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易》居然能推算黄帝仙去日期?看抱雪斋如何“迎日推筴”

根据《周易》居然能推算黄帝仙去日期?看抱雪斋如何“迎日推筴”

首页角色扮演仙问太初更新时间:2024-04-29

中华始祖黄帝,传说中是在鼎湖飞升的。

有关他的飞升日期,《史记》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

这个故事,其实是一则历法的寓言。

而且能够在《周易》中找到印证。

先来说说黄帝,他不是别人,正是《周易》中“王用享于帝”的“帝”。

也是“帝出乎震”的“帝”。

特指北斗之神,太一天帝。

在中国的历法中,北斗是核心。

《天官书》就说: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

在黄帝登天的故事中,黄帝得到宝鼎的时间是

己酉朔旦冬至。

这个时间是一个己酉日,冬至又逢朔旦。

巧的是,我们说过,《周易》的《革》卦中两次说到“己日乃革”,“己日乃孚”,指的都是己酉日。而且特指的是公元前427年,甲寅年甲子月的己酉日冬至。

这说明,己酉日朔旦冬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日子—事实上,这一天是战国时期四分历开始行用的日子。

更巧的是,《革》的下一卦,就是《鼎》,黄帝得宝鼎的鼎。

更巧的是,《鼎》卦是《周易》的第五十卦,也就是“大衍之数”的“五十”。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我们说过,这一段关于大衍之数的说法从来就不是什么狗屁筮法,而是明明白白的历法!

黄帝得到宝鼎的同时,还得到了“神策(筴)”,实际上就是得到了历法的诀窍,掌握了大衍历数。

接下来,黄帝开始“迎日推筴”。

所谓迎日,就是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

这就需要掌握日月运行的准确周期,才能精确预测日月合朔的时间和冬至时刻。

“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这实际上说的是黄帝掌握了以十九年为一章的历法数据,每隔十九年,冬至和朔日会再次重合。

经过二十章共380年之后,冬至和朔日再次重合在同一时刻,而且,这一天不是己酉日,而是一个甲子日。

据说,黄帝就是在这一天登仙的。

而且,这一天不仅是个甲子日,而且是冬至,同时也是日月合朔的朔日。

而且,我们还知道这一年的干支是甲寅。

宋代罗泌《路史》和清代吴成权《纲鉴易知录》都称黄帝时:

“以作《调历》,岁纪甲寅,日纪甲子”。

《史记》“历术甲子篇”也说: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也将太初历的历元定在甲寅岁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朔旦冬至。

这个日期,就是传说中黄帝登天成仙的日子。

历法,从来都是和黄帝密不可分的。

传说中,用来计算历法的干支就是黄帝创造的。

《吕氏春秋·尊师》云:

黄帝师大挠 。高诱注:大挠作甲子。

《五行大义》记载: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在《周易》中,除了“己日”这个日干与干支历法有关,还出现了“甲”和“庚”日。

比如《周易》的《巽》卦中,有一句: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巧的是,《巽》卦的这个“巽”字,原本写作“筭”。

筭,就是策,就是黄帝得到的“神策”,也就是“迎日推筴”的“策”。

所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毫无疑问也和黄帝的历法有关。

巧的是,《巽》卦这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爻辞,用之卦来表示就是《巽》之《蛊》。

《蛊》的彖辞说: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这段话,和黄帝故事中的“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何其相似!

历法,就是为了找出那终则复始的天行规律!

《周易》把这个天行的规律总结为“七日来复”,“反复其道”。

从甲日到庚日,正好就是七日。

巧的是,《鼎》卦的下一卦,就是《震》卦。

与震卦相匹配的天干,正是庚日!

更巧的是,《震》卦在《周易》中的卦序,正好是第51卦,六十干支中排在第51位的正好就是甲寅,黄帝登仙的甲寅岁!也是太初历的元年甲寅!

更巧的是,震的卦象为青龙。《后汉书·律历志》云:“青龙移辰,谓之岁。”

在历法中,《律历志》云:

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复其初,是以二十蔀为纪。纪岁青龙未终,三终岁后复青龙为元。

什么叫“青龙为元”?

翻开《周易》第一卦的第一个字,就是“元”!

《周易》第一卦的卦名,就是“建”,斗建的建,北斗就是黄帝的帝车!

不知天文历法,读个屁的《周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