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横山城 | 沈阳石台子山城城名考辩

高句丽横山城 | 沈阳石台子山城城名考辩

首页角色扮演浴火沙城单职业更新时间:2024-06-02

【内容摘要】石台子高句丽山城自发现以来,其城名的考证就始终是大家最为关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前贤诸说的考辩,认为目前几种说法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对史料详加分析,且结合考古资料,初步认定石台子山城为高句丽横山城。

1910年承德县舆图·棋盘山水库附近

注:1974年10月,当地政府决定在辉山与棋盘山之间修建拦河大坝,1977年7月20日竣工。修水库时,动迁了彩楼子和石台子两座村庄。

石台子山城遗址 图片:关外三陵博客

石台子高句丽山城自发现以来,其城名的考证就始终是大家最为关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前贤诸说的考辩,认为目前几种说法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对史料详加分析,且结合考古资料,初步认定石台子山城为高句丽横山城。

石台子山城是1987年发现于沈阳市东北棋盘山风景区内的一座高句丽时期的山城址。自发现以来已经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而且随着发掘的深入,对于山城的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迅速的开展。作为大家始终最为关心的山城的城名问题,发掘者和各位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但目前为止还未达成共识。笔者作为石台子山城发掘工作的一个参与者,从接触山城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间曾有过迷惑、盲从,然而通过对发掘简报、相关史籍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的分析,笔者不揣浅陋,大胆地提出石台子山城应为横山城的设想。下面就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几种观点以及石台子山城即横山城的构想分述如下,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石台子山城城墙 图片:关外三陵博客

一、关于石台子山城城名的几种观点

从山城发现起,对其城名的探索就已经开始,到目前为止对石台子山城城名主要有四种看法,现分别考证于下:

1.苍岩说:见于《沈阳石台子高句丽山城试掘报告》结语部分,其理由为哥勿、南苏、苍岩、木底等城相距较近,而据《东北历史地理》考证,南苏在今抚顺铁背山,木底在新宾县木奇镇,哥勿在新宾县旺清门转水湖山城,苍岩在今清源县南山城子山城。哥勿、木底、南苏距离均在数十里之内,而唯独苍岩相距较远,故按石台子山城距抚顺铁背山的距离,定其为苍岩城(1)。此说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已渐为发掘者所抛弃。在《北方文物》2000年第一期中,孙进已先生所著《沈阳石台子高句丽山城城名及建立时间考》一文对此说亦进行了批驳,指出苍岩应同南苏、木底两城相近,并应在新城、国内城间求之,而不可能在新城西的石台子。

2.金山说:见王绵厚先生《鸭绿江右岸高句丽山城综合研究》一文所列“鸭绿江右岸已发现的重要高句丽山城一览表”。文中未详述理由,仅在第四点“关于高句丽山城的命名等其他问题”中提到“金山城”是以山命名者(2)。然而松井等据《大明一统志》卷25所载金山在辽河北三百余里,认为其应在怀德附近。并且当时庞同善军已到新城(今抚顺高尔山山城),应早已过了沈阳石台子山城。按此时战争进行状况,庞同善等目的是去国内城与泉男生会合,则金山当为抚顺及集安间的今松辽分水岭之某山无疑(3)。故金山说难以成立。

3.盖牟说:见孙进已先生《沈阳石台子高句丽山城城名及建立时间考》一文,其理由为:沈阳石台子山城位于新城之西数十里,则必须是高句丽新城西之某城。查唐征高句丽之战争史,在新城西者唯有盖牟城。

《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及大军讨高丽,令道宗与李勣为前锋,济辽水,克盖牟城。

又《新唐书·高丽传》:‘勣济辽水,……勣攻盖牟城,拔之,得户二万,粮十万石,以其地为盖州。……勣遂围辽东城。……高丽发新城、国内城骑四万救辽东。’《旧唐书·韦挺传》:‘及前军破盖牟城,诏挺统兵士镇盖牟,示渐用之也。挺城守去大军悬远,与高丽新城邻接,日夜战斗,鼓噪之声不绝。挺不堪其忧。’《新唐书·韦挺传》:‘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

可见在新城之西、辽水之东而与新城相接者唯有盖牟城,当时唐是在新民县辽滨塔渡辽河。因此盖牟城这一地理位置正与沈阳石台子山城完全符合,当时唐军已转攻辽东城(今辽阳),而挺守盖牟城,去大军悬远,与高丽新城邻接,也正符石台子山城距抚顺高尔山山城近,距辽阳远这一地理位置。

笔者亦曾从此说,认为石台子山城即为盖牟城。后细审此说,在新城西者并非唯有盖牟城,史书明确记载玄菟城即也在新城之西;再有考古发现,在高尔山城西明确有石台子山城和塔山山城两座高句丽山城,所以定石台子山城为盖牟城并非是“非它莫属”。

孙先生认为《东北历史地理》定盖牟城于沈阳苏家屯区陈相屯塔山山城是与当时尚不知沈阳石台子有高句丽山城有关。“现在看来陈相屯塔山山城位于沈阳东南数十里,正在新城与辽东城中间,与两面距离大致相等,这与《旧唐书·韦挺传》所载,盖牟城去大军悬远与高丽新城邻接不符。而石台子山城则完全符合文献记载。”

笔者认为盖牟之与新城相接为相对而言,而非绝对的距离相近。从唐李勣军进攻路线及行程来看,贞观十九年四月戊戍(5日)渡辽水至玄菟,壬寅(9日)至新城,壬子(19日)至盖牟,癸亥(30日)拔盖牟城(6)。若定石台子山城为盖牟城,以其与高尔山城之间的距离(直线距离仅19公里)及位置对应关系,唐军不会越过石台子山城攻打新城,以使自己腹背受敌,而且等到十日后又回头去攻打它。根据《辽宁史迹资料》等考,塔山山城的位置与唐军进军路线及盖牟城的位置正好相合,且山城内发现有明确的高句丽时期的红褐色和灰色绳纹、布纹砖瓦及莲纹瓦当,故定塔山山城为盖牟城无误。

4.新城说:此说见于《辽宁沈阳市石台子高句丽山城第二次发掘简报》的结语部分,仅提到“就其地望而言,这座山城是金山,是盖牟,还是新城,有待于作进一步的考证。”然未详理由。分析此说,当是从石台子山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建筑结构而得出的结论。然而抚顺高尔山城为新城的观点已久为史学界所公认,其理由充分,遗迹遗物均与新城情形无不堪合,故定石台子山城为新城缺乏足够的能推翻现有结论的证据。

且石台子山城与附近的高尔山城、催阵堡山城相较,其规模较小,周长仅1384.1米,难当“高丽西境镇城”;其次石台子山城虽修筑十分坚固,设计相当精巧,然而至目前为此仍未发现有高句丽时期的砖瓦和相当于官署的建筑址,不能不让人怀疑其规格是否能达到“郡城”一级。而新城设有太守,而且唐安东都护府亦曾设于此地,不可能不建衙署。考古发现,高尔山城、催阵堡山城等许多城址都发现有明确的高句丽时期的砖瓦及建筑址。再则据史*载,辽代曾在新城设贵德州,而石台子山城在高句丽时期的文化层后,再无明确的晚期文化堆积。由此可见新城说亦不正确。

石台子山城的北门 图片:浴火舞妖的博客

二、关于横山城的古今考证

1.有关横山城的两条史料:

史料一:《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严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

笔者认为此十城之顺序表示了一定的涵义。据《东北通史》所考,唐贞观十九年征高丽的行程和路线为:“贞观十九年二月,太宗至幽州誓师。李世勣所统陆路之师,先度辽水,破玄菟,迫新城。进攻盖牟城拔之,以其地置盖州。遂围辽东城,败高丽援兵。太宗率大军继发,逾辽泽,度辽水。会李勣军,攻辽东城克之,以其地置辽州。六月,进军攻克白岩城,以其地置岩州。又进军至安市城,击高丽援军大破之。(此战后“高丽举国大骇,后黄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是时,张亮所统水路之师,由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克之。进围建安城。”

从此中所见之玄菟、盖牟、辽东、白岩、卑沙、银城(当即银山城)、后黄七城,在史料一所列十城顺序中,明显可以看出,从玄菟至白岩应为唐军陆路进攻依次所下各城,卑沙则为水路进攻所拔城,银山后黄则为二逃城。其间的横山、磨米当从此序,为唐军陆路依次所克城,麦谷则为水路下卑沙城后所拔城。《盛京疆域考》与《东北历史地理》即据此考证磨米城的位置所在,认为“通鉴以磨米与盖牟辽东并数,当去盖牟不远。”而定其于本溪边牛山城。

史料二:《资治通鉴》(卷二百):(唐显庆四年十一月)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研究高句丽史的专家学者,可能都注意到了在唐征高丽的过程中,只有横山城是贞观十九年被唐军攻克而后又于此地发生战争的。这就从侧面给我们一个信息,这座城池在唐军撤走后,高句丽又重新占据并修复了它。观唐与高丽后期的战争,其陆路争夺的焦点一直在新城、南苏一带,新城为抚顺高尔山城,南苏城据王绵厚考证为铁岭催阵堡山城,则唐与高丽相持于今沈阳、抚顺、铁岭三市交界的地方,横山城当求之于此附近。

2.横山城应符合的客观条件: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横山城应满足以下条件:

(1)横山城为山城,因山得名。

(2)横山城近玄菟城(据王绵厚先生考证此城应为玄菟郡三迁后的城址,地在沈阳市东陵区汪家乡上柏官屯城址),应求之于沈阳上柏官屯古城附近。

(3)横山城曾两次被毁。

(4)横山城在唐之前不见于史,其后亦无闻,盖隋时未曾攻打此城,而城毁于唐显庆四年,在此之后再无其它遗迹。

3、目前关于横山城的观点:

(1)一城说:《奉天通志》据《辽史·地理志》:“上京道横州,汉故辽阳县地,因置州城。在辽州西北九十里,有横山。此横山在辽水以西,非高丽之横山也。然而辽志辽阳府有明王山,亦曰横山。方舆纪要谓横山城在辽东都司东,又谓东六十里之华表山,俗呼为横山,或此为高丽之横山。(15)”《东北历史地理》从此说,并认为“此横山即今汤河与兰河间的分水岭,当即唐代高句丽之横山。城当以山得名,应在此山附近,约当安平北之姑嫂城村,具体城址待考。(16)”自元、明以来,均认为辽阳府东之“华表山”即横山。

(2)二城说:王绵厚先生认为高句丽横山应有两处,其一认为唐贞观十九年所克之横山,即《奉天通志》等所考证之辽阳府东华表山;其二唐显庆四年薛仁贵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之横山,当为法库县的八虎山。理由如下:辽东城附近的横山上旧有“横山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首战辽东,既被唐军收复,并连同辽东、白岩、盖牟等十城,俱改属为“安东都护府”下的羁縻州府。

据《东北通史》:“惟所克服之地,仍为唐有,观其后屡次出师,未尝及辽东、盖牟、白岩三城,即其反证也。”而认为此横山城已为唐所有,显庆四年薛仁贵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之横山,应求之于辽东北境,而且应与石城相近。查唐辽东城东并无“石城”,故此石城亦应求之于辽东北境。现据《辽史·地理志》:“横州,国舅肖克叫建。部下牧人居汉辽阳县地,因置州城。在辽州西北九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有横山。”考证辽代之横山及横州,即唐横山与石城,应位于今法库县四家子一带。并认为四家子“城址地”应为辽代头下州横州;其州境内的八虎山即为古之横山。

首先看王先生的二城说,其所据之辽横州,在辽州——今新民市辽滨塔古城的西北,当在今阜新、彰武一带,而非在其东北方向的法库。而且此点《奉天通志》已言:“此横山在辽水以西,非高丽之横山也。”故其二城说难以成立。再看辽阳东之华表山。《奉天通志》等以之为横山,盖因《元一统志》所载,然而见于《辽史》的“横山”即有两处。据上所考,横山城为唐军攻克玄菟城后和攻打盖牟城之前所克,按玄菟城为今上柏官屯古城,盖牟城为今塔山山城,则其最南不能到今塔山一带,而华表山已远至今辽阳。故而,因同名而定华表山为横山,缺乏足够的考古及理论依据。

三、石台子山城为横山城

笔者认为高句丽横山城仅有一座,然其不应在辽阳附近,而在今石台子山城。

1.石台子山城是沈阳市境内发现的较为明确的高句丽时期的山城。它位于沈阳市东北约35公里的辉山风景区内的棋盘山水库北岸,该地属长白山余脉哈达山山脉的辉山丘陵。山城借助山体的自然形势修筑而成,其东、南面临水库,北、西为山沟,水库上游为蒲河上源。山城西高东低,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南大北小,四角相对较高,呈环抱之势。墙体皆为楔形石块砌筑,剖面为梯形,现残存最高处近4米。城墙上共发现马面10座,门址4处。城内发现有居住址、蓄水池、排水系统等遗迹。

山城历年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高句丽时期的文物,铁器有铸铁门户、门轴、门箍带、箭簇、甲叶、门钉、刀、斧等;陶器有罐、瓮、盘、碗、盆、甑等;此外还出有铜器、石器、骨角器等。山城的试掘中在高句丽文化遗迹下还发现有青铜时代遗存,说明早在青铜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然而同其它高句丽山城不同,石台子山城内未发现有辽金时期的遗存,所以可以肯定,石台子山城的文化性质是直接建于青铜时代遗址上的高句丽文化遗存(18)。

2.从地理位置看,石台子山城与南上柏官古城直线距离仅16公里,东南与高尔山城(新城)直线距离仅为19公里,东北距催阵堡山城(南苏城)34.5公里,其间皆有路相通。从唐军进攻路线来看,李勣军于唐贞观十九年夏四月戊戍从通定镇(新民市公主屯后山遗址)渡辽水,先至玄菟城,趁敌军未备,迅速攻拔玄菟城。而后又趁高句丽各城“皆婴城自守”,无暇互相照顾之机,迅速攻拔横山城(石台子山城——此城规模较小,所驻兵士无多,所以唐军能不日而克),扫除了新城周围的障碍。

壬寅即至新城。李勣军北趋甬道的目的,是为了避开进攻高句丽辽东城会遇到的正面对抗,打乱高丽的防御部署,以为中路进攻打开局面。所以才有“出高丽不意”之语。而当唐李勣军攻克玄菟,侵扰新城,目的达到之后,则迅速南下,攻克盖牟城(塔山山城),以接应中路进攻的唐太宗所率主力部队。从史料二分析,在李勣军南下之后,其所克之玄菟、横山城必然已放弃。故贞观十九年唐军克复之地并未一直为唐所有,在唐撤军后,高句丽又重新占据了横山城,以屏障新城与南苏城。

石台子山城正位于高尔山城、催阵堡山城之西,三城相距均不远,互呈犄角之势,共同抵抗唐军的进攻。故而显庆四年,薛仁贵等才会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将之毁灭后,使新城、南苏直接暴露于唐军面前。所以总章元年李勣进军时才会直达新城而未遇任何抵抗。故石台子山城与横山城的位置正相吻合,当即横山城。

3.考古印证:考古发现证实,石台子山城曾两次毁于战火。从发掘中可明显看出山城有修复的迹象,而且修复工程非常仓促。

(1)从西北门门道及涵洞地层上看,石台子山城曾被焚两次。覆盖在木炭堆积下的西北门门址,其路土下还有一层烧土、木炭堆积,约5厘米厚,门道内解剖方和涵洞上控沟壁上的地层关系明确,遗存明显。

(2)从建筑石材上看,在东门址内沉井南壁与护坡墙上部还发现了曾经被火烧过表面已变成红褐色的楔形石夹在未经火烧过的石材之中。西北门门址内亦有类似情况。这表明山城的第二次重建非常仓促,没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打造足够的新石材用于修复山城。

(3)从东门、北门的涵洞入水口改造及排水沟改道等迹象看,山城的重建肯定与第一次战争的破坏有关,第二次重建为仓促的临时之举。北门的排水设施设计非常合理,由挡水墙、入水口、沉井、涵洞、明渠组成,现有两个入水口。入水口2为原设,“设在城内护坡墙南侧底部,水口正面向西,长方形。东距入水口1有0.56米,用一块涵洞盖石间隔。……入水口内为竖井式沉井。”入水口1为后开,“平面呈不规则形,在涵洞盖石之下。”直接打掉盖石重开入水口,而不采用疏通的方式,只能说明山城的修复者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工作量大的疏通工作,而只好采取的是简单的应急措施。

再看东门的排水设施,亦相当完备,由挡水墙、排水沟、渠沉井、涵洞、明渠构成,现有两条排水沟。排水沟1为原设,西北——东南流向,沟的北壁挖凿于山皮基岩,深0.5—0.8米;因南壁有一道后期砌筑的挡水石墙压在壁上,仅知沟现宽1.2米。沟底部为山岩,部分经人工铲凿以利流水通畅。排水沟2为后开,北——南流向,位于门道内侧2.5米处,为人工砌筑的石壁明渠,石材较规整。渠两端略宽,平面呈束腰形,宽0.4—0.8米,深0.36米。后开之排水沟较原设不仅窄而且浅,肯定会影响到排水量,但这样处理远较重新打开排水沟1要省力得多。

究其原因,盖唐军在以后的战争中采用了*扰战术,使高丽无暇大规模重建其余各城,唯横山城(石台子山城)距新城、南苏较近,有利用的价值,高句丽方才予以了修复。然而由于战争的破坏及国力的愦乏,高句丽已无力再组织大批的人力物力对横山城进行大规模的重建,而只能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应付战时所需,等逃过此劫后再做打算。但是,统一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横山城终又于显庆四年再次被唐军攻破,只留下一处废墟消逝在荒烟漫草中。

此外,《辽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府下有“明王山、白石山,亦称横山。”笔者疑此白石山即辉山。石台子山城“砌筑山城所用石材,以当地的石灰岩为主(21)”,石灰岩即为白色,可称之为“白石”。再有,辉山之名始见于明代,《明一统志》:“辉山,在沈阳卫东北四十里,层峦叠嶂,为诸山之冠。”李凤鸣先生据缪公恩《辉山》一诗考证,辉山得名于“山有玉矿,玉石生辉”(22)。白石山当以产白石而得名,石之美者为玉,其与辉山或有渊源。是则,石台子山城为横山城,其名来之非虚也。

综上所述,笔者分别辩析了目前石台子山城城名的几种观点,并对高句丽横山城的客观条件进行了考察,结合考古发现及对史料的分析,定石台子山城为高句丽横山城。此说仅是一初步的设想,唯有悖于前贤诸说,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本文修改过程中承蒙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魏存成教授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谨表谢意!

作者:赵晓刚 来源:国学网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