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虽远,侠义永存
王文贺
近日,在一场纪念武侠电影经典之作——《卧虎藏龙》上映20周年的电影赏析活动之后,一群小伙伴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有的说“侠,就是武功高强、除暴安良。” 有的说“侠,就是一诺千金、为国为民。”在那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江湖,大家都神往那些仗剑天涯、快意恩仇的侠义英雄。
“侠”,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司马迁的《史记.游侠传》中说“侠”,“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陒困,千里诵义者也。”
历史学家吕思勉考证“好文者为游士,好武者为游侠。”游士为儒家的雏形,游侠就是侠客的雏形。金庸为“侠”的定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上升到了报效祖国,捍卫民族的高度。
关于“侠”的诗词歌赋、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影响最深远的诗非李白《侠客行》莫属: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诗中提到的信陵君、侯嬴、朱亥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窃符救赵”的侠义故事。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王向魏王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救赵。
秦昭王大怒,说哪国敢救赵,灭赵后就灭其国。魏王惊惧,让晋鄙驻军壁邺观望。赵国平原君赵胜向同为战国“四君子”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求助。
信陵君多次劝魏王救赵无效,就要带着千名门客赴赵救援。把守城门的老者侯嬴曾被信陵君厚待,他献计说:公子此去不但救不了赵国,还得搭上自己和门客们的性命。如果要成功可以想办法窃取魏王的兵符,假借魏王之名率十万大军救赵。
信陵君问:如何窃符?侯嬴说,魏王宠妾如姬的父亲被贼人*死,如姬悬赏三年要替父报仇,未能如愿。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第二天,公子的门客就将贼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她对公子感恩戴德。公子请求如姬,此事可成。信陵君依计而行。如姬虽知此事凶险,却愿以死相报。如姬灌醉魏王,偷出兵符,交给信陵君。
侯嬴又说,老将晋鄙足智多谋,单凭兵符未必能迫其交出兵权。我年纪大了,不能跟随公子,请把我的好朋友朱亥带在身边,如有变故,他能助公子成功。
当信陵君持兵符,带门客奔赴前线之日,侯嬴向着其远去的方向自刎身亡。因为侯嬴知道,自己给信陵君所献之计皆是险中求胜。信陵君此去九死一生,即使侥幸成功,虽然对赵国是有功之人,但对魏国来说却是有罪之臣。他要先一步奔赴黄泉,即使信陵君此行失败,他也要在另一个世界陪其共度。
信陵君来到前线,晋鄙果然如侯嬴所料,虽然见到兵符,却不愿交出兵权,要向魏王求证。此时信陵君身旁的朱亥,从袖中取出重40斤的铁锥,将晋鄙砸死。信陵君夺取兵权后,率领门客和十万大军打退秦军,解了邯郸之围,救赵国于水火。后来信陵君就留在了赵国,再未回到魏国。
“诗仙”李白,感念朱亥、侯嬴、信陵君重言诺、轻生死的侠义之举,用一首《侠客行》来歌颂他们的侠义精神。读其诗让人血脉贲张、心驰神往。
虽然曾经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江湖离我们远去,但是扶危救困的侠义精神却始终未曾远离。最近新闻报道,12月7日上午,抚顺南站商业城附近发生火灾,火场里有多个液化气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现场外不明真相的市民们因为好奇驻足观看。危急关头,外卖小哥卢旭东挺身而出,疏散群众、架设警戒线……
就在现场围观群众散去后几分钟,“嘭”的一声巨响,伴随着巨大的气浪从火场内喷涌而出。由于疏散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卢旭东的义举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侠”的风采。
“侠”,是图腾、是信仰,是坦诚相待,是患难与共。是有险勇往直前,是有难携手共赴。“侠”,既可以高高在上,也可以近在咫尺。
面对疫情,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们是“侠”;众人协力,接住坠楼孩子的快递小哥们是“侠”;及时施救,把掉入冰窟窿的行人救上岸的消防队员们是“侠”;不畏艰辛,执着追逐梦想的普通人也是“侠”……
虽然平凡的你我很难达到“为国为民”的大侠境界,但是只要我们心存善念、身有善行,也可以成为“侠”。
江湖虽远,侠义永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