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学农摄
一
倘若不坐在一条船上,几乎感觉不到湖水的流动。眼前只有一望无垠的平静与澄明,湖水倒映着天光云影,天空像是对着镜子照出来的。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寥若星辰的湖泊之一,被誉为北国江南和华北明珠。这儿是北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早在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孙廷铨就留下了一首诗:“微风翦翦动新荷,雪鲙银鳞入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这是一幅典型的水乡渔村风情画。我来时还是早春二月,惊蛰刚过,虽有微风翦翦,却不见新荷柳浪,那该是白洋淀春夏之交的风景了。但白洋淀的渔人早已跃跃欲试,他们憋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一开春就撸起了袖子,露出了鼓突的肌腱。
邵小贝,就是一个靠打鱼为生的职业渔民,一看就是一个经过风浪、见过世面的汉子,身上散发出一股历尽沧桑的江湖气息。邵庄子村是一个典型的淀中村,村庄四面环水,像汪洋中的一叶扁舟。过去,这里进村出村全靠划船。一提到驾船,这汉子显得挺牛,笑称自己是白洋淀的老船长,却也不算老,他刚进五十呢。我听他的谈吐,感觉挺有文化,他却苦笑:“嗨,我连小学都没毕业呢!”
鱼是他从小到大难以抵挡的诱惑,他从小练就了一手绝活——徒手摸鱼。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这淀里的水还清,鱼多得都自己跳起来。在上学路上,看到鱼在水中活蹦乱跳,他一下就蹬掉鞋子跃入淀中。白洋淀的鱼灵,捕鱼人得比鱼更灵,一旦逮着机会便迅疾俯身、出手、抓鱼,这一连串的动作得眼疾手快,一气呵成。最奇妙的是抓到鱼的一刹那,“哗啦”一响,那感觉,啊呀,真是说不出来有多兴奋、多惬意。为了摸鱼的奇妙乐趣,这个脑子灵光、身手敏捷的少年却一次次耽误了上学,以致没读完小学。
一旦走出了校门,感觉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那时候他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他觉得这世界就是白洋淀。偌大一个白洋淀,还有这么多的鱼虾,他在这世上还愁没有活路?
从小到大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捕鱼技法,可他还没来得及一显身手,眼看着白洋淀一天天地萎缩了。秋天,原本是鱼儿最肥美的季节,白洋淀却像一片提前枯萎的秋叶。那些渔民都不敢正视这片大泽,这还是他们熟悉的白洋淀吗?大部分水域都干得露底了,只留下一些斑斑点点的小水洼。那最后的一缕缕浑浊的水流,散发出一股浓重的泥腥味。
邵小贝还清楚记得,从1983年开始,白洋淀连年干涸,众多渔民只能转向渤海湾一带打鱼,这是从白洋淀离家出走的一批生态移民,其中就有还是十几岁少年的邵小贝。
白洋淀人苦苦熬到1988年,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雨。那是白洋淀流域极为罕见的大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一个处于僵死状态的白洋淀终于被雨水给浇醒了。水来了,鱼也跟着回来了,邵小贝和乡亲们终于又可在家门口打鱼了。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鱼不经捕,有些鱼苗还没来得及长大就给捕走了。到了1990年,白洋淀开始推行水面承包,这也是白洋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转身,渔民们从传统自然捕捞转为规模化养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白洋淀四处围堤筑埝,圈水养鱼,那大大小小的围栏、网箱、鱼塘,把水面分割得像迷魂阵一样。由于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白洋淀的生态承载能力,而那些残饵和排泄物在水底产生大量淤泥,又加之乡村的生活污水和一些工厂的生产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淀区,白洋淀水质一度降为劣Ⅴ类,这是差得不能再差的水质。
当人类对自然利用到了极点,势必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那些鱼虾比人类更敏感,一旦出现严重污染,鱼虾湖蟹就会大面积死亡,很多养殖户血本无归。
二
多年来,白洋淀一直面临着三大危机,一是资源性水危机,面临着干涸缺水的严峻局面;二是水质性危机,由于淀区污染久治不愈,恶性循环,必须进行刮骨疗伤般的治理;三是淀区大面积淤塞所隐含的防洪危机。
2017年4月1日,又一个春天在满目疮痍的白洋淀降临,一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在白洋淀畔应运而生。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最重要的生态水体就是白洋淀。白洋淀除了300多平方公里淀泊,还有大片湿地,这是守护华北生态系统平衡的“华北之肾”,也是冀中平原的气候调节器和空气净化器。在最干旱和燥热的季节,水汽充盈的白洋淀给八百里平川带来了一阵阵湿润和清凉。然而,随着水域面积减少和水质污染,这颗镶嵌在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的华北明珠早已黯然失色。千年大计,第一步就是要对白洋淀进行全方位的生态治理。
雄安新区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当务之急就是给白洋淀瘦弱的躯体输液输血。自新区成立至今,利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白洋淀实施了5次生态补水,白洋淀日常平均水位和水域面积均达到近年来新高,历史上那个“汪洋浩淼,势连天际”的白洋淀又回来了。
这干净的水源来之不易,绝对不能再度污染。为此,雄安新区启动了白洋淀生态清淤、控源截污和“百淀连通”工程,三管齐下、齐头并进。当我们的船在白洋淀行驶时,那些正在作业的清淤船,采用环保绞吸的方式,将水底的淤泥通过绞笼刮片进行旋转搅动和切割,再通过泥浆泵吸起来输送到指定位置。凡是清淤过的区域都要进行自然修复,一是种植水生植物,二是增殖放流螺蛳、湖蚌和底栖性鱼类,让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得更快、更健康。当污染的底泥清走了,就要对围堤围埝和水流阻水点进行清除,疏浚水流自然通道,恢复淀泊水域连通,一个风生水起的白洋淀才能回来。
白洋淀污染的源头不止是在水里,还源于四周的岸线陆地。在内源治理的同时,对外源采取控源截污的措施,对周边的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就说邵庄子村吧,而今,村里将生活污水一体化接入管网,每村都建有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还不会直排入河淀,而是用于生态园林用水。以前,村民们在淀边随便倒垃圾,而今家家户户的垃圾由村里统一收集,日产日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为解决村民上厕所难的问题,村里现在增设了公厕,有的还是循环生态厕所,污水处理达标后还可循环利用。所有污染产业全部退出。经过几年治理,邵庄子村和白洋淀流域所有水乡渔村一样,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环境,一变而为焕然一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乡村。
随着白洋淀水量增加,水域扩大,还要筑牢白洋淀的防洪体系。白洋淀上承九河,下通渤海,一直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最重要的蓄滞洪区,更是大清河水系中下游的最后一道防洪线,守护着雄安新区和下游100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白洋淀是一个湖盆形如浅碟的湖泊,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水一少就天干地旱,水一多又洪水泛滥。而现在,在白洋淀出口的枣林庄建起了一座调节性水利枢纽,丰水期蓄水,枯水期调用,一旦白洋淀达到汛限水位时就可提闸放水泄洪。
这一系列举措,对于白洋淀是一次绝处逢生般的拯救,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水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21年整体水质已从原来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以上标准,首次步入了全国良好湖泊行列。一颗黯然失色的华北明珠又重放光芒,北国江南的美景又回来了。看上去,这北方的大泽比我家乡的八百里洞庭要柔顺得多,荡漾的波浪如绸缎一般光滑。一条船,一船人,连同那清晰的倒影,像在透明的空气中翩然而过。那水中的鱼儿,一条紧接着一条,从半开半掩的水波中跳起来,瞅那鲜灵劲儿!鱼多了,很多消失已久的鸟儿又纷纷飞来了,大天鹅、大鸨、灰鹤、苍鹭、豆雁、骨顶鸡、凤头麦鸡、青头潜鸭,这些栖息在白洋淀的野生鸟类有200多种,随便往哪儿一望,从天上到水中,满眼都是扑棱棱飞翔的翅膀。
三
生态与生存,一直是人与自然的长久博弈。曾经,人类为了生存牺牲了生态,而今,我又特别担心,为了生态而牺牲人类的生存。
一个国家级新区一下把白洋淀推到了历史与未来的交汇路口。这千年大计,怎样才能保障每一个老百姓的生存和利益?这未来之城,又怎么才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一开始,白洋淀的乡亲们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新区既感到突然和茫然,但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那变化之快让他们一下都反应不过来。第一个变化就是当地政府发布了禁止白洋淀水产养殖的“清渔令”,为白洋淀几十年的水产养殖历史画上了句号。随后,雄安新区又在白洋淀周边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红线,严禁所有的乡村、农田和企业向白洋淀排污。
对于白洋淀人,这确实是一次转型带来的阵痛。邵小贝,一个祖祖辈辈靠水吃水的职业渔民,还能继续以捕鱼为生吗?对此,当地政府在制度上从一开始就有人性化的设计,在施行休渔期和捕捞许可证制度的同时,凡是取得了捕捞许可证的渔民在非休渔期内可以使用符合规定的捕鱼网具从事捕捞。与此同时,政府每年春天都会往淀里放流鱼苗。这样一来,给了鱼类休养生息的空间,不像以前,连鱼苗还没长大就给捕捞上来了。眼看着,白洋淀的鱼虾越来越多了,也越长越大了,渔民们虽说减少了几个月的捕捞时间,但捕捞量和实际效益反而增加了。
为了保护白洋淀的水质,那些柴油机动船也被政府淘汰了,但渔民可以申请政策性小额贷款,对船舶实施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春天,邵小贝买了一条6.8米长的电动船,除了自个儿捕鱼,有时候也会拉上几个游客在白洋淀休闲垂钓。这几年,白洋淀的天蓝了,水绿了,那“水会九流,荷开十里”的景致又回来了,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一个靠水吃水的渔民又萌生了新吃法。
每天早晨5点钟,邵小贝醒了,鱼儿也醒了,早上的鱼儿最新鲜。当船驶进淀中心,太阳正从白洋淀上冉冉升起,阳光那么亮,照亮了远方的水面和天际线,一个渔人的身影是那样矫捷闪亮。他站在船头将渔网向远处一抛,“哗啦”一声,那渔网在阳光下一下张开了,慢慢沉入淀泊深处。他屏气凝神,静静地等待着。忽然,他猛地一拽、一提,又是“哗啦”一声响,渔网被他收回到甲板上,那网还在一个劲地跳跃呢。扒开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露了出来。这只是一次寻常的捕捞,但这个渔民还真有不寻常之举,他把整个过程都自拍下来,通过网络直播招引游客。他抖搂了一下渔网,指着一条一条油黄闪亮、还在嘎嘎叫的鱼说:“看哪,这是嘎鱼,有的地方叫黄角丁,这种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以前淀里水质差,好多年都看不到这家伙的踪影了,这两年又出现了,如今好多在淀里消失的野生鱼又回来了!”
邵小贝从2018年开始干快手直播,以捕鱼带旅游,他给自己起了个网名——白洋淀的老船长。别看他小学没毕业,还真是一个有头脑的渔民,这几年他边干边学了不少知识,难怪我一见他就感觉他见多识广,挺有文化。一个人有了文化就像变了个人,眼界打开了,思路也活络了。现在,他眼里不光是盯着几条鱼,还发现白洋淀拥有太多的东西。如采蒲台的苇,“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如荷花淀,“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这都是孙犁先生笔下描写过的风景,一个小学没毕业的渔民现在也能有滋有味地在现场直播了,那一口浓郁的白洋淀乡音,别有一番韵味。白洋淀既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也有众多的人文古迹,还是一片无数英烈用鲜血染红的红色湖泊,那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那充满了机灵劲儿的小兵张嘎,在这芦苇荡中演绎出了一个个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这都是挖掘不尽的旅游资源啊。
邵小贝借助白洋淀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红色经典和民俗风情,以一个职业渔民特有的朴实风格进行网络直播,招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他的船越换越大了,房子也越盖越好了。他刚结婚时还住在父母盖的只有50平方米的平顶屋,一大家子人连转身都难。如今,他盖起了一座两层楼的渔家小院,在家里开起了民宿和渔家乐。两口子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游客们在船上玩得开心了,邵小贝又把他们带到家里来吃住,两口子就像对待亲人一般热情周到。走时,游客们还要带走现捕现捞的、比市场价还便宜的纯野生鱼。这样热情周到而又价廉物美的服务,谁不想来呢?来了一次还想来二次、三次呢。这让邵小贝留住了许多回头客,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21年,他一家三口的年收入就有十七八万元,这是他以前靠单纯捕鱼收入的两三倍。
邵小贝为邵庄子村的渔民闯出了一条活路,现在,村里像他一样干直播、以捕鱼带旅游的有20多人,开船的有100多人,很多人开起了民宿和渔家乐。白洋淀人捕鱼技艺是一流的,烹炖鱼宴的厨艺也是一流的。陈爱军就是从白洋淀走出去的一位厨师,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号称“雄安鱼王”,他带出来的徒子徒孙就有3000多人,在全国各地开起了鱼馆鱼庄,而白洋淀的鱼,白洋淀的鱼宴,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这该带动多少人就业啊。我品尝了白洋淀里的炖鲜鱼,好水养好鱼,这刚从淀里捞起来的鱼活泼泼的,一条条养得细皮嫩肉,鲜美无比。这鱼是用大锅和干苇子炖出来的,满院子都飘溢出炖鲜鱼的香味。邵小贝又忙不迭地在一边直播了:“这是白洋淀的渔家乐,活水炖活鱼,那个鲜活啊,那个香味儿,我都说不出来,欢迎大伙儿来这儿亲口品尝啊!”
白洋淀上通保定府,下达海运与漕运枢纽天津卫,沿大清河北上,还可由天津海河口出海。这是一条“上府下卫”的黄金水道,也是白洋淀人一条活路,有人以打鱼为生,也有人以卖鱼为业,如今做水产生意的白洋淀人已遍布全国各地,这又该带动多少人就业?
白洋淀人越活越有滋味。邵小贝就是一个越活越有滋味的白洋淀渔民,今年一开春,白洋淀的游客就比往年多了,他正盘算着要换一条更大、更漂亮的船呢。看着他那抑制不住兴奋的面孔,我感到特别欣慰。雄安,一座未来之城,不止是一种远景,先要找到一条从当下通往未来的道路,那就是要探寻一条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生态环境从来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生命共同体。而现在,白洋淀人在经历过转型的阵痛后,已在生存和生态中找到了一种平衡。眼下,白洋淀的春天已经来临,“春色芳菲入图画,化机活泼悟鱼鸢”。这是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自然世界,既是人类憧憬的乐土,更是万物生长的天堂。
邵小贝驾船犁开一道道雪白的水浪,那带着弧光的波纹如弓一样,他在飞溅的风浪中兴奋地呼喊:“白洋淀,白洋淀,你看哪,风一吹,起的浪跟白洋一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