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谈“网瘾”,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游戏的世界,一个事物被广泛接受,必然有它内在合理性,我的观点是,在“存在即合理”的基础上,去发掘它的积极意义,更有建设性。
游戏也有优劣之分,一款好的做戏,可以拓展我们的生命体验。
在游戏里,我们可以体验付出与回报,体验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互动,信任与被信任。这些体验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成长。
我们很容易把生活中的事物,以“有用”和“无用”来划分,“无用”往往是不被允许的。我不想谈很多心理学的原理,只想告诉大家,所有“无用”的喜好,你被它吸引,就一定与你自己内在需求有关,只要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你可以允许自己这种需求被满足。同时,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的话,也可以对自己的自控力有信心。
除了毒品,没有什么东西真正具有魔力,可以控制你,真正让你失控的,是你对于自己虚弱部分的恐惧,这种恐惧反而会使人迷失在虚弱状态里。
你可以享受那些“无用”的喜好带来的愉悦,然后把这种愉悦转换成正向的能量,更积极地投入现实生活。
当然,以上这些话,是基于你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正常的成年人。我相信,头条上绝大多数的用户是属于这个人群,所以,我的定位也是与这个人群进行交流。
推荐一款公认的治愈系游戏《寻找天堂》。
《寻找天堂》是《去月球》系列作品的第二部完整剧集。在《去月球》的世界里,西格蒙德公司的两位职员伊娃·罗莎莉恩博士与尼尔·沃茨博士(玩家)的任务是:为垂死的约翰尼·威尔士实现一生的梦想——登陆月球。两位博士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进入约翰尼的记忆中,借由一个个约翰尼生命中的重要物品回朔时间,实现他看上去自相矛盾的最后愿望。
第二部《寻找天堂》的故事线将跟随医生们的新病人——科林(Colin)的一生而展开,任务依然是通过改变记忆为弥留之际的人们提供完成愿望的服务。
由于这种人工记忆是永久的,在病人醒来的时候会与病人的真实记忆产生冲突,因此,这种技术只能对临死的人实施……
通过游戏的进程,玩家可以去观察和体验一个人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经历之间的关系,通过游戏情境,去理解人的潜意识世界。而这种影响,可以帮助玩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一次自体整合。
如有不同观点或是问题,欢迎留言与我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