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太白湖校区: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太白湖校区: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

首页角色扮演伊甸幻想曲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6

记者 邓超 崔常松 通讯员 王香凝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深秋时节,走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太白湖校区(以下简称“附小太白湖校区”),一阵阵激情满怀、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劳动实践课上,学生向教师学习如何铲地护苗;操场上,学生正在投球训练;合唱社团里歌声嘹亮……教师讲课激情澎湃,学生个个精神饱满。

小菜园大天地

劳育结合平台

11月2日,伴随着下午4点30分的铃声响起,附小太白湖校区的学生们迎来了新一天的课后延时服务,在教学楼后面的小菜园种植实践基地里,白菜、茄子、胡萝卜、辣椒等蔬菜长得郁郁葱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忙着整地除草,将刚刚成熟的白菜小心刨出,有的正向教师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这处菜园是学生每周必“打卡”的绿色“地标”。

“自然为教材,天地为教室,最好的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去劳动。”谈及设立小菜园种植基地的初衷,附小太白湖校区校长谢洪新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2018年建校时,学校为了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近距离感受自然、体验劳动,特意留出了一块空地,让学生从中尽情探索,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劳动、收获的喜悦。

学校将小菜园种植实践基地辟为5块,每个年级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小菜园,并赋予不同的含义,四年级奇幻绿园、五年级东篱囿······学校将“小菜园”变劳动教育“大课堂”,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农作物,学习劳动生产技能,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达到了劳动、学习两不误。四年级6班的学生杜书萱兴奋地说:“小菜园开垦种植浇灌等过程,都是我们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完成的。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了非常多乐趣,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种植庄稼的辛苦,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课。”

在附小太白湖校区,像小菜园种植实践基地这种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点睛之笔还有很多。行走在教学楼,走廊地面的水滴元素吸睛十足,蓝色水滴环绕黄色水滴。问及其中含义,谢洪新解释说:“我们用水滴代替传统的斑马线,一点一滴,汇聚成河,大水滴代表教师,小水滴代表学生,每一个不同特点的孩子,都是一颗小水滴。作为教师,要带领每一颗小水滴蓬勃生长,涌进宽广的海洋。而黄色则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醒孩子不仅要改掉生活中的交通陋习,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更要充当日常生活中的黄色预警信号。”在拥有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谢洪新看来,教育是为孩子服务的,如何让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是学校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

设置心语信箱

架起沟通桥梁

正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的反复思考下,学校优质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心语信箱”就是其中之一。“在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中,有学生提出想把自己学习、生活、家庭、心理等方面的疑难问题通过写信的方式告知学校。”谢洪新介绍,学校知悉后,在教学楼的显眼位置设置7处信箱,“心语信箱”开通短短几天,信箱中就塞满了信件,学生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甚至对学校的规划、管理的建议投递到信箱,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学校教师定期查阅信箱,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封信,分析其中的内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答指导,或给出建议,或提出看法。

“心语信箱,是一座师生交流的‘沟通桥’,是一把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这种沟通渠道像一缕缕阳光,照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温暖,使生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谢洪新如是说。“今年6月份,学校教师在信箱里收到了一则五年级学生的匿名信件,学生在信中道出了自己对校园的不舍,希望教师能带着他们最后参观一次校园。”在收到学生的来信后,谢洪新和教师感动之余又有几分欣慰,当即决定和全校教职管理团队带孩子再重新参观一下校园,满足孩子们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心愿。

在教学楼一楼的一处角落,一片绿意映入记者眼帘,走进其中仿佛置身森林旷野,展柜里摆放的飞禽走兽标本令人驻足。这是学校精心打造的“森林狂想曲”生态园,将仿真标本搬进校园,配以“森林狂想”的乐曲,营造出一座绿色、清新、纯净的伊甸园,打破了传统标本馆展览模式,与校园北边生态园联合打造出附小太白湖校区独具特色的“森林狂想曲”生态园。生态园中那些以真实标本营造的仿真生态环境,让孩子们感受自然的千般姿态。“生态园的建成,不仅让师生们有机会亲近小动物,还把科学课本中动植物的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动植物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自然科学素养。”谢洪新说。

开设21个社团

提供个性空间

“来新区置业安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适龄入学儿童也随之增加。附小太白湖校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谢洪新告诉记者,4年来,学校完善了以“水润”文化为导向,秉承让“每一个生命滋润成长”的校训,营造“上善若水,和合至美”的校风,打造“严爱守正,从善如流”的教风,培养“灵动自然,滴水石穿”的学风,传播文明,探求新知,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还致力于将本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将太白湖文化列入学校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太白湖、了解太白湖。

“平时忙于工作的我们不仅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还了解到了孩子更多元的一面,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安心。”吕艳红是三年级5班学生张隽琳的母亲,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习惯自己都了如指掌。“我们应该是看着学校一步步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孩子的任课教师都是温文尔雅、耐心负责、干劲十足。学校的教育质量、社团开展以及获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孩子在学校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每次表现都让我们惊喜。入学3年了,她不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变得自信起来,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吕艳红说。

“我们将优秀传统文化、太白湖的历史文化底蕴渗透到学校教学中来。近年来,学校多方位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视线所到之处,都带有教育性。这些校园文化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家长,让他们更融入学校的文化氛围,更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更有生活在新区的幸福感、满足感、认同感。”谢洪新表示,在每周的“课后延时服务”中,学生们拥有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教室内的他们可翻阅不同学科类别的书籍开阔自身视野,亦可手持纸笔书写作业,如遇难题还可现场向班中服务教师进行请教,让心中疑问、不解得到及时解答。“课后辅导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养成了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谈及课后服务为自己带来的点滴变化,来自四年级8班的学生王艺博表示获益良多。他坦言,现场向教师请教能帮助自己更好的加深知识点的掌握。自己从一年级就喜欢陶艺,每周三的陶艺社团是自己最期盼的一节课,参加社团活动三年来,自己已经从一名“小白”成长为能够制作多种陶制容器的“大师”。

除了每天看护写作业,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要求,附小太白湖校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在高质量开设国家学科课程的基础上,还增设电钢琴、舞蹈、足球、篮球、羽毛球、传统武术、沙画、陶艺、印染、木工、棋艺、英语等21个涉及艺术、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学生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发展学生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体、以美怡情的个性特长。

发挥“磁铁”效应

年轻教师促优

“从教10年,附小朝气蓬勃的教学团队让我有了长足进步。”秦海荣是二年级5班的语文教师,2018年通过骨干教师招聘从乡镇小学来到附小太白湖校区。“初来附小太白湖校区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在这里工作的4年,我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教学上,学校安排了结对帮扶,经验丰富的师傅帮助我不断自我成长;学校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育人导师为主体、全员参与’的教师全员大家访工作机制,各班级制定‘一班一案、一生一策’等相关教学制度,每周的教研活动也让全体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如果要说学校这4年来的变化,那一定是快速成长的教师们。”谢洪新说,学校第一批年轻教师如今都已经成长为新区教育战线的教学骨干。学校开展骨干教师培养研讨课、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人人一节公开课等课堂研讨100余节。学校组织开展“校级优质课”“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促进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党建领航,立德树人”的引领下,附小太白湖校区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党建特色品牌。并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员教育学习基地。走进学校“不忘初心,党建领航”教育时空隧道。记者发现隧道以“红色”为主基调,以“红船精神”为开篇,分为“党建领航、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的光辉历程”“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五大版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从党的一大至十九大的发展历程及光荣历史。

走进以“红色”为主基调的时空长廊,12条灯带灿若骄阳,在光影变幻中演绎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仿佛置身于那段气势恢宏的峥嵘岁月。“学校把教务处、党员活动室、财务室、教师办公室等办公场地设在时空长廊两侧,焕发党员活力,很好地发挥了‘磁铁效应’。在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一群年轻教师正共同成长。”谢洪新介绍,学校党支部定期带领师生在“不忘初心,党建领航”教育时空隧道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真正把初心融入教育教学中,在提升党性修养中继续前行。在党建引领下,学校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先后获得济宁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济宁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先进集体、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