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神到西游,从人皇到天子

从封神到西游,从人皇到天子

首页角色扮演西游之唯我独尊更新时间:2024-08-01

公元前1046年的朝歌城郊,在华丽的鹿台上,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身着帝王衮冕,手执碧圭,挂着满身珠玉端坐大殿之上,周围是噼啪作响的木头,只见他一言不发,眼神中满是落寞和决然,陡然间,火势冲天而起,将这座被后人视作骄奢淫逸代名词的华美宫殿和男子齐齐吞没。

不管是小说或者正史,上述都是帝辛的结局,这位殷商一代最后的帝王,网传的“最后一位人皇”,不管生前做了多少错事,骂名是否属实,终究选择了最高贵和有尊严的死法。

此后小说和历史便出现了分歧,《封神演义》里周武王下令“须寻纣王骸骨,具衣衾棺椁,以天子之礼葬之”,以尽最后的“人臣之礼”,仿佛在给“以至仁伐至不仁”做注解。

武王答拜,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逸周书.克殷》

轻吕就是剑,黄钺是大斧头,“折”则是砍头的意思,历史上他却对烧焦的尸体用弓箭、剑和大斧头轮番伺候,并割下人头挂在城墙上。

无论是中古还是现代,“鞭尸”向来被主流价值观所不齿。这显然是一种征服者而非救世主的态度,虽然姬发与帝辛确有*兄囚父的血仇,但在政治面前这点东西似乎又不值一提,必定是因为更深层次的怨恨或者恐惧。

▲周公不小心奠基了后世的某种职业

姬发第二年就死掉了,很蹊跷,笔者估计是情绪反差太大而引发的脑溢血--《逸周书》上清清楚楚记载着武王从登基到翦商成功前夜都在做花式噩梦,自己一会成了肉酱,一会变成肉干,大概对应了大邑商祭天时煎炸蒸煮炒的各种套路,这才有弟弟周公替他解梦一说。

再往后便是人间帝王改称“天子”的时代了,既然认了老天做干爹,与天地平起平坐的时代也告一段落,地震洪水要躬身自省,饥荒瘟疫要发罪己诏,星斗移位亦噤若寒蝉... ...总之上天不会错,先认个错准没错,干儿子最后活成了孙子。

史实也是如此,为了摆脱商的阴影,姬旦发明了“敬天保民”的学说,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两头都不可以得罪(表面上)。以往怼天怼地的实精力都发泄在臣民身上,一本《周礼》将全天下安排得明明白白,大家照着做就行了。

这便是“天子”和“人皇”的区别,同为人间帝王,“人皇”的起码要求是能够做人族的主,而天子注定是天庭的臣子,只有膜拜的义务,却没有抵抗的能力。西游时代,为对西天本不感冒的李世民被天庭拉到地府游了一圈,这不是赤裸裸的恐吓吗?贵为“天子”的唐太宗只好乖乖就范,派唐僧去取了一堆对盛唐并无意义的经书,不然就真的要去地府报到了。

▲记得原著里还牵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鬼魂,你说缺德不?

至此,倒是有些怀念帝辛的牌面了:女娲被调戏也无可奈何,不要说出手伤人,连象征性的警示都做不到,只能曲线救国地派了三个女妖去当卧底;各路神仙见了他也要磕头,截教人马拼命保商也不全是为了斗气去的。

圣人尚且如此,天庭自然拿人间毫无办法,身为光杆司令的昊天为扩充实力只能去三教要人,碧游宫的十二金仙毫不买账不说,截教那边更是问都不敢问,只好求鸿钧老祖整了个封神榜来凑人头,那玩意儿的本质就是逮着谁是谁,谁倒霉谁去。

算上当时的地府还是块处女地,所谓“三界之首”也就是自说自话罢了,反观帝辛则是与天庭甚至圣人平起平坐的存在,“人皇”之名当之无愧。

历史上的商人对于天亦毫无敬畏的传承,话说帝辛有一个生猛的先祖武乙曾制作了一个木偶人并称它为天神,然后跟他下棋赌输赢(有人替他下),如果“天神”输了便侮辱它,甚至用一个皮囊袋灌满血,举得高高得之后用弓箭射之,意为“射天”。

而所谓的“天”也非毫无动作,有一次武乙外出打猎时天空突然打雷将他劈死了,但这依然没有引起商人的重视。

《史记》上说商人好鬼神,这不包括天上的神仙,在《尚书.盘庚》三篇中商王就大喇喇地告诉臣下:你们的祖先也是我之先王的臣民,如果你们不听话,我就让先王告诉你们的祖先,给你们降下灾祸(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

▲盘庚迁都

在商人眼中,鬼神是先祖的灵魂,商王和贵族死后都会成为神灵,前者说的更管用,迁都这么大的事情烤只通灵乌龟问问就行了,至于天意如何,我们又不搬去天上,问他干啥?

再往上走,上古居民们似乎更没有“敬天”的觉悟。

首位“人皇”伏羲创造了八卦、发明了渔网和文字,制定了嫁娶制度,中华姓氏亦自他起源并绵延至今,被称为人文始祖。

你看看,咱们的祖先从来不干什么盗取火种的勾当,全是自己搞定,冲这一点就犯不着向任何势力低头吧?

逐鹿之战中,蚩尤脚踏食铁兽,熊罴虎豹为驱,更兼八十一个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的兄弟,黄帝亦不甘示弱,“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

可见在先民眼中神仙打架乃是常态--既然神仙都为人间帝王服务,那还对天庭敬个锤子?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颛顼)令重献上天,令黎抑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山海经·大荒西经》

后来黄帝之孙颛顼直接来了一出“绝地天通”,令两个孙子一个往上推,一个朝下按,就这么把天地给分开了,只留下昆仑山一条通道。

至于上天的态度,那并不重要了,至少颛顼帝觉得无所谓。

更有说服力的是治水一事,尧帝的英名没有受损,大禹没有人怨天尤人,倘若拜拜老天就能够显灵,还有谁会“三过家门而不入”地辛苦呢?

说这么多,网络上“帝辛是最后的人皇”一说,不管从小说还是历史的角度来看都是站得住脚的,虽然同行们并没能说透彻。

回归标题,《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作为古典神话小说的两大巅峰之作,从古至今都有同行们在探讨二者的关联,试图解密某些了不得的东西,这里笔者也浅谈两句。

首先,二者的传承和关联非常明显。比如西游世界的三大菩萨,杨戬和哪吒两大战神,以及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都再度登场,所谓西方教则一听便知是佛门的前身,或许可以将《封神》看作《西游》的前传。

▲封神世界的六大圣人

《封神》末尾通天道人说了封神世界不过是盘古所开辟之混沌世界的一角,《西游》则明确提及,是老子开辟鸿蒙并创造了西游世界(四大部洲),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一方面,两本小说都提及了世界是由无数个轮回组成的,圣人都有重塑世界的能力,而发动之时除了圣人和有机缘或受庇护者之外都将灰飞烟灭,重生的世界长得不一样也就可以理解了。

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有意为之,今天的我们不会将“射雕三部曲”当做历史来看,同理《封神》并非翦商正史,《西游》也不是取经实录,作为神魔小说把故事背景设定在特定的时空里是很有必要的。

其二,两个故事都不是作者的意淫,而是早有故事雏形存在。西游最早来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封神则是《武王伐纣平话》,都是宋朝的话本,更早的雏形虽无法追溯,想来也是无数民间想象力爆表人士的集体结晶,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两个故事的雏形在人物、世界和历史中出现很大的重合其实很正常。

吴承恩和许仲琳所做的,是将已有的故事加以修缮并整合成一个看似完整和合理的存在,以情节的曲折为卖点,而非网络小说等次分明的战斗力划分,作者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历史和宗教发展了如指掌,是不可能写出此等划时代巨著的。

因此,笔者真正感兴趣的是两本传奇小说里有意无意中现实的投射。

封神世界的主力是仙人,主要来三教门下,其中以“有教无类”理念的通天教主门下为最,数量上号称万仙,质量方面更是不管是四大弟子还是随侍七仙,几乎都能够吊打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

▲赵公明和闻仲

而不管是谁家的仙,似乎除了师门之外无需对任何势力负责,他们对封神榜“死一次然后长生不老”的属性异常抵触,一方面违背了修道的本心,一方面压根不愿接受天庭的节制,这显然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心态和状态。

身为光杆司令的昊天,想招募公务员就只能用盘外招了--你既然都死过一次了,还能够抗拒永生的诱惑吗?

这便是神的由来,也是西游世界中比封神时代更为壮大的的族群,除了封神榜上提及的三百多位正神,后续的补充还不算少,比如割草将军巨灵神、太白金星和四大天师等。

可以这么理解,天庭编制的吸引力在西游时代大大很高了,连孙猴子也当了回有编制无平级的弼马温,天庭也不再需封神榜来禁锢强者灵魂,整体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关键还是看跟谁比吧,西游世界最强大的势力非佛门莫属:五方五老独占两席,门下人才济济,最为突出的是封神世界阐教的几位骨干如慈航、惧留孙、普贤和文殊。

表面上他们的叛逃理由是当年九曲黄河阵中被削去三花五气之后元始天尊不闻不问,西方教主却直接用醍醐灌顶恢复了他们的修为,但这能抵消大佬们心中的师徒情谊吗?

▲法力通天的三霄,因为得罪元始天尊,死后被封“感应随世仙姑”

显然不是,前文提及封神世界的仙是有组织的,只是松散了一些,不然何以通天下令所有弟子闭门修炼,却隔三差五有人不听号令呢?

佛门的长处就在这里,作为截教势力最大的接盘者配合自身的护短特性,在圣人隐退的西游世界的确可以横着走路,表面上虽接受天庭领导,实则“听调不听宣”的存在。现实中也时常如此,倘若不是“三武一宗”拼着遭报应完成壮举,今天我们怎么过日子尚不可知。

西游世界的神仙最需要什么?修为进步的基础是什么?是功德!那有什么比依靠一个强大的势力去获取要更加靠谱呢?这正是观音主动投效佛门并掺和取经事宜的原因。

封神世界中,实力强大的仙人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不坑掉截教的万仙,封神榜的三百多号人依旧硬不起来,而这事原始天尊一人搞不定。

▲人贩子组合--准提和接引

援手来自西方,准提和接引两大圣人的一句“你与西方有缘”带走了无数截教门徒,成了佛门兴盛的开始,也是天庭乐见其成的,小说里双方虽然没有结盟,但这种各取所需的勾当并不会引来矛盾。

二者的亲密关系一直延续到了西游世界,虽然天庭对取经事宜不冷不热,但大方向还是默许的,不然哪来十世轮回的金蝉子呢?

而此时游时代的仙已经不管用了,人员极为分散,顶着“地仙之祖”的镇元子沦落到跟转世金蝉子套近乎的程度,至于实力不济的人仙和鬼仙,更是寿命有限,实力更加没落,完全丧失了存在感。

唯有妖族一如既往,除了曾被收编然后派遣下来演戏的坐骑宠物们,西游世界中真正的妖族依旧按照自己理念顽强地活着。只可惜由于没有后台,实力低微的蜘蛛精和白骨精被无情击*,犀牛精被因怀璧其罪而身陨,蜈蚣精和黑熊精被拿去看家护院,牛魔王一家被与西方有缘... ...

只看《西游》,会觉得大佬们智珠在握,地位理所当然,而再读《封神》时,你会惊讶地发现,曾经需要亲自上阵拼死拼活的大佬们,后来竟面带笑容地设计并欣赏了一场名为取经的游戏!

而主角孙悟空,不过一神通二流、法宝末流的太乙天仙,相比封神时期惊天动地的恩怨纠葛,取经故事的格局自然不会太大,更像是走走过场。

从封神到西游,是天庭从名义领袖到实权在握,西方势力从一无所有到形同割据的实录,体现了上层试图掌控一切不安定因素的想法,如此才能消灭自身*劫和潜在的篡位者,一如佛祖收拾孙悟空的那一巴掌。

想实现这一切就必然要有牺牲品,封神是在算计截教,也在算计人族,唯有消灭人皇才能在人类心中播撒敬畏并收获连绵不绝的信仰;取经看似是普度众生,其实是在争夺人族香火所带来的功德,国泰民安、备受敬仰的大唐非要把真经当做刚需吗?

有了佛门名义上的臣服,天庭终于get到了垄断权利的快感,有了为所欲为的能力,可以因贡品被打翻而令凤仙郡三年滴雨不下,强占黑水河神府第的鼍龙怪亦申冤无门;为虎作伥的佛门里,文殊菩萨为报“三日水灾之恨”将乌鸡国王扔到水里泡了三年,观音家的金毛犼将朱紫国王“拆凤三年”,阿傩、伽叶公然向唐僧一行索贿受贿,佛祖嫌弃赵长者给诵经者三斗三升黄金太少,诅咒他们“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

也就是说,天庭和佛门对于信徒的虔诚祷告可以爱理不搭,最多时不时显灵一下的“饥饿营销”,反之对不合己意者却睚眦必报,毫不手软。

这是来自上位者的傲慢,也是典型的垄断,在这个仙门衰落、人皇消失的西游世界,两大势力联手垄断了权力和香火,终于取得了对人间为所欲为的权利,实现了“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最高境界。

从殷商到盛唐,人间帝王的权利从名义上的共主到唯我独尊的皇帝;从封神到西游,无拘无束的人皇被下倨上恭的天子所取代,神佛随之垄断了人间的香火和信仰,天马行空的神魔小说无意间留下了历史真实的影子。

只不过,神话故事的天庭变成了现实中的庙堂,不管是敢调戏女娲娘娘、神仙见了也要磕头的帝辛,还是逍遥四海的仙人们,都注定要成为遥远的记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