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世人往往容易只关注有的东西而忽略无的东西。
人类社会的仁义没有建立之前,道已经在运行了,天地万物包括人类都是道所生,当社会失道失德才有所谓的仁义来弥补。就好像一个人很渴才想着要喝水一样,所以才说大道废,有仁义。天地不仁已经告诉我们,道对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对谁特别偏爱。
可人类提倡的仁义却有了亲疏之别,因为有所谓仁义就相应有所谓的不仁不义。更有甚衍生出假仁假义,越复杂就越耗费心力。人类社会由此产生的业力和矛盾就更多,道无所谓仁义,对万物无区别对待,这才是真仁义、自然的仁义。这境界比人类社会定义的仁义要高。
同理有了智慧,就会产生心机,就有了超越攀比竞争之心,有竞争就会触发伪诈心机。有了心机,人就变得不纯粹,心神就会不定,心神不定就领悟不了大道的大智慧。智慧和大智慧是有区别的,人的大脑结构也有浅思维和深思维之分。表层认知和深层认知的差别,意识背后还有潜意识的存在。
道所阐述的就是大智慧,深思维深层认知,是很真诚的大智慧,而不是充满心机的智慧。佛教把这种大智慧叫做般若智慧。不同于世俗的智慧,世俗的智慧可以战胜别人,却不能战胜自我,超越生死。所以我们看到"有"的东西,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太缺失才会存在。
慈孝也一样因为社会有六亲不和的现象,长辈没有长辈的责任和亲情爱意。晚辈没有晚辈的孝和敬才会有慈孝之道,以此弥补人类人伦的不和。同理忠臣产生的根源也是因为国家有昏君和奸臣,因此才有所谓的忠臣。所以有无相生,"有"的产生,背后根源往往都是因为"无"。记得关注再走!谢谢关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