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董林 执行记者 于茂世
何为设计?何以“设计河南”?
在西方,大型设计系统往往以Architecture——建筑学、建筑设计相称,有时和建筑无关,只是字义之引申。
在中国,建筑学或建筑设计原本称为“营造”——北宋河南郑州人李诫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上的划时代杰作、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土木建筑工程著作,就名之曰《营造法式》。《营造法式》一改古代中国技术书籍很重文字,很少图样的旧貌,不仅文字内容详实,而且附有珍贵的建筑图样,开创了图文并茂的一代新风。
而“营造”,更像今日所言的建筑学、建筑设计的字义扩展与引申。
李诫是位被“埋没”的科学家、建筑学家,《宋史》没有为他立传,明清两代《郑州志》《郑县志》也没有他的传记。
800年后,河南又出了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堪称“李诫后一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院士)、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第一人”——南阳人杨廷宝先生。
在中国建筑界,“南杨北梁”无人不知。但在社会层面,梁思成名满天下,杨廷宝十人九不知,像极了李诫。
杨廷宝不但是南阳人,还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他也是河南大学第一届学生中诞生的唯一一位院士。
时值河南大学110年校庆,想起被“埋没”的李诫而想到了一个问题:不知河南大学校史为杨廷宝先生“立传”否?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先进的河南人的“营造”、Architecture与教育上的“设计河南”。结果,却为中国“设计”出一位建筑设计巨匠杨廷宝先生。
透过中国古典建筑式样的河南大学大门,可以望见河南大学的二门——西方古典兼20世纪初建筑式样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大门——两门名称互置,倒也很能读出河南大学的精气神与办学大宗旨,河南大学教育中国化与杨廷宝建筑设计融汇中西构建中国建筑新风格、再筑中华新营造的心路与征程。
城市是文明汇聚的地方,建筑(包括校园规划、城市规划等)是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杨廷宝是河南人供养出来的建筑巨匠(别说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是清华学校6年,河南省每年都补助他“大洋拾伍元”)。
杨先生也曾反哺过河南:抗战期间,在河南大学(在南阳镇平办学时)教授过半年英文。
除了英文,在“设计河南”成为全省战略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向这位建筑设计先贤“讨教”更多的营造与设计呢?
其实,他的生成轨迹,他的自我设计,他的建筑遗产与设计思想,就是一部“河南设计”与“设计河南”的鲜活教材。
国保里有他“设计”的35项(处)建筑遗产
碑座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来源:《杨廷宝全集》
南阳医圣祠 记者平伟摄影
1949年前,杨廷宝先生在22年间先后设计89个工程项目(至今能查证者),其中33项(处)已经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1项(处)被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项(处)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058处,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有420处,其中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83处、24处、51处、25处。倘若把杨先生的作品“嵌入”其间,排名恰在“四大古都”中间,位列第3;若将河南全省18个地市都拉进来,杨先生的“国保”作品数量只低于郑州、洛阳,依然排在第3位。
这,还没有计入杨先生1949年之后设计的作品。
1949年后,杨先生设计的作品,至少有北京火车站、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已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说,杨先生的作品目前至少有35项(处)已经被列入“国保”单位。
没被列入“国保”而名声颇大者,还有北京和平宾馆(1952年建成,被誉为北京现代建筑的起点,也是当时北京的最高建筑)、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等。
更有,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方案也是杨廷宝先生主持拟定的。天安门广场西南角的北京交通银行,是杨先生1937年的作品,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自此东北望,约350米,*纪念堂的设计基调——主体建筑不宜超出50米见方,高度不宜高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杨先生众议纷纭之下的独家胆识与担当;再往北,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碑”为体,以浮雕为饰的中国纪念性建筑风格,也出自杨先生的“中和”——当时,建筑学家与雕塑家“杠”得很,雕塑家甚至想把雕像立在碑之上抑或碑前方——而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束腰部饰以适当的浮雕,碑顶冠以卷云重幔小庑殿,与天安门广场和谐统一,既有民族风格,更具时代精神。
另外,杨廷宝先生还直接留下了两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廷宝故居(南京成贤小筑),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廷宝故居(南阳杨家大院)。
1940年特别是1949年后,杨廷宝先生(1901年-1982年)参与了诸多经典作品的讨论、设计,如他的学生张镈、钟训正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等——当然,杨先生还是人民大会堂(担任“设计顾问”)、南京长江大桥(选出3个“桥头堡”上报推荐方案,*总理选定最终方案)的“把关者”——验收组组长。
1949年后,杨廷宝先生的主战场转向了在东南大学(前南京工学院)教书育人,多以主持者的身份参与设计讨论、建言献策。他的门下,已经诞生9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河南博物院设计者齐康院士,以及戴念慈院士、钟训正院士、戴复东院士、程泰宁院士、王建国院士、孟建民院士——除却学生,自然还应包括他的儿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只是杨士莪“一生把大海倾听,一生为祖国追寻,一生在深蓝大洋上开垦,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呼唤”,杨士莪刚刚被中宣部、教育部推选为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一门双院士,而且开创的领域大相径庭,实属罕见——杨廷宝先生1955年与刘敦桢、梁思成一同当选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并与周仁、侯德榜、茅以升等一同出任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1953年,中国建筑工程学会(1955年易名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成立,理事长为周荣鑫,副理事长为梁思成、杨廷宝——由此,“南杨北梁”声震中国建筑学界。1955年,中国建筑学会以国家会员身份加入了国际建筑师协会(UIA);1957年-1963年,杨廷宝先生担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1957年在巴黎国际建筑师协会第5次代表会议当选副主席后,出席哈佛尔市市长刚思在市政厅举行的招待会,五星红旗第一次悬挂在哈佛尔市市政厅,谱写了中法建交的前奏曲;3年之后,在伦敦国际建筑师协会第6次代表会议上再度当选为副主席,并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名誉会员(1987年-1990年,他的学生吴良镛院士出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截至目前,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的中国人,只此一对师生)。此外,杨先生还是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二至四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72年被*总理指定为国务院建筑设计专家组组长,1979出任江苏省副省长,直至1982年12月在南京病逝。将近30年后,即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技人物”评选中,杨廷宝(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张钰哲(近代中国天文学奠基人)、闵乃本(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王泽山(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10人入选(去世5人、健在5人),杨廷宝位列第1,文件标题就是《关于授予杨廷宝等10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技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
杨廷宝先生与他的学生戴念慈院士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是杨先生终其一生留下的最后遗产。而他本人,也是建筑界的百科全书式的一代宗师。
古建筑界的“修旧如旧”,也是杨先生创立的“规则”,垂猷今天。
杨廷宝先生是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第一位从事古建筑修缮的职业建筑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有些古建筑被毁得破烂不堪,甚至只留下残垣断壁。1935年3月,经梁思成、刘敦桢推荐,杨先生担任北平(北京)重要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总建筑师,主持修缮天坛圜丘、皇穹宇、祈年殿、北平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中南海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香山碧云寺罗汉堂共计八地十处古建筑。其“修旧如旧”,建立起尊重历史建筑艺术成就的中国古建筑修缮法则。
他的建筑遗产,不只在中国成为“国保”,在美国也成了经典之作。1925年,杨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与他的同学——路易·康(二战以来,美国乃至世界建筑的一个典范性代表)一同加入其导师P·克瑞开办的P·克瑞建筑事务所。克瑞很精明,他将最出色的学生网罗到手。尽管他们只是担任较为低级别的设计师角色,但杨廷宝参与了底特律美术馆、费城罗丹艺术馆、富兰克林大桥、费城亨利大桥等工程项目的设计。
作为河南南阳人,杨廷宝先生为故乡留下了什么建筑遗产呢?
新乡河朔图书馆,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开封宾馆2号楼,“相传是杨先生设计的,一定是杨先生设计的,一眼就能看出是杨先生的设计,只是找不到原始资料,没敢收入《杨廷宝全集》。开封宾馆2号楼最初是美国天主教本笃会的修女宿舍,设计资料至今下落不明。与传说相佐证的,有杨先生1936年撰写的《汴郑古建筑游览记录》,其开头即云‘前者因事,过郑赴汴……’这个‘事’的时间,与开封宾馆2号楼的设计、建造时间相吻合。”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杨廷宝全集》主编黎志涛先生说,“那时他那么忙,不是为了设计,他是没闲心‘游览’的。”
南阳医圣祠,杨先生提出过修改意见。医圣祠大门,张扬着“杨式风格”——1982年5月,杨廷宝先生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回到南阳故乡,停留30多天,研究、审定医圣祠扩建工程方案。之后,南下襄阳,参拜米公祠。
要说,杨先生也是米芾后裔。
只是,他一生的爱恨,就是从来没有见过能书善画的母亲米氏——米氏系“苏黄米蔡”之米芾后裔……
在家里爸爸“设计”他的启蒙教育
1934年,杨廷宝在江南。图片来源:《杨廷宝全集》
杨廷宝故居记者平伟摄影
1901年10月2日,八月十五后5天,即阴历八月二十日,杨廷宝在河南南阳南门大街杨家大院(今解放路杨廷宝故居)降生。
喜从天降,祸不单行:21岁的母亲米氏大出血去世,躺在病床上的爷爷得知自己一向喜爱有加的儿媳妇命赴黄泉,也在同一天撒手人寰。
“小克星”,克死了母亲、爷爷两个大人的命。
奶奶东家西家“借奶”,续下了他的小命。
但是,“活罪”难免:发育缓慢,体弱,呆滞,个矮,语迟……无论什么,都比别人家孩子慢半拍。甚至牙刚长出来,就面临着“烂光”(好在还没有换牙),最终在一个西医那儿看好了。
还被送到和尚庙,起了个小名“小和尚”。希望得到保佑,活下来。
活,是活下来了。等到6岁上私塾,体力智力都跟不上。《三字经》怎么都背不来。挨板子不说,先生还怎么说都不肯再教这个“笨小孩”了:将爸爸叫过来,说“杨廷宝成不了宝,你还是领回家去吧”!
杨家是南阳四大家族之一,向有“孙坑米家、南关杨家、东关勇家、白庄张家”之说。至今,杨家大院还屹立在南阳旧城解放路南端,早在2006年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廷宝故居)。而孙坑米家,就是杨廷宝的母亲米氏的娘家。
杨廷宝的父亲在杨家排行第十四,号称“杨十四少”,大名杨鹤汀。
杨廷宝开启童蒙教育之时,杨鹤汀正在京师(北京)法政学堂求学,而且加入了同盟会。
为在家里“设计”好杨廷宝的启蒙教育,杨鹤汀首先打开了妻子米氏遗留下来的书画箱,让儿子临摹母亲自作、收藏的书画,以解儿子的思母之情;其次,易子而教,将儿子托付给好友、南阳名士王可亭。
王可亭是晚清秀才,思想开明,能文能武。他首先教杨廷宝练习少林拳,以此强壮筋骨;其次结合当地名胜古迹讲述张衡、张仲景、诸葛亮等名人故事,以此淬炼杨廷宝的心志毅力。
“王可亭对数理、机械、语言学、音韵都有所通晓,他是一位有禀赋的人才。可惜生在旧社会,穷困潦倒至无以为生的地步。”——在《我为什么学建筑》中,杨廷宝先生这样写道。
回头看,爸爸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矮矬少年健康成长为至少180厘米以上的男子汉,少林功夫造就了他的精气神,况且他还是一位美男子,堪称“花样美男”……在清华求学期间,他获得过全校武术、剑术冠军;直到晚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每有晚会,身为副院长的他,还在舞剑,甚至翻跟头为大家助兴。
君子之风,名士气概,让他受用一生。不道家长里短,不惧浮云满楼,光明磊落地走过了“大鸣大放”、“文革”十年,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冲击。
自小练就的书画童子功养成了他的意趣,而这种意趣与建筑神韵互为表里,与武术家精神血气相通。
他一生都没有过过生日,因为他的生日是母亲、爷爷的忌日。自留学宾大起,他的书桌前总挂着母亲坟茔的照片,一个小土丘、几株迎风树,云走云飞,照片前三朵塑料菊花插在堆积了几块鹅卵石的器物上……一生,杨廷宝先生都在这样陪伴他未曾见面的母亲。
正在杨廷宝身心、学业慢慢走向健康成长之际,因创办南阳公学(之后与宛南中学堂合并,系南阳一中前身)并在师生中宣扬革命思想的爸爸杨鹤汀,遭到清政府通缉。杨鹤汀骑马避走襄阳,一家人避难乡下山村亲戚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杨鹤汀纵横捭阖,光复南阳,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南阳知府。
之后,创办南阳女子中学(系南阳四中前身),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全在南阳接受新式教育,全都考入北京、上海、开封的大学,其中二儿子杨廷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画系,师从徐悲鸿。1935年,杨廷宾为鲁迅先生收集、拓印南阳汉画石200多幅,对此《鲁迅日记》多有记载:“得南阳汉石画象拓片六十五枚,杨廷宾君寄来……”;1936年,杨廷宾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参与了殷墟第十三次考古发掘;1937年,杨廷宾奔赴延安,开始木刻艺术创作,其中最具代表性作品是为中共七大召开而创作的*主席、朱德总司令像,以及作为纪念品发给七大代表的火柴盒上的*像(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1963年,中国美术馆建成开馆,刘开渠出任馆长。1964年3月,杨廷宾出任副馆长、中国美协党组成员。
因材施教,人各有志。从把孩子领回家,再到孩子的自我选择上,看得出南阳辛亥元勋、现代教育先驱杨鹤汀先生不愧是誉满南阳的高流名士。
但是,老先生营造、设计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讲“应试教育”。
清华学堂(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始建于1911年,还是清朝。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始建于1912年,已经民国。
河南为什么要办这么一所学校呢?
这无疑是河南先贤是时对河南教育的“顶层设计”。
《公启》云:“夫国之强,强于学,一省亦然。河南学战之战阙员,既不能与各国相角逐,复不能与各省相角逐。”学战阙员,一个显著的事例是,庚款留学,1911年前已经派出3批,河南无1人。而按照当时以地区人口分配留学名额的标准,河南每年本该有4个名额,但只因考试科目偏重外语、西学,河南学生成绩太差,分配名额只能作废。
为什么非要“留学欧美”而不再学习日本、留学东瀛了呢?
《公启》云:“或曰:河南留学东岛(日本)者,不有人乎?何事留学欧美之预备?为不知日本之短期文明,足以飨遗我国者无几;且从前学说,更不适用于今日之新共和国也。百年之计,端在树人;亡羊补牢,晚而未晚。日本福泽谕吉创庆应义塾(庆应义塾大学),专以英文教授科学,其故可深长思也。特是事体重大,经费维艰,仁人君子,有以救不光荣、不名誉之河南为念而热心赞助解囊相予者乎?馨香视之。”——作为日本近代最为紧要的启蒙思想家、“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58年创办日本历史上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庆应大学,即从“兰学塾”“英学塾”起家,向荷兰、英国学习,1868年改称庆应义塾大学,面向欧美,仍以英文教授科学,并从1899年起像遣唐使一样向欧美派遣留学生,而河南谋求科教兴豫,教育救国,又何必去吃日本嚼过的馍呢?!——“不适用于今日之新共和国也。”
“呜呼,黑夜复黑夜,长夜何时旦。我父老兄弟,纵不为一己之人格、人权悲,独不为后世子孙怜乎?”
身为教育界人士,杨鹤汀怜爱子孙,决定让未满11周岁的儿子杨廷宝挺身一试——尽管“投考资格”要求“年龄在13岁以上60岁以下(是时,户籍管理尚不严格,想来更易年龄不是问题);国文通顺;算学会习加减乘除”。
杨廷宝告诉父亲,自己不会“做文章”,父亲就教了他做文章的“套子(套路)”。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父亲的激励下,1915年6月,杨廷宝只身奔向八百里之外的开封,投考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放榜之日,杨廷宝抱着希望去看榜,不料只在“备取生”的倒数第2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公启》云“暂开英文班两班,每班以60名为限”,也就是甲班、乙班。另外,备取30人。
但是,“备取生”中有位家里有权势孩子,纠集力量一闹,结果又办了个丙班——30名备取生,全部录取。
1915年9月,杨廷宝入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几十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杨廷宝先生向他的学生齐康院士感叹:“运气是个古怪的事,有时在人生的激流里,会把你推上岸边。”
在清华 杨廷宝“设计”自己的未来之路
南京雨花台图片来源:《杨廷宝全集》
在丙班,杨廷宝考了个第3名。
第3名也没用,这是个“淘汰班”。但丙班的几位纨绔子弟又救了他。因为要把纨绔子弟转为正式生,学业日进的杨廷宝随他们转入了甲班。“不然的话,我今天不知又在何方。”杨廷宝在《童年的回忆》中写道。
其实,运气来了,就是挡不住的。
在甲班,美国教员Hargrove先生看上了渐已长开的杨廷宝。为此,他将老婆、女儿从美国叫到了开封“陪教”。说是“陪”他,不如说是“教”杨廷宝。为了让女儿与杨廷宝“混熟”,Hargrove时常把杨廷宝领到家里。熟了之后,杨廷宝也就不“领”自去了。两小无猜的孩子混得烂熟,杨廷宝的英语熟练到何等高度,那时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晓得了。
一年半之后,Hargrove先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托人向杨廷宝的爸爸杨鹤汀先生提起了这门“亲事”。
杨老先生一听,头都大了:这不是孩子还没出国,就让人家留在美国了吗?还怎么报效祖国,报效河南?
一口回绝。
当然,杨廷宝还蒙在鼓里。
只是,爸爸给他扔下一句话:“以后不要再到你那Hargrove老师家里去了。”杨廷宝也不知为什么,只是他是个听话的孩子。爸爸不让去Hargrove老师家,自己也就不去了。
Hargrove先生本想“设计”女儿的终身大事与杨廷宝的未来,不料却“设计”出杨廷宝的英语高度——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乃至之后的清华学校,英语对赴美留学的孩子而言,太过紧要了!更让杨廷宝受用一生的是,他可以遍览世界最新的建筑设计思想与学术成果。
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上了两年半,林伯襄校长突然将7位学习最好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说:“北京有个清华学校,如果你们考上,可以减轻河南的负担。”听从校长的话,7位学生全都应考了。
Hargrove先生竟然是两位主考官之一。“他知道我学得很好,笑着对我说‘Youdon'tbeexaminedforyourEnglish’(你的英语,就不必考了)。结果我考取了第1名,其他6名也都录取了。”(当时,清华学校中等科的幼年生招生,主要为各省选拔咨送,由清华学校复试后录取;而杨廷宝,由入学成绩倒数第2走到出校成绩第1,堪称学渣变学神——而这,只是学神的“开头”与“起点”)
40年后,杨廷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届院士,成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一期学生中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院士。
他不只是“中国近现代建筑第一人”,更为河南大学开了一个“好头”。
建筑界向有“南杨北梁”之说——南京的杨廷宝,北京的梁思成。
而“南杨北梁”,都是在1915年9月考入清华学校的——两人都是1901年生人,梁思成出生在4月20日,杨廷宝生于10月2日;入学时梁思成已满14周岁,杨廷宝未满14周岁。是年,清华学校中等科全国录取50名新生,其中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输送7人,占比14%。
但是,从清华学校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杨廷宝从来都不是梁思成的同学,只是校友。
清华学校复试,由于成绩太过卓异,清华“因材施教”,建议杨廷宝跳级,直接插班到4年级(是时,清华中等科4年、高等科4年,学制8年)。考虑到能不能跟得上班的问题,杨廷宝提出插班3年级,得到学校允许。
这一“插”,他与长其2岁的闻一多先生同了学、同了班,而且成了兴趣相投的美术爱好者。而梁思成,却在按部就班地学习着。
1919年,在美籍美术教师司达尔女士的影响下,杨廷宝与闻一多、吴泽霖(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等共同发起成立清华美术社,*闻一多、“斯条提欧(studio,即画室、工作室)管理”杨廷宝,组织绘画练习,探讨艺术理论。而在入学的第2年,即1916年6月,他被选为《清华周刊》图画员。1917年2月,出任清华孔教会图画*,而后出任清华孔教会*、《清华学报》英文编辑等。
甫一入学,杨廷宝即参加了拳术队,并作为学生代表主持过清华体育协会技击部工作,1917年6月15日《清华周刊》还曾刊登过他演武的照片,并曾荣获全校“拳术最优”、“技击第一”等。在清华学校建校10周年纪念活动上,他表演过空手拔双刀、勉山刀、双刀擒枪3项武技。
此外,他还是一位活跃的“辩手”,经常参加英语、汉语辩论会并出任主辩手。
而这一切,无不与爸爸杨鹤汀对他的启蒙教育“设计”、Hargrove先生对他的东床快婿“设计”密切相关。
清华学校辛酉级(1921年毕业)毕业纪念刊《辛酉镜》,是这样记录杨廷宝的:“居校谨言行,勤诵读,汪汪轨度,有文雅风。试英文动辄列前茅。……尤嗜丹青,作山水人物,惟妙惟肖。尝得本校图画奖。”
美籍美术教师司达尔期望他与闻一多前往美国学习美术。“闻一多答应下来。我的心愿是想学美术,但家境已日趋衰败……河南省每年只津贴每个学生大洋拾伍元。估算我的经济情况及往后的生计,总感到学美术这一行,日后恐难温饱。”杨廷宝在《我为什么学建筑》中这样说。
行将毕业,适逢清华学校建校10周年,《TSINGHUA1911-1921》纪念专刊特别刊登杨廷宝的写生作品《清华八景》,包括校门、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等。
而杨廷宝的《清华八景》,至少有3景是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的。
1916年,清华学校聘请墨菲进行校园第一次总体规划,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由其设计并自此奠定了清华园的建筑风格。
庄俊是我国最早前往美国,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建筑的庚款留学生。其时,被清华学校聘任为讲师、驻校建筑师,协助墨菲进行建筑设计、画图——他们的建筑,也是中国首批遵照建筑科学技术营造的近代建筑。
课余时间,杨廷宝时常到庄俊那儿看他设计、画图。
“我想到学美术这一行,前途渺茫。又揣摸到庄俊*建筑工程一类的工作,对我比较合适。因为它既照顾到我对美术的爱好,又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想到这里,我的思路豁然开通。于是,下决心学建筑。这时司达尔只能用沉默的眼光望着我,而我能对她解释什么呢?……闻一多虽学了美术,但没学几个月他又改学话剧。他还劝我改学舞台美术,和他搭伙伴。我这个人喜欢按部就班地办事,不习惯于夜间工作。我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不过,他学这一行是很合适的。他是一位豪爽豁达、多才多艺的人。想当年,在清华演戏,他扮演的老太婆,实在是惟妙惟肖。五四运动时,他和罗隆基都是十分活跃而积极的。”在《我为什么学建筑》中,杨廷宝这样回忆他在清华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设计”。
在清华,杨廷宝还收获了爸爸杨鹤汀对其爱情与家庭的“设计”。
爸爸想到Hargrove先生,怕杨廷宝到美国后一去不回,就暗中拜托杨廷宝的表姐、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学生郝超薰,给其物色对象。“(1919年)春,与随班参观清华的陈法青在工字楼门口擦肩而过。陈法青经郝超薰指认,暗中一见钟情。……(1920年)初夏,经郝超薰牵线,(杨廷宝)默认与陈法青的恋爱关系。……(1921年)夏,与陈法青订婚,并在陈家第一次正式见面。第二天应邀赴家宴饯别。”(《杨廷宝全集·杨廷宝年谱简编》)
陈法青(1901年-2004年),河南西平人,先后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其父陈铭鉴,前清举人出身,西平名士,中华民国初年,曾任参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总统府政事堂政治咨议等。1932年总纂新编《西平县志》,著述甚丰,有《啸月山房文集》6卷、《诗集》6卷、《古榴斋诗话》4卷等。
1927年,26岁的杨廷宝学成回国。经过8年的爱情长跑,4月12日,在北平与陈法青完婚:这一天,杨廷宝一身上衣下裳的中式黑色汉服,陈法青则身披西式白色婚纱,从头到脚乃至手捧的花儿,都是一色纯净的白。
这一天,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雨花台沦为屠*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对此,杨廷宝、陈法青夫妇,当然还无从得知。
1950年2月15日,杨廷宝担任南京市兴建人民革命烈士陵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月18日,杨廷宝赴南京雨花台勘察修建烈士陵选址。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也是杨廷宝先生生前设计(1982年)的最后一座建筑,由齐康院士落实完成。1988年,雨花台烈士陵园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作为雨花台烈士陵园红色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屋面是白色琉璃瓦,墙面是白色马赛克,窗框、栏杆是白色大理石,整个建筑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白,与周围绿色树林形成强烈对比,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巍峨壮美。白色,自然也是四一二“白色恐怖”的写照。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杨廷宝长子杨士莪自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参加海军、次子杨士芹参加空军,已年过古稀、在长子杨廷宝家(南京)赋闲养老的杨鹤汀老先生壮志不已,报名申请加入抗美援朝医疗队,并赋诗一首:我生七十六年春,敌友两方认识真。抗美援朝申正义,保家卫国是当仁。海空孙辈已投效,医疗队中愿步尘。为向从军志所在,快驱强寇安东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