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
南怀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儒释道三家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根基。千百年来,更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修行路上的明灯。若用一个字来提炼其精髓,那就是: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心敬,心静,心净,做到这三个字,人生必定顺风又顺水。
1、儒家敬
敬有三重含义。
一是内心常存敬畏。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一个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无所顾忌,只会是自取灭亡。而有敬畏心的人,守规矩,讲原则,绝不会突破道德底线。他们敬天地,敬君师,敬自己,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如此,行有所止,言有所戒,欲有所制,立身端正,定能走得更远更顺遂。
二是待人谦卑尊敬。
《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敬他人,就是庄严自己,也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居高位时,不自傲,不狂妄,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处低位时,不自卑,不谄媚,坦然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弱者,是慈悲,是善良;尊重强者,是胸襟,是格局。行走于世间,始终保持谦卑尊敬,才会收获好人缘和好运气。
三是对事认真笃敬。
《荀子》中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这世上,从来不缺聪明人,稀缺的是认真做事的人。能力再强,才华再高,也可能因为疏忽大意而失败。所以,任何时候,态度和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事情大小,秉持一颗笃敬之心,尽善尽美去做,才是成功之道。
2、道家静
《清静经》中讲: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一个人静下来,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出现在他生命中。静,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是人生路上最曼妙的风景。当我们内心清静,不困于情,不乱于心,自然思绪通达,万事顺利。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急着想得到一个结果,但总会事与愿违。与其心烦气躁,不如静下心来,摒弃那些多余的杂念与困扰。遇事心静,辨明是非,沉着应对,淡定从容,方能拨云见雾,豁然开朗。
3、佛家净
《广韵》中解释:净,无垢也。佛家的净,是看破缘法,心中无尘,本性清净。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面对何种境遇,心中都有一片净土。
佛偈有云: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人若净心,岁月无恙,不染尘埃,处处花开。人活一世,外在环境愈是纷扰繁杂,内心愈要清净淡然。不为他念所动,不为外物所惑,明心见性,方能自在安然,坐卧随心。内心纯净如水的人,一开始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