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倩: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铜镜研究三议

吴 倩: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铜镜研究三议

首页角色扮演轩辕八卦镜更新时间:2024-08-01

清代处于中国铜镜发展史的衰落阶段,清初玻璃镜的大量输入和普及令铜镜发展更加式微。然而,清代宫廷内府制作铜镜具有特殊性。乾隆帝十分注重铜镜收藏,内府典藏铜器图谱《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即“乾隆四鉴”)收录汉唐铜镜众多。乾隆帝对铜镜的关注更体现在对古镜的仿造,这一时期的仿古铜镜构成宫廷制镜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三个个案入手,检视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铜镜与造办处档案,尝试解析乾隆朝仿古铜镜的形制、纹样设计、铸造过程以及与宫廷生活的关联,并由此阐释清代宫廷铜镜文化。

一 形制与纹饰设计:三个宫廷仿古制镜个案

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镜之“仿古”集中体现在模仿汉唐古镜的形制与纹饰设计。具体而言,清宫铜镜仿古方式呈现忠于典范、略加改造和但取古意等不同层次。

(一) 个案一: “万年宝鉴”组镜

故宫博物院现藏清宫旧藏“万年宝鉴”组镜六组,共59件。每组10件(其中一组不完整),据镜匣贴签可知分别定名为“长命元辰鉴”“尚方百灵鉴”“长宜子孙鉴”“长明四宜鉴”“四神双螭鉴”“六华水浮鉴”“万春芙蓉鉴”“海马葡萄鉴”“舞凤狻猊鉴”“五岳真形鉴” 〔图一:1-10〕。乾隆六年(1741)四月十七日造办处铸炉处档案记载:

十七日员外郎佛保奉旨,着向武英殿《宣和博古图》要来其图上古镜样式,选好的,贴签呈览。钦此。

于五月初三日员外郎佛保将选得贴签,十二辰鉴、长宜子孙鉴、尚方鉴、四神鉴、六花水浮鉴、万春鉴、四宜鉴、五岳真形鉴、海马葡萄鉴、舞凤狻猊鉴,共十样,交首领赵辅臣持去,转交太监高玉呈览。奉旨照样准造,暂且不必安款,俟造成呈览时再请旨。钦此。

于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鉴大小二十件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进讫。

〔图一:1-10〕清“万年宝鉴”组镜 故宫博物院藏

1. 长命元辰鉴 直径11厘米

2. 尚方百灵鉴 直径12.1厘米

3. 长宜子孙鉴 直径10厘米

4. 长明四宜鉴 直径8.8厘米

5. 四神双螭鉴 直径8.4厘米

6. 六华水浮鉴 直径9厘米

7. 万春芙蓉鉴 直径14.3厘米

8. 海马葡萄鉴 直径13.9厘米

9. 舞凤狻猊鉴 最大径11.7厘米

10. 五岳真形鉴 直径13.5厘米

组镜制作最早于乾隆六年四月着手准备,初铸两组共20件。据匣作档案,当年十二月始称其为“万年宝鉴”。形制与纹饰均取材于宋代皇室铜器谱录《宣和博古图》(以下简称《博古图》)〔图二:1-10〕。镜匣贴签名称稍作调整,与档案名称略有出入。

〔图二:1-10〕《宣和博古图》著录铜镜

1. 汉十二辰鉴 2. 汉尚方鉴 3. 汉长宜子孙鉴

4. 汉四宜鉴 5. 汉四神鉴 6. 汉六花水浮鉴

7. 唐万春鉴 8. 汉海马葡萄鉴

9. 唐舞凤狻猊鉴 10. 唐五岳真形鉴

档案所载“十二辰鉴”,即“长命元辰鉴”〔图一:1〕,按《博古图》卷二八“汉十二辰鉴一”〔图二:1〕铸造。镜为圆形,平顶圆钮,钮上“乾隆年制”款,四瓣花钮座。对比出土铜镜,与新莽时期至东汉早期流行的禽兽博局镜主题纹饰相仿〔图三:1〕。清宫铸镜方框内排布十二乳,但无十二地支相间其中。博局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极,配置八乳和十二生肖。外区小篆铭文为“炼形神冶,璧月腾光。周天分野,轩辕十弍”。外区装饰云气纹,素缘。

〔图三:1-8〕《中国铜镜图典》著录铜镜

1. 新莽善铜桼言四神镜

2. 东汉永康元年变形四瓣花兽首镜

3. 东汉青盖陈氏龙虎镜 4. 战国蟠螭连弧纹镜

5. 唐雀绕花枝镜 6. 唐八瑞兽葡萄镜

7. 唐双兽双鸾花枝镜 8. 唐五岳真形图镜

“尚方鉴”即“尚方百灵鉴”〔图一:2〕,按《博古图》卷二八“汉尚方鉴一”〔图二:2〕铸造。形制同“长命元辰鉴”。此镜亦脱胎于汉代博局镜,与《西清古鉴》收录的汉“尚方鉴”相似。内区饰飞禽神兽。圈带铭文为“汉宫鉴,尚方作,日鸟翔,天马跃,图百灵,祛不若,吐清辉,遍台阁”。

“长宜子孙鉴”〔图一:3〕按《博古图》卷二九“汉长宜子孙鉴二”〔图二:3〕铸造,仿东汉晚期变形四瓣花镜〔图三:2〕。圆形,平顶年款圆钮,圆钮座。如意云头形四瓣花,内角“长宜子孙”铭,四瓣间饰火焰纹。外为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区饰云纹带,并增加铭文圈带,素缘。外区铭文为“璧月兮兰堂,耿玉绳兮天潢。螽斯麟趾兮笃其庆,神光照室兮男子之祥”。

“四宜鉴”即“长明四宜鉴”〔图一:4〕,按《博古图》卷二九“汉四宜鉴”〔图二:4〕铸造,同“长宜子孙鉴”,亦仿汉变形四瓣花镜。《博古图》中宝珠形四瓣花内半圆上“宜”铭改为塔尖形四瓣花内半圆无铭。四瓣间饰几何纹。外加圈带铭文:“春花秋月景长明,凉台灹(燠)馆清光盈,金盘仙露含珠英。”

“四神鉴”即“四神双螭鉴”〔图一:5〕,按《博古图》卷二八“汉四神鉴二”铸造〔图二:5〕,模仿东汉至魏晋多见之龙虎镜〔图三:3〕。圆形,平顶年款圆钮,内区两蟠螭夹钮对峙。外区依次是铭文带、海水纹、锯齿纹、双折线纹与素缘。铭文为“四神警列兮双螭卫,光映重瞳兮千万岁”。

“六花水浮鉴”即“六华水浮鉴”〔图一:6〕,按《博古图》卷二八“汉六花水浮鉴”〔图二:6〕铸造,与战国蟠螭连弧纹镜〔图三:4〕和西汉连弧铭带镜类似。圆形,平顶年款圆钮,圆钮座饰莲瓣纹、连山纹。六内向连弧内填海水纹,且连弧内角有小乳钉,类梅花状。连弧外装饰莲花相间排列。外区铭文:“含章琼树,斜临景(影)娥。碧沼浮玉,寒香点波。空明一片,风漪绉罗。神光离合,星涵秋河。”

“万春鉴”即“万春芙蓉鉴”〔图一:7〕,按《博古图》卷二八“唐万春鉴二”〔图二:7〕铸造,仿盛唐雀绕花枝镜〔图三:5〕。镜圆形,平顶年款圆钮。重环纹带分内外区,内区花卉,外区鸟间花蝶。外围铭带:“芙蓉园,万花谷,碧团团,红簇簇,早莺啼,晚蜂宿,斗芳妍,散芬馥。环曲江,净如沐,望仙楼,穷远目,耀金波,开锦幅,映春光,满华屋。”

“海马葡萄鉴”〔图一:8〕按《博古图》卷二九“汉海马葡萄鉴四”〔图二:8〕铸造。圆形,平顶年款方钮。整体仿唐瑞兽葡萄镜〔图三:6〕,但纹饰较为平坦。内区八兽攀爬藤蔓,形态各异;外区八兽八鸟在葡萄中穿梭。铭文为:“朱光远燿,宛马从东。蒲桃苜蓿,移种离宫。柧棱金爵,凌云溯风。县黎垂棘,宝气浮空。镕金启范,万象昭融。望蟾阁上,冰轮正中。”

“舞凤狻猊鉴”〔图一:9〕按《博古图》卷三〇“唐舞凤狻猊鉴”〔图二:9〕铸造。八瓣菱花形,平顶年款方钮。仿唐双兽双鸾绕花枝镜〔图三:7〕,《西清古鉴》亦收入同纹唐镜,但同样纹饰平缓。内区二狻猊二鸾凤相间环列,枝蔓穿插。外区纹饰两种交替,飞鸟折枝与蛱蝶花卉。内外区以铭带区隔,铭文为 “彩凤骞翔,金猊奋迅。飐景(影)菱花,流光月印”。

“五岳真形鉴”〔图一:10〕按《博古图》卷二八“唐五岳真形鉴”〔图二:10〕铸造。圆形,十字山形钮上四端为“乾隆年制”。纹饰布局类似唐代五岳真形镜〔图三:8〕,但山岳纹饰被道教符箓替代。钮座将内区四分,每区一符箓,与镜钮顶部符箓共同构成“五岳真形图”。外区为卷云纹,内外区以铭带分隔,铭文为:“五岳真形,传青鸟使。大地山河,蟠萦咫尺。写象仙铜,明鉴万里。”

可见,“万年宝鉴”组镜中所有铜镜均按照《博古图》著录铜镜的线描图完整表现主题纹饰。这一类型仿古镜的纹饰特点如下:

1. 主题纹饰与布局还原:比照汉唐铜镜实物,特别是《西清古鉴》中收藏的古镜,组镜仿制的博局纹、变形四瓣花纹、连弧纹、瑞兽葡萄纹、雀绕花枝纹、瑞兽鸾鸟纹基本符合汉唐镜主题纹饰的题材与布局。仅有“五岳真形鉴”较为特殊,将组成“五岳真形图”的山岳元素改为宗教符号。

2. 配置纹饰增减:与古镜实物相比,组镜的配置纹饰有所变化。“长命元辰鉴”将汉代博局镜常配置的四神禽兽纹替代为隋唐十二生肖镜的纹饰。“长宜子孙鉴”“长明四宜鉴”亦将汉魏变形四叶镜常搭配的夔凤、夔龙纹进一步简化抽象。“六华水浮鉴”则是将连弧纹镜的素面外区配以宋镜流行的花卉纹。

3. 纹饰表示方法融合多样:组镜纹饰的表示方法与汉唐镜不同,主要运用宋代以后铜镜广泛使用的细线浅雕,风格细腻。“尚方百灵鉴”“长命元辰鉴”“四神双螭鉴”内区主纹改细线条为浅浮雕,而钮座与外区却保留汉镜细线手法。“六华水浮鉴”与之类似,连弧纹内外分别运用浮雕与细线表现。“长宜子孙鉴”“长明四宜鉴”将变形四叶镜多用的平雕法改为细线法。“万春芙蓉鉴”“海马葡萄鉴”“舞凤狻猊鉴”则将唐镜高鼓浮雕平缓化。

4. 铭文内容与书体创新:组镜添配或改换的铭带内容继承汉唐镜铭祈愿长生、追求吉祥的主旨。文风接近隋唐初期,又受到乾嘉骈文大盛的影响,引经据典,辞藻华丽。书体则全部采用小篆书写,一改汉唐镜篆、隶书和楷书铭文的风格。

另外,在乾隆六年铸造“万年宝鉴”仿古组镜后,内务府造办处铸炉处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至二十九年(1764)又先后铸造四套,其形制纹饰与“万年宝鉴”组镜完全相同,只是包装方式与命名有所变化。新铸四套组镜经过御览后,“玉轮骈耀云”“华凝”二匣陈设在万寿山清漪园,“朗鉴函辉”“葆光规古”二匣送至热河避暑山庄。

(二) 个案二: “三 神鉴”与“莹质鉴”

故宫博物院现藏乾隆款长方镜两件,均为清宫旧藏。其一,长方平顶钮,钮上篆书铭“乾隆年制”,方钮座饰云纹〔图四:1〕。内区六乳环绕镜钮,纹饰分为三段,以云气纹区隔,从上至下第一段为一神二侍与一兽,第二段左右各一神,第三段一神二兽。神均戴冠着袍,正面端坐。外区半圆方枚带,方枚各有四字,合为:“吾作明镜,幽炼三商,配像万疆,竞从序道,敬奉贤良,周刻册祀,百身长乐,众事主阳,福禄正明,富贵安乐,子孙蕃昌,贤者高显,位至公卿,与师命长。”外围为云纹与菱格纹带,素缘。从主纹与镜铭可以看出仿古蓝本为《博古图》卷二八“汉三神鉴”〔图五:1〕。与汉魏环状乳神兽镜、三段重列式神兽镜的纹饰和布局相似〔图五:3〕。

〔图四:1〕清仿汉三神鉴 长边12.8厘米 短边9.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其二,长方平顶年款钮,方座饰缠枝花卉〔图四:2〕。内区自上而下为一组团兽团鸟、一对团花、一组团兽团鸟环绕镜钮。配以海水纹、卷草纹。外区楷书铭文为:“练(炼)形神冶,莹质良工,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绮窗绣幌,俱照秦宫。”外围菱格纹、卷草纹带,素缘,仿自《博古图》卷二八“唐莹质鉴二”〔图五:2〕。纹饰形制仿初唐禽兽团花镜〔图五:4〕。

〔图四:2〕清仿唐莹质鉴 长边12.8厘米 短边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五:1-4〕《宣和博古图》与《中国铜镜图典》著录铜镜

1. 汉三神鉴 2. 唐莹质鉴

3. 东汉吾作三段重列式神兽镜 4. 初唐练形禽兽团花镜

乾隆十六年(1751)九月二十七日匣作档案记载:

于十六年十月十三日,员外郎海福、催总舒善将画得长方汉九子鉴一件、册礼鉴一件、四宜鉴一件、十六花鉴一件、双凤鉴一件、十二辰鉴一件、三神鉴一件、神人鉴一件、长生鉴一件、仙人不老鉴一件、龙凤鉴一件、海马葡萄鉴一件、海马狻猊鉴一件、唐千秋万岁鉴一件、万春鉴一件、五岳鉴一件、万春花鸟鉴一件、莹质鉴一件(内十七件俱安乾隆年制款,五岳鉴一件无安款处)交太监胡世杰、张玉呈览。奉旨俱照样准做,其五岳鉴在四角空处安“乾隆年制”款。钦此。

档案中提及的18件铜镜与《博古图》中著录古镜名称吻合,可知自乾隆六年铸仿古组镜“万年宝鉴”后,清宫进一步丰富了仿古镜的蓝本,并继续铸镜。档案称“长方汉九子鉴”来自《博古图》卷二九“汉九子 鉴”,该书著录一汉魏对置式神兽镜,为圆镜形式,推测乾隆十六年所铸仿古镜不仅样式有所扩充,形制上也作出较大改变,将圆镜改为长方镜。

仿汉“三神鉴”与仿唐“莹质鉴”在主题纹饰、布局以及铭文方面高度还原文献著录古镜与汉唐铜镜实物,在形制方面则突破汉唐铜镜常用的圆形,改造为较为稀见长方形,体现出崇古创新的铸镜风格。此外,还出现增加图案、按元素调整主题纹饰的情况,诸如将禽兽博局镜内部方形变为圆形,十二地支改为类似西洋钟表的十二罗马数字,相应地,博局纹划分四方的T纹变为八个T纹向外伸出〔图六〕。制镜仿古意蕴稍显弱化。

〔图六:1-2〕清仿汉神兽博局镜及钮座

直径13.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三) 个案三: “鞶鉴” (铭带八卦镜)

故宫博物院现藏一对铭带八卦镜〔图七:1-2〕,八瓣菱花形,平顶圆钮,重瓣花形钮座,瓣中有铭文“清月晓河,澄雪皎波”。其外“8”字形回转铭带勾连,条带内铭文为:“篇章隐约,雅合雍熙。铅华著饰,尽瘁妍媸。旋躯合配,懿德章施。宣光炳耀,列象标奇。先人后己,阅礼崇诗。悬堂象设,启匣光驰。传芳远古,照引毫厘。坚惟莹澈,迹异磷缁。

连星引月,藻振芳垂。妍齐锦绣,色配涟漪。虔思早暮,守谨闺闱。圆虚配道,象罔齐仪。烟疑缀玉,影表方枝。捐瑕涤怪,释怨忘疲。莲芳表质,日素疑姿。编辞衍义,质动形随。前瞻后戒,雪拂云披。联翩动鹊,暎掩辞螭。蝉轻约髩,柳翠分眉。全斯节志,敬尔尊卑。鲜含翠羽,影透轻池。源分派引,地等天规。延年益寿,代变时移。筌简等义,绘彩分词。”回转铭带圆圈内亦有铭文“清光耀日,菱芳照室”。铭带间配八卦纹与款识“大清乾隆壬寅年制”,可知铸造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纹饰形制风格接近晚唐至宋代流行的八卦镜与吉祥铭文镜〔图七:3〕。

〔图七:1-3〕清内府制镜与宋吉祥铭文镜

1. 清乾隆款鞶鉴之一 最大径2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2. 清乾隆款鞶鉴之二 最大径2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3. 宋满江红词铭文镜 采自前揭孔祥星、 刘一曼、 鹏宇 《中国古镜图典》, 第1063页

铭带八卦镜的图像著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中,题为“高宗纯皇帝御笔题鞶鉴图诗”,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图八〕。后幅青绿古铜色画鞶鉴图,楷书镜铭。因而,“鞶鉴”即铭带八卦镜。引首为乾隆皇帝御书“循文鉴德”,本幅为御题诗:“子安为序令狐跋,遂使鉴鞶永祀传。排字巧成双韵叶,钩枝旋看八花妍。盘中陈郡创斯意,机上苏媛可并肩。不与世间留姓氏,彩鸾输作有名仙。”诗为“壬寅新正月中浣御题”,即乾隆四十七年正月所作。图卷中还辑录镜铭“左右回旋”读法、唐人王勃序与令狐楚跋,结合乾隆皇帝诗注可知录自宋人桑世昌编《回文类聚》。《回文类聚》载“鞶鉴图”线图〔图九〕,作者未知,传为南海女子所创。据此,清宫所铸“鞶鉴”也是典型仿古铜镜,尽管未见古镜实物传世,但通过摹画古籍所著纹饰铭文,铸造铜镜以达到崇尚古意的目的。

〔图八〕清董诰《鞶鉴图》卷(后幅)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图九〕《回文类聚》载“鞶鉴图”

采自前揭桑世昌《 回文类聚》 卷二, 第805页

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又称此镜为“诗意镜子”,并记载这一铸镜事件。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太监鄂鲁里交菱花式诗意镜子画样一张”,并在当月二十八日御批照样铸造。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一铸成,由懋勤殿写“大清乾隆壬寅年制”款样。五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又传旨铸炉处“照现造得铜菱花式诗意镜样,照样再造一面”,十月初十铸成送入宫中。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乾隆皇帝再命铸镜,仅调整铜镜形式,改做“葵花式”,次年九月二十二日完成,送圆明园。

综上所述,将遗存实物与典籍著录的古镜相对照,据其模仿程度,可将清宫铜镜形制纹饰的仿古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首先,完全再现古籍著录,追摹汉唐时期流行的铜镜形式与主题纹饰。其次,基本采用遗存古镜与著录铜镜的主题纹饰,但创新铜镜形式,或增加具有时代特征的图案元素。再次,仿制已无实物传世、仅有图像见诸文献中的古镜,仅在细节方面稍加调整。

二 制作与收贮(一) 制作

乾隆朝内府仿古铜镜是当时宫廷铸造的众多种类铜器中的一种,考察其制作流程需要把握仿古镜与其他种类铜器制作的共性与特性。

1. 制作机构与人员设置

乾隆朝内府铜器制作的核心机构是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的铸炉处与铜鋄作。铸炉处专司铸铜,铜鋄作多为对红铜板材进行錾刻加工。梳理乾隆朝造办处制镜档案,主导仿古镜制作的机构为铸炉处。制铜工匠分为不同工种,涵盖拨蜡匠、上泥匠、铸匠、锉刮匠、凿匠、磨匠、烧古匠、洗镜匠等。长期供职的工匠多为自三旗佐领内挑选的家内匠役、广东等督抚并三织造选送的南匠,以及招募的民间匠人。在承做任务较多时,还会临时外聘民匠作为长工和短工。作坊还另设催长、副催长、委署司匠、库守和苏拉负责承应各项差务。造办处专设太监负责带领匠役进宫等事宜。

其他涉及宫廷工艺制作的机构也参与仿古镜的制作与包装:如意馆宫廷画师绘制铜镜纹饰画稿及装饰镜匣画片,广储司磁库划拨铸镜铜料,懋勤殿翰林缮写镜铭或款识,造办处匣裱作(匣作、广木作合并)制作镜匣,偶有宫外两淮盐政制作盛镜漆器。

2. 制作流程与工艺

内府铸仿古镜的流程与铸造其他铜器大致相同。首先,铸造仿古镜一般是“命活”,即由皇帝提出制镜意向,如从《博古图》挑选古镜样式铸“万年宝鉴”组镜。

乾隆四十六年开始铸造的铭带八卦镜(“鞶鉴”)的档案记载,反映了仿古镜的制作流程:

于十一月十七日太监鄂鲁里交菱花式诗意镜子画样一张。传旨:着照画样先拨蜡样呈览。钦此。

于二十八日管理造办处事务大臣舒文照依原交菱花式诗意镜子画样,拨得镜子蜡样一件,并铸炉处存贮从前造过镜子木模一件,印得蜡样一件,并声明蜡样呈览。准时即照样刻做木模铸造,一并交太监鄂鲁里转奏。奉旨准照蜡样镌刊木模铸造。钦此。

形成铸镜意向后,先由造办处如意馆画师设计并绘制铜镜画样,获准后由铸炉处制作蜡样。将蜡样再次呈览,皇帝批准定稿后有时会按照蜡样雕刻木模。木模可保存在铸炉处,以便将来铸造纹饰形制相同的同模镜,有效提高了铸造效率。然后使用广储司铜料或熔化旧镜铸造。

据此推测,乾隆时期宫廷铸造仿古镜曾使用熔模铸镜法(也称出蜡铸造、失蜡法)。清代以前,熔模铸镜未见文献记载,但从实物考察等方面来看,此铸镜法应发明较早,且明清时期出蜡铸造已有长足进步。具体铸造流程为:单个雕刻蜡模或以母范(木模)浇铸蜡模,在蜡模上敷细泥,加热熔化黄蜡,最后浇铸。铭带八卦镜以及前述“万年宝鉴”组镜、仿汉“三神鉴”与仿唐“莹质鉴”均为整体阳线纹饰与铭文,线条犀利,细节清晰,符合出蜡铸造铜器的特征。

对于新镜表面处理,内务府广储司铜作则例记载“圆径一尺铜镜一面用水银三钱,按尺寸增减”,并且配有“洗镜匠”三名。镜面处理方法多有争论,内府铸仿古铜镜与时作玻璃镜之间的技术联系有待探讨。另外,清宫铜器制作常进行“烧古”,即经过加工使器表呈褐、青等色泽。档案记载烧青绿古色需“每见方一尺用石硵一钱、盐硵一钱、西碌一钱、胆矾一钱五分、黄蜡五钱、磨炭五钱、磨石二两、黑炭二斤”。仿古镜均呈灰绿色,其工艺机理尚待明确。

因此,清宫仿古镜的制作程序与铸造工艺,并非完全追求古法,而是用当时更为成熟的制镜工艺实现仿古效果。

(二) 收贮

1. 包装

有关乾隆时期内府铸仿古镜的包装,梳理造办处档案发现,乾隆皇帝多次对仿古镜的镜匣、支架制作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

“万年宝鉴”组镜每件铜镜单独配一个木质支架与册页式镜匣〔图十:1-3〕,便于铜镜的使用与收贮。乾隆六年至七年期间,乾隆皇帝与匣裱作对此事频繁互动:

传旨着按玉璧册页之款式做法,做一册页式镜屉。各添镜枝一件,如用镜子时即用此镜枝,不用镜子时要像册页一样。用天青绢做签子,照镜子名色字样篆字,一面楷书,一面篆书。钦此。

于本月二十五日司库刘山久将做得册页式合牌镜枝样一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奉旨将镜册页上面,着金昆仿汉玉、碧玉画样,或虎蝠、或蝠、或万蝠等样,多画几张呈览。钦此。

于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合牌胎夔龙璧式镜枝样一件、绳环玦式镜枝一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奉旨:夔龙璧式镜枝匣,着用紫檀木做璧式背板。做白檀香的绳环玦镜枝匣,做楠木胎糊锦绳环式镜枝,背板雕刻花纹染色。再将漆镜枝匣亦做一分。先做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

〔图十:1-3〕清“万春芙蓉鉴”镜匣 故宫博物院藏

1. 镜匣外观 2. 镜架 3. 镜匣内页

此后,“万年宝鉴”组镜再次铸造,乾隆皇帝下令,新铸仿古组镜所有包装按照《西清古鉴》镜匣设计。十件铜镜每两件装在一个较大的册页式镜匣中〔图十一:1〕,镜匣外糊宋锦,贴隶书组镜名。从一侧翻开可见铜镜画影,开光内露出镜面,并且贴有黄签墨书镜名与尺寸〔图十一:2〕。从另一侧翻开,一面是词臣配画,一面开光内是玉璧式紫檀木盖〔图十一:3-5〕。木盖下夹锦垫保护铜镜。整体包装独具文人气息。

〔图十一:1-5〕清“葆光规古”镜匣 故宫博物院藏

1. 镜匣外观 2. 镜匣内页 3. 词臣配画

4. 玉璧式紫檀木盖正面 5. 玉璧式紫檀木盖背面

铭带八卦镜(“鞶鉴”) 尺寸极大,档案记载选用雕漆盒盛装,配置玉璧、屉板和锦垫,“黑雕漆八方盒一件,内盛玉璧等三十一件、铜菱花式诗意镜一面,随白檀香屉板,配得锦垫”,“现收装两淮现做玉璧、红雕漆圆盒一件......将镜装在下层,配白檀香木屉板。俟两淮送到玉璧时,装在上层,亦配白檀香木屉板”。前述乾隆款铭带八卦镜(“鞶鉴”)之一〔见图七:1〕确曾配以剔红圆盒,与青玉古璧一并盛放,均藏故宫博物院〔图十二:1-2〕。

〔图十二:1-2〕铭带八卦镜(“鞶鉴”)配匣与玉璧 故宫博物院藏

1. 明宣德款剔红携琴访友图圆盒 2. 战国青玉谷纹璧

2. 陈设与收藏

乾隆皇帝将所藏古镜著录、收贮之前,将其比照《宣和博古图》进行鉴定分等,纹饰、铭文与图谱酷肖为上上等,稍逊为上等,反之则为次等。“万年宝鉴”组镜铸成后,也曾分等收藏。只是新铸仿古镜鉴定分等标准与古镜是否相同未明,或与对仿古蓝本的模仿水平有关。

整理档案发现,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镜的收藏地点遍及紫禁城、清漪园、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和盛京行宫等地。其中,故宫博物院现藏六组“万年宝鉴”组镜中的四组可追溯到原藏地。其一,参考号为“往字二七号”,根据《故宫点查报告》可知,至晚在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时储存在摛藻堂。其二,参考号“往字一〇三号分号之2”,亦原藏摛藻堂。其三,参考号“历字七六一号分号之4”,原藏重华宫。并查道光年间陈设档,重华宫西暖阁面东宝座床桌下设文锦匣一件,内盛此组镜。其四,贴有“奉字” 纸签,即奉天,原藏盛京。

光绪二十九年(1903)盛京继思斋陈设档记录“万年宝鉴二匣”,其中“内缺宝鉴一分”,与现状相符。铭带八卦镜(“鞶鉴”)对镜之一的参考号为“金字二四六”,原藏永寿宫“大明宣德雕漆圆盒内”。事实上,此镜在乾隆朝铸成之初,档案中专门交代了收藏地点,即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十一日送入宁寿宫。两年后所铸八卦镜则贮藏在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宁寿宫为乾隆皇帝颐养天年之所,重华宫为其皇子时代潜邸,奉三无私殿也是皇帝在圆明园的起居地,摛藻堂则是收藏《四库全书荟要》的书屋,可以发现仿古镜在宫苑中的陈设、贮藏场所都与皇帝生活紧密相连,足见崇古品味深入宫廷生活。

三 余论

铜镜仿古现象自宋金大量出现,一直延续至明清。宋代铸仿汉博局镜、神兽镜,仿晚唐瑞花镜、八卦镜。金代更是汉、唐、宋镜均有仿铸,仿汉镜多铸四乳家常富贵镜,仿唐镜则以瑞兽葡萄镜最多。宋金仿古镜主要仿造前代纹饰,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清代宫廷仿古镜铸造以乾隆朝最盛,虽模仿汉唐古镜纹饰题材,但也有改变形制、增加元素等现象,并且运用清代更为成熟的铸铜工艺,呈现出较仿古蓝本更加细腻精致的表现力,风格独特,实现崇古而不拟古。

另外,上文所讨论的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镜无一例外都铸有“乾隆年制”的款识,可以明确认定其为仿古铜镜。然而,乾隆皇帝热衷于古镜收藏,当时宫廷仿古镜铸造应当不仅限于此,或许还有大量未铸年款的仿古镜有待甄别。例如,“乾隆四鉴”镜匣中所藏铜镜中便夹杂与汉唐古镜风格差距较大的铜镜,或许是为了投其所好,抑或追求成套完整,需进一步考证。

附记: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孔祥星老师对本文构思与写作上的指导。在研究工作中,得到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玉海老师的支持与启发,谨致谢忱。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器物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