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小说更传奇-揭秘明教五散人原型

比小说更传奇-揭秘明教五散人原型

首页角色扮演侠影之奕更新时间:2024-09-22

刚刚过去的3月10日是文学巨匠金庸(查良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向金庸先生致敬!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瑰丽绚烂,其经典之作《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以其浩大的声势,成为抗元的中坚力量。尽管教中高层人物如教主、左右使者、四大法王皆为虚构,但五散人却皆有历史原型,他们的存在为这部小说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这五人,分别是飘逸出尘的彭和尚彭莹玉、铁骨铮铮的铁冠道人张中、面冷心热的冷面先生冷谦、笑谈江湖的布袋和尚说不得,以及狂放不羁的周颠。他们在明教中的地位超然,仅居于教主、左右光明使者以及四大护教法王之后。在书中,五人如同点缀在江湖画卷中的配角,虽然身影时常闪现,但并未被赋予过多璀璨夺目的故事。​

然而,若我们深入挖掘历史的尘埃,便会发现这五人各自的人生经历实则精彩纷呈,极富传奇色彩。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记载究竟如何?与金庸笔下的形象又有哪些出入?这些疑问,都让人心生好奇。让我们逐一揭晓。

彭和尚彭莹玉

彭莹玉,又名彭翼和,彭国玉,人称彭和尚。历史上他在五人中的名气可能是最大的。他是袁州人,曾于袁州南泉山慈化寺出家为僧,擅长医术。他以白莲教组织群众,以“弥勒佛下生”吸引民众加入。

彭莹玉精明强干,善于洞察时势,最早在南方抗起了反元大旗,是南派红巾军的奠基人。但他为人谨慎,从不出头。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正月,彭莹玉推选大弟子周子旺领头,在五千余名信徒响应下,在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政教合一的大周国。周子旺自号“周王”,彭莹玉另一弟子况天任宰相。然而由于义军缺乏战斗经验,力量薄弱,很快在官军的镇压下失败。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和况天出逃。

他辗转至淮西,继续进行宣传组织活动。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黄河起义。闻讯后,彭莹玉与弟子邹普胜等人谋划再次举事,以策应北方。他们推举徐寿辉为首领,于圻水建立政权,国号“天完”。这两字颇有讲究,意在通过字形压制大元。

起义声势浩大,迅速攻占湖广、江西多地。彭莹玉甚至打到了杭州,然而此举引发了江南元军全力围剿,彭莹玉被迫转移,先后攻占了多座城池,直逼战略重镇南京。

在元军围追下,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彭莹玉在瑞州(今江西高安)遭到元江西右丞火你赤的围攻,他与况普天、闵总管等红巾军将领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瑞州遭受屠城之灾,人无老幼无一幸免。​

在《倚天屠龙记》中,彭和尚大马金刀,尽见雄阔。在光明顶上,他被成昆突然袭击,身受重伤。想及平生壮志尽付流水,他不禁慨叹道:

“我早就说过,单凭咱们明教之力,蒙古鞑子是赶不了的,总须联络普天下的英雄豪杰,一齐动手,才能成事……”

在垂危之时,他念念不忘的是民族大义之事,比较接近于历史上的真实形象。

除了《倚天屠龙记》,彭莹玉还出现在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和《还剑奇情录》等小说中。在书中他既是义军领袖,又是武林高手,是“龙虎凤”三杰中的“龙”,“僧丐道”三奇士中的“僧”,地位超然。这大概也是他更为人所熟知的原因吧。

铁冠道人张中

张中生于临川温泉幕源张村,因多次应试不第,转而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自称少遇异人,学得太乙神数,能观云望气,预言祸福,十分灵验。因喜好头戴铁冠,人称“铁冠子”或“铁冠道人”。

朱元璋驻军滁阳期间,闻张中之名,召见了他。张中直言不讳:“如今天下大乱,若非命世之主,不易平定。依我看来,你将大有作为。”朱元璋问何以见得,张中回答:“明公龙瞳凤目,相貌非常,贵不可言。待至神采焕发,则如风扫云,登基称帝。”朱元璋听后大喜,将其留在营中。

鄱阳湖大战时,张中遥观云气便知陈友谅已中箭身亡,便劝朱元璋撰写祭文,让死囚在军前颂读,以动摇对方军心。朱元璋依计而行,敌军果然迅速崩溃。

徐达尚未成名时,张中见他两颊鲜红,目光如炬,预言他日后必定官至极品,可惜只得中寿。后来徐达果然战功赫赫,成为一代名将,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但享年只有五十四岁。

凉国公蓝玉曾携酒造访张中,张中便服出迎。蓝玉不悦,出上联讥讽:“脚穿芒履迎宾,足下无礼。”张中随即以蓝玉手上的椰杯对下联 :“手执椰瓢作盏,尊前不忠!”后来蓝玉果然以谋反罪被*,株连万余人,验证了张中所说“不忠”的预言。

张中在京城中住了多年,一日无故自投大中桥下,随即消失,遍寻不获。后来潼关守将上奏说,某月某日,看到铁冠道人策杖出关。而这天正是张中投水之日。

有说铁冠道人是刘伯温的老师,隐居华山。他传给刘伯温天文地理、奇门遁甲、阴阳顺逆、星斗分野等术,并推测中华外夷一切吉凶劫数。刘伯温记录下来,名为《铁冠数》,又名《透天玄机》。该书至今尚存,是以一万五千年为一单元的预言书。​

道教铁冠派奉张中为创派开山祖师。

铁冠道人张中在《倚天屠龙记》中持中而行,意志似铁,应了名字中“中”、“铁”二字,但除此之外,跟历史真实人物没有太大关联。

冷面先生冷谦

冷谦为明初道士,道号龙阳子。此人多才多艺,是罕有的全才。

他精通乐律,是朱元璋洪武初年的太常协律郎,明代郊庙乐章的奠基者。曾著《太古正音》琴谱一卷,宋濂为之作序,已佚;又著《琴声十六法》,尚存。他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音乐家。​

他在绘画领域也造诣颇深。曾与赵孟頫游四明卫王府,观摩唐李将军(李思训)的画,忽发胸臆效之。不到一个月,山水、人物,悉臻其妙。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白岳图》,是冷谦与好友刘伯温登朝白岳时所画,画中石罅飞泉,山间停云,质实中犹见虚灵。画上有冷谦本人题诗,刘伯温的和诗,以及后世张居正的画赞,是难得的传世名品。

在《倚天屠龙记》中冷谦和张三丰虽说都是当世高手,可冷谦比张真人差了好几个段位,并且两人也没什么交集。

但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冷谦其实得道早于张三丰,张真人还曾经问道于冷神仙。

在流传至今的另一冷谦画作《蓬莱仙弈图》上就有署名张三丰的题跋。从内容上看张真人对冷神仙仰慕有加。二仙之迹集于一图,可称联璧之作,被后世奉为至宝。​​

但题跋自称书于明朝永乐年间,不免让人存疑。张三丰生于宋末,历经宋元明三朝,虽修行有道,也确难让人相信此时他仍然在世。传说冷谦在永乐年间得道成仙,时已150多岁。如是,冷神仙当是跟张真人携手飞升的吧?

不过冷谦长寿当是无疑。因为他精于养生之术,提出六字延年诀,即“嘘、泗、呵、吹、呼、嘻”,于调摄、养生、四季起居、自我按摩诸多方面,都有见解。所著《修龄要旨》,记录养生之法,对后世气功养生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倚天屠龙记》中冷谦被称为冷面先生,在五散人中武功最高,言语冷凝精炼,人如其姓,但同样跟真实历史人物没有太大关联,只是被金庸拿来借用了一个名字而已。

布袋和尚说不得

说不得的原型跟世所熟知的弥勒佛有关。其原型故事也不是书中所处的元末明初,而是更早的五代时期。

布袋和尚,原名契此,生于唐末,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人。后梁时期他成为一位颇有声望的高僧,号长汀子。他在岳林寺出家,身材矮胖,眉皱而腹大,常以禅杖背一布袋,四处化缘,随处坐卧。他幽默智慧、乐观善良,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和尊敬。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此”。​

如今,在寺庙中我们经常看到大肚弥勒的形象,正是以契此为原型塑造的。在佛教中弥勒佛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会包容。由于这一形象面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集聚财富的意味,因而在民间他常被奉为财神。

奉化有座著名的雪窦山,当年契此常常逗留其间,并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在后世被奉为“弥勒圣地”。

在《倚天屠龙记》中,布袋和尚说不得出言无忌,喜好诡辩,爱占口舌之利,给人以深刻印象。

但他并非毫无立场。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说不得曾指责周颠不肯同上光明顶护教。周颠情急下一掌打落了他几枚牙齿,他竟然一言不发,淡然一笑,可见其胸襟宽广,正是“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周颠

周颠,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据说是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的后裔,本名不详。在他十四岁时,突然发疯,说话颠三倒四,不着边际,因而得名周颠。

成年后周颠长相怪异,在南昌以乞讨为生。曾多次求见地方长官,口称“告太平”。而当时天下尚无事,时人皆以为妄语。​

后来天下纷争,南昌先后被陈友谅和朱元璋占据。朱元璋入主南昌后,周颠前来拜见,并跟随去了南京。

在南京,周颠屡次在路上拦下朱元璋,重申“告太平”。朱元璋对此很恼火,下令将他置于大缸中,周围堆满木材点燃焚烧。待柴尽火灭,周颠竟毫发无伤,仅额头微冒热汗而已。后来吴承恩写《西游记》中孙悟空被烧于八卦炉的情节也许就取材于此。​

自此朱元璋对周颠另眼相看,安排他入住蒋山寺庙。不久,有报说周颠因为跟人闹别扭,一气之下绝了食半个月。朱元璋觉得不可思议,亲往探视,发现周颠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哪像绝食的样子?他不以为然,要亲自验证。于是先赐以周颠盛宴,然后将他关入空屋断其饮食。一个月后,周颠仍然精力充沛,行动如常。朱元璋因而对周颠信服不已。

在攻打劲敌陈友谅前特地请教于他,在得到可胜的明示后才出发,并带着他一起出征。其间他竟能呼风唤雨,助明军船队顺风而行,出力甚多。此事被传的神乎其神。罗贯中当时正在创作《三国演义》,其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桥段或正是受此启发。​

周颠诸多神异之事,使朱元璋视其为仙人。后来周颠出走,隐于庐山。朱元璋曾派人探访,但终无所获。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亲自撰写《周颠仙传》、《赤脚僧诗》,记载周颠事迹,并命中书舍人、书法家詹希庾书写后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庐山之巅。该碑至今还在。​

周颠在《倚天屠龙记》中行事颠三倒四,出语无状,动辄骂人,疯疯癫癫。和历史记载中的形象倒颇为吻合。

五人中除彭和尚之外,其他四人都是如神仙般的人物。而彭和尚有"和尚"之名,也给人以方外之人的印象。称他们为“散人”恰如其分。

以上数人加上张三丰,组成了令人称羡的神仙组合。明朝时有一本名曰《有象列仙全传》的书,就收录了上古至明中期五百多位得道之士的神仙故事,始于道祖老子,终于明代道士周思德,图文并茂。张三丰、张中、周颠仙、冷谦等几人均在列。​

关于神仙一说,清代学者陆世仪在《思辨录辑要》中有论:

“神仙亦未必能长生,只是比世人年寿为多耳,此即朱子室中火炉之说也。所以,在汉则称锺离权、王方平;在唐则称张果老、吕嵓、司马承祯;在宋则称陈抟、董五经;在明则称周颠仙、张三丰、冷谦之属,以后则不称矣,大约亦只是一时也。盖其人必禀气特异,禀性特髙,而又处于深山,不涉人世,则自能如此。”

在元末风云激荡之际之所以涌现出这么多神秘特异之人,实则出于抗元需要。面对强悍的蒙古铁骑,百姓虽满腹怨气却不免心生畏惧。于是有人借助天生异象、天降神人这样的暗示来打破人们的心理桎梏,奋起抗争。因而“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样的民谣广为流传,明教、白莲教这样的宗教组织应运而生。最早起事的韩山童、彭莹玉等人正是利用“明王出世”、“弥勒佛降生”的传说来号召起义。

朱元璋在起义初期,也深谙此道。他和刘邦一样出身寒微。刘邦自称赤帝之子,斩白蛇起义而成就大业。朱元璋便通过世外高人的加持来神话自己,向世人彰显自己受神仙庇佑,强化天选之人的形象,以维护其夺得大位的正当性。

待到天下统一,明朝政权稳定之后,明教、白莲教成了威胁统治的危险因素,朱元璋便果断地对其打击取缔。而那些曾经的神仙异人,也识时务地纷纷躲避,隐身于世。

话说回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多以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其间不仅代入了正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更有许多散史野稗中的小人物,或释或道或儒或医,被他信手拈来融于小说中,纵横渲染,似真似幻,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增添了许多意趣。也许这正是金庸先生的小说能够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武侠世界,让我们在其中流连忘返,陶醉不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