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至八十岁在古代称分别为: 古稀:指10岁,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出处:唐代·杜甫《曲江二首》 原文: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释义: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耄[mao]耋[die]:均指八九十岁。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七十岁至八十岁称古稀之年。 出自: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释义:稀:少。指人到70岁的时候。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释义: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2、鉴赏:“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走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走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 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致到处欠着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那就今日有酒今日醉吧!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至30岁称半老徐娘、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耄耋之年指八十、九十岁。 耄出自:《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耄耋出自: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释义: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