妃也曾度为太真宫女道士、号太真。此外还有不少王公大臣纷纷将自家宅院设为道观,为唐玄宗崇道推波助澜。
唐代最负盛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就是在这样一种崇道的背景下入王屋山修道的。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圣历二年(699年)被武则天诏至京城讲经说道。711年,唐睿宗召他入宫探讨阴阳术数和理国之事。赐宝琴和霞披,并召他暂住在天坛山上访院。721年,唐玄宗将他迎入宫中,封其为“道教首座”。唐玄宗封自己为“道教皇帝”。724年,唐玄宗命其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阳台观,并御书“寥阳殿”榜。阳台宫建成后,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又让自己的同胞妹妹入王屋山拜司马承帧修道,一时震动朝野。
司马承帧入王屋山后,完整的提出了洞天福地学说。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王屋山就是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在唐皇室的支持下,王屋山相继建成了紫薇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迎恩宫等道教宫观。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一生不求功名,坚持在王屋山采药学医,死的时候也葬在王屋山。
唐末五代:社会动荡混乱 ,道教遭到了沉重打击。这一时期传说燕真人便隐居王屋山修道。她居住在阳台宫东侧,靠租用阳台宫的宫地为生,当时王屋山宫观林立,高道云集,炼丹修道之人遍及宫观。燕罗子就找高道,拜名师,深得道家真谛,学会了烟霞养身之道,悟透了道家真谛。一日,燕罗子漫步于深山丛林之中,发现了一个硕大的人参,已成人性,便觉稀奇,回家洗净熬汤,全家分享,残渣剩汤也被鸡狗吃掉,于是拔宅升天,全家成为神仙。据说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来历。燕罗子是王屋乡人,五代时期的炼丹家,著作有《内观经》,就是人体解剖图,流传于世。
北宋时期:由于五代战乱使得许多士大夫隐逸于道教之中,所以北宋时期是中国道教继唐代之后又一兴盛时期。王屋山毁于战火的三宫得以重修。
金元时期:国家南北分治,中原战乱不断,蒙古人入主中原。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阳携弟子“全真七子”到屋山创重阳庵、长真观栖住。王屋山成为金真教早期在北方活动的圣地。在王屋山灵山洞刻有“七朵莲花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的对联,至今仍可辨认。后来马钰成为全真教继承人,并与丘处机一起在王屋山建长春观。死后就葬在长春观东侧。其中丘处机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成吉思汗西征印度时丘处机受邀会见成吉思汗。丘处机以中原文化、孔孟之道引导成吉思汗,才使他放弃了攻进中原大肆屠城的打算。成吉思汗尊丘处机为“神仙”,封为国师,总领天下道教,后开创“龙门派”。元大定四年(1227年)道士王志佑到王屋山重建阳台宫用时13年。1238年全国道教第三大掌教李志常奉旨于王屋山天坛顶行祭天大礼,书“总仙宫”三字于王屋山顶。元末又逢乱世,不少宫观毁于战火,道教活动随之沉寂。
明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提高汉族地位和加强中央集权,对道教实行即尊崇又限制的政策。明成祖起家于北方,对真武大帝非常尊崇,特封湖北武当山为真武大帝道场。道教活动中心随之南移,王屋山在全国道教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尽管如此,王屋山仍不失为道教活动重要场所,不少重要宫观陆续重建。
明正统12年( 1147年)御赐天坛大紫薇宫《道藏经》一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世宗为天坛大紫薇宫御制敕文恢复王屋山大型法事活动。
清代:王屋山道教日渐衰微,著名道家王常月为提高全真教龙门派的地位走出王屋山布道,被全真教龙门派尊为“中兴之祖”,康熙赐号“抱一高士”。
当代:2014年,济源市文旅投资集团秉持敬畏之心,发扬工匠精神,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 打造了内涵博大精深,策划别出心裁的传世之作—道境广场。充分展现了创世文化、道学文化、愚公精神等文化精髓,重塑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意境,使之成为王屋山的第-印象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