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爆款!《庆余年》收割IP红利的背后
谢吕容 南方传媒书院
文/谢吕容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导读:
1.年终爆款《庆余年》
2.大IP 流量明星
3.《庆余年》何以突出重围?
4.第三只眼看爆款:超前点播&服化道简陋&剧情老套
011.年终爆款《庆余年》
距离2020年仅有不到七天,忙期末,忙考研,忙年终,忙找工作,有多少人在高压的年末里叫苦连天。
回顾2019年的影视剧,有的命运多舛,有的风光无限。从上半年《知否知否》《都挺好》《大江大河》《破冰行动》到下半年的《新白娘子传奇》《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热爱的》《陈情令》等,这些电视剧获得口碑播放量双丰收。但是在观众饱足观剧需求的同时,几家欢乐几家愁,《筑梦情缘》《皓镧传》《独孤皇后》《封神演义》《重耳传奇》这些剧可能就要被观众拖出来打了。
本以为年末剧荒,没想到《庆余年》*出重围,成为很多人茶思饭想的消遣爽剧。#陈萍萍是个狼人##二皇子可爱# #庆余年居然是科幻片##庆余年口红色号#..与《庆余年》相关的话题也频上热搜。
一个婴儿,在母亲为权势争斗“丧生”后,被送回偏远乡下,因为特殊的身份,受到无尽关照。最终在长大后,又重返帝都,大展拳脚,实现伟大理想抱负的故事。与众多穿越题材不同的是,该剧不仅穿越,还是科幻剧,是一个古代婴儿拥有现代人的思维,就是他的身体内,住着一个现代成年人。比如,在古代,他会造香皂,也会烧玻璃。顺手抄一本红楼梦,就是天外奇书;在诗会上,也可以因为心仪的姑娘不在,就“有感而发”抄写一首杜甫的千古名诗而大放光彩。
《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该片由王倦任编剧,孙皓执导,讲述了一个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与锤炼,书写出一段不同寻常又酣畅淋漓的人生传奇。
022.大IP 流量明星
2014年,《古剑奇谭》大火,带起了影视业“大IP 流量明星”的热潮。然而短短几年,在投资制作方急功近利之下,烂片层出不穷,大IP从风光无限变成人人喊打。山穷水尽疑无路,大IP改编在今年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金牌编剧注入灵魂,加之老戏骨们的生动演绎,《庆余年》口碑播放量双丰收,在零预热的情况下成为年终爆款。
IP是什么: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著作权、版权,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
IP剧的概念: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基础上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称作IP剧,因为其站在IP背后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
IP剧代表作:IP剧改编自网络小说是最大的一类,比如《何以笙箫默》《左耳》《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取材于歌曲的比如《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爱之初体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甚至也有取材自游戏的,比如《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轩辕剑》……
除了以上的一些,还有大家熟悉的《步步惊心》、《云中歌》、《大漠谣》、《最美的时光》《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花千骨》,2016年的火爆IP剧《鬼吹灯》、《诛仙:青云志》、《一路繁花相送》、《幻城》、《芈月传》、《云之歌》、《秦时明月》、《锦衣夜行》等等。可以说,门类齐全,赚足眼球。
2018年,大IP加小鲜肉或流量演员这种模式的剧纷纷失灵,几乎无一例外。这种模式曾经被视为法宝。《武动乾坤》不仅是大IP加小鲜肉,还加了大导演,但毫无用处;《甜蜜暴击》,顶着“鹿晗和关晓彤的定情之作”这样的超级噱头并在顶级平台播出,仍然惨淡收场。
033.《庆余年》何以突出重围?
正剧风 喜剧化表达
开拓了新时代的“古装类型剧”
▲选题角度上:这部剧不仅拓宽了古装剧的边界,并且开拓了“厚重历史题材 喜剧化表达”的新类型,为今后的电视剧创作勾画了更多可能;
▲思想上:该剧用现代思想与古代时空的碰撞,提升了内容格局的同时勾起了观众的窥知欲;
▲表达方式:整部剧在一本正经中透露着股诙谐幽默,台词风趣又不乏深意,情节设计也充满了趣味性。
▲主要依靠人物来吸引观众:剧中没有一个单薄的人物,并非简单黑白分明的正派和反派,每个人物的人性魅力在不同情势和局面下,散发自己独特的魅力。
▲塑造生动的人物群像:《庆余年》用虚构的方式成功塑造了生动的人物群像,并在虚实之中找准了平衡点,剧中大量人物都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无论是不畏强权的范闲,还是向往自由的林婉儿,终生为理想奋斗的陈萍萍,亦或是从小受范闲熏陶的范若若,他们捍卫的是世事公正、不畏强权的信仰。
“男频热”满足大众期待
11月开始,《鹤唳华亭》《庆余年》两部剧虽均裸发上线,但是依靠口碑打开了热度,其中《庆余年》颇有黑马之势,不少观众感慨,市场终于有可以看的男频剧了。
前几年大女主戏审美疲劳之势出现后,市场开始把制作方向往沉寂了几年的男频剧转。《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鹤唳华亭》等不断为男频剧正名,也打破了男频剧男女观众都不讨好的僵局。可见在度过试水期后,男频剧如今已经迈入了精品化阶段,而真正的精品内容,无疑可以男女通吃。
“男频”的爆款剧屈指可数,基于“男频”IP的影视化改编市场空缺,呈现出符合大众期待又能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作品是制作方和平台方的心愿。如今,年底播出的《庆余年》给男频IP改编剧市场做出榜样,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为大IP影视改编提供优质模板
▲构思巧妙:编剧以现代大学生参加小说竞赛为剧开篇,以探讨古今思想碰撞的立意。
▲诗词运用:剧里范闲的朗诵片段整整长达4多分钟,有近38首诗词,一言一语皆掷地有声,网友表示:“我看这里的时候,真的很想哭,古诗词应该大声朗诵出来啊,太美了!”这让人想起了《都挺好》同样也注入了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孝”等传统美德贯穿了整部剧,公正、诚信、友善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都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情节的发展所呈现。例如,范闲母亲碑文所述:“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破魍魉迷崇,不求神明”,体现了“仁”和“公正”。
众实力派演员鼎力相助
多季开发的模式为行业赋能
《庆余年》精良的制作和饱满的剧情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此外,该剧凭借着老戏骨和实力派演员的加持,吸引了大量来自不同文化圈层的群体。
不可否认,《庆余年》堪称豪华阵容,张若昀、李沁、李纯、宋轶、郭麒麟等当红实力派演员齐聚一堂,陈道明、吴刚、于荣光、刘桦、李建义、曹翠芬等老戏骨云集,他们成功为该剧赋能。
044. 第三只眼看爆款:超前点播&服化道简陋&剧情老套
年终爆款的背后
同样引祸上身
官媒对超前点播的批评
网友吐槽演员服化道的随意简陋
更有网友直骂剧情老套
剧里很多梗已经过时,强行尬笑。
▲众媒评超前点播:
《庆余年》的火爆,让腾讯、爱奇艺赚足广告商的投资费和观众的流量之后,推出了VIP超前点播服务,即VIP用户额外支付50元可以获得比普通会员多看6集的资格。为此,不少观众表示不满,认为视频平台 “竭泽而渔”、“吃相难看”,一度成为微博热搜,搅动公众情绪。
人民日报在14日的评论中批评道,“视频网站套路层出不穷,吃相太难看。”VIP之外设置VVIP,额外掏钱才能享受超前点播,视频网站是在制造焦虑诱发用户消费。
《新周刊》则提出,在会员权益并没有受影响的前提下,超前点播无疑是给用户多了一种可自主选择的观剧形式。真正值得探讨的是,新模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对消费习惯的冲击,未来如何优化、如何实现平台与用户的共赢,恰恰才是关键。
中国经济网指出,视频网站的付费超前点播模式走偏了,在用户不再爆发式增长的当下,作为视频网站,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用户的黏性,这需要视频网站转换思维,从粗暴地售卖商品,转向维护用户,真正实现拉新、留存,最终让这部分人的付费转化为视频网站持续的收益。
腾讯网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视频平台恰得起饭,我们观众也不需要看超前点播了》(来自腾讯客户端自媒体),逻辑是演员片酬过高(片酬与实力的不匹配乱象)——导致电视剧的高制作——版权费过高——视频平台高价购买——视频平台亏损——从观众手中弥补亏损,于是就有了高价VIP,高价超前点播这种盈利模式,作者指出了超前点播的罪魁祸首是天价片酬。这个逻辑其实是说得通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源是全方位考量,而不是仅仅指责视频平台。
钛媒体评:视频网站之所以甘犯众怒一再故伎重演,实在是因为会员收入难抵愈来愈严重的亏损。视频网站通过打折促销、联合会员、首月低价等手段吸引的会员,并不足以覆盖其高昂的内容及运营成本。因此,此次腾讯、爱奇艺同步开启超前点播,拉开视频网站“联合提价”序幕,爱奇艺对外吹风正在酝酿会员费上涨,理由是与国外相比定价偏低。
▲“正垃圾剧”,服化道被网友吐槽
没什么可说的,直接上图,接受网友吐槽的洗礼。
▶网友一
▶网友二
▶网友四
▶网友五
▶网友·····六(大大大网友)
你追《庆余年》吗?对该剧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希望本文能提供读者一些思考。
文/谢吕容 公众号,ID:南方传媒书院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谢吕容。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