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荐轩辕”——读彭广业的《夏寿田评传》有感

“我以我血荐轩辕”——读彭广业的《夏寿田评传》有感

首页角色扮演轩辕幻灵录更新时间:2024-07-28

□欧阳朝夕

可以肯定说,活在21世纪当下的我们,没有几人能够娓娓道来活跃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政坛、文坛、书坛的社会活动家夏寿田。

历史的天空风云滚滚,岁月的烟尘里多少风流人物业已雨打风吹去。在浩如烟海的故纸书堆里,关于清末榜眼桂阳莲塘人士夏寿田的记载有多少?是片言只语的断断续续,还是连篇累牍的滔滔不绝?是断章取义的南拳北腿,还是东拼西凑的胡编乱造?

彭广业二十余年,呕心沥血,南觅北寻,以当朝时间和历史事件为经纬,撰写出这部沉甸甸的《夏寿田评传》。从此,一个曾经影响了晚清王朝的榜眼,辅佐了民国孙中山、袁世凯、曹琨等的风云人物,最后幡然醒悟自发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积极要求进步和向上的开明绅士夏寿田,他的历史空白被补写,历史影响将重归本该的尊位。

在区域文化和历史名人影响日渐受到地方看重和挖掘之时,作为几千年中国科举考试中产生的十万个进士(殿试榜眼中)的一员,夏寿田是桂阳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这在远离京畿首府的莲塘大湾村,能有这样一位读书人皇榜高中,位居第二,想想都让后来者咂舌叹服。

随着一个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在历经学而优则仕的蜕变后,在中国近代史上,年轻的夏寿田总算成了那个时代中朝廷里一个人物,历史如果缺失他,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大事或许是另一种写法和说法。

但是,同样是夏寿田的晚清和民国时期,有了夏寿田的存在,历史的活页本上才有了今天的痕印,可历史的续写者有意无意中没有将其浓墨重彩的书写和推出,以致当代人在翻阅那段风云涤荡的历史时,很难觅寻夏寿田的成整篇章的长文显迹。

夏寿田,莲塘大湾人;彭广业,莲塘人。莲塘,有“莲”的塘;大湾有点“大”。十里荷花成莲塘,百村辟荔聚成“湾”。据说鸾山岭下的大湾,风水极佳,大湾出生的夏寿田颇得地灵人杰之说,从小诗文楹联出众,具天才之美誉,七岁吟诗就赢得族里长辈的厚望,九岁就能对对联,对得县官连连称赞。难怪夏氏宗祠中堂大门两侧赫然书写着“涂山聚秀辉甲第,白阜钟灵毓人龙”,楹联文采飞扬,底气十足。

彭广业在他的《大湾赋》中赞曰:“蓉城西北,桂邑之中。龙关叠壮,天窗开瞳。镌云汉之崇嶂,秘洞壑之险泷。形占路下之秀,势壮纂口之冲。一湾琳琅,万象峥嵘。”彭广业以艳词美赋歌大湾窈窕之章,以一往深情的铺陈大湾美景,以曲赋之美艳比兴夏寿田故居之地灵人杰。《大湾赋》道:“白阜旗摇红映日,扶苍擂鼓气臻雄。涂山发秀,潭水启聪。紫顶开云星斗焕,碧潭映月海宇穹。鸾山聚彩,梅岭凝虹。竹林风笛远,石磅烟雨浓。”这做派就是吴承恩《西游记》里瑶池紫府仙山天堂的灵幻梦境,住这里的人不是神仙就是神仙下凡。

文章写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在夏寿田功成名就后为大湾夏氏五修宗谱写道:“吾邑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将必有奇伟贤达之士出乎其间。”历史的真实就是夏寿田不愧为大湾、莲塘、桂阳乃至湖湘林邑大地英豪子弟群里的奇伟贤达杰士。

我徘徊在夏寿田故居的中堂前,寻找中门两边那对狮鼓上的刻痕,总想觅得一丝丝夏榜眼的远年音讯。抬眼望去,收入眼帘的一排井然有序的房建群体,有榜眼第、巡抚居、中丞第、翰林坊、家祠、书房、客厅、厨房、杂屋等。

榜眼第建筑工艺采用湘南传统的四合院式、宫殿式相结合的形制,造形工整大气,结构严谨灵活,是这群房建筑中最为宽广讲究的一栋大屋。整个府邸外型呈U字形,府邸的后面两个角被砌成四分之一圆弧,极大地方便了从府邸巷子出入的村民,十分的人性化设计,是当时村里在外做官的家族出人才的显赫标配,与夏时夏寿田父子高官厚禄的地位与影响相匹配,也体现出这对高官厚爵父子的平和平民的心态。

这系列两层楼房的建筑群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是夏时夏寿田父子回乡时陆续建造的官厅,有万余平方米的面积,这规模在山乡村野里的确显得十分宏大而瞩目。这里的每一处徽派建筑物的四面均为青砖砌墙,每一处府邸的屋顶都是飞檐翘角,硬山式顶,十分壮观威武。

其中后栋屋一脊正中,有双龙戏珠,造型生动形象、逼真传神。外墙青砖经过打磨略显极为平整,砌砖不用传统石灰河砂,而是采用熟米浆、桐油、石灰等混合物,线缝均细,房子外墙至今美观坚固,但是几代夏氏后人的现状正演绎着“君子之泽五世而亡”的真实版本。

“茂陵不见当年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苍凉的青砖陶瓦,石板古巷,和门头上那对似动非动的八卦在诉说昔日主人的辉煌和悲壮、彷徨和激昂、喜怒和哀乐,酸甜与苦辣。岁月激流冲毁一段又一段历史的河堤,泛滥无规也无型的记忆模糊了远去的风流。

时光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一个叫彭广业的青年学子,并没有什么闪亮的学术头衔,却俯首甘为孺子牛,甘坐凉板凳,居然做起了学问。义理、考据和词章,二十年如一日,居然研究起晚清中兴之臣陈士杰、夏寿田。

我很了解彭广业是个十分勤奋和聪明的人,但研究家谱、历史和古代文献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对历史文献,彭广业做到了古往今来一切功成名就者都走过的路,“最聪明的人偏下了最笨的功夫”。而且一直是在下笨功夫,笨功夫的扎实成就了真功夫,真功夫演绎人生的完美和精彩,这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的组合才是天底下成就任何事业的最可靠途径!如果说绿色是春天喜悦的心思和泼彩,扎实的笨功夫就是多数厚重人生之初的比兴和底气。

我注意过研究中国文化名人和著作的研究者,二者本来没有任何的天然关联,因为兴趣、爱好、情怀、责任、使命等等缘由,隔代甚至远年的知音出现了。

一个家底厚实文化底蕴深厚的晚清士子,无意百年后人对自己的盖棺定论,而是从容淡定的等候。以他圆熟、刚健、瑰丽、多姿的篆书、隶书或楷书、石印作品,以他干净、练达、精美文词的华章,浩浩雄文与激情喷发的檄文讨伐无道,以他四处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出路的真诚与闯劲,相信几十年或上百年后,会有能人整理和书写属于自己个人以及他的时代的文章。

这个人今天出现了,他就是彭广业!一个以发烧友的精神、专业的眼力、业余的时间孜孜以求,废寝忘食搜罗整理夏寿田资料图片、考据、笔录等文物二十多年了。

《夏氏家谱》他熟悉到小学生找课本的新词一样,在《湖湘文库》里,他像游在海里的鲨鱼,贪婪而持续地摘录着、吸吮着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

在湖南省图书馆里,他抓住机遇,自掏腰包复印大沓的文史资料。由于他阅读的广泛,涉猎的深度,实证、物证和诗证等多手法的运用等,使得《夏寿田评传》的写作艰难而磅礴,浩如烟海的史料,夏寿田东奔西走的人生足迹,忽明忽暗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证据链不完整的逻辑,南辕北辙的世人评判,舆论的片言只语,各类书报中朋友单方视角的个人感言,都在帮衬着或干扰着,引导着或误导着写作者彭广业,这种大浪淘沙式的写作考验着作者,也成就着作者。自己一会儿顺利得像在写自己心情日记一样,感性而从容,一会又像是在爬陡峭的山坡,孤独幽静而无助无力。二十年来,停停歇歇,悲欣交集。夏寿田在彭广业的人生中不再是书本上那个抽象的头戴红顶子的清末榜眼,而是有血有肉、思想活跃、感情充沛的民国社会活动家,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阅读和无言的对话中,相隔一个多世纪的两代人的灵魂日益接近融合,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关联与彼此认可并日渐扩容。

在研究湖湘系列人物的专家群里,如彭广业研学路上境界趋同的大家不在少数,研究曾国藩的原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研究李鸿章的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研究梁启超的北京大学教授夏小红,研究柳如是的大哲学家陈寅恪教授,研究八大山人的北京大学美学教授朱良志,研究郭嵩焘的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孟泽,研究《史记》的一大波中国各大学的历史学家,研究《红楼梦》的一大群红学大师如王国维、胡适、邵燕翔、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无一不是研究对象的隔代知音,未曾谋面却灵魂相通,未曾握手已对话多时。

彭广业和他的《夏寿田评传》就很好地演绎了一个成长于晚清的榜眼、活跃于民国时期的旧知识分子,最终醒悟于中国传统士大夫“立功立德立言”的文人一生。

历经数十年时光的的孕育,夏寿田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良知和责任,慷慨而起,暗下决心,从“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的初衷到为“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这些都是《夏寿田评传》中的详细记载,这应该是历史的真实,不容置喙。当大画家齐白石在他的画册出版时,多次提到自己年轻时在夏寿田老家莲塘大湾村做木工的往事,深情感激夏时夏寿田父子对自己的指点和帮助,就像《红楼梦》甄士隐看好贾雨村并不遗余力帮他推荐他,使得青年时代在乡村做木匠的齐白石从“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梦想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兑现,齐白石画作轰动京城,争相收藏;当唐浩明大手笔撰写《旷代逸才杨度》时,零星片段的涉及到夏寿田与杨度的交往,夏寿田对杨度的劝诫和影响等等。历史终究是由人写的,区域情怀的使然,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没有太多挖掘出夏寿田的历史事迹,就连研究郭嵩焘出名的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孟泽先生,对在清末和民国之初曾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的夏寿田也知之甚少。毕竟历史的威名靠历史事实的精彩说话,但愿彭广业的《夏寿田评传》能给这些研究晚清能臣名将出名出彩的专家送个不小的提醒和惊喜,早日引起他们对夏寿田的关注和研究!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基层公务员,以一颗膜拜的心在揣测一个世纪以前晚清王朝榜眼的心绪,夏寿田疼惜于成就自己的晚清王朝,绝望于末代王朝的僵化衰败和没落,当袁世凯变着法子称帝时,夏寿田的影子活跃于紫禁城夕阳落照的太和殿里,当张勋率领辫子军重入紫禁城,叩首朝拜那个在龙椅上瑟瑟发抖的儿皇帝溥仪,欲复辟腐烂透顶的满清皇室,历史的天空似乎也能见到夏寿田忙碌的身影。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尤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弥留之际的善言和心情是每一个晚清王朝臣子的末世心态,阐述了李鸿章一生为国操劳,四方奔走,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慨叹几百年来国步多舛,国势衰微而民生多艰,个人竭尽孤忠以力挽狂澜,最后终于在萧瑟秋风中老去,眼看空荡荡的拜将坛,只剩下旗子在残阳夕照中飘动。大局着实堪忧,乃殷切叮嘱后继者:国境上战云犹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实际上诗作的语意语境更准确地地描绘和表达了夏寿田这个历经末代王朝大厦坍塌和崩溃的绝望之情的心态,李鸿章这位重臣临终前的心绪与感怀还只是一种预判,而夏寿田却是实实在在的亲历者和遭遇者。

革命道路漫漫长途,需要有志之士上下求索,夏寿田也不例外!从求取功名富贵到协理帝王国事,从追随袁大总统甘做幕僚到走向共和追慕立宪政治,从仰慕民主革命到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这一系列的人生足迹和思想历程,无不彰显夏寿田从封建士大夫到民主革命同情者、参与者的巨大转变,到晚年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淞沪抗战中变卖家产做出的不小的贡献。

但终究是夏寿田为人谨慎有余而斗争的彻底性不够,以致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史书文献里,缺失了这位中国近代史不容忽略的人物,他的身影是执着而积极的,他的文章是正道而诚恳的,他的书写是刚毅而丰富的,他的存在就是一颗划过历史天空的慧星,光亮而短暂。因为没有独立的飞渡,他只能泪盎秋风,最终成了淹没在明月清辉里的星光!

《夏寿田评传》包含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晚清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清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清代相关的诸多领域。

彭广业用近代史学的方法,文学的笔调研究他所掌握的丰富史料,使区域历史人物的历史学研究达到或接近一百多年前的研究水平,他是中国近代历史区域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学研究取得丰硕成就的极少数人之一。像极了具有“教授中的教授”称誉的陈寅恪"以诗证史"的作法,借助各个作者诗集中的诗作诗句来考证论证自己正在论证的历史。由于诗证论据详实,客观清爽,有理有据,论证逻辑严密,很多论述的过程读起来好像侦探小说,层层推理,妙趣横生,目不暇接。

《夏寿田评传》随处可见作者惯用的熟练的诗证手法,引用的恰到好处,往往有点睛之效。如果你是渴望领略做纯粹学问乐趣的人,或者是想要领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或者是乐于从更多角度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人,甚或是想要快速领略一代史学宗师思想的人。那你就适合读这本书。

《夏寿田评传》中关于为袁世凯起草与日本的《二十一条》一事有充足的论据证明夏寿田刚正硬朗的民族气节,但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对日本屈膝求和的《二十一条》绝非夏寿田起草的原稿。虽然夏寿田追随袁世凯是被袁世凯一时的政治操弄和作秀欺瞒,但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动荡年代,谁又长着火眼金睛能走准人生的每一步履?孙中山先生不也被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宝座,历史不容假设,对错之间自有后人裁定。

夏寿田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参加和主事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有不少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耳熟能详的:“武昌首义,推为总长;袁首组阁,任为内史;临时约法,充任议员;拥袁称帝,颁写制诰;修订条约,世受诟病;帝制失败,遭受通缉;广结人缘,同情革命;创办谠报,发起共和;特赦回京,拜会国璋;入幕曹锟,筹划统一;参禅习佛,杨夏论佛;转寓上海,经营字画;变卖家产,支持抗日;敦煌写经,学研风潮;巧借身份,护党开会;福建事变,中道折回;杨度逝世,痛失盟友;叹惋刚直,英雄服老;壮志未酬,含恨终天(彭广业《夏寿田评传》)。

夏寿田的人生较之中国历史上,即便是与他同一朝代的一些人如林则徐、魏源、严复、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哪怕是次之一些的彭玉麟、郭嵩焘、容闳等文官武将,名气与影响都要略弱些,但他勇猛精进的向前之态和上下求索的精神、勇气是有目共睹的。

夏寿田于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对晚清王朝的深情,以于天心与人心、天下之人心与己之赤忱之心相应相生的互动与坦诚,以身许国而顾不得湘南边陲山区父母的神圣使命,践行舍我其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勇气和担当,豪迈与悲壮。

从《夏寿田评传》里,我读出了夏寿田“心忧天下”的责任和衷心,读出了夏寿田“道心惟微”的茫然与悲伤,以致心有戚戚而不能自拔。借此写作《夏寿田评传》读后感之际再读夏寿田,我越来越觉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之上匹夫有责有力有作为,湘南山野出去的学子有幸在北京紫禁城的金銮殿上同最高掌权人共论天下,同治王土臣民,我更加认同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信念和恢弘气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即便因此与世格格不入,即便毕生困顿与狼狈,即便背负“独醒之累”,即便生死不由己,惹恼掌权人!正如夏寿田说的,“国家理乱兴衰,天也,而受成于人,人心之所趋,天莫之易也。吾辈当养此微阳,以待天心之复,世运风俗转移之机,动于人心一念之悔。天下之人心与吾心相应,不敢不自重。区区鄙志所存,不能屈而相从,则终自亢耳!”(郭嵩焘语)。谁敢不自重,谁不想自重?

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终究是自找自害自亢!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夏寿田一生所谓都是掂量后的选择,是一个沉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士大夫身处末世的自觉自励和责任担当,更是一个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必然的选择与能够照亮历史天空的许愿。

夏寿田是一个有思想的儒生,是有担当的士子,是有情怀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思想成长于“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等文化氛围浓郁的湖湘地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想想夏寿田也应该是包含其中的。

读夏寿田的《直心翁词钞》,从他与皙子(杨度)的交往中看出,满腔热血报效天下几度求索铩羽而归,“西山残照荒烟寒”,夏寿田一度心灰意冷彻底。面对列强欺凌、国运衰竭、王朝堕落、腐败无能,面对世道艰难、礼崩乐坏、人心险恶,夏寿田几次欲隐居山林古刹,参禅侍佛,终因学富五车而排解了消沉心绪。

夏寿田晚年也欲“兼济天下”的慈悲而皈依为居士,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人那种择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强烈愿望,满腹才情渴望有人传承。就像他的舅公、官至山东巡抚的陈士杰,辞官回乡后,在家乡桂阳创办龙潭书院,在坛山岭笔架山筑文昌塔,在出生地泗洲村设塔峰书院,坚持把师学、师德、师道的表现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上。在课业树人的书院里,他们依旧相信忠孝礼仪廉耻,相信任何事情都是人为出来的,有教无类也好,因材施教也好,言传身教也罢,理论与实际也罢,都是因为师德师风师才的模样和影响所致,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师道不存,师德师风何谈?

夏寿田的“立功立德立言”都体现在他的道德文章上,“师友樊山,互唱酬答;书诗隐居,自况孙登;刻篆印石,字证心程;散原交游,雅诗唱和;赠词子佩,绮芬浪墨”。从他的人生履历上,完全体现夏寿田及时适时站在人类道德的角度审视自己已经从事一生的工作中的巨大缺陷,和没有与时俱进的、与传统分裂甚至是断裂的元素探讨,前瞻地指出必须要经历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必要的方式!这是面对整个晚清王朝普遍存在而又焦虑不安的状态和预测判断把握好自己的命运,直到与中共早期**的接触与交往,然而这种颖悟成熟在他自己过于苍老的暮年!

夏寿田几十年在紫禁城的磨砺和斗智斗勇中,从王公大臣照本宣科的奏折里和当权者沉重的叹息里,从太和殿、乾清宫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上沉沉的暮气里,夏寿田看出来王朝气数的渐行渐远。他说将军之剑不斩苍蝇,但是他真切感末代王朝的掌权人对动摇祖制的言行举措,哪怕只是一点点,都会痛下*手,斩草除根。夏寿田因此明白“戊戌变法”必败无疑。

夏寿田研究《孙子兵法》,作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深得其中三味,很为晚清王朝的上嫚下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明白一旦王朝阴气胜,水伤百谷,衣食不足,奸宄并作,奸宄作祟,极恶局势必然吞噬这个摇摇晃晃的政权。夏寿田与李鸿章一样,把晚清王朝的结局早已看得通透。

晚清大厦将倾之际,身居庙堂之高的夏寿田,虽为国之重臣,却独木难支国之危局,列强入侵烧*抢掳,晚清王朝上下受尽屈辱,不禁老泪纵横。秋风萧瑟的悲凉夜晚,再看看气数将尽的晚清王朝,虽然他暂时身居京城,望着幅员辽阔的大清,心绪惊悚心神难安,哀嚎凋敝的民生艰难,哀悼国力孱弱不堪,受尽欺凌而束手无策,那种前途未卜的恐惧带给重重的无助感和浓浓的挫败感真叫人绝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夏寿田很仰慕灵隐寺的弘一法师李叔同,这位律宗大师空山独行,静心寡欲,极简居修,寂然忘俗,终成大觉。拜会弘一法师时两人于鼓山论道参禅悟佛,夏寿田醍醐灌顶,毅然鼓山受戒!

对夏寿田而言,受戒修行有了一抹透亮而不刺眼的光辉自由照见人间,一种不再仰息揣摩寄主的眼颜、声调、心思的从容和底气,一种彻底不用投鼠忌器的控诉和诸事不求人的轻松和硬气,一种面对外界诽谤、褒扬、热闹、冷寂的坦然和大气,一种没有偏激消沉、没有惊讶恐惧的淡定和静气。是心底无须宣示和标榜的厚实,是少年豪情勃发青年强劲追慕后的晚霞余晖,是满腹诗书志未酬几度帝师梦碎后的人格发酵成醇,是在无垠旷野狂飙劲追的车手刹住了车,是人生苦短两鬓展眼成霜的幡然醒悟。

从夏寿田书法的轨迹变化,我们很容易觉察到他人生事业的起伏跌宕,从意气风发的行草到刚健遒劲的魏碑、楷隶的合体,再到晚年工整平和却很古奥的篆书,人生在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激情澎湃里开幕,在一切归于沉寂的大悲咒里的梵音中徐徐谢幕,一个属于夏寿田的时代草草收场。

诸如此类的思想在《夏寿田传》俯拾即是,评传*青之日,彭广业顿感有首歌所唱的“说什么郿圬春深全不晓天意,受禅台反成了断头台,帝王梦何处寻?告别富贵繁嚣地,离开了龙争虎斗彼岸门,辜负了锦绣年华,错过了豆蔻年华,拼舍了如花似玉身,从此不见英雄的声音和身影,随着清风明月化作一片白云飘走。”竟然为自己百苦千辛,一句一考,一事一议,心心念念的评传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原来历史真的如此相通相似相知相惜,周而复始的生生不息,你方唱罢我登场!

应该说彭广业的这本评传是目前我所读到过的研究桂阳历史文化包括研究夏寿田生平资料最扎实、文章最精彩、讲述最具有原创精神的作品。

可以这么说,夏寿田波澜壮阔的人生没有彭广业的评传问世,也就只能碎片化的、零零散散地躺在黄卷书堆中和光同尘。评传今日有幸问世,我想夏寿田的人生故事、思想光芒、心路历程等可以昭告黄天后土,知晓紫禁城里的神秘与威严,知晓那段风云激荡岁月的惊心动魄,知晓晚清王朝没落下的黎民百姓是怎样的流离失所,知晓兵荒马乱世道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纯粹的历史研究者是很枯燥的,现实中已经是没有或极少这种人;纯粹的搞文学而对历史一窍不通的人是幼稚天真甚或可笑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不会有这种纯粹的文化人。但是历史研究与文学造诣等量齐观并结合的相得益彰的人,肯定是难得稀缺的通达人才!

以文学的手法讲述历史的真相,以历史的精彩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后人记住的是文学手法下的历史精彩片段,而非历史时空线性的接续陈述。何况这种陈述再客观,再有多方材料的佐证,也是具有卓越文学才情的文学家讲述的历史更加有影响,更加有传承,更加有权威,要不《史记》的文学价值怎么会被鲁迅先生说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要不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会被历代学校当做文学教材使用,真可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的“文”就是说文采和文学性,再真实的历史如因无趣无味传而不远,与历史文章有文采有趣味纵然有争议但传之久远,哪个更受器重?彭广业的《夏寿田评传》就秉承了中国这种写史的经典款式,虽然故事不是很多,细节不是太精彩,文词也非每篇可赞,但评传该有的元素他基本都已做到!

读完《夏寿田评传》十几万字的书稿,身心并不十分疲惫,有点受用彭广业这种没有完全受过正规学术格式化训练和规范的范式,他这种自成一套的研究历史的思维和写作论证过程的自由状态,表述自己的历史观和历史价值倾向表现更加能够得到充分或饱和状态下的体现。文史融合所呈现出来的灿烂的文艺质感和历史壮美的残缺惊艳得以个人的方式悄悄施展,历史细微的弹丸轮舞更加灵活多样,技术斟酌或者心灵手巧的通透感更强烈,造化师古人、更师天机。以夏寿田的生平、学识、功业、遭遇和心境,从写字到作文均显气魄宏伟,但日暮苍凉,纵非凡品,也只是容易蒙养瓷实的生命的律动。

写《夏寿田评传》的过程,正是彭广业学术创作人生大步流星的关键时段,他在写作这本《夏寿田评传》时,对自己作了苛刻的要求。他广泛搜集资料,为了熟悉夏寿田的活动经历,多次深入大湾村夏寿田故居,与耄耋老者不厌其烦地沟通和交流,以求对涉及的人物力争准确无误。

在评述时,虽然是以时间为轴和事件为经纬作了传统的平铺直叙,但在长达数年的具体写作中重点事件和人物突出,细节的叙述大都到位,是典型的人物评传写法,正心诚意能照见天地之心。

彭广业写作时常常把自己个人的人生感悟沉浸到古代文化之中,有时会忍不住大叫一声:造化之境天地宽!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辨?没有了盲人摸象或丑妇互咒陋习,他崇尚“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与一生梦想成为一代帝师的夏寿田竟然大相径庭,或许生活和历史本源本就如此悖谬。

遇见夏寿田的彭广业,享岁月静好,山河无恙,文思泉涌,伏案成册;缺失彭广业的夏寿田,将尘封史册,星光隐没,五世而亡,永将沉寂。

历史的机缘其实并不巧合,人为设置的概率很大。就拿写《夏寿田评传》彭广业而言,他在光明乡政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呆就是二十年。后来,他在县文联和县委宣传部就职,乘宣传文化的东风,受同行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日积月累,晴耕雨读,夙兴夜寐,持之以恒。从《州志之外》《士杰中兴名臣陈士杰》到今天即将付梓的《夏寿田评传》,一本本长篇巨制,一篇篇考据文章,一段段经典引文,一个个心血文字接踵而出。

于是晚清民国桂阳的风物民情,晚清历史的巨大空白,桂阳历史上离当代最近的乡贤先哲,一个个在彭广业笔下复原和重生!只是作者彭广业惯于使用这种实证分析的方法写作历史人物,读者看着有些“干”“涩”“板”的感觉。

传播文化需要传播内容的真实和完整,也需要表达方式的润滑和湿软,那样具有柔和、松软、连串的快感和便利,内容容易传开、理解和接受。

当然,没有这些人物风云事迹的再现和挖掘,也不会对今天桂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有任何影响和掣肘。但是有历史风云人物的再现和展示,桂阳“千年古郡,人文尉起”的美誉定能锦上添花,地域文化自信和自豪定能更加丰满和厚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