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侠影录》中的人物、历史和哲学

《萍踪侠影录》中的人物、历史和哲学

首页角色扮演武侠Q传之侠影萍踪更新时间:2024-06-17

推荐阅读:


人物

金庸、古龙、梁羽生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是他们,营筑了亿万国人缠绵悱恻又快意恩仇的江湖梦乡。

金庸饱读诗书,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古龙不羁放浪,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两位大师的作品,或正或奇,已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见上文链接)。三大宗师还少梁羽生,作为一个尽善尽美的分享者,缺憾感挥之不去,于是最近找来梁羽生的代表作——《萍踪侠影录》,拜读一遍。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部经典武侠小说。

下面将谈到小说中鲜明的角色,不过首先,介绍一下塑造他们的作者——梁羽生先生。

我想,熟悉梁羽生的人一定少于熟悉金庸和古龙的人,毕竟,“郭靖”、“乔峰”、“小李飞刀”、“楚留香”无人不晓,“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葵花宝典”、“一阳指”妇孺皆知,可如果我说出“张丹枫”和“玄功要诀”,恐怕除了武侠迷,大部分人是没有听过的。

虽然名气上不及金庸和古龙,梁羽生先生可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他在1954年就写出了《龙虎斗京华》,此为新派武侠开山之作,两年后,金庸才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六年后,古龙的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才面世。后来,梁羽生先生写出过一些人尽皆知的作品,比如《白发魔女传》和《七剑下天山》。

梁羽生和金庸还是同事和好友,年轻时共事于香港“大公报”,由于年龄相仿、爱好相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两人先后在武侠小说领域崭露头角,被一众读者认为有“瑜亮情结”。加上金庸办“明报”后,和老东家“大公报”产生竞争,迫于上级压力,梁羽生曾写文批评金庸的小说,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轰动,一度让人以为两人不和。其实,他们的关系一直很铁,友谊持续了一辈子。梁羽生曾说是金庸将新派武侠发扬光大,金庸在梁羽生先生去世后怀念: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亦狂亦侠”,就出自《萍踪侠影录》——梁羽生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形容的是书中主角张丹枫,他是梁羽生所有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也是我所读过的小说中最完美的主角。

有多完美?

这么说吧,一般的主角,聪明的往往缺大义,比如韦小宝;有大义者往往显愚钝,比如郭靖;大义与智慧兼具者往往缺感情,比如乔峰......

集敏锐的才思、通透的智慧和高远的志向于一身,武艺超绝,颜值超凡,诗书满腹,文采风流,静则潜思远虑、深刻沉稳,动则机智幽默、插科打诨,这,就是张丹枫。

可如果你以为他没有缺点,那就错了。

他是个情痴,曾为了心上人丧魂落魄甚至心智尽失,心中只有“难忘真情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为情所狂,这是他唯一的不完美。正是这个不完美,让他完美到了极致——如果完美到只有理性而缺乏人性,那是机器。

有人这么评价这个角色:“思深、气雄、神远、情挚,盖以众诗人之精魄,才能铸丹枫之血肉。”

正是:公子世无双!

让张丹枫痴情迷狂的是少女云蕾。

她是梁羽生笔下的另一位翩翩佳人:白衣玉颜,清丽如仙,穿花绕树,踏水戏蝶,颜值高不说,武艺更是不弱,剑术、轻功、暗器无一不精,每一次出场都飘飘若仙,惊煞众人,不到二十岁就在江湖闯出了“散花女侠”的名号;一身绝艺的她,不骄不慢,性情纯洁善良、温柔坚韧,天生的好心肠和正义感,帮扶弱小,嫉恶如仇;后来和张丹枫习得双剑合璧绝技,几乎纵横武林,天下无敌。

正是:陌上人如玉!

然而,无双公子和如玉佳人的相遇相知相恋相伴却一路坎坷,伴随着太多的恩怨情仇甚至家仇国恨。

张丹枫是张宗周的儿子,他们的祖先是曾和朱元璋争天下的张士诚。当年朱元璋背信弃义,巧夺江山,迫害张家,致使张家逃往北方边境。为了报仇雪耻,重夺天下,张家在瓦剌谋得官职,意图借助外族势力推翻朱明王朝。一开始,张丹枫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游走于中原和北漠之间。

云蕾是云靖的孙女,云靖是明朝派往瓦剌议和的使臣,但瓦剌仗着势力强盛,扣押了云靖,在边境牧羊几十年,后返回中原,却在雁门关被奸宦王振所害,饮毒而死,死前将一封血书藏于只有七岁的云蕾衣中,嘱托将来要替自己报仇,而仇人就是在敌国为官的张宗周一家。所以,云蕾从小就暗下决心:不放过一个张家之人。

十年后,张丹枫扮作穷酸书生来中原游历,巧遇女扮男装的云蕾。几个强盗意图偷取张丹枫的财物,被云蕾出手制止,哪知,云蕾身上的财物却被张丹枫盗走。原来张丹枫早识破了强盗,但对出手相助的“小兄弟”(云蕾所扮)颇感兴趣,有意结交,故施小技。

就这样,两人相识,同闯江湖,在一系列的冒险中建立的深厚的感情,直到云蕾得知张丹枫是仇人张宗周之子,张丹枫也知道了云蕾是被父亲过失所害的云靖之孙女,二人隔阂渐深,他们依然互相爱慕,仇恨的阻隔却让煎熬更甚。

后来,云蕾找到了相别多年的父母,父亲云澄当年为了救云靖,孤身抵抗瓦剌武士,跌入悬崖,摔至残疾,母亲在瓦剌作苦力,哭瞎了眼睛,这一切都因张宗周而起,云蕾仇恨更甚,张丹枫愧疚更深,此时,煎熬已成了绝望,张丹枫料定此生再也无法和“小兄弟”策马红尘,心如死灰。

在这之前,张丹枫目睹了争战给黎民百姓带来的苦难,他放弃了重夺江山的壮志,把财宝地图都给了于谦,希冀明朝能强盛,以制衡瓦剌,缔约和平,消弭战乱。为了苍生,自己的荣辱算得了什么!

然而这也置家族于险境,瓦剌首领也先发现了张家的计谋,意图斩草除根......

面对家族危机和爱情逝去,张丹枫前所未有的消沉和阴郁,瓦剌的大炮已经对准张府的大门,寻仇的云澄也在赶来的路上......

张丹枫和父亲张宗周在宅院中默然而立,准备迎接他们的命运......

关键时刻,张丹枫的侠士朋友们及时赶到,摧毁了大炮,使张府免于灭顶;一难刚消,一难又至,云澄带着云蕾踏进府门,寻张宗周报仇,两难之际,张宗周倒显平静,他自了生命,以死谢罪......

失去了爱情,失去了父亲,张丹枫孤身骑马来到江南,狂浪山水之间,却难消心头之苦。

直到,一日,他又见到了云蕾,她脸上已没有了怨仇,同她一起的,还有父母和哥哥,还有他多日未见的侠士朋友。

朋友邀他:“快活林已布置一新,你不进城吗?”

他如梦初醒:“小兄弟,你也进城吗?”

云蕾盈盈一笑,种种恩仇,般般情爱,都尽溶在这一笑之中。

《萍踪侠影录》大致就讲了这么个故事。

其实,梁羽生的小说流行度不如金庸和古龙,从人物和故事就能看出一些原因:比起《天龙八部》奇巧繁复的情节、《萧十三郎》诡谲奇幻的意境,《萍踪侠影录》的故事规规矩矩,有些“平”了;梁羽生擅于在情节对话中安插诗词,虽然雅致,却也少了些奇趣,如金庸小说中的俗语俚语、古龙小说中的短句奇句,梁的小说中少有;人物塑造上,缺少一些立体感和复杂性,有“脸谱化”之嫌,不如金庸人物的亦正亦邪和古龙人物的人性饱满。

尽管如此,张丹枫的至情至性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人生当如此!


历史

不同于金庸《笑傲江湖》对历史的架空以及古龙作品对时代的无视,这部《萍踪侠影录》其实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看。

《萍踪侠影录》以明朝“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这两个著名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小说的笔法再现了当时的惨烈、危急和顽强抵抗。

小说中对于事件的主要历史人物都有所刻画,比如土木堡事件中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瓦剌首领也先、临危受命率军保卫北京的于谦、奸臣王振等等。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两起事件。

土木堡之变: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在权臣王振的倡议下,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意图出其不意,彻底击溃瓦剌军队,但行军途中得到密报说瓦剌已做好迎敌准备,因为有皇帝在军中,明军决定立即班师回朝,计划从居庸关回京。返程途中多次遭瓦剌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有超过六万人的军队全军覆没,余下部队在土木堡遭遇瓦剌袭击,伤亡过半,明英宗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小说中写道王振是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他怂恿朱祁镇亲自出征,并暗通瓦剌,告敌军情,导致明军伤亡惨重,皇帝被俘。

这一点应该是梁羽生虚构的,因为历史上,王振也死于土木堡之变,而且他受明英宗宠爱,没有理由害死皇帝。但土木堡之变确实是因他而起:凭着皇帝的宠爱,王振作威作福,党同伐异,大权专揽,正统十四年二月,瓦剌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这让也先非常不爽,埋下了祸根,同年七月,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进袭,于是造成了上面的土木堡之变。

北京保卫战: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欲以明英宗为要挟,一举攻下北京,危急时刻,于谦临危受命,出任兵部尚书,为了不让也先要挟之计得逞,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即帝位,也先见要挟不成,就率大军攻打北京,京城内很多富户纷纷逃走,有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坚决反对,率军顽强抵抗,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战斗,终于击退了瓦剌军队,京师解严,明朝转危为安。朱祁镇却被瓦剌带回塞北,软禁起来。

小说中描写北京保卫战的一部分异常精彩,于谦主战,张丹枫的功劳也不小,战场上他和他的侠士朋友们奋力抗敌,是保卫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他和云蕾的双剑合璧,一旦发动,大*四方,让瓦剌敌人溃不成军。

后来明英宗能返回北京、也先和明朝能议和,也是张丹枫在其中纵横斡旋的结果,相比于张丹枫的高风大义、果敢凛然,丢三落四(丢了玉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朱祁镇实在是没有国君的风采。

可皇帝就是皇帝,即便再昏聩无能,“忠君”的思想桎梏在封建社会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除去的。我想,这就是“家天下”的弊端,不论是朱家还是张家,都不能保证代代皆贤,张丹枫以苍生为重,已经是那个时代最高的境界了。


哲学

小说中有一个人物着墨不多,但每次出场,却因为命运中浓厚的悲情色彩而气氛凝重、颇具深意,他就是主角张丹枫的父亲——张宗周。

他是张士诚的后人,精明强干,雄心壮志,身负家仇国恨,欲联合瓦剌推翻朱明王朝,洗雪祖耻,一统江山。为此他忍辱负重,在瓦剌为官,由于能力出众而身居要职,在明朝使臣云靖来访时一时气盛将之扣押,一扣几十年,造成了张云两家的仇恨。

他一度不在乎这些,他的人生意义更加高远——灭明复周,这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是他所有努力的动机,是他可以不顾个人宠辱一定要实现的目标,与之相比,和一两个老百姓结仇算得了什么。

然而,随着爱子张丹枫在中原的游历,所见所闻逐渐改变了丹枫的心意,他目睹过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他不忍为了家族目标陷无数黎民百姓于水火,于是他转而为和平而奋斗,把地图宝藏都献给了明朝。再加上,时局变迁,明朝帝王已不是朱元璋,瓦剌狼子野心也慢慢显露。这一切让张宗周产生了深切的自我怀疑,他不像张丹枫那般年轻,他为之奋斗一辈子的意义倒头来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于是,小说中,他一出场就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张丹枫想接他回江南颐享天年,他却婉然拒绝,或沉思、或叹气,似有千斤包袱淤塞胸中。

云蕾和丹枫的相爱,仇人云澄一家的惨状和复仇意志,更让这个老人信念崩塌——难道自己一辈子的追求换来的是儿子的痛苦和良民的刻骨仇恨吗?

是以,在云澄的怒目逼视中,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这么做,是给云家一个交代,也是给儿子一种释放,否则,无论云蕾和丹枫如何相爱,他们断不能走到一起。

但,这些不是主要原因,小说中,早在云澄登门寻仇前,张宗周的生命就枯干了,因为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生命的意义——灭明复周已化为尘烟飘散,无迹可追。

人为什么活着?

因为活着有意义。

意义从哪里来?

除了哲学家,似乎没人会问这个问题。

因为小时候,任何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很有意义,冰激凌、动画片、妈妈的吻......

长大后,爱情、事业成了最重要的意义;

成家后,孩子成了最重要的意义。

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意义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坚定、稳固,从另一个方面说,其实也越脆弱,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内容越少,一旦打破,后果也越严重。

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爷爷奶奶相信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真是迷信;现在逐渐有些理解了:当你万念俱灰,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的时候,信仰可以赋予你一个意义,让你继续活下去。

我们也许会耻笑: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吗?

然而,这句话却道出了与不齿态度相反的真相:活着,不论是活下去,还是幸福地活着,都需要“欺骗”自己!

因为,如果没有信仰,你所有的生命意义都是编织出来的,爱情、尊严、权势......有的是你个人的幻想,有的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幻想,个人靠着它们生存,人类靠着它们繁衍。

读到这,也许你会觉得我有些“胡说八道”了,的确,将我们为之奋斗的意义说成幻象,让人难以接受,但这不代表这种思考没有价值。

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人类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这也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

我想,最起码,当看清意义的来源和本质,在生活一次又一次粉碎时,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将它重塑,佛教说“破我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