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不同,从春秋战国的道家,到东汉末年的道教,道家完成了向宗教性质——道教的演变,我们来看下发展。
道教发展
起源 远古时期,出于对鬼神、祖先的敬畏。人们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万物皆有灵性,殷商时期出现了专门与鬼神沟通的巫祝,巫以歌舞降神、符咒驱鬼,祝以言辞悦神。人们通过祭祀活动敬拜神灵,这些祭祀活动制度规范化之后,形成中华民族的礼乐文明。周王室实施「敬天保民」的治国政策,对巫术、占卜不再重视,因此巫祝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从上层走向民间,成为民间方士。
战国时期 老子 (公元前571年前后-不详),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有着朴素的辨证法。其他名号皆是后世所赐,不细说。(老子的道德经辩证唯物唯心。)
列子 (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列子》一书,内容篇篇珠玉,如家喻户晓的《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均为道家经典,神话故事的出处。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这个循名责实,很偏唯物)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在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后,成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推崇老子,后世称“老庄”。著有《庄子》一书。
鬼谷子 鬼谷子,活跃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史称东周卫国人,在世百年,后不知去向。常年入清溪云梦山鬼谷采药修道,被誉为千古奇人。关键在于其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多位精英,这些弟子进山之前都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出将入相,名流千古!自己隐居修仙,徒弟出世有成,相比孔子更具神秘色彩,把无为而无不为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一时期,方士提出长生不老的神化思想,一直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历代的帝王们对长生不死充满憧憬,渴望与天地齐寿。)
西汉时期 前有秦朝秦始皇事件,后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时期,方仙学与黄老道学逐渐结合,后道教奠定了基础)
东汉时期 张道陵(34—156)道教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永和六年(141年),张道陵著作道书24篇,自称“太清玄元”,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其神话色彩比较多,不做细说)著《老子想尔注》,把老子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方士文化彻底被道教取代。张角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就是打着太平道的名号,著《太平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 葛洪(约283年-363年),自号抱朴子,早期学儒,后期学道,开创了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先河,对早期道家的神仙理论进行了改造和总结,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葛洪在医学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十道九医由此开始。著《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隋唐时期 吕洞宾(796年-?),纯阳剑仙。诗歌流传较多。当时国家统一,儒、释、道三教鼎立,相互竞争,融合。著《太乙精华宗旨》(不明,有说明清所著,有说王重阳。)
五代宋辽夏金元 陈抟(?-989年),在思想上融儒、释、道三教学说于易学之中,创立了“先天易学”,与吕洞宾为友人关系。他鄙弃隋唐道流之丹鼎符箓之术,不事黄白飞升,而以服食辟谷、玄默修养为主。从历史上看,陈抟无方术,更遵循易学的规律。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等,亦有吟诗作对之作。
王重阳 (1112年—1170年),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清净经》等为主要经典,将老庄清净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全真道教义中有一条要求修道者需出家修行,开创了道士出家入观的先河。此外,经过时间的验证,使人们认识到外丹成仙基本上不成立,内丹成仙乘势而起,形成了以修炼内丹为主的教派。
丘处机 (1148年—1227年),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对道教传统文化的汇集尤为重视,修复重印了大量古籍,著有《北游录》与《大丹直指》。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爱民而闻名世界。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的修道理念,创立全真道的支派——龙门派。
明代 元末明初,张三丰,(生卒年不详)。著述丰富,诸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等。作为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张三丰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儒家理学官学化,道教逐渐没落。
清代 清朝归根到底尊崇佛教,重视儒学治国,道教的发展受到限制,只能在民间从事活动,元后道教基本被划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派。
现代 西方文化的冲击,封建社会制度的瓦解,让道教衰落,但影响仍然存在,正一道穿着自由,可结婚生子;全真道则需要蓄发,穿道袍,而且需要住道观。
千年道教的历史,兴于长生,衰于长生。
道学
从上我们可以知道,道家从思想到宗教的全过程,我们来慢慢推演。
→“无为”,“道”,自然(从大自然的规律到人的规律),辩证思想(由外向内发展)
→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内部由上君主到下臣民,遵循外部自然)
→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由下人名至上天,越过了君主,个人处世)
→黄老道与方术融合(重儒轻道,方术流入民间)
→道教提供了场所(方士文化与道学融合,人人可长生修仙)
→儒道结合(道家养生为内,儒家应世为外)
→儒释道三教融合(学术文化思想相互融合,外丹为主)
→易学解释儒释道(回归到自然思想,人事规律)
→外丹不成,内丹始出(修仙体系因时间验证而变动)
→社会影响力下降(教外别传,不入大众)
始于修仙,终于修仙,名人轶事不可胜数,实证不可多求,还需以书籍文献一一研究。
道家与儒家不同,儒家是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抽象点好)。
道家则自下而上,由阴向阳,令人向往,但又望学无门,真假难辨,鱼龙混杂。
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道法自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